车辆用天窗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71146阅读:来源:国知局
轮(第二部件);48a…主体部;48b…第二凸轮齿;50…卡合脱离切换机构;51…固定凸轮(第一部件);52…第一固定侧部件;52a…第一凸轮齿;53…第二固定侧部件;53a…开放部;53b…引导部;53c…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对车辆用天窗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以及下方分别称为“上方”以及“下方”。另外,将朝向车室内侧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称为“车内侧”,将朝向车室外侧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侦U称为“车外侧”。
[0037]如图8所示,在汽车等车辆的车顶10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 10a,并且搭载有天窗装置11。该天窗装置11沿前后方向移动而开闭开口 10a,并具备例如由玻璃板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可动面板12。
[0038]可动面板12被安装为能够进行后侧部位以其前侧部位为支点而上升的向上倾斜动作以及朝向前后方向的滑动动作。在由可动面板12对开口 1a进行的开闭动作中,采用维持向上倾斜的状态而进行滑动动作的所谓外滑式。
[0039]接下来,对可动面板12的开闭动作等所涉及的天窗装置11的构造进行说明。
[0040]如图9所示,在开口 1a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两缘部配设有一对导轨13。各导轨13例如由铝合金的挤压材料构成,在长度方向具有恒定剖面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功能部件20被各导轨13引导以及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在两功能部件20以架设于它们之间的状态连结以及支承有上述可动面板12。两功能部件20伴随着沿着导轨13朝前后方向的移动,而使可动面板12进行向上倾斜动作或者滑动动作。
[0041 ] 另外,两导轨13的前端彼此经由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前壳体14而被连结。在该前壳体1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置有例如具有输出齿轮的电动马达等电动驱动源15。该电动驱动源15经由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大致带状的一对驱动带16而分别与各功能部件20连结,并使两功能部件20同时沿前后方向移动。
[0042]如图3的(a)?(C)所示,在各导轨13形成有朝上方开口的剖面呈大致“C”字状的第一轨道部13a。并且,与该第一轨道部13a的车外侧邻接而形成有第二轨道部13b。此夕卜,该第二轨道部13b与第一轨道部13a的侧壁配合而剖面呈大致“T”字状,且在形成于该侧壁的开口与第一轨道部13a连通。
[0043]进而,在导轨13,在第一轨道部13a的车外侧部的上方形成有凸缘状的第一引导部17,并且在第二轨道部13b的上方形成有凸缘状的第二引导部18。
[0044]如图6所示,在第一引导部17,在前后方向上的靠前侧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切口部17a。并且,在导轨13固定有引导块19,该引导块19载置于第一轨道部13a的车外侧部且在切口部17a嵌合于第一引导部17。该引导块19具有在其车辆的后方从第一引导部17的上方向下方连通的卡合槽19a并成形为钩状。卡合槽19a以随着趋向车辆的后方而趋向下方的方式倾斜,并且通过该卡合槽19a的下端与第一引导部17的下方连通。
[0045]如图1的(a)、(b)所示,在导轨13 (第一轨道部13a)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有例如通过使金属板以及树脂一体化而得的作为滑动部件的驱动导板21。亦即,驱动导板21在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在第一轨道部13a的车内侧(在图1的(a)中为下侧)滑动的三个导板部22a、22b、22c,并且在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在第一轨道部13a的车外侧(在图1的(a)中为上侧)滑动的四个导板部22d、22e、22f、22g。另外,驱动导板21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纵壁部23,该纵壁部23在第一轨道部13a的靠车内侧的中间部朝上方立设且将导板部22a?22c连接,并且,驱动导板21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大致长条状的连接壁部24,该连接壁部24在第一轨道部13a的车外侧部将导板部22d?22g连接。进而,驱动导板21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四个将纵壁部23以及连接壁部24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连接的联络部25a、25b、25c、25d。
[0046]此外,联络部25a、25d分别具有穿过导板部22e、22g而进入成为车外侧的第二轨道部13b内的伸出片29a、29b。上述伸出片29a、29b与在第二轨道部13b沿前后方向滑动的上述驱动带16连结。也就是说,电动驱动源15在驱动导板21与功能部件20连结。并且,通过电动驱动源15使驱动带16沿导轨13 (第二轨道部13b)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驱动导板21使导板部22a?22c以及导板部22d?22g分别朝第一轨道部13a的车内侧以及车外侧滑动并且朝前后方向移动。
[0047]驱动导板21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跨越前方的两联络部25a、25b而延伸到连接壁部24的前端的大致肋状的第一凸部26a,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跨越后方的两联络部25c、25d而延伸到连接壁部24的后端的大致肋状的第二凸部26b。上述第一凸部26a以及第二凸部26b在第一轨道部13a的靠车外侧的中间部沿前后方向配设于同一线上。第一凸部26a趋向第二凸部26b侧相比联络部25b朝车辆的后方突出,但是,在第一凸部26a以及第二凸部26b之间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间隙27。此外,在第二凸部26b的车内侧设置有在两联络部25c、25d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肋状的限制部28。
[0048]如图1的(b)所示,在纵壁部23形成有朝车辆的宽度方向开口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30。该引导槽30具有以随着趋向后方而趋向上方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倾斜部30a,并且具有与该第一倾斜部30a的后端连续并与导轨13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直线部30b,还具有与该直线部30b的后端连续并以随着趋向后方而趋向上方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倾斜部30co
[0049]另一方面,在可动面板12的下表面,在其车辆的宽度方向各缘部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由例如金属板构成的支承托架31。该支承托架31遍及可动面板12的大致全长延伸,具有垂直设置于该可动面板12的下侧的板状的纵臂部32。该纵臂部32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夹持于驱动导板21的纵臂部23以及第一凸部26a之间的方式并列设置于纵臂部23的车外侧。并且,纵臂部32的前端绕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自如地与树脂制的从动导板33连结。该从动导板33在驱动导板21 (导板部22a?22c)的前侧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导轨13的第一轨道部13a在前后方向移动。支承于支承托架31的可动面板12使后侧部位以纵臂部32与从动导板33连结的前侧部位为支点上升而进行向上倾斜动作,并且,使后侧部位以前侧部位为支点下降而进行向下倾斜动作。驱动导板21以及从动导板33构成功能部件20。
[0050]在支承托架31 (纵臂部32)的前端部固定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大致圆柱状的升降引导销34,该升降引导销34朝车内侧突出并移动自如地嵌入上述引导槽30。
[0051]如图2的(a)所示,升降引导销34设定为在可动面板12的全闭状态下配置于引导槽30 (第一倾斜部30a)的下端。因此,若驱动导板21在该状态下沿导轨13 (第一轨道部13a)朝车辆的前方移动,则被引导槽30引导的升降引导销34沿第一倾斜部30a上升而到达直线部30b。此时,通过支承托架31 (升降引导销34)相对于驱动导板21的上升,可动面板12以支承托架31的前侧部位为支点转动,由此进行其后侧部位上升的向上倾斜动作(第一向上倾斜状态)。
[0052]接着,若驱动导板21沿导轨13 (第一轨道部13a)朝车辆的前方进一步移动,贝Ij如图2的(b)所示,被引导槽30引导的升降引导销34沿第二倾斜部30c上升而到达引导槽30的终端。此时,通过支承托架31 (升降引导销34)相对于驱动导板21的上升,可动面板12以支承托架31的前侧部位为支点进一步转动,由此进行其后侧部位进一步上升的向上倾斜动作(第二向上倾斜状态)。
[0053]另一方面,若驱动导板21从可动面板12的向上倾斜状态(第一或者第二向上倾斜状态)向车辆的后方移动,则按与上述大致相反的顺序动作。
[0054]此外,如图2的(a)所示,在支承托架31 (纵臂部32)的比升降引导销34靠车辆的前方的前端部,固定有朝车内侧突出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大致圆柱状的卡止销35。
[0055]如图1的(a)所示,在驱动导板21的第一凸部26a上配置以及支承有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滑动止挡部件41。S卩,如图3的(a)所示,滑动止挡部件41具有大致肋状的引导部42,并且具有嵌合部43,其中,上述引导部42以与第一凸部26a的车外侧面抵接的方式向下方突出并且在与连接壁部24之间载置于驱动导板21,上述嵌合部43在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于导轨13的第二引导部18。另外,如图3的(a)、(b)所示,滑动止挡部件41与导轨13的第一引导部17的车内侧面抵接。滑动止挡部件41在驱动导板21上使引导部42与第一凸部26a的车外侧面滑动接触,并且使嵌合部43在第二引导部18滑动,从而沿着导轨13在前后方向移动自如。
[0056]如图2的(a)、(b)所示,在滑动止挡部件41的前端部形成有供上述卡止销35移动自如地嵌入的长孔状的容许孔44。该容许孔44以随着趋向车辆的后方而趋向上方的方式呈直线状地倾斜。也就是说,滑动止挡部件41经由嵌入容许孔44的卡止销35而与支承托架31连结。并且,当支承于支承托架31的可动面板12进行向上倾斜动作(或者向下倾斜动作)时,滑动止挡部件41使卡止销35在容许孔44内空走,从而维持驱动导板21上的上述状态。换言之,滑动止挡部件41使卡止销35在容许孔44内空走,从而容许可动面板12伴随着驱动导板21向前后方向移动而向向上倾斜状态(或者全闭状态)过渡。另外,当限制可动面板12的倾斜动作时,滑动止挡部件41限制在容许孔44中卡止销35 (支承托架3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通过滑动止挡部件41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使支承于支承托架31的可动面板12 —体地朝前后方向移动(进行滑动动作)。
[0057]中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支承轴45沿前后方向贯穿滑动止挡部件41。该支承轴45无法转动地紧固于滑动止挡部件41。并且,在支承轴45的贯穿滑动止挡部件41的后端部,与该滑动止挡部件41邻接地轴支承有大致圆盘状的旋转止挡部件46。因此,旋转止挡部件46的轴线与支承轴45的中心线一致。如图3的(c)所示,该旋转止挡部件46具有在以支承轴45为中心的规定角度位置(图示向右的角度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三角爪状的卡合突部46a,并且具有在以支承轴45为中心的规定角度位置(图示向下的角度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矩形状的被按压部46b。并且,对旋转止挡部件46而言,在例如可动面板12的全闭状态下,卡合突部46a卡入上述引导块19的卡合槽19a,并且被按压部46b抵接于上述第一凸部26a的车外侧面。因此,在可动面板12的全闭状态下,旋转止挡部件46以卡合突部46a卡入上述引导块19的卡合槽19a的状态被第一凸部26a等限制转动。由此,旋转止挡部件46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与旋转止挡部件46—起滑动止挡部件41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经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