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天窗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711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实施方式]
[0036]以下,根据附图对车辆用天窗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7]如图1所示,在车辆I的车顶板2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车顶开口部3。另外,在该车顶开口部3设置有能够对该车顶开口部3进行开闭的大致平板状的活动板10。而且在该车辆I设置有天窗装置11,该天窗装置11通过使其活动板10倾动的倾斜开闭动作,能够对车顶开口部3进行开闭。
[0038]如图1以及图2(a)、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具备:底座托架12,其设置于车顶开口部3的内侧且在其车宽度方向两端部3c、3d ;功能托架13,其固定于活动板10的车宽度方向两端部10c、10d,由此向上方支承该活动板1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托架12构成第一托架,功能托架13构成第二托架。另外,天窗装置11具备将上述左右一对的各底座托架12以及各功能托架13分别连结的倾斜连杆机构2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允许在配置于该车辆前方的前端部(图2中位置于左侧的第一端部)1a侧具有倾动支点(PO)的活动板10的倾斜开闭动作。
[0039]若进行详述,则如图2 (a)、图2 (b)以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底座托架12以及功能托架13通过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塑性加工而形成为长条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机构20具有转动连结部21,该转动连结部21将配置于车辆前方的底座托架12的前端部12a与功能托架13的前端部13a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而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能够将该转动连结部21所形成的功能托架13的转动中心作为倾动支点PO,使被该功能托架13支承的活动板10倾动。
[0040]S卩,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活动板10以使其后端部(图2中位于右侧的第二端部)1b上下移动的方式进行倾斜开闭动作。另外,在活动板10的周缘部设置有作为密封部件的挡风条22,在活动板10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构成为该挡风条22相对于车顶开口部3的周缘部弹性抵接。而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成为通过对接触面进行液密性密封,来抑制水经由车顶开口部3朝车室内流入的结构。
[0041]若进一步详述,则本实施方式的底座托架12具有:在车顶开口部3的内侧的固定于车顶板2的基部26、和立设于该基部26的侧端部的多个纵壁部27 (27a?27d)。另外,功能托架13具备侧壁部28,该侧壁部28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具有宽度的长条近似平板状。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活动板10将该侧壁部28作为固定部而固定于功能托架13。
[0042]具体而言,在功能托架13的侧壁部28且在其前端部13a侧以及后端部13b侧的两个位置,分别形成有能够供未图示的螺栓插通的插通孔23a、23b。另外,在活动板10且在其前端部1a侧以及后端部1b侧的两个位置,分别形成有凸缘状的固定部24a、24b。而且,在上述各固定部24a、24b分别与上述各插通孔23a、2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25a、25b。而且,活动板10基于插通于上述各插通孔23a、23b以及各长孔25a、25b的螺栓(以及螺母)的紧固力,以能够调整沿着上述侧壁部28的壁面28s的方向、详细而言在其上下方向的固定位置的状态,支承于功能托架13的上方。
[004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机构20具备倾斜连杆30,倾斜连杆30具有相对于底座托架12以及功能托架13的连结点P1、P2,且倾斜连杆30分别将底座托架12与功能托架13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
[0044]若进行详述,则如图3以及图4(a)、图4(b)所示,倾斜连杆30具有长条近似平板状的外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连杆30且在其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形成有将该倾斜连杆30在厚度方向(图4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第一连结孔31以及第二连结孔32。此外,在位于在底座托架12的长度方向上最靠后端部12b侧的第四纵壁部27d以及功能托架13的后端部13b附近的侧壁部28,分别形成有连结孔33、34,连结孔33、34将该第四纵壁部27d以及侧壁部28在厚度方向(同样在图4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贯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功能托架13的侧壁部28形成的连结孔34,具有沿该功能托架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而且,倾斜连杆30相对于底座托架12以及功能托架13的各连结点P1、P2,分别通过将连结销35、36相对于该第一连结孔31和形成于第四纵壁部27d的连结孔33、以及第二连结孔32和形成于侧壁部28的连结孔34插入而形成。
[0045]即,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30构成为:以插入该第一连结孔31的连结销35为转动中心,在倾斜打开动作时,向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倾斜关闭动作时,向该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机构20具备作为施力部件的拉伸弹簧部件37,该拉伸弹簧部件37基于其弹簧力对上述倾斜连杆30施力以使其转动。
[0046]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长度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第四纵壁部27d更靠前端部12a侧的底座托架12的第三纵壁部27c,设置有将拉伸弹簧部件37的一端侧卡止的卡止销38。此外,该卡止销38通过其前端插入到形成于第三纵壁部27c的固定孔39而固定于该第三纵壁部27c。而且,拉伸弹簧部件37的另一端侧卡止于连结销36,该连结销36构成倾斜连杆30相对于上述功能托架13的连结点P2。
[0047]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构成底座托架12侧的卡止部的卡止销38,设置于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与构成相对于底座托架12的连结点Pl的连结销35大致相同的高度(稍向下方)。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机构20构成为,在活动板10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相对于功能托架13的连结点P2(连结销36)配置在比成为其倾斜连杆30的转动中心的相对于底座托架12的连结点Pl (连结销35)更靠下方。
[0048]即,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机构20构成为,在相对于功能托架13的连结点P2比相对于底座托架12的连结点Pl处于更靠上方的情况下(参照图4(a)),基于拉伸弹簧部件37的弹簧力,使上述倾斜连杆30向使活动板10进行倾斜打开动作的方向(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相对于功能托架13的连结点P2比相对于底座托架12连结点Pl处于更靠下方的情况下(参照图4(b)),基于拉伸弹簧部件37的弹簧力,使该倾斜连杆30向使活动板10进行倾斜关闭动作的方向(图4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0049]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弹簧部件37的端部卡止于构成功能托架13与倾斜连杆30的连结点P2的连结销36,由此根据该倾斜连杆30的转动位置,使基于拉伸弹簧部件37的弹簧力的倾斜连杆30的转动施力方向反转。具体而言,构成倾斜连杆30侧的卡止部的连结销36 (连结点P2),以横跨经过构成底座托架12侧的卡止部的卡止销38 (卡止支点P3)以及构成倾斜连杆30的转动中心(连结点Pl)的连结销35的直线N的方式移动,从而使倾斜连杆30的转动施力方向反转(turn over)。而且,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机构20基于其拉伸弹簧部件37的弹簧力,经由倾斜连杆30对功能托架13进行施力以使其转动,从而能够将支承于该功能托架13的活动板10在全开状态以及全闭状态下进行保持。
[0050](转动连结部)
[0051]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连杆机构20的转动连结部21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2]如图3以及图5(a)、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功能托架13的前端部13a形成有长孔41,该长孔41沿功能托架13的长度方向,即将支承于该功能托架13的活动板10的前端部(第一端部)1a侧与后端部(第二端部)1b侧连结的板前后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图5中左右方向)延伸。另外,在比该第一长孔41靠功能托架13的后端部13b侧(图5中右侧)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长孔42,该第二长孔42沿相对于与该板前后方向大致一致的第一长孔4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且,在底座托架12设置有插入到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长孔41、42内的导销43、44。
[0053]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第一长孔41的导销43,通过插入到形成于第一纵壁部27a的支承孔45而固定于底座托架12,所述第一纵壁部27a的前端位于底座托架12的长度方向上最靠前端部12a侧(图5中左侧)。此外,插入第二长孔42的导销44也通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