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10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员运输的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具有设置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中的、可直线移动的踏板平台,所述踏板平台用于跨越沿水平方向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和站台之间的缝隙。



背景技术:

这种踏板平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例如从DE 20 2010 000 524 U1中已知,其中在此另一踏板可枢转地安装在可水平移动的踏板平台上,以便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的地板高度和站台高度之间的高度差过大时,借助中间阶梯简化上车或下车。然而,这种通道不适合残疾人。

如果踏板平台仅可直线地、通常沿水平方向移动,那么所述踏板平台也偶尔称作为移动踏板。在此,不利的是,在制造轨道车辆时出现构件公差,使得移动踏板的脚踏面的实际高度能够与预设的额定尺寸明显不同。这在下述情况下是尤其重要的:必须遵守法律的、规范的或按照条约的规定,例如遵守移动踏板的脚踏面和站台表面之间的最大允许的高度差。除了构件公差之外,不仅在轨道车辆的运行中、而且也在轨道车辆的维护中,出现影响所提到的高度差的大小的事件,例如轮胎磨损、弹簧元件的沉降效应或轮胎的超速。在车辆升高或降低时,能够进行移动踏板与站台高度的高度匹配,这例如通过二系弹簧下方的垫片或通过再调整空气弹簧进行,这是非常耗费的。

例如从DE 38 12 564 A1、DE 10 2005 057 901 A1、DE 10 2010 022 407 A1或从FR 2 873 635 A1中已知其他踏板平台,所述踏板平台也是沿竖直方向可调节高度的,以便能够用于彼此不同的站台高度。在此,所有结构分别构成为在高度上可运动,以使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的地板高度与站台高度相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基于下述目的,使轨道车辆的各个踏板平台简单地且快速地匹配于站台高度。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轨道车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在说明书中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人员运输的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中的、可直线移动的踏板平台,所述踏板平台用于跨越沿水平方向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和站台之间的缝隙,其特征在于,踏板平台包括前部部段,所述前部部段形成踏板平台的踏板面的一部分,所述前部部段以可围绕水平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踏板平台上,以形成在踏板平台的其余的踏板面和站台之间的斜坡。

因此,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用于跨越在踏板平台的其余的踏板面和站台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在踏板平台的其余的踏板面和站台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也能够称作为沿竖直方向的缝隙。

因此,踏板平台具有用于乘客行走的踏板面,所述踏板面分为至少两个部分。前部部段形成第一部分。在踏板平台完全移出的状态下,所述前部部段与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间隔开,并且设置在踏板平台的背离轨道车辆的一侧上。在踏板平台完全移出的状态下,踏板平台的踏板面的其余的第二部分朝向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进而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前部部段的踏板面的第一部分和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之间。

踏板面的其余的第二部分相对于轨道车辆可沿着预设的平面移动。踏板面的所述其余的第二部分连接有、尤其直接连接有前部部段、进而踏板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前部部段形成。在此,前部部段的踏板面的第一部分能够平行于其余的第二踏板面伸展,使得踏板平台形成平坦的踏板面。然而,为了简化上车和/或下车,前部部段能够围绕轴线枢转或倾斜、进而形成在踏板平台的其余的踏板面和站台之间的斜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方案,踏板平台可直线地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水平移动尤其沿着垂直于轨道车辆的纵轴线的轴线进行。在此,包括前部部段在内的整个踏板平台相对于轨道车辆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构成方案提出,踏板面的其余的第二部分可仅沿着预设的平面、尤其水平地相对于轨道车辆移动。

另一改进方案在于,水平轴线平行于轨道车辆的纵轴线伸展,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以可围绕所述水平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踏板平台上。在轨道车辆在站台上停靠的状态下,轨道车辆的纵轴线通常指向轨道车辆的行驶方向并且也平行于站台的边缘的走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踏板平台的其余的第二部分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的区域中基本上达到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中的地板高度。例如,踏板平台的其余的第二部分连接到上车区域的车门槛上、进而基本上达到地板高度。因此,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形成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的地板高度和站台高度之间的斜坡。

改进地,轨道车辆包括驱动器,例如电的、液压的或气动的驱动器,以调节踏板平台的以可围绕水平轴线转动的方式安装的前部部段的倾角。

另一设计方案示例提出,踏板平台在前部部段的区域中具有阶梯状的凹部,所述凹部用于容纳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在踏板平台移出的状态下,阶梯状的凹部设置在踏板平台的背离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且朝向站台的一侧上、尤其设置在背离轨道车辆且朝向站台的端侧的区域中。踏板平台的背离轨道车辆的端侧尤其沿水平方向在该侧上对踏板平台限界。所述端侧能够形成用于贴靠在站台边缘上的止挡,使得踏板平台进而还有踏板平台的第一部段没有平放在站台上,而是碰撞到站台边缘上,必要时以形成在站台边缘和踏板平台的端侧之间的预设的、小的缝隙。缝隙的最大值由章程或运营商规定来确定。

在阶梯状的凹部中,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改进地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

在此,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的在前部部段水平定向的情况下测量的长度能够沿水平方向对应于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中的轨道车辆的车厢的外壳和站台之间的预设的、最小的缝隙。因此,在该情况下,踏板平台在移出的状态下移入至,使得不可踏上踏板平台的其余的第二踏板面。

沿竖直方向在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的第一踏板面的朝向站台的前部边缘和站台表面之间的缝隙最高为20mm、尤其最高为15.8mm。踏板平台的前部部段的最大的倾角最高为25%、尤其最高为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尤其是标准轨距的轨道车辆(Vollbahn)。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允许大量的实施方式。根据图1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示出用于人员运输的轨道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用于人员运输的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具有踏板平台1,所述踏板平台可直线移动,以便跨越沿水平方向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7和站台5之间的缝隙。可直线移动性由双箭头11表明。踏板平台1在此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7的区域中以可水平地相对于轨道车辆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轨道车辆上,使得可跨越沿水平方向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7和站台5之间的缝隙。

此外,踏板平台1具有前部部段2,所述前部部段以可围绕轴线10枢转的方式设置在踏板平台1上。踏板平台1的前部部段2的相对于其余的踏板平台1的可枢转性的方向由双箭头12图解说明。

通过踏板平台1的可调节斜度的前部部段2,跨越在轨道车辆的上车区域7的区域中的踏板平台1的其余的踏板面14的高度和站台高度15之间的间距。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上车区域7在端侧斜坡状地构成,使得也跨越在上车区域7的地板高度8和踏板平台1的其余的踏板面14的高度之间的本来也很小的竖直间距。

在此,踏板平台1可横向地和侧向地移入到轨道车辆的车厢中的凹处中,并且可从所述凹处中移出,使得所述踏板平台在移入的状态下完全移入到轨道车辆中。因此,所述踏板平台位于轨道车辆的外壳9之内。因此,轨道车辆的外部尺寸限界在踏板平台1移入的状态下不受所述踏板平台影响。

在移出的状态下,踏板平台1的背离轨道车辆的端侧4能够在形成小的、预设的缝隙的情况下碰撞到站台5上。因此,前部部段2竖直地且水平地基本上连接到站台边缘6上。同时,踏板平台1的踏板面的第一部分在朝向轨道车辆的区域中位于踏板平台1的其余的踏板面14的高度水平上,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由前部部段形成。

如在此概略示出的,简单的可能性是,踏板平台1包括凹部3,所述凹部用于容纳踏板平台1的前部部段2,其中所述前部部段可围绕轴线10相对于其余的踏板平台1枢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