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50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车组等高速轨道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轨道车辆的迅速发展,对轨道车辆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提高车厢的档次,满足高端乘客的个性化需求。现有的动车组等轨道车辆,主要以运输为主,乘客仅能通过开在车体两侧侧墙的车窗观赏车窗外的沿途风景,所以现有轨道车辆的功能性和舒适性都无法满足高端乘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轨道车辆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为具有上、下两层车厢的结构,上层的车厢为具有观光区域用于乘客观光的观光车厢,所述观光车厢具有高出相邻车厢的部分,在高出部分的车体上设有用于观光的车窗。

进一步,所述观光车厢紧邻司机室设置。

进一步,下层的车厢为用于乘客娱乐休闲的吧台车厢。

进一步,在高出部分的车体的至少前端部及两侧部上均开有所述车窗。

进一步,所述车窗由车体的前端部至两侧呈连续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车厢内沿环形车窗设置有环形座椅。

进一步,所述环形座椅包括靠背、座垫及底座,所述座垫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为阶梯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两级阶梯结构,所述座垫安装在上层的第二级台阶上,下层的第一级台阶向外凸出作为搁脚台。

进一步,在所述观光车厢的车顶板上开有用于观光的天窗。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通过在紧邻司机室的 车厢设置高出司机室的部分,并在高出部分的车体上开有用于观光的车窗,使高速轨道车辆具备了观光的功能,并为乘客提供了全视野的观景体验,乘客可以在乘车的同时以极佳的视野和乘坐空间观赏沿途的风景,大幅提高了车辆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满足了高层次乘客乘坐的需求。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在各国家之间进行长途运营的洲际列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层轨道车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层轨道车辆上层车厢的结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双层轨道车辆下层车厢的结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双层轨道车辆的结构剖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司机室1,头车车厢2,观光车厢2a,吧台车厢2b,车窗3,车顶板4,座椅5,车厢过道6,靠背7,座垫8,底座9,搁脚台10,支撑板11,面板12,搁置台13,天窗14,吧台桌15,吧台椅16,酒柜17,侧窗18,楼梯19,车门20,通过台21,过道22,卫生间23,配电柜24,休闲区25,隔断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包括司机室1、紧邻司机室1的头车车厢2、以及与头车车厢2联挂的多节中间车厢(图中未示出),中间车厢中包括商务车厢、一等座车厢和二等座车厢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乘客需求。

其中,头车车厢2为具有上、下两层的双层车厢结构,其中,上层的车厢为具有观光功能的观光车厢2a,在观光车相2a内具有可供乘客观赏车外沿途风景的观光区域。具有观光区域的观光车厢也可以不紧邻司机室1设置,而是设置在其它中间车厢的位置,只要具有高出相邻的中间车厢的部分即可。

本实施例中,观光车厢2a具有高出司机室1的部分,在高出部分的车体上开有用于观光的车窗3。观光车厢2a可以整体都高出司机室1,但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车辆重心,并减少车体在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优选仅将观光车厢2a的上半部分高出司机室1,即在满足观光功能的前提下,降低车辆的高度。

为了减少车体在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司机室1的外壳与观光车厢2a的高出 部分的外壳之间可以通过斜面、或是弧面实现流线形过渡,也可以如图1所示的,以台阶状的结构过渡,在司机室1与观光车厢2a的台阶状的连接处,以弧面圆滑过渡,且观光车厢2a的高出部分的外壳的前端部在水平方向上也采用弧面结构。另外,在司机室前窗玻璃下方的车头的部分沿车头的前端部及两侧部还具有一U形的凹陷部分(图中未示出),凹陷部分由前端部向两侧连接延伸设置,在尾端与相邻的头车车厢的车体平滑过渡,凹陷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气流。通过对车头整体型状的合理设计,在满足车身高度增加,车窗玻璃区域增加的前提下,又能保证车头的强度及保证高速运行时减少空气阻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车头前端部的排障器还可以采用顺着车头的弧线向前方凸出的结构,更有利于排除大型异物,保证行车安全。

在观光车厢2a的高出司机室1部分的车体上开有车窗3,车窗3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其它透明材料,本实施例中,车窗3优选采用中空的双层玻璃结构,即可以提高较好的视觉效果,又可以保证整个车体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4所示,观光车厢2a的高出司机室部分的车体前端部及两侧部上均开有车窗3,更优选,车窗3由观光车厢2a车体的前端部至两侧呈连续的环形结构,乘客坐在观光车厢2a里时,可以透过三个面上的环形车窗3观赏车外的景观,得到全视野的观景体验,大幅提高了车辆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对于观光车厢2a独立地高出相邻中间车厢的情况,也可以在高出部分的四周的车体上均开有用于观光的车窗,车窗形成一个闭环的结构,视野更为广阔。

本实施例中,车窗3的高度从高出司机室1的位置开始一直向上延伸至车顶板4的位置,对于整个车厢来说,车窗3安装在车体侧墙与车顶连接的侧顶位置,车窗3的高度方向上与车体的形状相配合呈弧形,这样在高出司机室1部分的车体侧墙和前端墙上全部是车窗3,既可以增加车窗3的高度,增加车窗3的面积,保证乘客的观景效果,又可以提高整个车辆的整体外观效果。

在观光车厢2a的高出司机室1部分的前端部及两侧部的车体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车窗3的开口,车窗玻璃通过胶粘结固定开口处的窗框上,窗框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骨架上。本实施例中,优选在车体的前端部开有一个开口,每侧的侧部上开有两个或三个开口,这样可以增加车窗3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车窗3的面积,既可以保证乘客的观景效果,又可以保证整个车体的结构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整体外观效果,在观光车厢2a的高出司机室1部分的前端部及两侧部的车体外表面上,即在车窗3的外表面上再安装一层透明材料(图中未示出),这样从外观上看,高出司机室1部分的车体两侧部和前端部上全部是外观效果好的透明材料。

在车窗3的上边缘、下边缘等处可以安装有装饰灯(图中未示出),装饰灯可采用条状的LED灯,不但起到照明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的作用,提高观光车厢2a的整体美观度。

在观光车厢2a高出司机室1部分的衔接处,即车窗3的下边缘处,车窗3与车体之间具有向下凹陷的结构,该向下凹陷的结构沿车窗3的下边缘呈环形设置,其主要作用是引导气流,用以进一步降低车辆运行时的空气阻力,使车辆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保证车辆运行速度和运行的稳定性。

由于车窗3呈环形设置,为了提高观景效果及观景时乘坐的舒适度,在观光车厢2a内沿环形车窗3设置有呈环形设置的座椅5。座椅5沿着车窗3设置,环形的座椅5围成的中间部为即为观光车厢2a的车厢过道6,这样,乘客坐在座椅5上可以获得全视野的观景体验,以极佳的视野和乘坐空间观赏沿途的风景,进而可以观赏到更完美的车外景观。

如图1、2和图4所示,环形的座椅5包括靠背7、座垫8及底座9,靠背7和座垫8由中间的海绵及外层的装饰布组成,座垫8安装在底座9上。靠背7、座垫8及底座9均沿观光车厢2a的前端端部及车厢两侧部呈环形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座9为阶梯式结构,以提高座椅5的高度,底座9的台阶数和整体高度要保证一般人体坐在座椅5上后视线高于观光的车窗3,因此,优选底座9为两级阶梯结构,座垫8安装在上层的第二级台阶上,下层的第一级台阶向外凸出作为搁脚台10,不但整体结构简单,而且大幅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该座椅5不但结构简单,整体美观大方,而且充分利用了观光车厢2a内有限的空间。

底座9的每级台阶均由垂向的支撑板11及水平的面板12组成,且在每级台阶的面板12的边缘安装有装饰灯(图中未示出),装饰灯可采用条状的LED灯,不但起到照明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的作用,提高观光车厢1的整体美观度。

在座椅5上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物品的搁置台13,为了使用方便,在两侧的座椅5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搁置台13,搁置台13由靠背7一体向前凸出的部分形成,使得 座椅5整体呈两侧向内凹陷的形状,搁置台13的上表面上设置一层具有金属质感的装饰板,用于放置酒杯、水杯等,不但使用方便,而且提高了观光车厢2a的整体美观度。

本实施例中,在观光车厢2a的车顶板上还开有一个用于观光的天窗14,乘客坐在座椅5上除了可以通过四周的车窗3观赏车外景色,也可以通过车顶的天窗14观看天空的景色。在车体的车顶板上上开有一个用于安装天窗14的开口,天窗玻璃通过胶粘结固定开口处的窗框上,窗框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骨架上。

下层的车厢可以做为吧台车厢2b,在吧台车厢2b内安装有吧台桌15、吧台椅16及酒柜17,吧台桌15在吧台车厢2b的中心设置一排,多个吧台椅16分设在吧台桌15的两侧,酒柜17则设置在吧台车厢2b的一个角落里,吧台车厢2b的两侧侧墙上也开有侧窗18,乘客可以在吧台车厢2b内娱乐和休闲。

上层的观光车厢2a和下层的吧台车厢2b之间设置有通行的圆形楼梯19,在头车车厢2的端部具有与车门20连通的通过台21,乘客从车门20上车后或从相邻的另一节中间车厢进入后,经过通过台21沿楼梯19向上进入观光车厢2a,沿楼梯19向下进入吧台车厢2b。

在楼梯19处安装有用于显示列车信息的显示器,在观光车厢2a的楼梯19的入口处设置有一隔断26,在隔断26上设置有一个内嵌式的置物架,用于放置报刊杂志等,方便乘客使用。

通过台21是乘客由车门20上车后或、下车前及在两节车厢之间经过时的临时停留的过渡区域,本实施例中,通过台21整体设计为圆形,在圆形的通过台21的一侧即为楼梯19,圆形通过台21的另一侧通过过道22连接相邻的另一节车厢。将两个车厢之间连接处的通过台21设计为圆形结构,在增加美感的同时,相对增加了该处通过台21的面积,扩大了人员在此处的通过空间,进一步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在过道22的一侧设置有卫生间23,卫生间23内设置有便器、洗手台等,方便乘客使用。在卫生间23的一侧分隔出一个空间作为头车车厢2的配电柜24,在卫生间23的间壁上设置有标志灯。在与卫生间23相对的过道22的另一侧区域,作为供乘客临时休闲时使用的休闲区25,在该休闲区25内安放有休闲沙发等休闲设备,在休闲沙发的旁边还可以安放一个简易的茶几供乘客使用。将卫生间23、休闲区25、配电柜24等设施围绕圆形的通过台21设计,使整个通过台21的空间结构非常紧凑,通过对 通过台21内各设施的合理布局,极大地提高了车厢端部的空间利用率,不但方便乘客使用,也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功能,而且相应地增大了乘客可活动的区域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列车的功能性和乘客乘坐的舒适度,以为乘客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特别适合长途运营的列车。

与头车车厢2联挂的中间车厢也同样分为上、下两层,其上层为供乘客乘坐的客区车厢,下层为用于放置货物的货区车厢,上层的客区车厢和下层的货区车厢之间通过客区车厢地板分隔。上层的客区车厢包括商务包间车厢、一等座车厢及二等座车厢等。

上层的客区车厢和下层的货区车厢分别对应两层站台,乘客和货物分别从不同的站台上下车,实现人、货分离,互不影响,不但可以大大缩短每一站所需停靠的时间,而且还可以保证乘客上下车的安全,特别适合长途运营。为了便于货物的识别和装卸,货物都分别放置在小型的集装箱内,集装箱的识别和装卸均由机器人自动完成。

在头车车厢2和每节中间车厢的一端或两端开有供乘客上下车的车门20,站台上的候车区与车门20之间设置有可以伸缩的通过通道(图中未示出),乘客可以直接通过该专用的通过通道实现上下车,不再需要现有的列车站台,乘客不再需要先由候车区进入站台,再由站台上车的过程,缩短了乘客上下车的时间,提高了上下车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乘客上下车时的舒适度,满足乘客更加人性化的需求。通过通道采用可以伸缩的结构,在车辆进站时将其伸出,使其端部与车门20密贴,将候车区与车门20连接,在乘客上下车结束后,即可将其缩回,不会影响站台的其它功能。

在每节中间车厢端部的通过台21除了设置有卫生间23、休闲区25及配电柜24外,在圆形的通过台21区域还设置有洗手台,省略了现有列车上的独立的盥洗室,充分利用圆形通过台21的空间,在洗手台的上方安装有用于搁置毛巾等物品的搁架等,方便乘客使用。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