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536701阅读:来源:国知局
续输送系统的轨道车1没有加速和减速过程,也就没有 减速时轨道车1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也没有加速时的电能再转化为轨道车1的动能,轨道车 1的运行只须克服摩擦阻力保持恒速运动,因而其比走走停停的其他轨道车节省能源。
[0094] 本发明,由于交通拥堵困境得到了解决,因堵车导致的大量能源的浪费免除了。
[0095] 本发明,老、弱、病、残、孕在有人陪同下也可使用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何况还 有救护车、的士和私家车可搭乘。
[0096]由于设置有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的街道或道路,乘客的输送能力显著提高,车 辆通行状况能得到显著改善,而这些街道或道路一般为城市的主干道或交通繁忙路段,因 而本发明有望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自此之后良好城市交通状态可望保持二十年。
[0097] 继我国高铁速度居世界首位后,实施本发明,有可能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个世 界难题方面再创先河。
[0098] 本发明,由于要在数十千米每小时运动中的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的轨道车1和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之间上下车,畏惧心理在所难免。即使现在不实施,不久终将 实施,因为在没有更好发明之前,这是当前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世界难题的唯一发明。随 着时间的推移,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必将消除普遍存在的畏惧心理,就像现在我们对乘商 场电梯不再畏惧一样。
[0099] 本发明是当前公交BRT和地铁扬长避短加上下车方式创新的综合体。所谓创新, 本发明的全部技术基本上是现有技术的迀移和重组,因而容易实施。
[010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 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包括以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31)、防雨棚、 车站的站台(28)、天桥(29)、在所述轨道(31)上运行的轨道车(1)和位于所述站台(28) 上的乘客输送电梯; 其特征在于: (下文所述"前"、"后"均以面向前进方向而划分)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两条轨道(31),这两条轨道(31)位于街道或道路的横向中 央,在同一位置这两条轨道(31)的走向大致相同,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一这两条轨道(31) 彼此相接,相邻两车站(不包含车站)之间这两条轨道(31)相距较近;这两条轨道(31)通 过十字路口时,其铁轨或铺设于地面,或铺设于高架桥上,或潜入地下;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防雨棚,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都位于同 一防雨棚内; 多列轨道车(1)依次首尾活动铰接,运行在线路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上且形成环 状运转系统,通过同一地点的两条轨道(31)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系统的两列所述轨道车(1) 分别沿这两条轨道(31)反向运行;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 ;所述轨道车(1) 上的动力机房(10)中的动力装置根据环状运转系统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所述环状运 转系统上的乘客越多,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 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不论乘客多少其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所述轨道车(1)为敞棚式, 其上有防护栅栏,所述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14)和栅栏杆(13)组成,所述栅栏立柱(14) 竖直地固紧连接在所述轨道车(1)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所述栅栏杆(13)固紧 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栅栏立柱(14)上,所述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所述轨道车(1)的外侧 堕落地面;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4);每一横排上的所述坐椅(4)的数 量根据乘客流量确定,乘客流量越大每一横排上的所述坐椅(4)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较少; 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的外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内侧与所述轨道 车(1)的内侧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所述上 车通道(5b)上画有指向所述坐椅(4)的上车通道箭头(5d),所述上车通道(5b)供上车乘 客专用,已在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 距离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 (5a),所述下车通道(5a)沿横向延伸至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所述下车通道(5a)上画有 指向所述轨道车(1)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5c),所述轨道车(1)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 所述下车通道(5a)等待放行;所述动力机房(10)的外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内侧旁边的 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相邻两轨 道车(1)相接处也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所述轨道车(1)上 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都相互错开,且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的纵 向宽度相同,全部所述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同;所述轨道车(1)上有控制乘客上下 车的闸门柱(7)和闸板(8),所述闸门柱(7)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所述轨道车(1)内侧的 所述上车通道(5b)和相邻的所述下车通道(5a)交界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每个所 述闸门柱(7)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8),这两块闸板(8)可分别从所述闸门柱(7)的前 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所述闸门柱(7)下方的所述轨道车(1)底板的下表面 上安装有控制所述闸板(8)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相邻两个所述闸门柱(7)之间的各一 块所述闸板(8)相互合拢后,可防止乘客在该处从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堕落地面; 车站的站台(28)位于两条轨道(31)之间,其上表面为长方形;车站的同一站台(28) 上沿纵向有两列乘客输送电梯,这两列乘客输送电梯分别靠近所述站台(28)两侧之一的 轨道车(1),以供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上下车用; 乘客输送电梯由上下车电梯(2)、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 动方向与其相邻的轨道车(1)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 (1)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 车通道^b)和下车通道^a),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b)的纵向宽度和所述 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a)的 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车通道(6b)上标 示有指向外侧的上车通道箭头(6d),所述下车通道(6a)上标示有指向内侧的下车通道箭 头(6c);所述轨道车(1)底板内侧的矩形齿(9)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上底板外侧的矩 形齿(12)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 的所述矩形齿(12)因转向下方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所述矩形齿 (12)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形成啮合关系,使得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 上的上车通道^b)总是和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上车通道(5b)衔接,所述上下车电 梯(2)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6a)总是和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下车通道(5a)衔接;所 述下车通道^a)供所述轨道车(1)上乘客转移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专用通道,已在 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 乘客须站立在所述上车通道^b)上等待放行转移至所述轨道车(1)对应的上车通道(5b) 上去;所述上下车电梯⑵的内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11),所述上下车电梯扶手(11)的运 行速率和运行方向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相同; 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位于车站的站台(28)入口附近和该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 电梯⑵后端之间的所述站台(28)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增速一级电梯(18)、增速 二级电梯(19)、增速三级电梯(20)……增速(n-1)级电梯(21)和增速n级电梯(22)组成, 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 Vl、v2、v3…… v(lri)、Vn,它们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1C v2< V3 <……<V(lri)< Vn< V,前一极增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前端相接,所述 增速n级电梯(22)的前端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后端相接,所述增速一级电梯(18)的 后端与所述站台(28)地面相接;前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小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 横向宽度以与进站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增大而变得稀疏相对应;¥ :与0的差值、前一极增速 电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与Vn的差值,都在乘客从所述站台(28)地面跨 到所述增速一级电梯(18)、或从后一级增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增速电梯、或从所述增速 n级电梯(22)跨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安全范围内;这些增速电梯的两侧分别有增速一 级电梯扶手(18a)、增速二级电梯扶手(19a)、增速三级电梯扶手(20a)......增速(n_l)级电 梯扶手(21a)、增速n级电梯扶手(22a),各级增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增 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增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 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电梯位于该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和车站的站 台(28)出口附近的所述站台(28)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降速n级电梯(23)、降 速(n-1)级电梯(24)……降速三级电梯(25)、降速二级电梯(26)、降速一级电梯(27)组 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 n、 Vr(n_D……V 3、V 2、Vi,它们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 同,且V>V'n>V' (n-1)>......>V'3>V, 2>V, I,所述降速n级电梯(23)的后端 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前端 相接,所述降速一级电梯(27)的前端与所述站台(28)的地面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 宽度大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下车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减小而变得密集相 对应;V与V' n的差值、后一级降速电梯与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 1与O的差 值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