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减震装置和起重机转向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90122阅读:来源:国知局
,也可以设置为不与侧壁103平行的任意方向。连接部302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或弧状,只要能将斜楔3的侧面和第一摩擦部301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对连接部302的形状不做限定。
[0044]通过设置沿所述轴箱I 一侧的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摩擦部301,可以增大斜楔3和轴箱侧壁103的接触面积,在振动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对起重机的振动衰减更明显O
[0045]相应的,顶座402也可以具有沿所述轴箱I另一侧的侧壁104方向延伸的第二摩擦部403,所述第二摩擦部403与所述轴箱I另一侧的侧壁104贴合。通过在底座402上设置有沿所述轴箱I另一侧的侧壁104方向延伸的第二摩擦部403,可以增大顶座402和轴箱侧壁104的接触面积,在振动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对起重机的振动衰减更明显。
[004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框201还可以设置有阻挡部204,所述阻挡部204插入所述斜楔3的侧面、所述连接部302和所述第一摩擦部301形成的定位槽内,以限制所述斜楔3的移动位置。
[0047]其中,所述阻挡部204与所述斜楔3的侧面、所述连接部302和所述第一摩擦部301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得斜楔3可以移动,但防止斜楔3脱离。
[0048]优选的,斜楔3可以为空心结构,以减轻斜楔3的重量,从而减轻减震装置的重量。
[0049]进一步地,可以在轴箱I朝向所述第一摩擦部301的侧壁103上设置有第一磨耗板;轴箱朝向所述第二摩擦部403的侧壁104上设置有第二磨耗板,避免在摩擦时斜楔3和顶座402对轴箱产生的摩擦造成轴箱I的磨损,增加轴箱I的使用寿命,保护轴箱I。
[0050]第一导框201的斜壁上也可以设置有第三磨耗板,避免在摩擦时斜楔3的上表面对第一导框201的斜壁产生的摩擦造成第一导框201的磨损。
[0051]本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转向架中减震装置,通过在斜楔上设置沿所述轴箱一侧的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摩擦部,可以增大斜楔和轴箱侧壁的接触面积,在振动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对起重机的振动衰减更明显;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有沿所述轴箱另一侧的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摩擦部,可以增大顶座和轴箱侧壁的接触面积,在振动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对起重机的振动衰减更明显。
[00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起重机转向架,包括:轮对;所述轮对包括对称连接在轮轴两端的车轮、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其中,所述起重机减震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轮上。
[0053]具体地,起重机减震装置包括:轴箱、对称设置在所述轴箱两侧的第一轴箱弹簧和第二轴箱弹簧、斜楔、固设于焊接构架下部的第一导框和第二导框、顶座、以及直顶弹簧;所述斜楔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插入所述第一轴箱弹簧内;所述第一导框具有斜壁,所述斜壁与所述斜楔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斜楔在所述第一导框的作用下抵靠所述轴箱一侧的侧壁;
[0054]所述第二导框的底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插入所述第二轴箱弹簧内,所述第二导框设有朝向所述轴箱的第一凹槽;所述顶座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一容腔;所述直顶弹簧位于所述容腔内,且所述直顶弹簧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所述直顶弹簧的另一端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所述顶座在所述直顶弹簧的作用下,抵靠所述轴箱另一侧的侧壁。
[0055]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向架的车轮上设置起重机减震装置,使得当起重机产生振动时,斜楔与轴箱一侧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直顶弹簧通过挤压顶座,使顶座与轴箱另一侧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斜楔和顶座可以相对轴箱可以产生垂向、横向往复移动,进而消耗起重机在行走时产生的振动能量,起到阻碍起重机垂向、横向振动的作用。
[005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起重机转向架的主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起重机转向架的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起重机转向架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图7、图8,进一步地,所述轮对可以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轮对601和第二轮对602。
[0057]具体地,第一轮对601为设置于平行于焊接构架且垂直起重机运行方向的中心线一侧的轮对,第二轮对602为设置于平行于焊接构架且垂直起重机运行方向的中心线另一侧的轮对。相应的,设置在第一轮对601车轮上的减震装置与设置在第二轮对602车轮上的减震装置镜像对称。
[0058]通过将转向架中的轮对设置为镜像对称的第一轮对601和第二轮对602,使转向架中的结构完全对称,在转向架行走过程中结构更稳定,进一步地增加减震效果。
[0059]优选的,所述第一轮对601和所述第二轮对602的数量均为两组。当第一轮对601和所述第二轮对602的数量均为两组时,转向架结构更稳定,对起重机的承载效果更好。
[0060]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仅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一轮对和第二轮对的数量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0061]本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转向架中的起重机减震装置,通过在轴箱内第一轴箱弹簧上方设置斜楔,第二轴箱弹簧上方且第二导框的第一凹槽中设置有顶座以及直顶弹簧,使得当起重机产生振动时,斜楔与轴箱一侧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直顶弹簧通过挤压顶座,使顶座与轴箱另一侧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斜楔和顶座可以相对轴箱可以产生垂向、横向往复移动,进而消耗起重机在行走时产生的振动能量,起到阻碍起重机垂向、横向振动的作用。
[00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起重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箱、对称设置在所述轴箱两侧的第一轴箱弹簧和第二轴箱弹簧、斜楔、固设于焊接构架下部的第一导框和第二导框、顶座、以及直顶弹簧; 所述斜楔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插入所述第一轴箱弹簧内; 所述第一导框具有斜壁,所述斜壁与所述斜楔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斜楔在所述第一导框的作用下抵靠所述轴箱一侧的侧壁; 所述第二导框的底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插入所述第二轴箱弹簧内,所述第二导框设有朝向所述轴箱的第一凹槽; 所述顶座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一容腔; 所述直顶弹簧位于所述容腔内,且所述直顶弹簧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所述直顶弹簧的另一端设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所述顶座在所述直顶弹簧的作用下,抵靠所述轴箱另一侧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楔还具有沿所述轴箱一侧的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摩擦部,和连接所述斜楔的侧面和所述第一摩擦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摩擦部与所述轴箱一侧的侧壁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座还具有沿所述轴箱另一侧的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摩擦部,所述第二摩擦部与所述轴箱另一侧的侧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框还具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插入所述斜楔的侧面、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摩擦部形成的定位槽内,以限制所述斜楔的移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楔为空心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箱朝向所述第一摩擦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磨耗板; 所述轴箱朝向所述第二摩擦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磨耗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框的所述斜壁上设置有第三磨耗板。8.一种起重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对; 所述轮对包括对称连接在轮轴两端的车轮、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减震装置; 其中,所述起重机减震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轮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轮对和第二轮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对和所述第二轮对的数量均为两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减震装置和起重机转向架,减震装置包括:斜楔、顶座、以及直顶弹簧;第一导框具有斜壁,斜壁与斜楔的上表面接触,在第一导框的作用下抵靠轴箱一侧的侧壁;第二导框设有朝向轴箱的第一凹槽;顶座具有开口朝向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形成一容腔;直顶弹簧位于容腔内,且直顶弹簧的一端设在第一凹槽的内壁,直顶弹簧的另一端设在第二凹槽的底端,顶座抵靠轴箱另一侧的侧壁。当起重机产生振动时,斜楔与轴箱一侧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顶座与轴箱另一侧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斜楔和顶座可以相对轴箱可以产生垂向、横向往复移动,进而消耗起重机在行走时产生的振动能量,起到阻碍起重机垂向、横向振动的作用。
【IPC分类】B61F5/30
【公开号】CN204641773
【申请号】CN201520211696
【发明人】许善超, 于跃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