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54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汽 车、尤其是用于汽车后端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DE 197 37 740 Al公开了 一种具有空心型材支承构件的自承 式汽车车身,通过这些支承构件形成两个沿汽车纵向前后排列的U
形框架,这些框架与车身立柱以及底部相辅相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汽车、尤其可用于汽车后 端的车身结构,借助该车身结构可改善汽车或者汽车后端在C立柱 区域内的抗扭刚度,并且在该区域内实现有利力通量。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加以解决。 从属权利要求包含其它有利的特征。
按照本发明建议,内侧加固板在C立柱区域内与车顶框架横 梁、车顶框架侧梁以及后方密封槽侧壁连接,该内侧加固板与另一 个外侧加固板相对布置,这两个加固冲反构成所谓的立柱型材,并且 固定在车身结构的车轮罩上,其中,通过邻接的内支架将内侧加固 板支撑地保持于汽车纵梁上,汽车底板中的两个横梁连接在该纵梁 上,这些横梁在内支架的支撑基础的区域内布置于纵梁上或者紧邻 支撑基础。利用车顶框架横梁、构成立柱型材的加固板以及内支架, 形成环绕的C形强度联合体,其中,第一上方力通量经过立柱和车 顶框架横梁,另一下方力通量在底板区域内的两个横梁中分配。通 过利用总体上构成空心型材的对置加固板来加强C立柱,并且通过将加固板连接在车轮罩上以及将内支架连接在纵梁上,利用车顶框 架横梁实现C形的强度联合体,通过该强度联合体能够使汽车车身 或者车身后端在C立柱区域内达到最佳抗扭刚度。
下方内支架局部地固定于汽车纵梁上,使得在底部结构中延伸 的横梁能够紧靠内支架的两侧。通过将汽车后端的车身结构设计成
包括连接在车顶框架横梁上且通过加固板加强的c立柱以及紧靠在 内支架上的两个底部横梁,以有利的方式使上方力通量定向地经过
两个c立柱以及车顶框架横梁。
内侧加固板分别以突出的连接成形部延伸经过车顶框架侧梁、 前方车顶框架横梁、后方密封槽侧壁以及内支架。这种实施方式实 现了最优的固定连接以及相对于汽车的这些车身部件的准确定位。
上方内支架的边缘与内侧加固板连接,邻接的下方内支架的下 边缘支撑于内侧半个车轮罩上,并且该下方内支架延伸直至相互拼 接的两个半个车轮罩的连接线。以这种方式实现了将内侧加固板支 撑于车轮罩上,从而提供刚性的立柱联合体。
下方内支架呈弧形延伸经过内侧半个车轮罩,以侧边缘与该内 侧半个车轮罩紧贴地连接,并且在端部具有两个与汽车纵梁对准的 直立的撑脚,这些撑脚与汽车底板中的横梁布置在共同的竖直平面 之中。通过使内支架的撑脚局部靠近位于车身结构的底部区域内的 两个横梁,可提供一种强度联合体,该强度联合体能够吸收力或者 实现了将流到汽车底部区域之中的力通量定向地分成两部分。
总而言之,两个对置的加固板可以加强c立柱,其中,在高度
上使这两个加固板成形为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空心型材。这样就在竖 直的立柱横向中间平面内将两个加固板的上侧共同保持于车顶框架 横梁上,其中,外侧加固板的下端固定在外侧半个车轮罩与内侧半 个车轮罩的连接区域内,内侧加固板借助与所连接的内支架的下端
与上述连接区域相隔一定距离地固定在内侧半个车轮罩上。
此外,在竖直的横向中间平面内还通过内侧加固才反的前方成形 部与外侧加固板一起形成端部相连并且既能够固定于车顶上也能够固定于外侧围板上的加强型材。在车轮罩上以较大的基础实现加固 板的下侧连接,也就是与车轮罩的下侧连接相隔一定距离。在车顶 区域内的车顶框架侧梁上也通过两个加固才反构成空心型材,其中, 车顶和侧围板分别与空心型材连接。


附图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汽车后端的示意图,该汽车后端包括车顶框架横 梁、车顶框架侧梁以及密封槽侧壁和两个底部横梁及一个增强的C 立柱,
图2示出了内侧加固板设置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包括内支架、 车顶框架横梁以及两个底部横梁,
图3示出了外侧加固板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按照图6的剖切线IV-IV剖切的外侧与内侧加固板 的剖面图,
图5示出了按照图6的剖切线V-V剖切的加固板的另一个剖
面图,
图6示出了从内侧下方看的带有内侧加固板的车身结构的视
图,
图7示出了按照图6的剖切线VII-VII剖切的车顶侧框架区域 的剖面图,
图8示出了按照图6的剖切线VIII-VIII剖切的车顶框架横梁
区域的剖面图,
图9示出了外侧加固板与内侧加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汽车车身结构,尤其是用于汽车后端1的车身结构,主要包括 侧围板2和布置于侧围板之间的车轮罩3以及汽车纵梁4和具有两个汽车横梁6和7的底板总成。分别通过空心型材构成车身后端1 的C立柱8,所述空心型材通过车顶框架横梁IO相互连接,其中, 向前延伸的车顶框架侧梁11与该横梁邻接,并且设有向后延伸用来 容纳行李舱盖的密封槽侧壁12。
主要通过内侧加固板14以及与其对置的外侧加固板15来加强 汽车后端1车身结构的C立柱8。内侧加固板14与上方内支架19 连接,该内支架又与作为支撑构件的另一个下方内支架20连接。
外侧加固板15从车轮罩3延伸经过车顶框架侧梁11以及后方 密封槽侧壁12与车顶框架横梁10。内侧加固板14与上方内支架19 连接,该内支架保持于邻接的构成支撑构件的另一个下方内支架20 上。加固^反14具有多个突出的成形部16、 17和18,这些成形部与 车顶框架横梁10、车顶框架侧梁14、密封槽侧壁12以及内支架19、 20 —起形成联合体。
下方内支架20具有撑脚Sl和S2,并且通过这些撑脚与汽车 纵梁4连接,两个横梁6、 7固定于汽车纵梁上,且这些横梁与撑脚 Sl和S2在相同的竖直^f黄向平面x-x和y-y之中延伸至内支架20在 纵梁4上的支撑点21、 22。釆用这种实施方式,产生经过C立柱8 以及车顶框架横梁10的第一上方力通量K,第二下方力通量Kl在 位于汽车纵梁4之间的两个横梁6和7上分配,如图l的箭头所示。
上方内支架19的上边缘R与后方密封槽侧壁12、车顶框架横 梁10以及内侧加固板14连接,而另一个边缘R1则支撑并固定于车 轮罩3上。
与上方内支架19邻接的作为支撑构件的另一个下方内支架20 呈弧形延伸经过内侧半个车轮罩25,并且大致在内侧半个车轮罩25 与外侧半个车轮罩24之间的连接线V中与上方内支架19连接。
如在图4中的车顶框架横梁10、车顶框架侧梁11以及后方密 封槽侧壁12交汇区域内的节点部分K的垂直断面所示,内侧加固玲反 14与车顶框架横梁10以及与外侧加固板15在区域27和28中连接。 外侧加固板15固定于两个半个车轮罩24和25的连接区域29中。内侧加固板14与内侧支架19在连接点30中连接,且内侧支架固定 于内侧半个车轮罩25上。
图5所示为节点部分K的4黄向垂直断面,加固々反14、 15在车 顶区域D中以及在车顶框架区域中形成空心型材,且外侧加固板15 延伸直至车轮罩3并与其连接。
图7所示为内侧加固才反14以及外侧加固^反15的成形部17在 车顶框架侧梁11区域内的垂直断面。两个加固^! 14、 15在这里也 构成加强C立柱的支撑空心型材,该空心型材在外侧被侧围板2围 住。加固板14、 15在交汇区域30中连接到车顶D上,在区域31中 连接到侧围板2上。
图8所示为内侧加固板14以及在外侧加固板15上的成形部 16的垂直断面。这两个加固^114、 15构成在车顶区域D中延伸的 支撑空心型材。
权利要求
1.车身结构,尤其是用于汽车后端的车身结构,包括车顶框架横梁,该车顶框架横梁带有分别连接在端部上的前方车顶框架侧梁与后方密封槽侧壁,C立柱连接在所述车顶框架横梁与所述车顶框架侧梁的节点处且分别固定于一个车轮罩上,与汽车纵梁连接的位于底板侧的横梁在所述C立柱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立柱(8)区域内分别有一个内侧加固板(14)与所述车顶框架横梁(10)、所述车顶框架侧梁(11)以及所述后方密封槽侧壁(12)连接,该内侧加固板(14)与另一个外侧加固板(15)相对布置,且这两个加固板(14,15)构成立柱型材并且固定于车身结构的车轮罩(3)上,其中,所述内侧加固板(15)通过相互邻接的内支架(19,20)保持于汽车纵梁(4)上,两个相互间隔的横梁(6,7)在汽车底板中连接在所述汽车纵梁上,且这些横梁紧邻内支架(20)的支撑基础即支撑点(21,22)布置于所述汽车纵梁(4)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框 架横梁(10)与构成立柱型材的加固板(14, 15)以及内支架(19, 20)形成环绕的C形强度联合体,该强度联合体包括第一上方力通 量(K),而通过连接在所述汽车纵梁(4)上的两个所述横梁(6, 7)在汽车底板中分配第二下方力通量(Kl)。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侧加固板(14)分别以突出的连接成形部(16, 17, 18)延伸经过 所述车顶框架侧梁(11)、所述前方车顶框架横梁(10)、所述后 方密封槽侧壁(12)以及所述内支架(19)。
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方内支架(19)与所述内侧加固板(14)在边缘(R)上连接, 并且与下方内支架(20) —起保持在内侧半个车轮罩(25)上,其 中,所述下方内支架(20)延伸直至相互拼接的半个车轮罩(24, 25)的连接线(V)。
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方内支架(20)呈弧形延伸经过所述内侧半个车轮罩(25),并且 以侧边缘与该车轮罩紧贴地连接,且在端部具有两个与汽车纵梁(4) 对准的直立的撑脚(SI, S2),这些撑脚与汽车底板中的所述横梁 (7, 6)布置在共同的竖直平面(x-x, y-y)之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竖直的立柱;镜向中间平面(IV-IV)中将两个所述加固才反(14, 15) 的上侧共同保持于所述车顶框架横梁(10)上,其中,所述外侧加 固板(15)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外侧半个车轮罩(24)与所述内侧半 个车轮罩(25)的连接区域(V)内,所述内侧加固板(14)借助所 连接的所述上方内支架(19)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区域(V)相互间隔 地固定在所述内侧半个车轮罩(25)上。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竖直的横向中间平面(VII-VII)内,所述内侧加固板(14)的沿 行驶方向(F)位于前方的成形部(17)与所述外侧加固板(15)共 同形成加强型材,该加强型材的自由端在交汇区域(31, 31a)连接、 并且该加强型材既能够固定于车顶(D)上也能够固定于外侧围板(2) 上。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顶框架横梁(10)的区域内的竖直的汽车纵向中间平面(VIII-VIII)中,所述内侧加固板(14)的朝向汽车纵向中轴线(L) 延伸的成形部(16)与所述车顶框架板连接。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经过所述内侧加固板(14)与所述外侧加固板(15)以及经过所 述车顶框架横梁(10)的竖直平面(V-V)中,在车顶区域内形成由 所述内侧加固板(14)和所述外侧加固板(15)构成的空心型材, 且仅有所述外侧加固板(15)继续延伸与所述车轮罩(3)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内侧加固板在C立柱区域内与汽车或者汽车后端的车顶框架横梁、车顶框架侧梁以及后方密封槽侧壁连接,该内侧加固板与另一个被连接的外侧加固板相对布置。这两个加固板构成立柱型材并且与车身结构的车轮罩连接。内侧加固板通过邻接的内支架支撑地保持于汽车纵梁上,汽车底板中的两个横梁连接在汽车纵梁上,这些横梁在内支架的支撑基础的区域内布置于纵梁上。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1585375SQ20091014191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1日
发明者H·哈尔韦格, J·C·施特雷特尔, R·奥格贾努, S·瓦尔特 申请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