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729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车驾驶室悬置装置,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空气 弹簧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重型卡车已经成为物流业长途运输的首选工具,其驾乘舒适性越来越成为驾驶员重 要考虑因素之一。现有的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震作用,但效果不理 想,驾驶室的横向稳定无法较好保证,影响了驾乘舒适性及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 能够较明显改善驾乘舒适性及稳定性的重型卡车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装置包括后悬置、前悬置及总气路装置,所述后 悬置位于驾驶室后侧,其上端外侧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上,下端龙门架12两内侧 分别固定在车架91上;所述前悬置位于驾驶室前底部,其顶端左托架52、右托架53分 别固定在驾驶室地板左纵梁82、右纵梁83上,下端内侧左支撑支架58、右支撑支架59 分别固定在车架91上;所述总气路装置的气源口经管路41接至汽车的储气罐92上;
所述的后悬置由后支撑装置1、锁止装置2、后限位装置3组成;
所述后支撑装置l由上横梁ll、龙门架12、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 簧减震器总成14及横向拉杆15组成,横向拉杆15的一端与上横梁11铰接,另一端与 固定在车架91上的龙门架12铰接,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和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 成14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横梁11及龙门架12的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铰接;
所述锁止装置2包括固定在上横梁11的左橡胶垫块21、右橡胶垫块22以及与橡胶 垫块匹配的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上的左吊耳23、右吊耳24,还包括固定在上横梁 11中部的液压锁25以及与之匹配的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中部的后座架26;
所述后限位装置3包括固定在龙门架12上的左缓冲块吊架31和右缓冲块吊架32,还包括固定在上横梁11上的左橡胶缓冲块33和右橡胶缓冲块34;
所述的前悬置由前支撑装置5和前限位装置6组成;
所述的前支撑装置5由摆臂及轴销总成51,左托架52、右托架53,左空气弹簧54、 右空气弹簧55,左简式减震器56、右简式减震器57以及固定在车架91上的左支撑支 架58、右支撑支架59组成;左托架52和右托架53分别固定在驾驶室地板左纵梁82 和右纵梁83上,摆臂及轴销总成51与左支撑支架58、右支撑支架59铰接,左托架52 和右托架53分别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铰接,左托架52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之间固定 有左空气弹簧54,右托架53分别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之间固定有右空气弹簧55;
前限位装置6包括左缓冲块61和右缓冲块62,左缓冲块61和右缓冲块62分别固 定在摆臂及轴销总成51上,且分别对应着左托架52和右托架53;
所述总气路装置包括后气路装置4和前气路装置7;
所述后气路装置4包括固定在龙门架12上的常开电磁阀42和保护阀43以及连接 在龙门架12与上横梁11之间的高度调节阀44;常开电磁阀42 —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 着储气罐92,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着保护阀43;保护阀43的另一端连通着高度调 节阀44;高度调节阔4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分别连通着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 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所述的前气路装置7包括连接在驾驶室地板右纵梁83与摆 臂及轴销总成之间的高度调节阀72,保护阀43的第三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着高度调 节阀72,高度调节阀72的出气端口分别连通着左空气弹簧54和右空气弹簧5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实现驾驶室的可靠支撑,保证驾驶室与车架的可靠连接 及两者间相对位置的稳定,能够迅速衰减由路面的冲击通过底盘悬架传递给车架而引起 驾驶室的震动,使汽车行驶时驾驶室有良好的平顺性及疲劳强度;后悬置的横向拉杆及 前悬置的摆臂及轴销总成使驾驶室保持较好的横向稳定性。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图。
图3为图1的B向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悬置和后悬置在驾驶室位置的总布局图,即本实用 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后支撑装置1、锁止装置2、及后限位装置3的 后悬置和总气路装置的后气路装置4的位置分布图。
后支撑装置l由上横梁ll、龙门架12、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 震器总成14及横向拉杆15组成,横向拉杆15的一端与上横梁11铰接,另一端与固定' 在车架91上的龙门架12铰接,横向拉杆15可保证驾驶室的横向稳定性。左空气弹簧 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横梁11及龙门架12的 左安装孔、右安装孔铰接。
锁止装置2由固定在上横梁11的左橡胶垫块21、右橡胶垫块22以及与橡胶垫块匹 配的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上的左吊耳23、右吊耳24和固定在上横梁11中部的液 压锁25以及与之匹配的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中部的后座架26组成。
后限位装置3由固定在龙门架12上的左缓冲块吊架31、右缓冲块吊架32及固定在 上横粱11上的左橡胶缓冲块33、右橡胶缓冲块34组成。
总气路装置的后气路装置4包括与分别固定在龙门架12上的常开电磁阀42和保护 阀43以及连接在龙门架12与上横梁11之间的高度调节阀44,连接管路41连通储气罐 92至常开电磁阀42,保护阀43,高度调节阀44,最后至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 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后气路装置4是负责控制后悬置的气动执行元件。
汽车行驶中,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上的左、右吊耳及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 上的后座架26分别与固定在上横梁11上的左橡胶垫块21、右橡胶垫块22及固定在上 横梁11中部的液压锁25匹配锁止,锁止装置2使驾驶室与上横梁11形成一体,使驾 驶室锁止。后悬置可根据驾驶室后支撑点的受力情况,通过高度调节阀44来控制左空 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的充放气,从而调节空气弹簧的软硬' 度,以保证驾驶室相对车架91的位置不变,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 震器总成14能使驾驶室的震动减小,获得舒适的驾乘环境;保护阀43可以阻止空气弹 簧受冲击时,瞬间高气压对制动系统的影响;液压锁25使驾驶室在被举升或下落时, 在液压油压力的作用下完成驾驶室的打开或锁紧;横向拉杆15的作用是限制驾驶室的 左右串动,有利于驾驶室左右方向的稳定;后限位装置3是靠左缓冲块吊架31、右缓冲块吊架32与左橡胶缓冲块33、右橡胶缓冲块34起驾驶室上、下限位作用,上限位可以 保护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中的减震器不受损坏,当系 统无气压状态时,下限位可以保护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 14中的空气弹簧不受损坏。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前支撑装置5及前限位装置6的前悬置和总气路 装置的前气路装置7的位置分布图。
前支撑装置5由摆臂及轴销总成51,左托架52、右托架53,左空气弹簧54、右空 气弹簧55,左简式减震器56、右简式减震器57以及固定在车架91上的左支撑支架58、 右支撑支架59组成;左托架52和右托架53分别固定在驾驶室地板左纵梁82和右纵梁 83上,摆臂及轴销总成51分别与左支撑支架58、右支撑支架59铰接,左托架52和右 托架53分别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铰接,左托架52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之间固定有左 空气弹簧54,右托架53分别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之间固定有右空气弹簧55;
前限位装置6包括固定在摆臂及轴销总成51上的左缓冲块61、右缓冲块62。
前气路装置7包括连接在驾驶室地板右纵梁83与摆臂及轴销总成之间的高度调节 阀7 ,后气路装置4的保护阀43的第三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着高度调节阀72,高度. 调节阀72的出气端口分别连通着左空气弹簧54和右空气弹簧55。前气路装置7是负责 控制前悬置的气动执行元件。
汽车行驶中,前悬置可根据驾驶室前支撑点受力情况,通过高度调节阀72来控制 左空气弹簧54、右空气弹簧55的充放气,从而调节空气弹簧的软硬度,以保证驾驶室 相对车架91的位置不变,左空气弹簧54、右空气弹簧55与左简式减震器56、右简式 减震器57共同作用使驾驶室的震动减小,获得舒适的驾乘环境;前限位装置6由固定 在摆臂及轴销总成上的左压缩侧缓冲块61、右压缩侧缓冲块62与固定在左托架上的拉 伸侧缓冲块63、右托架上的拉伸侧缓冲块64组成,起上、下限位作用,上限位可以保 护左简式减震器56、右简式减震器57因驾驶室跳动过大被拉坏,当系统无气压状态时, 下限位可以保护左空气弹簧54和右空气弹簧55不受损坏;摆臂及轴销总成51还起着 限制驾驶室前后及左右串动的作用,有利于驾驶室纵向及横向的稳定。
当需要翻转驾驶室进行维修作业时,常开电磁阀42可实现空气弹簧与储气筒92断 气,这样驾驶室翻转时,前高度调节阀72开始使左空气弹簧54、右空气弹簧55放气,翻转过程中前高度调节阀不再起作用,实现驾驶室的安全翻转,当驾驶室回落锁止时, 常开电磁阀断电,前后空气弹簧充气至设计高度。
总气路装置包括有后气路装置4及前气路装置7。参见图4,具体实施例气路原理 图如下用管路连接充满一定压力的气体储气罐92与四个空气弹簧,之间连接常开电 磁阀、保护阀、高度调节阀,最后通过高度阀来实现空气弹簧的充放气,从而调节空气 弹簧的软硬度。
权利要求1.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置、前悬置及总气路装置,所述后悬置位于驾驶室后侧,其上端外侧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上,下端龙门架(12)两内侧分别固定在车架(91)上;所述前悬置位于驾驶室前底部,其顶端左托架(52)、右托架(53)分别固定在驾驶室地板左纵梁(82)、右纵梁(83)上,下端内侧左支撑支架(58)、右支撑支架(59)分别固定在车架(91)上;所述总气路装置的气源口经管路(41)接至汽车的储气罐(92)上;所述的后悬置由后支撑装置(1)、锁止装置(2)、后限位装置(3)组成;所述后支撑装置(1)由上横梁(11)、龙门架(12)、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及横向拉杆(15)组成,横向拉杆(15)的一端与上横梁(11)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车架(91)上的龙门架(12)铰接,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和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横梁(11)及龙门架(12)的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铰接;所述锁止装置(2)包括固定在上横梁(11)的左橡胶垫块(21)、右橡胶垫块(22)以及与橡胶垫块匹配的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上的左吊耳(23)、右吊耳(24),还包括固定在上横梁(11)中部的液压锁(25)以及与之匹配的固定在驾驶室后围外板(81)中部的后座架(26);所述后限位装置(3)包括固定在龙门架(12)上的左缓冲块吊架(31)和右缓冲块吊架(32),还包括固定在上横梁(11)上的左橡胶缓冲块(33)和右橡胶缓冲块(34);所述的前悬置由前支撑装置(5)和前限位装置(6)组成;所述的前支撑装置(5)由摆臂及轴销总成(51),左托架(52)、右托架(53),左空气弹簧(54)、右空气弹簧(55),左简式减震器(56)、右简式减震器(57)以及固定在车架(91)上的左支撑支架(58)、右支撑支架(59)组成;左托架(52)和右托架(53)分别固定在驾驶室地板左纵梁(82)和右纵梁(83)上,摆臂及轴销总成(51)与左支撑支架(58)、右支撑支架(59)铰接,左托架(52)和右托架(53)分别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铰接,左托架(52)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之间固定有左空气弹簧(54),右托架(53)分别与摆臂及轴销总成(51)之间固定有右空气弹簧(55);前限位装置(6)包括左缓冲块(61)和右缓冲块(62),左缓冲块(61)和右缓冲块(62)分别固定在摆臂及轴销总成(51)上,且分别对应着左托架(52)和右托架(53);所述总气路装置包括后气路装置(4)和前气路装置(7);所述后气路装置(4)包括固定在龙门架(12)上的常开电磁阀(42)和保护阀(43)以及连接在龙门架(12)与上横梁(11)之间的高度调节阀(44);常开电磁阀(42)一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着储气罐(92),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着保护阀(43);保护阀(43)的另一端连通着高度调节阀(44);高度调节阀(4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分别连通着左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3)、右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14);所述的前气路装置(7)包括连接在驾驶室地板右纵梁(83)与摆臂及轴销总成之间的高度调节阀(72),后气路装置的保护阀(43)的第三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着高度调节阀(72),高度调节阀(72)的出气端口分别连通着左空气弹簧(54)和右空气弹簧(5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型卡车用的驾驶室空气弹簧悬置装置,由前悬置、后悬置及总气路装置组成。后悬置包括后支撑装置、锁止装置及后限位装置;前悬置包括前支撑装置及前限位装置;总气路装置包括后气路装置及前气路装置;后支撑装置的左、右空气弹簧与前支撑装置的左、右空气弹簧连接在车架与驾驶室之间,并从储气罐取气。本实用新型实现驾驶室的可靠支撑,保证驾驶室与车架的可靠连接及两者间相对位置的稳定,能够迅速衰减由路面的冲击通过底盘悬架传递给车架而引起驾驶室的震动,使汽车行驶时驾驶室有良好的平顺性、疲劳强度及稳定性;当需要翻转驾驶室进行维修作业时,常开电磁阀可实现空气弹簧与储气罐断气,实现驾驶室的安全翻转。
文档编号B62D33/00GK201354102SQ20092014307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
发明者刚 严, 周福庚, 徐金志, 王香廷, 魏中良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