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装置结构及其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325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刹车装置结构及其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剎车装置结构及其剎车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包含有复合式可供选择使用的比例式剎车装置结构及其剎车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一般的刹车结构中,其主要的实施方式是由单侧的刹车握把搭配单一的刹车器,且其刹车握把与对应的刹车器之间通过刹车线相互连接,如左侧的刹车握把是通过刹车线连接到后轮的刹车器,而右侧的刹车握把则通过刹车线连接到前轮的刹车线,并且其刹车方式是以固定方式设置在脚踏车上。但因操作者的操作习惯性并非完全相同,因此一贯性的设置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使用者。另外有一种刹车结构是以单一刹车握把通过双刹车线连接控制前轮的刹车器和后轮的刹车器,以在操控者使用时通过操控其单一刹车握把来锁固煞车器,该刹车结构极容易造成前轮和后轮同时瞬间被刹车器死锁,进而造成操控者的伤害,因此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问题,比如1、安全系数低;2、无法依比例制动;以及3、需要大体积来装配设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制动力具有复合式比例调配的剎车装置结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式比例剎车制动结构的剎车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剎车装置结构,所述剎车装置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含有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
界定一腔室;一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包含有一本体,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本体的一端包含有一枢接部;一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臂部,所述第二操作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臂部包含有一支点、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支点与所述枢接部通过一轴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枢轴连接一第一扣具和一第二扣具;至少一主动剎车线,所述主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一第一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扣具的一端;和一第二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二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二扣具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件还包含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轴向凹陷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件的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凹槽连接一第一孔口,所述第二凹槽连接一第二孔口,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通过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分别套装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组件,且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的末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限位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穿孔和至少一第二穿孔,所述主动剎车线还包含有一第一主动剎车线和一第二主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主动剎车线和第二主动剎车线分别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三穿孔和至少一第四穿孔以分别供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穿入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操动件还包含有至少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定位孔,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勾扣所述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对接一第一调整组件和一第二调整组件。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剎车系统,所述剎车系统包括一剎车装置,所述剎车装置包含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包含有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
界定一腔室;一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包含有一本体,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本体的一端包含有一枢接部;一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臂部,所述第二操作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臂部包含有一支点、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支点与所述枢接部通过一轴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枢轴连接一第一扣具和一第二扣具;至少一主动剎车线,所述主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一第一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扣具的一端;一第二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二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二扣具的一端;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勾扣所述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至少一剎车手把,所述剎车手把连接所述主动剎车线;—第一剎车制动器,所述第一剎车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一第二剎车制动器,所述第二剎车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剎车线。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件还包含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轴向凹陷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件的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凹槽连接一第一孔口,所述第二凹槽连接一第二孔口,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通过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分别套装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组件,且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的末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限位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穿孔和至少一第二穿孔,所述主动剎车线还包含有一第一主动剎车线和一第二主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主动剎车线和第二主动剎车线分别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三穿孔和至少一第四穿孔以分别供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穿入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操动件还包含有至少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定位孔,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勾扣所述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对接一第一调整组件和一第二调整组件。通过上述剎车装置结构及其剎车系统,可以使使用者自由地选择以第一操作件
5或者第二操作件作为比例式剎车制动组件,除了能够提升剎车制动的安全性外,还具有提升剎车制动效率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剎车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剎车系统的组合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剎车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剎车系统的组合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的剎车系统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剎车系统的组合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剎车装置1、壳体11、第一部份111、第一开放侧1111、第一封闭侧1112、第一穿孔 1113、第四穿孔1114、第二部分112、第二开放侧1121、第二封闭侧1122、第二穿孔1123、第三穿孔1124、腔室113、第一操作件12、本体121、枢接部122、第一凹槽123、第二凹槽124、 第一孔口 125、第二孔口 126、定位孔127、第二操作件13、臂部131、支点1311、第一端1312、 第二端1313、第一扣具132、第二扣具133、主动剎车线14、第一主动剎车线141、第二主动剎车线142、第一从动剎车线15、限位件151、第二从动剎车线16、限位件161、弹性组件17、 第一弹性组件18、第二弹性组件19、轴杆2、第一剎车制动器3、第二剎车制动器4、剎车系统 5、剎车手把6、第一调整组件7、第二调整组件8。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和立体组合图。本发明的剎车装置1的结构包含一壳体11、一第一操作件12、 一第二操作件13、至少一主动剎车线14、一第一从动剎车线15、一第二从动剎车线16 ;该壳体11包含有第一部分111和一第二部分112,该第一部分111包含有一第一开放侧1111和一第一封闭侧1112,该第二部分112包含有一第二开放侧1121和一第二封闭侧1122,该第一开放侧1111对接该第二开放侧1121,使该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 共同界定一腔室113,该第二部分112对接一第一调整组件7和一第二调整组件8。该第一部分111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穿孔1113以供前述主动剎车线14穿入设置, 该第二部分112包含有至少一第二穿孔1123和至少一第三穿孔IlM以分别供前述第一调整组件7和第二调整组件8对接,并且该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分别与该第二调整组件8和第一调整组件7穿入设置。
该第一操作件12包含有一本体121,并容纳设置在前述腔室113内,该本体121的一端包含有一枢接部122,该枢接部122包含有至少一定位孔127。该第二操作件13包含有一臂部131,并容纳设置在该腔室113内,该臂部131包含有一支点1311、一第一端1312和一第二端1313,该第一端1312和第二端1313分别设置在该支点1311的左右两端,该支点1311与前述枢接部122通过一轴杆2枢轴连接,并且该第一端1312和第二端1313分别枢轴连接一第一扣具132和一第二扣具133。该主动剎车线14连接前述第一操作件12的一端;该第一从动剎车线15连接前述第一扣具132的一端;该第二从动剎车线16连接前述第二扣具133的一端。该第一操动件12还包含有至少一弹性组件17,该弹性组件17设置在前述枢接部 122上,该枢接部122的两端分别勾扣该第一操作件12和第二操作件13。请参阅图3至图5,图3至图5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当操作该剎车装置1时,通过该主动剎车线14带动该第一操作件12,并由该第一操作件12带动与其枢轴连接的第二操作件13,因为该第二操作件13 的支点1311位于该第二操作件13的臂部131的靠近第一端1312处,并且枢轴连接在该第一操作件12的枢接部122上,因此使该第二操作件13形成一杠杆力臂比例的形态,并通过该弹性组件17的角度可以使第二端1313先有第一段制动力,再由分别枢轴设置在该第一端1312和第二端1313的第一扣具132和第二扣具133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从动剎车线15 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进而通过第二操作件13以杠杆原理力臂比例和弹性组件17的角度作用的方式可以达到比例剎车和先后制动力。另外,如果要改变第一段制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该弹性组件17的角度,使该弹性组件17的一端插入设置在该第一操作件12上的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定位孔127内,以此来改变第一段制动力,当剎车力大于第一段承受力时,转变为杠杆力臂比例制动,达到制动效果。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的剎车装置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该剎车装置1的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剎车装置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该第一操作件12包含有一第一凹槽123和一第二凹槽124,该第一凹槽123和第二凹槽IM分别轴向凹陷设置在该第一操作件12的本体121的一端,并且该第一凹槽123和第二凹槽IM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弹性组件18和至少一第二弹性19 组件,该第一凹槽123连接一第一孔口 125,该第二凹槽IM连接一第二孔口 126,前述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分别通过前述第一孔口 125和第二孔口 1 穿入设置在该第一凹槽123和第二凹槽124内并分别套装设置有前述第一弹性组件18和第二弹性组件19,且该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的末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限位件 151、161。请参阅图7,如图7所示,该第一部分111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穿孔1113和至少一第四穿孔1114,前述主动剎车线14还包含有一第一主动剎车线141和一第二主动剎车线 142,该第一主动剎车线141和第二主动剎车线142分别穿入设置在前述第一穿孔1113和第四穿孔1114,该第二部分112包含有至少一第二穿孔1123和至少一第三穿孔IlM以分别供前述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穿入设置。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的剎车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8所示, 该剎车系统5是由前述剎车装置1与至少一剎车手把6、一第一剎车制动器3、一第二剎车制动器4搭配组成的,该剎车装置1的结构及其相对配置关系与前述剎车装置1的第一个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该剎车手把6连接前述主动剎车线14 ;该第一剎车制动器 3连接前述第一从动剎车线15 ;该第二剎车制动器4连接前述第二从动剎车线16 ;当操作该剎车手把6时,由该剎车手把6驱动与其连接的主动剎车线14,该主动剎车线14带动该第一操作件12和第二操作件13动作,并通过该第一操作件12和第二操作件13以杠杆力臂比例原理和弹性组件17的角度作用,使该第一扣具132和第二扣具133分别以不同比例的制动力先后驱动与其连接的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再由该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分别先后驱动该第一剎车制动器3和第二剎车制动器4。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的剎车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9所示, 该剎车系统5的剎车装置1与前述剎车装置1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该剎车系统5是由该剎车装置1与至少一剎车手把6、一第一剎车制动器3、一第二剎车制动器4搭配组成的,该剎车手把6连接前述主动剎车线14 ;该第一剎车制动器3连接前述第一从动剎车线15 ;该第二剎车制动器4连接前述第二从动剎车线16。当操作该剎车手把6时可以通过该主动剎车线14带动该第一操作件12动作,再由该第一操作件12连动该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进而带动该第一剎车制动器3和第二剎车制动器4,并且因为前述第一弹性组件18和第二弹性组件19两者的磅数和长度不同,因此通过该第一弹性组件18和第二弹性组件19产生比例式的制动力而分别先后驱动第一剎车制动器3和第二剎车制动器4,进而达到先制动后轮再制动前轮的目的。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的剎车系统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剎车系统5的剎车装置1的结构及其相对配置关系与前述剎车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剎车系统5与前一剎车系统5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不相同之处在于,该剎车装置1内没有设置第一弹性组件18和第二弹性组件19,该第一弹性组件18与该第一剎车制动器3搭配组装设置,该第二弹性组件19与该第二剎车制动器4搭配组装设置。当操作该剎车手把6时则可以通过该主动剎车线14带动该第一操作件12动作, 再由该第一操作件12带动该第一从动剎车线15和第二从动剎车线16,进而带动该第一剎车制动器3和第二剎车制动器4,并且因为该第一剎车制动器3和第二剎车制动器4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18和第二弹性组件19,且该第一弹性组件18的磅数比该第二弹性组件 19的磅数小,且该第一弹性组件18的长度比该第二弹性组件19的长度长。前述各个实施例的第一剎车制动器3是用来搭配制动一自行车的后轮(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剎车制动器4是用来搭配制动自行车的前轮(图中未示出),以此达到先制动后轮再制动前轮的效果,并且大幅度提升剎车制动的安全性。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发明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
意在证明本发明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8
权利要求
1.一种剎车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车装置结构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含有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界定一腔室;一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包含有一本体,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本体的一端包含有一枢接部;一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臂部,所述第二操作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臂部包含有一支点、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支点与所述枢接部通过一轴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枢轴连接一第一扣具和一第二扣具; 至少一主动剎车线,所述主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 一第一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扣具的一端;和一第二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二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二扣具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剎车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件还包含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轴向凹陷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件的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凹槽连接一第一孔口,所述第二凹槽连接一第二孔口,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通过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分别套装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组件,且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的末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限位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剎车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穿孔和至少一第二穿孔,所述主动剎车线还包含有一第一主动剎车线和一第二主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主动剎车线和第二主动剎车线分别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三穿孔和至少一第四穿孔以分别供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穿入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剎车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动件还包含有至少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定位孔,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勾扣所述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剎车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对接一第一调整组件和一第二调整组件。
6.一种剎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车系统包括 一剎车装置,所述剎车装置包含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包含有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界定一腔室;一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包含有一本体,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本体的一端包含有一枢接部;一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臂部,所述第二操作件容纳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臂部包含有一支点、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支点与所述枢接部通过一轴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枢轴连接一第一扣具和一第二扣具; 至少一主动剎车线,所述主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一端; 一第一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一扣具的一端;一第二从动剎车线,所述第二从动剎车线连接所述第二扣具的一端; 一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勾扣所述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至少一剎车手把,所述剎车手把连接所述主动剎车线;一第一剎车制动器,所述第一剎车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一第二剎车制动器,所述第二剎车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剎车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剎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件还包含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轴向凹陷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件的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凹槽连接一第一孔口,所述第二凹槽连接一第二孔口,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通过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并分别套装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组件,且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的末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限位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剎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一穿孔和至少一第二穿孔,所述主动剎车线还包含有一第一主动剎车线和一第二主动剎车线,所述第一主动剎车线和第二主动剎车线分别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部分包含有至少一第三穿孔和至少一第四穿孔以分别供所述第一从动剎车线和第二从动剎车线穿入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剎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动件还包含有至少一弹性组件和至少一定位孔,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枢接部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勾扣所述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剎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对接一第一调整组件和一第二调整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剎车装置结构,该剎车装置结构包括一壳体,包含有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界定一腔室;一第一操作件,包含有一本体,并容纳设置在腔室内,本体的一端包含有一枢接部;一第二操作件,包含有一臂部,第二操作件容纳设置在腔室内,臂部包含有一支点、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至少一主动剎车线,连接第一操作件的一端;一第一从动剎车线,连接第一扣具的一端;和一第二从动剎车线,连接第二扣具的一端。通过上述剎车装置结构及其剎车系统,可以使使用者自由地选择以第一操作件或者第二操作件作为比例式剎车制动组件,除了能够提升剎车制动的安全性外,还具有提升剎车制动效率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L3/08GK102398662SQ20101028314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洪铭泽 申请人:洪铭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