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75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备有减震柱的小型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悬架装置中,喜欢采用由发挥衰减作用的减震部和发挥复原作用的弹簧 构成的减震柱。为此,提出了各种减震柱的安装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2))。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减震器(1 (带括号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 符号。以下相同)竖直地配置。该减震器(1 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大致与车轮(W)的旋 转中心相交。该车轮(W)由从旋转中心朝图中里侧延伸的、未图示的驱动轴驱动。为了避免与 该驱动轴相干扰,减震器(1 配置在车轮(W)的旋转中心的上方。因此,减震器(13)的上端位于相当高的位置。另一方面,以不平整地行驶车辆为代表的小型车辆,要求低车高。但是,如果车辆中采用专利文献1的减震器(13),则必然使车高增加。S卩,专利文 献1的悬架装置很难用在小型车辆中。为此,要求更适合于不平整地行驶车辆等小型车辆的车轮的悬架装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3028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适合于不平整地行驶车辆等小型车辆的悬架装置技术。第一方面的发明是车辆,该车辆具有车身架;动力产生机构,安装在该车身架上, 产生动力;动力传递装置,传递由该动力产生机构产生的输出;驱动轴,沿车宽方向延伸, 把由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传递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减震柱,其上端与上述车身架连接,并向下 方延伸;转向节支撑部件,从该减震柱的下部朝下方延伸;下臂,沿车宽方向延伸,将上述 转向节支撑部件的下部与上述车身架连接;转向节,绕主销轴自如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转向 节支撑部件上,支撑上述车轮;转向横拉杆,沿车宽方向延伸,使上述转向节绕上述主销轴 旋转;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看,以上述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上述驱动轴的前 方或后方的方式配置上述减震柱。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转向节支撑部件,由支撑转向节的上部的上部轴支撑部、支 撑转向节的下部的下部轴支撑部和连接上部轴支撑部及下部轴支撑部的桥接部构成,该桥 接部平行于减震柱的轴线地延伸。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桥接部较之减震柱的轴线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上部轴支 撑部和下部轴支撑部从上述桥接部朝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转向节支撑部件,从车辆侧面看, 是呈二字形的部件。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为了与转向横拉杆连接而形成在转向节上的转向横拉杆支撑部,从车辆侧面看,当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前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后 方;当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后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前方。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支撑用于制动车轮的制动钳的钳支撑部形成在转向节上, 钳支撑部,从车辆侧面看,当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前方时,设在驱动轴 的后方,当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后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前方。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在转向节支撑部件与转向节之间,设有限制车轮的转舵角 的舵角止挡部。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驱动轴是在车轮侧的端部和车身中心侧的端部备有防尘罩 的等速球节,车轮侧的防尘罩,从车辆正面看,配置在与桥接部重叠的位置。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减震柱的下端,从车辆正面看,一直延伸到与驱动轴的摆动 区域重叠的位置。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减震柱以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前方或 后方的方式配置。即,不存在减震柱与驱动轴相干扰的忧虑,所以,可充分降低减震柱的安 装位置。并且,可充分确保减震柱的轴长。因此,可以降低车辆的车高,而且车身设计变得
各易ο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转向节支撑部件,由支撑转向节的上部的上部轴支撑部、支 撑转向节的下部的下部轴支撑部和连接上部轴支撑部及下部轴支撑部的桥接部构成,该桥 接部平行于减震柱的轴线地延伸。由于桥接部平行于减震柱的轴线地延伸,所以,可以沿着减震柱的下端将两部件 连接在桥接部上。该连接部可以充分长,所以,连接部的结构不复杂化,可容易确保结合强度。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桥接部较之减震柱的轴线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即,桥接部 从减震柱的轴线朝车宽方向外侧偏移地配置。结果,从桥接部的上部朝车辆长度方向延伸 的上部轴支撑部,可不与减震柱相干扰地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形成在转向节上的转向横拉杆支撑部,从车辆侧面看,当减 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前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后方;当减震柱的轴线的下 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后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前方。即,以驱动轴为中心,转向节支撑部件 配置在一方侧,转向横拉杆配置在另一方侧。结果,不存在与转向节支撑部件相干扰的忧 虑,可容易地配置转向横拉杆。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形成在转向节上的钳支撑部,从车辆侧面看,当减震柱的轴 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驱动轴的前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后方,当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 通过驱动轴的后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前方。即,以驱动轴为中心,转向节支撑部件配置在一 方侧,制动钳配置在另一方侧。结果,不存在与转向节支撑部件相干扰的忧虑,可容易地配 置制动钳。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在转向节支撑部件与转向节之间,设有限制车轮的转舵角 的舵角止挡部。如果把舵角止挡部设置在转向轴和自如旋转地支撑该转向轴的撑杆之间,则必须 在转向轴及撑杆上设置止动部件。这样,部件的采购成本及部件的安装成本增高。对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只要在转向节支撑部件和转向节上设置止动部即可。结果,不必在转向轴和撑杆上设置止动部件,可减少部件的采购成本及该部件的安装成本。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驱动轴是在车轮侧的端部和车身中心侧的端部备有防尘罩 的等速球节,车轮侧的防尘罩,从车辆正面看,配置在与桥接部重叠的位置。桥接部具有遮挡朝车轮侧的防尘罩飞溅的石头等异物的作用。即,可以省掉防尘 保护罩。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减震柱的下端,从车辆正面看,一直延伸到与驱动轴的摆动 区域重叠的位置。减震柱的上端位置变低,可充分降低车高,实现车辆的低重心化。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左侧视图。图2是表示车轮的悬架装置的图。图3是表示车轮的悬架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车轮的悬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车轮的悬架装置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车轮的悬架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图5中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图7的作用图。符号说明10...车辆(不平整地行驶车辆),11...车身架,12...动力产生机构,16...车轮 (前轮),21...动力传递装置,22...最终减速装置,23...驱动轴,30...车轮的悬架装置, 31...减震柱,32...转向节支撑部件,33...下臂,34...主销轴,35...转向节,36...转 向横拉杆,48...转向横拉杆支撑部,51...制动钳,52...钳支撑部,56...上部轴支撑部, 57...下部轴支撑部,58...桥接部,89...减震柱的轴线,91...轴线89的下方延长线, 93...防尘罩,96...舵角止挡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是按照图中标记的朝向看的。[实施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车辆10是小型车辆,在车身架11的中央备有汽油发动机等动力产生 机构12,在车身架11的上方备有空气滤清器13,使燃料与空气滤清器13吸入的空气混合, 在动力产生机构12燃烧,排气经由从动力产生机构12伸出的排气管14和连接在该排气管 14的后端的消音器15,排出到外面,得到的动力传递到自如旋转地安装在车身架11的前部 下部的前轮16和/或自如旋转地安装在车身架11的后部下部的后轮17而行驶,借助自如 旋转地安装在车身架11的前部上部的转向轴18及使该转向轴18旋转的把手19而进行转 向。对动力产生机构12的种类没有限制,可以是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电动马达 等驱动源。
当前轮16和后轮17是被称为低压轮胎的、宽度大且低压的特殊轮胎时,低压的轮 胎变形而吸收路面的凹凸,即使路面松软,宽度大的轮胎也能抑制沉陷,所以,这样的车辆 10被称为不平整地行驶车辆。另外,如图2所示,由动力产生机构12产生的动力,由传动轴等动力传递装置21 传递到最终减速装置22。如图3所示,动力从最终减速装置22经由在车宽方向延伸的驱动轴23传递到前 轮16,从而前轮16被驱动旋转。如图3所示,车轮的悬架装置30由减震柱31、转向节支撑部件32、下臂33、转向节 35和转向横拉杆36构成。上述减震柱31的上端与车身架11连接,并朝下方延伸。上述转 向节支撑部件32从该减震柱31的下部朝下方延伸。上述下臂33沿车宽方向延伸,把转向 节支撑部件32的下部与车身架11连接。上述转向节35绕主销轴34自如旋转地安装在转 向节支撑部件32上,支撑着前轮16。上述转向横拉杆36沿车宽方向延伸,使转向节35绕 主销轴34旋转。下面详细地说明各结构部件。随着前轮16的上下运动,驱动轴23在摆动范围θ 1的范围内上下摆动。在转向横拉杆36的前端安装着球面接头53 (详情后述),该球面接头53与转向横 拉杆支撑部48 (详情后述)连接,该转向横拉杆支撑部48从转向横拉杆36朝图中表里方 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转向横拉杆支撑部48设在由通过前轮16的内侧面的侧线37和主销轴34夹着的 区域θ 2内。如图4所示,减震柱31由减震部38和弹簧39构成,减震部38使冲击力衰减,弹 簧39以包围该减震部38的方式设置,使压缩的减震部38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减震部38 的上端部41可卸下地与车身架11连接。另外,在减震部38的下部设置了具有多个(本例 中是2个)螺栓孔42、42的纵长的连接部43、43。转向节35是整体部件,上部臂47和延长部44从具有中央孔45的毂部46朝上方 伸出;下部臂49朝下方伸出;支撑着制动钳51的钳支撑部52、52朝横方向伸出。延长部44朝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具有转向横拉杆支撑部48。转向横拉杆36前端 的球面接头53与该转向横拉杆支撑部48连接。另外,止动片M从上部臂47朝车辆前方 伸出。该止动片M的作用后述。下臂33是例如从平面上看呈A字形的管部件。转向节支撑部件32是由上部轴支撑部56、下部轴支撑部57和桥接部58构成的二 字形部件。上部轴支撑部56支撑转向节35的上部(上部臂47)。下部轴支撑部57支撑转 向节35的下部(下部臂49)。桥接部58连接上部轴支撑部56和下部轴支撑部57。在桥 接部58的上部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贯通的螺栓孔59、59 ;在下部设有用螺栓61和螺母62 连接于下臂33的螺栓孔63。用减震部38的下部的连接部43、43夹住转向节支撑部件32的上部,将螺栓64、64 穿过螺栓孔42、42及螺栓孔59、59,用螺母65、65紧固,从而能够把转向节支撑部件32的上 部与减震部38的下部连接。下面,参照图5 (从车辆后方看到的要部剖视图),说明转向节支撑部件32与转向 节35的连接。
如图5所示,把L字形剖面的衬套66、67安装在上部轴支撑部56,把L字形剖面的 衬套68安装在下部轴支撑部57,并安装密封部件69。然后,把带密封材料的压盖71从上 方安装在衬套66上,把带密封材料的压盖72从下方安装在衬套67上。此刻,驱动轴23未安装在转向节35上。把带头的销形状的定位销钉73从下往上 插入假想线所示的转向节35的下部臂49,把挡圈74嵌在定位销钉73的中部。这样,就不 必担心定位销钉73从下部臂49上脱落下来。然后,如箭头(1)所示,使转向节支撑部件32 整体上升。借助该上升,把定位销钉73插入下部轴支撑部57的定位销钉孔75,并且,把上 部臂47从下抵接到上部轴支撑部56。把螺栓76从上插入L字形剖面的衬套66、67,再穿过上部臂47。将螺母77紧固 在螺栓76上。把轴承78嵌合在转向节35的中央孔45内,把轮毂部件79嵌合在该轴承78上, 把驱动轴23的轴端部81插入该轮毂部件79,把螺母82安装在该轴端部81。这样,可以用 转向节35自如旋转地支撑轮毂部件79。前轮16由轮辐部84、固定在该轮辐部84外周的轮辋部85和安装在该轮辋部85 上的轮胎86构成。螺栓87从轮毂部件79朝车宽方向外侧伸出。把轮毂部件79安装在该螺栓87上, 通过紧固螺母88,可以将前轮16安装在轮毂部件79上。下面,参照图6说明上述悬架装置30的作用。如图6所示,以减震柱31的轴线89的下方延长线91通过从前轮16的旋转中心 朝图中里侧延伸的驱动轴23的前方的方式配置减震柱31。S卩,由于不存在减震柱31与驱 动轴23相干扰的忧虑,所以,可以充分降低减震柱31的安装位置。并且,可以充分确保减 震柱31的轴长。这样,可以降低车辆的车高,而且车身设计容易。另外,转向节支撑部件32,由支撑转向节35的上部的上部轴支撑部56、支撑转向 节35的下部的下部轴支撑部57和连接上部轴支撑部56及下部轴支撑部57的桥接部58 构成,使该桥接部58平行于减震柱31的轴线89地延伸。由于桥接部58平行于减震柱31的轴线89地延伸,所以,可以沿着减震柱31的下 端,把两部件结合在该桥接部58上。由于该连接部43可以充分长,所以,可使连接部43的 结构不复杂化地容易确保接合强度。另外,如图3所示,桥接部58较之减震柱31的轴线89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艮口, 桥接部58从减震柱31的轴线89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离地配置。结果,从桥接部58的上部 朝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上部轴支撑部56,不与减震柱31干扰,如图6所示,可以在车辆长度 方向延伸。另外,如图6所示,形成在转向节35上的转向横拉杆支撑部48,当减震柱31的轴 线89的下方延长线91通过驱动轴23的前方时,设在驱动轴的后方。或者,当通过驱动轴 23的后方时,形成在转向节35上的转向横拉杆支撑部48设在驱动轴23的前方。S卩,以驱 动轴23为中心,转向节支撑部件32配置在一方侧,转向横拉杆36配置在另一方侧。结果, 不存在转向横拉杆36与转向节支撑部件32相干扰的忧虑,可容易地配置。同样地,形成在转向节35上的钳支撑部件52,当减震柱31的轴线89的下方延长 线91通过驱动轴23的前方时,设在驱动轴23的后方。或者,当通过驱动轴23的后方时,
7钳支撑部件52设在驱动轴23的前方。S卩,以驱动轴23为中心,转向节支撑部件32配置在 一方侧,制动钳51配置在另一方侧。结果,不存在制动钳51与转向节支撑部件32相干扰 的忧虑,可容易地配置。另外,如图3所示,驱动轴23是在车身侧的端部备有防尘罩92且在车轮侧的端部 备有防尘罩93的等速球节,车轮侧的防尘罩93,从车辆正面看,配置在与桥接部58重叠的 位置。桥接部58具有遮挡朝车轮侧的防尘罩93飞溅的石头等异物的作用。即,可以省 掉防尘保护罩。另外,如图3所示,从车辆正面看,减震柱31的下端延伸到与驱动轴23的摆动区 域θ 1重叠的位置。减震柱31的上端位置低,可充分降低车高,可实现车辆的低重心化。下面,接着说明舵角止挡部。如作为图5的7-7线剖视图的图7所示,止动片M从转向节35伸出。在转向节 支撑部件32形成止动承接面95。由该止动承接面95和止动片M构成舵角止挡部96。止动承接面95是静止的。另一方面,止动片M绕主销轴34回转。当该回转达到 规定角度时,如图8所示,止动片M抵接到止动承接面95,转舵角不能再继续增加。即,在转向节支撑部件32与转向节35之间,设置了限制车轮的转舵角的舵角止挡 部96。如果把舵角止挡部设置在转向轴和自如旋转地支撑该转向轴的撑杆之间,则必须 要在转向轴和撑杆上设置止动部件。这样,部件的采购成本及该部件的安装成本增加。对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只要在转向节支撑部件32和转向节35上,设置例如由 止动承接面95和止动片M构成的止动部即可。结果,不必在转向轴和撑杆上设置止动部 件,可以减少部件的采购成本及该部件的安装成本。另外,本发明的悬架装置,在实施方式中是适用于不平整地行驶车辆,但也适用于 其它的小型车辆、一般的车辆。本发明的悬架装置,适用于不平整地行驶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具有车身架;动力产生机构,安装在该车身架上,产生动力;动力传递装 置,传递由该动力产生机构产生的输出;驱动轴,沿车宽方向延伸,把由上述动力传递装置 传递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减震柱,其上端与上述车身架连接,并向下方延伸;转向节支撑部 件,从该减震柱的下部朝下方延伸;下臂,沿车宽方向延伸,将上述转向节支撑部件的下部 与上述车身架连接;转向节,绕主销轴自如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转向节支撑部件上,支撑上述 车轮;转向横拉杆,沿车宽方向延伸,使上述转向节绕上述主销轴旋转;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看,以上述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上述驱动轴的前方或后方的方 式配置上述减震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向节支撑部件,由支撑上述转向节的上部的上部轴支撑部、支撑上述转向节的 下部的下部轴支撑部和连接上述上部轴支撑部及上述下部轴支撑部的桥接部构成;该桥接部平行于上述减震柱的轴线地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桥接部较之上述减震柱的轴线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上述上部轴支撑部和上述下部轴支撑部从上述桥接部朝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上述转向节支撑部件,从车辆侧面看,是呈二字形的部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为了与上述转向横拉杆连接而形成在上述转向节上的转向横拉杆支撑部,从车辆侧面 看,当上述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上述驱动轴的前方时,设在上述驱动轴的后方; 当上述减震柱的轴线的下方延长线通过上述驱动轴的后方时,设在上述驱动轴的前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支撑用于制动上述车轮的制动 钳的钳支撑部形成在上述转向节上,上述钳支撑部,从车辆侧面看,当上述减震柱的轴线的 下方延长线通过上述驱动轴的前方时,设在上述驱动轴的后方,当上述减震柱的轴线的下 方延长线通过上述驱动轴的后方时,设在上述驱动轴的前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向节支撑部件与上述 转向节之间,设有限制上述车轮的转舵角的舵角止挡部。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是在上述车轮侧的 端部和车身中心侧的端部备有防尘罩的等速球节;上述车轮侧的防尘罩,从车辆正面看,配 置在与上述桥接部重叠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柱的下端,从车辆正 面看,一直延伸到与上述驱动轴的摆动区域重叠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适用于不平整地行驶车辆等小型车辆的悬架装置技术。以减震柱(31)的轴线(89)的下方延长线(91)通过从前轮(16)的旋转中心朝图中里侧延伸的驱动轴(23)的前方的方式配置减震柱(31)。由于不存在减震柱(31)与驱动轴(23)相干扰的忧虑,所以,可以充分降低减震柱(31)的安装位置。并且,可充分确保减震柱(31)的轴长。因此,可以降低车辆的车高,而且车身设计变得容易。
文档编号B62D7/20GK102126409SQ20111000595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5日
发明者关文三, 桒原直树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