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把防护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488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车把防护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或电动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把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在骑行过程中,需要双手握住车把,骑车人的双手受风吹日晒雨淋,并且车把上有刹车等多个零部件,雨淋后容易氧化腐蚀。专利号为200520071902.0、名称为车把防护罩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能把车把罩住的防护罩,这种防护罩虽然能够防止骑车人的双手受风吹日晒雨淋,但是由于防护罩为半球体形,车把设置于防护罩内,因此骑行时手部活动范围小,增加了操控难度,并且由于防护罩为一个整体,不通风,夏天手部感觉闷热;另外,车把部位没有警示装置,雾天或夜间骑行时存在一定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把防护防雨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使手部得到防护的同时增加手部的活动范围,操控更加灵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包括防护罩、连接杆,所述防护罩为横截面为弧形的板状,所述防护罩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一端,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于车把上,所述防护罩位于车把前方并且所述防护罩和车把之间留有间距。

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护罩和车把平行。

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护罩中部开有透风孔,透风孔处安装透风丝网,所述防护罩上与所述透风孔相对应的位置铰接有密封扣板。

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护罩外侧壁上设置有闪光警示灯。

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杆端部靠近车把处设置闪光警示灯开关。

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为所述闪光警示灯供电的电池。

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其中,所述防护罩外侧壁上设置有为所述闪光警示灯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其中,在所述防护罩和车把之间设置有刹车。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由于本发明防护罩位于车把前方,在骑行过程中防护罩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并且防护罩和车把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手的活动范围大,操控更灵活,还有,刹车安装于防护罩和车把之间,一旦骑行者摔倒,刹车和车把之间的距离不变,不会挤手导致受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发明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安装于车把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防护罩11、连接杆12、透风孔111、透风丝网112、密封扣板13、闪光警示灯14、闪光警示灯开关141、太阳能电池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把防护防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防护罩11、连接杆12,防护罩11、连接杆12均采用轻质铝型材制成,防护罩11为横截面为弧形的板状,防护罩11固定于连接杆12一端,连接杆12另一端设置连接孔121用于将连接杆12固定于车把上,如图3、图4所示,防护罩11位于车把前方并且防护罩11和车把之间留有间距,防护罩11和车把基本平行,该间距用于容纳骑行人的手部。由于防护罩11位于车把前方,在骑行过程防护罩11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并且防护罩11和车把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手的活动范围大,操控更灵活,还有,由于防护罩11位于车把前方,刹车位于防护罩11和车把之间,一旦骑行者摔倒,首先防护罩11收到撞击,刹车和车把之间的距离不变,不会挤手导致受伤。

如图2所示,防护罩11中部开有透风孔111,透风孔处安装透风丝网112,防护罩11上与透风孔相对应的位置铰接有密封扣板13,天气较冷或下雨时,放下密封扣板13,较热时打开密封扣板13,使防护罩11透气通风,骑行时感觉更舒适。

为进一步保证行车安全,在防护罩11外侧壁上设置有闪光警示灯14,连接杆12内设置有为闪光警示灯14供电的电池,连接杆12端部靠近车把处设置闪光警示灯开关141,闪光警示灯开关141靠近车把,操控更方便;防护罩11外侧壁上设置有为闪光警示灯14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15。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