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50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用于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等。

为了环保及节约能源,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新能源车,如电动车以及太阳能车等等,而为了适应人们携带方便以及小型化,目前,小型的新能源车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

现有技术中,为了携带方便,新能源车可以设置为折叠式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后箱板,前箱板的内端与后箱板的内端铰接布置,且在前箱板的下端设有前车轮,后箱板的下端设有后车轮,当前箱板与后箱板处于平铺式时,形成平铺底板,这样,电动车则可以行使;当不使用折叠车时,前箱板的下端与后箱板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与后箱板折叠起来,形成折叠箱体,由于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前车轮以及后车轮都收纳在前箱板与后箱板之间,这样,则使得整个折叠车形成的折叠箱体体积过大,不便于用户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车折叠后想成的折叠箱体体积过大,导致不便于用户携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与所述前箱板呈平铺状或对接折叠状的后箱板,所述前箱板的内端与所述后箱板的内端铰接;所述前箱板的下端设有前车轮,所述前车轮延伸至所述前箱板的下端外,所述后箱板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的且用于容置的所述前车轮的凹腔。

进一步地,所述后箱板的下端设有两个后车轮,两个所述后车轮相间隔平行布置,所述凹腔形成在两个所述后车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凹腔的宽度大于所述前车轮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后箱板的上端设有凹槽条。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条的底部凸设有凸块,所述凹腔延伸至所述凸块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条贯穿所述后箱板的前端面及后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的上端面与所述后箱板的上端面平齐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当前箱板与后箱板之间对接折叠时,前箱板下端的前车轮则可以陷入在后箱板下端的凹腔中,这样,最大程度利用后箱板本身的厚度收纳前车轮,使得前箱板与后箱板之间折叠后形成的折叠箱体的体积较小,厚度也小,便于用户携带折叠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处于半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处于半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处于折叠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可以是电动车,也可以是其它类型动力的折叠车,如太阳能动力等等。

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11以及后箱板12,其中,前箱板11的内端与后箱板12的内端铰接,形成铰接端,这样,前箱板11及后箱板12之间则可以以该铰接端摆动;当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之间处于平铺状时,形成平铺底板;当前箱板11的下端与后箱板12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之间呈折叠状,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之间则形成折叠箱体。

前箱板11的下端设有前车轮14,该前车轮14延伸至前箱板11的下端外;后箱板12的下端设有后车轮13,该后车轮13延伸至后箱板12的下端外,这样,当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之间形成平铺底板时,利用前车轮14以及后车轮13,则可以实现折叠车的行驶。

本实施例中,在后箱板12的下端中设有下端开口的凹腔123,当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之间形成折叠箱体时,前车轮14则陷入在该凹腔123中。

上述提供的便于收纳前车轮的折叠车,当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之间对接折叠时,前箱板11下端的前车轮14则可以陷入在后箱板12下端的凹腔123中,这样,最大程度利用后箱板12本身的厚度收纳前车轮14,使得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之间折叠后形成的折叠箱体的体积较小,厚度也小,便于用户携带折叠车。

本实施例中,后箱板12的下端设有两个相间隔平行布置的后车轮13,上述的凹腔123形成在两个后车轮13之间。

另外,凹腔123的宽度大于前车轮14的宽度,这样,连接在前车轮14两侧的连接结构等则可以一起收纳在凹腔123中,更进一步提高该折叠车的收纳能力。

本实施例中,在后箱板12的上端面中凹槽条121,这样,布置在后箱板12上一些其他结构则可以通过折叠等收纳在该凹槽条121内。另外,该凹槽条121贯穿后箱板12的内端面及外端面。

本实施例中,在凹槽条121的底部凸设有凸块122,上述的形成在后箱板12下端的凹腔123则延伸至该凸块122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运用后箱板12的厚度,使得形成的凹腔123的深度足够收纳前车轮14,进一步减小后箱板12的厚度,也使得前箱板11与后箱板12形成的折叠箱体的体积较小。

具体地,凸块122的上端面与后箱板12的上端面平齐布置,这样,使得折叠后形成的折叠箱体的外形较为平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