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504阅读:1979来源:国知局
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用于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等。

为了环保及节约能源,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新能源车,如电动车以及太阳能车等等,而为了适应人们携带方便以及小型化,目前,小型的新能源车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

为了携带方便,新能源车可以设置为折叠式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后箱板,前箱板的内端与后箱板的内端铰接布置,当前箱板与后箱板处于平铺式时,形成平铺底板,这样,电动车则可以行使;当不使用折叠车时,前箱板的下端与后箱板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与后箱板折叠起来,形成折叠箱体。

在前箱板上连接有拉把结构,拉把结构包括摆动把,当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时,摆动把朝上摆起,处于直立状态,此时,折叠车在行驶时,可以手持整个拉把结构的摆动把;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摆动把朝下摆动,直接靠在前箱板上,使得整个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

现有技术中,当摆动把处于直立状态时,为了避免摆动把朝下摆动,需要设置外在的一些限制结构,以限制摆动把的摆动,当折叠车需要折叠时,此时,需要摆动把朝下摆动,则必须解除外在的限制结构,以使得摆动把可以朝下摆动,这样,对于拉把结构而言,摆动把的摆动以及定位操作则较为麻烦,且导致整个拉把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拉把结构的摆动把的摆动以及定位操作较为麻烦以及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包括底座以及摆动把,所述底座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所述摆动把的下端形成有嵌入在所述凹腔中的嵌入段;所述嵌入段呈空心布置,且所述底座中横向穿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摆动把的嵌入段;所述嵌入段的侧壁中设有纵向布置的孔条,所述销轴穿设在所述孔条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壁包括前部侧壁以及后部侧壁,所述底座的后部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摆动把的嵌入段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孔条包括大孔位以及纵向布置的小孔段,所述大孔位位于所述小孔段的上端,且连通所述小孔段,所述大孔位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段的直径;所述销轴包括两个大轴段以及两个小轴段,所述大轴段与所述销轴段依序错开布置,且所述小轴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底座两个孔条之间的宽度;所述销轴的大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孔条的小孔段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孔条的大孔位的直径,所述销轴的小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孔条的小孔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端部具有朝外延伸的外延段,所述外延段置于所述底座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外延段外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抵接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摆动把的嵌入段中设置孔条,且销轴穿过孔条,这样,则可以驱动摆动把朝上或朝下移动,当摆动把朝上移动后,摆动把的嵌入段脱离底座的侧壁的限制,使得摆动把可以上下摆动,当然,当摆动把朝下移动后,在底座的侧壁的限制下,摆动把则不可以摆动,保持直立状态,整个拉把结构的摆动把的摆动以及定位操作非常方便,且结构也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处于折叠状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可以运用在折叠车中,例如电动车,也可以是其它类型动力的折叠车,如太阳能动力等等;当然,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也可以运用在其它的设备中,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折叠车。

折叠车包括前箱板101以及后箱板102,其中,前箱板101的内端与后箱板102的内端铰接,形成铰接端,这样,前箱板101及后箱板102之间则可以以该铰接端摆动;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处于平铺状时,形成平铺底板;当前箱板101的下端与后箱板102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呈折叠状,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则形成折叠箱体。

本实施例中,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包括底座107以及摆动把103,当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运用在折叠车中,上述的底座107则设置在前箱板101上,当然,当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运用在其它设备中,底座107的位置设置也相对应变化。底座107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摆动把103的下端嵌入在该凹腔中,形成嵌入段,该嵌入段呈空心布置,且在底座107中横向穿设有销轴104,该销轴104同时也穿过摆动把103的嵌入段,这样,当没有其他限制时,摆动把103则可以以该销轴104的摆动中心进行上下摆动,而由于摆动把103的嵌入段嵌入在底座107的凹腔中,这样,在底座107的侧壁的限制下,此时,摆动把103并不可以摆动。

在摆动把103的嵌入段的侧壁中,设有纵向布置的孔条,上述的销轴104穿过嵌入段的孔条中,这样,在正常状态下,销轴104穿过在孔条的上部中,且抵接在孔条的上侧壁,这样,在底座107的侧壁的限制下,摆动把103不可以进行摆动;当摆动把103朝上移动时,此时销轴104则置于孔条的下部,此时,摆动把103的嵌入段则已经朝上提起,直至脱离底座107的侧壁对嵌入段的限制,这样,摆动把103则可以朝下摆动。

上述提供的上下移动限位的拉把结构,通过在摆动把103的嵌入段中设置孔条,且销轴104穿过孔条,这样,则可以驱动摆动把103朝上移动,以使得摆动把103的嵌入段脱离底座107的侧壁的限制,使得摆动把103可以上下摆动,当然,当摆动把103朝下移动后,在底座107的侧壁的限制下,摆动把103则不可以摆动,保持直立状态,整个拉把结构的摆动把103的摆动以及定位操作非常方便,且结构也较为简单。

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摆动把103单向朝下摆动,底座107的侧壁包括前部侧壁以及后部侧壁,且后部侧壁上设有缺口,也就是说,前部侧壁的高度高于后部侧壁的高度,且缺口的宽度不小于摆动把103的嵌入段的宽度,这样,对于摆动把103而言,当其朝上提起时,由于嵌入段未脱离底座107的凹腔,这样,底座107的前部侧壁依旧对摆动把103的嵌入段形成限制,限制摆动把103朝前摆动,而底座107的后部侧壁上设有缺口,则不会对摆动把103的嵌入段形成限制,这样,摆动把103则可以沿后朝下摆动。

当然,为了限制摆动把103随意被朝上提起而摆动,本实施例中,孔条包括大孔位105以及小孔段106,其中,大孔位105位于小孔段106的上方,大孔位105连通小孔段106,且大孔位105的直径大于小孔段106的直径,另外,小孔段106呈纵向布置。销轴104包括两个大轴段以及两个小轴段,且大轴段与小轴段之间依序错开布置,并且,小轴段的长度小于底座107上两个孔条之间的宽度。

上述的销轴104的大轴段的直径大于孔条的小孔段106的直径,且小于孔条的大孔位105的直径,销轴104的小轴段的直径小于孔条的小孔段106的直径,这样,当销轴104的大轴段穿设在摆动把103的嵌入段的大孔位105中,此时,由于大轴段的直径大于小孔段106的直径,这样,摆动把103则无法朝上移动,也就是无法朝上被提起,进而摆动把103则无法摆动;当需要摆动摆动把103时,可以横向移动销轴104,使得销轴104的小轴段穿设在孔条的大孔位105中,由于小轴段的直径不大于孔条的小孔段106的直径,这样,当朝上提起摆动把103时,整个摆动把103朝上以后,孔条也朝上移动,使得销轴104的小轴段穿设孔条的小孔段106中,这样,则可以朝下摆动摆动把103。

当然,当摆动把103被提起以后,摆动把103朝下移动复位后,则可以横向移动销轴104,使得销轴104的大轴段穿设在孔条的大孔位105中,进而重新限制摆动把103朝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销轴104的端部具有朝外延伸的外延段,该外延段形成在底座107的外侧,这样,当需要对销轴104的横向移动进行操作时,则可以直接横向操作销轴104的外延段则可。

另外,当销轴104横向移动后,为了实现销轴104的横向复位,本实施例中,在销轴104的外延段外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抵接在底座107的外侧壁,这样,当销轴104被横向移动后,复位弹簧则会被压缩,这样,当作用在销轴104的限制作用力撤除以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销轴104则会横向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