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09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自行车领域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折叠自行车是户外活动的一种优选交通设备,其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通过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便于运输存放;在现有技术中,折叠自行车大多采用主梁翻折结构,即主梁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相互铰接,在需要进行折叠时,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翻折,但水平翻折方式并不符合用户的施力习惯,从而导致折叠自行车的折叠便捷性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折叠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折叠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支架、传动轴、第一传动轮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摆动联接,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二端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传动轴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传动轴能够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转动,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联接固定,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联接固定;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悬臂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自转,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自转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悬臂进行摆动,所述第一悬臂摆动的周向与所述第二悬臂摆动的周向相反。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和联动件;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动轮中心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悬臂摆动中心的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均与所述联动件啮合,所述联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悬臂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自转。

其中,所述联动件为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转动联接于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第三传动轮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

其中,所述联动件为链条,所述链条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外,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

其中,所述联动件为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外,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

其中,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套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联接,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轴套联接固定。

其中,所述轴套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悬臂联接固定,所述轴套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往远离所述第二悬臂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悬臂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悬臂能够通过摆动控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和分离。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两块相对布置的夹板,两块所述夹板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夹板联接;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端置于两块所述夹板之间,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端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穿插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端设有卡扣,所述支架上设有锁舌,所述锁舌能够与所述卡扣扣合和分离。

其中,所述卡扣具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能够在所述第一悬臂摆动时与所述锁舌弹性抵接,直至所述锁舌嵌入所述卡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悬臂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自转,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自转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悬臂进行摆动,所述第一悬臂摆动的周向与所述第二悬臂摆动的周向相反,所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掰动第一悬臂进行顺时针摆动,此时第二悬臂将进行逆时针摆动,从而移向支架,即所述自行车折叠机构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折叠,符合用户的施力习惯,更便于快速进行折叠复原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采用第三传动轮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采用第三传动轮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采用第三传动轮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采用第三传动轮时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采用链条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采用同步带时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悬臂;

2、第二悬臂;

3、支架;31、夹板;32、转轴;

4、传动轴;41、轴套;

51、第一传动轮;52、第二传动轮;53、第三传动轮;

61、链条;62、同步带;

71、第一限位块;72、第二限位块;

8、座椅立柱;

91、卡扣;92、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从图1至6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自行车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悬臂1、第二悬臂2、支架3、传动轴4、第一传动轮51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悬臂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3摆动联接,所述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传动轴4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传动轴4能够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转动,所述传动轴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1联接固定,所述传动轴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悬臂2的一端联接固定;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1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悬臂1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51进行自转,所述第一传动轮51进行自转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轴4带动所述第二悬臂2进行摆动,所述第一悬臂1摆动的周向与所述第二悬臂2摆动的周向相反。

上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1、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张开状态,以图3和4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向支架3,而此时驱动机构将带动第一传动轮51进行逆时针旋转,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靠近支架3,从而实现折叠操作;

2、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折叠状态,以图3和4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离支架3,而此时驱动机构将带动第一传动轮51进行顺时针旋转,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远离支架3,从而实现复原操作。

当将上述自行车折叠结构应用于自行车后,可以在第二悬臂2的端部安装车轮,此时通过掰动第一悬臂1进行顺时针旋转,便可实现整个折叠操作,使得车轮迅速收纳于支架3的下方,同理,通过掰动第二悬臂2进行逆时针旋转,便可实现整个复位操作,使得车轮迅速复位,即通过上述的自行车折叠结构能够大大提高自行车的折叠、复原效率。

另外,还需指出以下几点:

1、以图1和3所示为例,所述第一悬臂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3摆动联接,即指代可通过转轴32等结构穿过第一悬臂1的第一端侧面,使得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能够以该转轴32结构为摆动中心进行摆动;

2、传动轴4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传动轮51的轴向中心处联接固定,而传动轴4与第二悬臂2联接时,可使得传动轴4的轴向与第二悬臂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当传动轴4进行自转时,第一传动轮51也将进行自转,第二悬臂2便将进行摆动运动,即第一传动轮51的自转、传动轴4的自转和第二悬臂2的摆动是同步进行的;

3、所述第一悬臂1摆动的周向与所述第二悬臂2摆动的周向相反,是指第一悬臂1与第二悬臂2的摆动方向时刻保持在不同方向,譬如第一悬臂1进行顺时针摆动时,第二悬臂2将进行逆时针摆动,若第一悬臂1进行逆时针摆动时,第二悬臂2将进行顺时针摆动;

4、驱动机构与第一传动轮51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的同时摆动,而驱动机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齿轮组、齿轮与链条61的配合或齿轮与同步带62的配合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6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52和联动件;所述第二传动轮52固定于所述支架3上,所述第二传动轮52中心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悬臂1摆动中心的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一传动轮5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52均与所述联动件啮合,所述联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悬臂1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51进行自转。

由于所述第二传动轮52中心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悬臂1摆动中心的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以图2为参考,即等同于第二传动轮52的表面与第一悬臂1的侧面相对布置,所以当第一悬臂1进行摆动时,将会使得第一传动轮51围绕第二传动轮52进行周向运动;更进一步的,由于第二传动轮52处于固定不能转动的状态,所以通过联动件的配合,便可使得第二传动轮52在进行周向运动时实现自转,以此实现第一悬臂1和第二悬臂2的同时摆动。

需要指出,所述的联动件可以齿轮、链条61或同步带62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4所示,所述联动件为第三传动轮53,所述第三传动轮53转动联接于所述第一悬臂1上,所述第三传动轮53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轮51与所述第二传动轮52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53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52啮合。

此时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1、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张开状态,以图3和4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向支架3,而此时第三传动轮53将绕第二传动轮52进行顺时针的周向运动,且第三传动轮53将在第二传动轮52的作用力下进行顺时针转动,同理,第一传动轮51便将在第三传动轮53的作用力下进行逆时针转动,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靠近支架3,从而实现折叠操作;

2、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折叠状态,以图3和4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离支架3,而此时第三传动轮53将绕第二传动轮52进行逆时针的周向运动,且第三传动轮53将在第二传动轮52的作用力下进行逆时针转动,同理,第一传动轮51便将在第三传动轮53的作用力下进行顺时针转动,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远离支架3,从而实现复原操作。

需要指出,所述第一传动轮51、第二传动轮52、第三传动轮53可以是齿轮、链轮或带轮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5所示,所述联动件为链条61,所述链条61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轮5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52外,所述链条61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52啮合。

此时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1、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张开状态,以图5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向支架3,而此时链条61将控制第一传动轮51进行顺时针转动,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靠近支架3,从而实现折叠操作;

2、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折叠状态,以图5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离支架3,而此时链条61将控制第一传动轮51进行逆时针转动,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远离支架3,从而实现复原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6所示,所述联动件为同步带62,所述同步带62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轮5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52外,所述同步带62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52啮合。

此时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1、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张开状态,以图6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向支架3,而此时同步带62将控制第一传动轮51进行顺时针转动,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靠近支架3,从而实现折叠操作;

2、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折叠状态,以图6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离支架3,而此时同步带62将控制第一传动轮51进行逆时针转动,所以第二悬臂2将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即第二悬臂2将不断远离支架3,从而实现复原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至4所示,所述传动轴4的第二端套有轴套41,所述轴套41与所述传动轴4固定联接,所述第二悬臂2的一端与所述轴套41联接固定。

如图2至4所示,第二悬臂2的第一端与轴套41的外表面联接固定,此时第二悬臂2的长度方向与传动轴4的轴向相互垂直;由于轴套41的内孔形状与传动轴4的外形相互配合,所以轴套41与传动轴4的相对位置得以固定,待传动轴4进行自转时,轴套41也将进行自转,从而实现传动轴4带动第二悬臂2进行摆动的目的。

需要指出,所述传动轴4可以是花键轴,所以此时的轴套41可以是花键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至4所示,所述轴套4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悬臂2联接固定,所述轴套4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块71,所述第一限位块71往远离所述第二悬臂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悬臂1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块72,所述第二限位块72与所述第一限位块71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悬臂2能够通过摆动控制所述第一限位块7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72抵接和分离。

此时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1、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张开状态,以图3和4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向支架3,第二悬臂2将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摆动,此时第一限位块71与第二限位块72将相互分离;

2、假定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折叠状态,以图3和4所示为例,将第一悬臂1以逆时针方向进行摆动,第一悬臂1的第二端将逐渐移离支架3,第二悬臂2将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摆动,此时第一限位块71与第二限位块72将逐渐靠近,直至第一限位块71与第二限位块72相互抵接,以此保持第一悬臂1与第二悬臂2的相对位置,使得自行车折叠结构的张开状态能够保持在特定角度。

其中,第一限位块71和第二限位块72的形状并无具体限定,只需保证第一限位块71和第二限位块72能够在自行车折叠结构处于张开状态时抵接牢固便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4所示,所述支架3包括两块相对布置的夹板31,两块所述夹板31之间设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夹板31联接;所述第一悬臂1的第一端置于两块所述夹板31之间,所述第一悬臂1的第一端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32穿插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即使用了两块夹板31对第一悬臂1进行固定,保证第一悬臂1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而且如图2所示,所述转轴32还可以同时穿过第二传动轮52、第一悬臂1和两块夹板31,即第二传动轮52的中心轴向和第一悬臂1的摆动中心置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保证在第一悬臂1进行摆动的过程中,第一传动轮51与第二传动轮52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6所示,所述第一悬臂1的第一端设有卡扣91,所述支架3上设有锁舌92,所述锁舌92能够与所述卡扣91扣合和分离。

将上述的自行车折叠结构应用于自行车后,自行车将具备骑行和折叠两种状态,而自行车处于骑行状态时,需要保证第一悬臂1的固定不动,所以将自行车伸展为骑行状态后,可以将锁舌92插入卡扣91内,从而限制第一悬臂1进行摆动,以便进行骑行;若需要将自行车折叠收藏时,只需将锁舌92从卡扣91内拔出,便可通过掰动第一悬臂1进行顺时针旋转,实现整个折叠操作,使得车轮迅速收纳于支架3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6所示,所述卡扣91具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能够在所述第一悬臂1摆动时与所述锁舌92弹性抵接,直至所述锁舌92嵌入所述卡扣91内。

从图4可知,若锁舌92处于凸出状态,只要控制第一悬臂1进行逆时针转动,卡扣91的弧形面将会与锁舌92进行弹性抵接,并将锁舌92往右推动,直至弧形面与锁舌92分离后,施加于锁舌92上的作用力将消失,锁舌92将自动复位并插入卡扣91内,从而实现卡扣91与锁舌92的自动扣合,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自行车折叠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6所示,所述第二悬臂2的外表面设有座椅立柱8,所述第二悬臂2能够通过摆动控制所述座椅立柱8移向和移离所述第一悬臂1。

设置座椅立柱8后,可以通过座椅立柱8带动第一悬臂1进行摆动,便于用户施力,使得自行车折叠结构的折叠复原更加轻松便捷,而且在进行折叠后,座椅立柱8能够放置在支架3的上方,能够保证自行车应用此自行车折叠机构后,其折叠后的形状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少占用空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