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装车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000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装车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装车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但是,现代汽车的发展方向是节能,减轻汽车整体的重量也是节能的措施,减轻整体车身的重量,减轻汽车部件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部件重量减轻保证部件功能的改装车转向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一种改装车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的转向节本体设有主轴承,主轴承设有轴承孔,轴承孔侧壁设有由第一销轴孔和第二销轴孔构成的支架卡钳,主轴承端部设有上球销连接臂,轴承孔远离上球销连接臂一侧侧壁沿轴承孔轴线延伸形成杆部,杆部的端部设置下球销连接臂;轴承孔侧壁与支架卡钳相对的一侧还设有连接拉臂。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改装车转向节,上球销连接臂中部设有上球销销轴孔,其中上球销销轴孔的轴线与轴承孔轴线的延长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改装车转向节,下球销连接臂中部设有下球销销轴孔,其中下球销销轴孔的轴线与轴承孔轴线的延长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改装车转向节,上球销连接臂与轴承孔之间设有槽型通孔。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改装车转向节,轴承孔下沉形成阶梯状,下沉部分沿轴承孔外侧还均布多个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改装车转向节,上球销销轴孔轴线的延长线与下球销销轴孔的轴线轴线的延长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改装车转向节,杆部与轴承孔阶梯相同的一面设置长槽,另一面靠近下球销连接臂处还设置有凹型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转向节通过三个衬套和两个螺栓与车身相连,并通过法兰盘的制动器安装孔与制动系统相连,转向节整体浇注成型,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了多部件之间的连接带来的局部应力和部件本身累计的重量,部件重量减轻的同时保证了部件的功能,现有技术上球销连接臂设置为延伸部分折叠,改为整体延伸,减少了部件本身有折角部位易产生应力的缺陷,阶梯、槽型通孔和凹型槽的设置,不仅增加了避让结构的设置,保证了部件的功能,方便了与其他部件的安装配合,同时减轻了部件的重量,进而减轻整体车身的重量,满足环保和汽车发展的要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装车转向节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装车转向节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主轴承;2、轴承孔;3、上球销连接臂;4、上球销销轴孔;5、下球销连接臂;6、下球销销轴孔;7、第一销轴孔;8、第二销轴孔;9、连接拉臂;10、槽型通孔;11、凹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装车转向节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装车转向节的仰视图;如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装车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设有主轴承1,主轴承1设有轴承孔2,轴承孔2侧壁设有由第一销轴孔7和第二销轴孔8构成的支架卡钳,主轴承1端部设有上球销连接臂3,轴承孔2远离上球销连接臂3一侧侧壁沿轴承孔2轴线延伸形成杆部,杆部的端部设置下球销连接臂5;轴承孔2侧壁与支架卡钳相对的一侧还设有连接拉臂9;上球销连接臂3中部设有上球销销轴孔4,其中上球销销轴孔4的轴线与轴承孔2轴线的延长线垂直;下球销连接臂5中部设有下球销销轴孔6,其中下球销销轴孔6的轴线与轴承孔2轴线的延长线垂直;上球销连接臂3与轴承孔2之间设有槽型通孔10;轴承孔2下沉形成阶梯状,下沉部分沿轴承孔2外侧还均布多个定位孔;上球销销轴孔4轴线的延长线与下球销销轴孔6的轴线轴线的延长线重合;杆部与轴承孔2阶梯相同的一面设置长槽,另一面靠近下球销连接臂处还设置有凹型槽11。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转向节通过三个衬套和两个螺栓与车身相连,并通过法兰盘的制动器安装孔与制动系统相连,转向节整体浇注成型,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了多部件之间的连接带来的局部应力和部件本身累计的重量,部件重量减轻的同时保证了部件的功能,现有技术上球销连接臂3设置为延伸部分折叠,改为整体延伸,减少了部件本身有折角部位易产生应力的缺陷,阶梯、槽型通孔10和凹型槽11的设置,不仅增加了避让结构的设置,保证了部件的功能,方便了与其他部件的安装配合,同时减轻了部件的重量,进而减轻整体车身的重量,满足环保和汽车发展的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