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装置及设置有该储油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198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储油装置及设置有该储油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油装置及设置有该储油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辆上设置有用于给车辆的转向系统供油的储油装置。如图I所示,现有储油装置包括:油泵I’和油罐2’。具体布置时,油泵I’和油罐2’是两个独立的装置,并且油泵I’和油罐2’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通过较长的输油管3’进行连接,以达到输送油液、保证车辆转向过程中油液及时供应的目的。可以看出,现有储油装置中的输油管3’较长,故储油装置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布置时会占用车辆上较大的空间,造成车辆空间上的浪费,有时甚至会由于所需空间过大而无法在车辆上布置;并且,由于油罐2’为侧向出油,油泵I’内容易吸入空气,影响油液的输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油装置,解决了车辆上的油泵和油罐布置时占用空间较大及油泵容易吸入空气的问题。
[0004]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油装置,该装置包括:油泵、油罐、连接组件和输油管;其中,油泵通过连接组件与油罐相连接;输油管穿设于油泵的进油口和油罐的出油口,并且,输油管的出油口置于油泵内,输油管的进油口置于油罐内,以及输油管的进油口设置在靠近油罐底面中心的位置。
[0005]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中,输油管的进油口的轴线与油罐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0006]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中,输油管为刚性管,并且,输油管与油罐的出油口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中,输油管与油罐的出油口焊接。
[0008]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中,输油管的一部分置于油泵内,另一部分置于油罐内。
[0009]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中,连接组件包括:与油罐外壁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两者呈夹角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相对的两边,并且,油泵与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中,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与油泵为螺栓连接。
[0011]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中,连接组件与油罐一体成型。
[0012]进一步地,上述储油装置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套接于输油管的外表面且靠近输油管的出油口。
[0013]本发明提供一种储油装置,包括:油泵、油罐、连接组件和输油管,其中:油泵通过连接组件与油罐相连接;输油管穿设于油泵的进油口和油罐的出油口,并且,输油管的出油口置于油泵内,输油管的进油口置于油罐内,以及输油管的进油口设置在靠近油罐底面中心的位置。连接组件将油泵和油罐连接为一体,使油泵和油罐布置得较为紧凑,有效地减少了储油装置占用的空间大小,避免了储油装置由于占用空间过大无法在车辆上布置的问题;在车辆转向过程中,油罐会随着车辆左右摆动,油罐内的油液会随着车辆的摆动发生震荡,油液的液面随之发生倾斜。由于输油管的进油口设置在靠近油罐底面的位置,无论油液液面如何倾斜,输油管的进油口都会被油液覆盖住,形成液封,同时,输油管的进油口靠近油罐底面的中心,由于油液越靠近中心位置处液面越平静、震荡越小,故空气难以进入油罐内或者是通过输油管进入油泵内,影响油液的输送,进而影响到转向过程中油液的正常供应。
[0014]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储油装置。
[0015]由于储油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设置有该储油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O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油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油装置和设置有该储油装置的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0]储油装置实施例:
[0021]参见图2、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油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油泵1、油罐2、连接组件和输油管3。
[0022]其中,油罐2位于油泵I的一侧,油泵I通过连接组件与油罐2相连接。具体地,油罐2可以采用ST14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的油罐;连接组件可以为由若干个连接部件组成的刚性支架,该刚性支架将油泵I与油罐2连接为一体,当然,具体实施时,油泵I和油罐2上也可以分别设置连接部,通过弹簧卡子或者铆钉的作用将油泵I的连接部和油罐2的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油泵I和油罐2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对连接组件的具体结构不做任何限定。
[0023]输油管3穿设于油泵I的进油口和油罐2的出油口,输油管3的出油口置于油泵I内,输油管3的进油口置于油罐2内,且输油管3的进油口设置在靠近油罐2底面中心的位置。
[0024]具体地,输油管3可以为空心圆管,该空心圆管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右端,即出油口)为开口端,第二端(图2所示的左端)为封闭端,输油管3的进油口在进行设置时,输油管3的进油口靠近油罐2的底面,即进油口应位于输油管3的轴线AA以下(相对于图2而言)部分的侧壁上,同时,输油管3的进油口靠近油罐2底面的中心位置处,即输油管3的进油口的轴线靠近油罐2的中心线。输油管3的进油口可以为圆弧形孔洞,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只要能保证油液能从油罐2进入输油管3的进油口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025]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将油泵I和油罐2连接为一体,油泵I和油泵2布置得较为紧凑,使得用于连通油泵I和油罐2油路的输油管3较短,相应地,输油管3占用的空间较小,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地节省了输油管3所需的布置空间,有效地减少了储油装置占用的空间大小,避免了储油装置由于占用空间过大无法在车辆上布置的问题。在车辆转向过程中,车辆会产生前后摆动或者左右摆动,油罐I会随之发生摆动,油罐I内的油液会随着车辆的摆动发生震荡,油液的液面随之倾斜,液面的震荡和倾斜容易造成油泵I内吸入空气,但是将输油管3设置在特定的位置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由于输油管3的进油口设置在靠近油罐2底面的位置,故无论油液液面如何倾斜,输油管3的进油口都会被油液覆盖住,形成液封,难以与空气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对于油液来说,越是远离中心的位置,油液液面摆动时高低起伏的现象尤其明显,故这些位置容易产生空隙,空气将会通过上述空隙进入油罐2并随着油液的流动进入油泵1,而本实施例将输油管3的进油口设置在靠近油罐2底面的中心位置,故液面较为平静,吸入空气的可能性较小。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空气难以进入油罐2内或者是通过输油管3进入油泵I内,进而影响到车辆转向过程中油液的输送及转向过程中油液的正常供应。
[0026]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输油管3的进油口与油罐2底面中心之间的距离应小于一个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但一般而言,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