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和车辆高度调节方法

文档序号:8931852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和车辆高度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调节摩托车的车辆高度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和车辆高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已经提出了用于在摩托车行驶时升高车辆高度、并且在摩托车停止时降低车辆高度的装置,以有助于骑上摩托车和从摩托车下来的过程。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 (JP-B-H08-22680)中描述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响应于摩托车的车速而自动改变车辆高度,当车速到达设定速度时自动升高车辆高度,并且当车速下降到设定速度以下时自动降低车辆高度。而且,在专利文献2(JP-A-2014-8889)中描述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当估计停止时间下降到预定的参考停止时间以下时降低车辆高度。

【发明内容】

[0004]例如,利用当车速下降到设定速度以下时简单地降低车辆高度的构造,当在急减速期间停止摩托车时,存在车辆高度不能一直下降到期望高度的可能性。如果当摩托车停止时车辆高度不是一直降低到期望高度,则驾驶员将难以将脚放在地面上,并且骑上摩托车和从摩托车下来变难。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装置,无论摩托车的减速状态如何,该车辆高度调节装置都能够在摩托车停止时将摩托车的车辆高度下降到期望高度。
[0006]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改变单元,该改变单元能够改变车辆的车体与所述车辆的车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改变单元以改变所述相对位置来调节作为所述车体的高度的车辆高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车辆的减速度来改变作为将所述车辆高度改变为停止时的目标车辆高度的比率的车辆高度改变率。
[0007]这里,当所述车辆的车速等于或小于下降参考车速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将目标车辆高度设定为所述停止时的目标车辆高度,并且基于所述车辆的所述减速度来改变所述下降参考车速。
[0008]而且,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基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速和所述减速度来估计-估计停止时间,并且基于通过将特定时间与所述估计停止时间相加或从所述估计停止时间减去所述特定时间而得到的车辆高度降低完成时间来改变所述车辆高度改变率。
[0009]而且,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基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速和所述减速度来估计-估计停止时间,并且基于通过将特定时间与所述估计停止时间相加或从所述估计停止时间减去所述特定时间而得到的车辆高度降低完成时间来改变所述车辆高度改变率和所述下降参考车速。
[0010]而且,对所述下降参考车速设定上限。
[0011]而且,当所述车速等于或小于特定车速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以特定的车辆高度改变率将所述目标车辆高度改变为所述停止时的目标车辆高度。
[0012]而且,当所述估计停止时间变为比特定设定时间长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目标车辆高度设定为行驶时的目标车辆高度。
[0013]而且,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高度调节方法,该车辆高度调节方法通过改变所述车辆的所述车体与车轮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调节作为车辆的车体的高度的车辆高度,其中,基于所述车辆的减速度来改变车辆高度改变率,该车辆高度改变率是将所述车辆高度改变为停止时的目标车辆高度的比率。
[0014]根据本发明的任意一个方面,无论摩托车的减速状态任何,都能够在摩托车停止时将摩托车I的车辆高度降低为期望高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示意性构造的图;
[0016]图2是后悬挂的截面图;
[0017]图3A和3B是说明后轮侧液体供给装置的操作的图;
[0018]图4A和4B是说明通过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进行的车辆高度调节的图;
[0019]图5是示出用于维持车辆高度的机构的图;
[0020]图6是前叉的截面图;
[0021 ] 图7A和7B是说明前轮侧液体供给装置的操作的图;
[0022]图8A和SB是说明通过前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进行的车辆高度调节的图;
[0023]图9是示出用于维持车辆高度的机构的图;
[0024]图1OA是示出前轮侧电磁阀的示意性构造的图,并且图1OB是示出后轮侧电磁阀的示意性构造的图;
[0025]图11是控制装置的框图;
[0026]图12是电磁阀控制单元的框图;
[0027]图13是车辆高度调节开关的外观图;
[0028]图14A是示出车速与前轮侧目标移动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并且图14B是示出车速与后轮侧目标移动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
[0029]图15是示出通过行驶状态把握单元进行的基本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
[0030]图16是示出通过前轮侧目标移动距离确定单元进行的淡出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
[0031]图17是示出通过行驶状态把握单元进行的急减速判定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以及
[0032]图18是示出通过前轮侧目标移动距离确定单元进行的急减速控制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34]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I的示意性构造的图;
[0035]如图1所示,摩托车I包括:车体框架11 ;头管12,该头管12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前端部上;两个前叉13,该两个前叉13设置于头管12 ;以及前轮14,该前轮14安装在两个前叉13的下端上。两个前叉13分别安置在前轮14的左侧和右侧上。在图1中,仅示出了安置在右侧上的前叉13。稍后将详细说明前叉13的具体构造。
[0036]而且,摩托车I包括:车把手15,该车把手15安装在前叉13的上部上;油箱16,该油箱16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前上部上;以及发动机17和变速器18,该发动机17和变速器18安置在油箱16的下方。
[0037]而且,摩托车I包括:座椅19,该座椅19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后上部上;摆动臂20,该摆动臂20可摇动地安装在车体框架11的下部上;后轮21,该后轮21安装在摆动臂20后端上;以及一个或两个后悬挂22,该一个或两个后悬挂22安装在摆动臂20的后部(后轮21)与车体框架11的后部之间。该一个或两个后悬挂22分别各自安置在后轮21的左侧和后侧上。在图1中,仅示出了右侧上的后悬挂22。稍后将详细说明后悬挂22的具体构造。
[0038]而且,摩托车I包括:前灯23,该前灯23安置在头管12的前方;前挡板24,该前挡板24安装在前叉13上以覆盖前轮14的上部;尾灯25,该尾灯25安置在座椅19的后方;以及后挡板26,该后挡板26安装在尾灯25的下方以覆盖后轮21的上部。而且,摩托车I包括用于停止前轮14的旋转的制动器27。
[0039]而且,摩托车I包括:前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1,该前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1用于检测前轮14的旋转角度;和后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2,该后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2用于检测后轮21的旋转角度。而且,摩托车I包括载荷传感器33,该载荷传感器33用于检测作为乘客骑上座椅19或将行李放在座椅19上的结果而从车体框架11对前轮14和后轮21产生的载荷。
[0040]而且,摩托车I包括作为控制单元的一个实例的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构造成通过控制前叉13的前轮侧电磁阀270 (稍后描述)的开度和后悬挂22的后轮侧电磁阀170(稍后描述)的开度来控制摩托车I的车辆高度。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前轮侧电磁阀270和后轮侧电磁阀170的开度来控制摩托车I的车辆高度。输入到控制装置50的是来自前述的前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1、后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2、载荷检测传感器33和其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0041]现在将详细描述后悬挂22。
[0042]图2是后悬挂22的截面图;
[0043]后悬挂22安装在作为摩托车I的车体的实例的车体框架11与后轮21之间。后悬挂22包括:后轮侧悬挂弹簧110,该后轮侧悬挂弹簧110作为用于支撑摩托车I的重量并且吸收冲击的弹簧的实例;和后轮侧阻尼器120,该后轮侧阻尼器120作为用于抑制后轮侧悬挂弹簧110的振动的阻尼器的实例。而且,后悬挂22包括: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该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能够通过调节后轮侧悬挂弹簧110的弹性力来改变作为车体框架11与后轮21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后轮侧相对位置;和后轮侧液体供给装置160,该后轮侧液体供给装置160用于将液体供给到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而且,后悬挂22包括:车体侧安装部件184,该车体侧安装部件184用于将后悬挂22安装在车体框架11上;轴侧安装部件185,该轴侧安装部件185用于将后悬挂22安装在后轮21上;以及弹簧轴承190,该弹簧轴承190用于支撑安装在轴侧安装部件185上的后轮侧悬挂弹簧110在中心线方向上的一端(图2中的下部)。后悬挂22用作构造成改变车体框架11与后轮21之间的相位位置的改变单元的实例。
[0044]如图2所示,后轮侧阻尼器120包括汽缸125,该汽缸125包括:薄筒状的外汽缸121 ;容纳在外汽缸121中的薄筒状的内汽缸122 ;底盖123,该底盖123覆盖筒状的外汽缸121在筒状的中心线方向(图2中的垂直方向)上的一端(图2中的下部);以及顶盖124,该顶盖124覆盖内汽缸122在中心线方向上的另一端(图2中的上部)。在以下说明中,将外汽缸121的筒状的中心线方向简称为“中心线方向”。
[0045]而且,后轮侧阻尼器120包括:活塞126,该活塞126在中心线方向上可移动地插入到内汽缸122内;和活塞杆127,该活塞杆127在中心线方向上延伸,并且利用中心线方向上的另一端(图2中的上部)支撑活塞126。活塞126与内汽缸122的内周面进行接触,并且将封闭汽缸125中的液体(在该实施例中是油)的空间分隔为位于比活塞126更朝着中心线方向的一端侧上的第一油室131和位于比活塞126更朝着中心线方向的另一端侧上的第二油室132。活塞杆127是筒状部件,并且稍后描述的管161插入到该活塞杆127中。
[0046]而且,后轮侧阻尼器120包括:第一阻尼力发生单元128,该第一阻尼力发生单元128安置在活塞杆127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上;和第二阻尼力发生单元129,该第二阻尼力发生单元129安置在内汽缸122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上。第一阻尼力发生单元128和第二阻尼力发生单元129抑制汽缸125和活塞杆127的伸缩振动,该汽缸125和活塞杆127的伸缩振动与利用后轮侧悬挂弹簧110的对来自路面的冲击力的吸收相关。第一阻尼力发生单元128安置成用作第一油室131与第二油室132之间的连通路径,并且第二阻尼力发生单元129安置成用作第二油室132与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的千斤顶室142 (稍后描述)之间的连通路径。
[0047]后轮侧液体供给装置160是用于经由基于活塞杆127相对于汽缸125的伸缩运动的泵送操作将液体供给到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的千斤顶室142 (稍后描述)内的
>j-U ρ?α装直。
[0048]后轮侧液体供给装置160包括筒状管161,该筒状管161以在中心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固定于后轮侧阻尼器120的顶盖124。管161同轴地插入到作为筒状的活塞杆127的内部的泵室162内。
[0049]而且,后轮侧液体供给装置160包括:排出止回阀163,该排出止回阀163用于朝着稍后描述的千斤顶室142排出泵室162中的通过活塞杆127在进入汽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