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副车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216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悬架支承部35相邻的部位,因此能够将上芯保持销253配置在适当的位置。由此,在铸造副车架15时,能够通过上芯保持销253适当地配置型芯单元200 (参照图18),因此能够均匀地形成副车架15的壁厚。
[0090]左后上横肋49b与左外上纵肋48a在上外交叉部94交叉,左后上横肋49b与左内上纵肋48b在上内交叉部95交叉。右前上横肋49c及右后上横肋49d是与左前上横肋49a及左后上横肋49b左右对称的构件,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91]如图8、图9所示,下纵肋66具有:在下部42的左端部42e设置的左下外纵肋66a ;在左下外纵肋66a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的左下内纵肋66b ;在下部42的右端部42f设置的右下外纵肋66c ;以及在右下外纵肋66c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的右下内纵肋66d。各下纵肋66a?66d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出。
[0092]左下外纵肋66a设置在下部42的左端部42e中的与左悬架支承部35 (左前连结部81)相邻的部位(即,左端部42e的前部)42g,并且,从相邻的部位42g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至后部42h。左下内纵肋66b设置在左下外纵肋66a的车宽方向内侧且车宽方向中央(与中央连结部38相邻的部位)42k的附近。该左下内纵肋66b是与左后下横肋67c及下中央横肋61交叉的交叉肋。该左下内纵肋66b设置在左下前排砂口 77及左下后排砂口 75的车宽方向内侧。
[0093]右下外纵肋66c及右下内纵肋66d是与左下外纵肋66a及左下内纵肋66b左右对称的构件,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094]下横肋67具有:在下部42 (左端部42e)的前部42g设置的左前下横肋67a ;在左前下横肋67a的车辆后方侧设置的左中央下横肋67b ;在左中央下横肋67b的车辆后方侧设置的左后下横肋67c ;在下部42 (右端部42f)的前部42i设置的右前下横肋67d ;在右前下横肋67d的车辆后方侧设置的右中央下横肋67e ;以及在右中央下横肋67e的车辆后方侧设置的右后下横肋67f。各下横肋67a?67e沿车宽方向延伸。
[0095]左前下横肋67a设置在下部42的左端部42e中的与左悬架支承部35 (左前连结部81)相邻的部位(即,左端部42e的前部)42g,且设置在从前壁43向车辆后方略微分离的位置。左前下横肋67a与左下外纵肋66a在下前交叉部68交叉。
[0096]左中央下横肋67b设置在下部42的左端部42e中的与左悬架支承部35 (左前连结部81)相邻且比左前下横肋67a靠车辆后方侧的部位42j。并且,左中央下横肋67b从车辆后方的部位42j延伸至车宽方向中央42k(参照图9)的附近。左中央下横肋67b与左下外纵肋66a在下中央外交叉部69交叉。另外,左中央下横肋67b与左下内纵肋66b在下中央内交叉部97交叉。
[0097]左后下横肋67c设置在比左中央下横肋67b靠车辆后方的部位421。并且,左后下横肋67c从车辆后方的部位421延伸至车宽方向中央42k的附近。换言之,左后下横肋67c从中央连结部38朝向主体部32的外部而向车宽方向内外侧延伸出。左后下横肋67c与左下外纵肋66a在下后外交叉部98交叉。另外,左后下横肋67c与左下内纵肋66b在下后内交叉部99交叉。由此,能够通过左后下横肋67c高效地支承向中央连结部38输入的载荷,从而能够确保副车架15的刚性、强度。
[0098]在左后下横肋67c的附近设有芯头开口部63(为了易于理解,标注符号63B)。由此,在从中央连结部38输入载荷时,能够通过左后下横肋67c防止芯头开口部63B成为应力集中的起点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因芯头开口部63B而使副车架15的刚性、强度降低的情况。
[0099]并且,通过左后下横肋67c对芯头开口部63C进行加强,从而能够将下芯保持销配置在与中央连结部38相邻的部位。这样,在铸造副车架15时,能够通过下芯保持销适当地配置型芯单元200 (参照图18),因此能够均匀地形成副车架15的壁厚。
[0100]左后下横肋67c与左下外纵肋66a在下后外交叉部98交叉。另外,左后下横肋67c与左下内纵肋66b在下后内交叉部99交叉。右前下横肋67d、右中央下横肋67e及右后下横肋67f是与左前下横肋67a、左中央下横肋67b及左后下横肋67c左右对称的构件,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101]在主体部32的下部42,在车宽方向中央42k设有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从中央连结部38朝向主体部32的外部延伸出。S卩,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设置在车宽方向中央42k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半部,以在中央连结部38的车宽方向上朝向外侧且车辆后方逐渐扩宽的方式向斜后方呈倾斜状地形成。通过使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从中央连结部38朝向主体部32的外部延伸出,从而在向中央连结部38输入载荷时,能够通过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来支承输入的载荷。
[0102]这里,在左倾斜肋64的两侧附近设有下保持销开口部62(为了易于理解,标注符号62A)及芯头开口部63(为了易于理解,标注符号63C)。因此,在从中央连结部38输入载荷时,能够通过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防止下保持销开口部62A及芯头开口部63C成为应力集中的起点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因下保持销开口部62A及芯头开口部63C而使副车架15的刚性、强度降低的情况。
[0103]并且,能够通过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对下保持销开口部62A及芯头开口部63C进行加强。尤其是左侧的下保持销开口部62A由左下倾斜肋及左后下横肋67c包围,因此被更适当地加强。同样,右侧的下保持销开口部62A由右下倾斜肋65及右后下横肋67f包围,因此被更适当地加强。由此,在铸造副车架15时,能够通过下芯保持销、芯头235 (参照图19、参照图23)适当地配置型芯单元200 (参照图18),因此能够均匀地形成副车架15的壁厚。
[0104]另外,在主体部32的下部42,在左右的下倾斜肋64、65的车辆前方设有下中央横肋61。下中央横肋61设置在车宽方向中央42k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且朝向车宽方向延伸出。该下中央横肋61是相对于左后下横肋67c及右后下横肋67f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平行地延伸出的平行肋。
[0105]如图6、图8所示,在上部41的左端部41e中的与左悬架支承部35 (左前连结部81)相邻的部位41g,设有左外上纵肋48a、左内上纵肋48b、左前上横肋49a及左后上横肋49bο因此,能够通过各上纵肋48a、48b、各上横肋49a、49b对上部41的部位41g进行加强。
[0106]并且,在下部42的左端部42e中的与左悬架支承部35 (左前连结部81)相邻的部位42g,设有左下外纵肋66a、左前下横肋67a及左中央下横肋67b。因此,能够通过下纵肋66a、各下横肋67a、67b对下部42的部位42g进行加强。
[0107]这样,通过对上部41的部位41g、下部42的部位42g进行加强,能够确保副车架15 (尤其是支承左悬架支承部35的左前连结部81的部位)的刚性、强度。由此,能够通过副车架15适当地支承从左悬架臂16的前安装部16a(参照图2)向左前连结部81输入的载荷。
[0108]另外,副车架15中的与右悬架支承部37 (右前连结部87)相邻的部位也与左侧同样,由各上纵肋48c、48d、各上横肋49c、49d、下纵肋66c、各下横肋67d、67e加强。因此,能够确保副车架15 (尤其是支承右悬架支承部37的右前连结部87的部位)的刚性、强度。由此,与左前连结部81同样,能够通过副车架15适当地支承从右悬架臂17的前安装部17a (参照图2)向右前连结部87输入的载荷。
[0109]这里,在上部41的部位41g,通过各上纵肋48a、48b、各上横肋49a、49b而形成上交叉部93、上外交叉部94及上内交叉部95。因此,通过各交叉部93、94、95能够更加良好地对上部41的部位41g进行加强。另外,在下部42的部位42g,通过下纵肋66a、各下横肋67a,67b而形成有下前交叉部68及下中央外交叉部69。因此,通过各交叉部68、69能够更加良好地对下部42的部位42g进行加强。由此,能够通过副车架15更加适当地支承从左悬架臂16的前安装部16a(参照图2)向左前连结部81输入的载荷。
[0110]另外,副车架15中的与右悬架支承部37 (右前连结部87)相邻的部位也与左侧同样,由各交叉部加强。由此,与左前连结部81同样,能够通过副车架15更加适当地支承从右悬架臂17的前安装部17a(参照图2)向右前连结部87输入的载荷。
[0111]如图7所示,相对于在上部41形成的左外上纵肋48a,在下部42形成的左下外纵肋66a向车宽方向外侧分离地设置。另外,相对于在上部41形成的左内上纵肋48b,在下部42形成的左下内纵肋66b向车宽方向内侧分离地设置。因此,相对于左外上纵肋48a及左内上纵肋48b,左下外纵肋66a及左下内纵肋66b分别相对于车宽方向互不相同地形成。
[0112]如图10所示,相对于在上部41形成的左前上横肋49a,在下部42形成的左前下横肋67a向车辆后方侧分离地设置。另外,相对于左前下横肋67a,在上部41形成的左后上横肋49b向车辆后方侧分离地设置。并且,相对于在上部41形成的左后上横肋4%,在下部42形成的左中央下横肋67b向车辆后方侧分离地设置。因此,相对于左前上横肋49a及左后上横肋49b,左前下横肋67a、左中央下横肋67b及左后下横肋67c分别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互不相同地形成。
[0113]如图5所示,相对于在上部41形成的左前上横肋49a,在下部42形成的下中央横肋61向车辆前方侧分离地设置。另外,相对于左前上横肋49a,在下部42形成的左后下横肋67c向车辆后方侧分离地设置。并且,相对于左后下横肋67c,在下部42形成的左倾斜肋64向车辆后方侧分离地设置。因此,相对于左前上横肋49a,下中央横肋61、左后下横肋67c及左倾斜肋64分别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互不相同地形成。
[0114]这样,相对于在上部41形成的各上纵肋48a、48b,在下部42形成的各下纵肋66a、66b分别相对于车宽方向互不相同地形成(参照图6)。并且,如图5、图10所不,相对于在上部41形成的各上横肋49a、49b,在下部42形成的各下横肋61、67a、67b、67c分别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互不相同地形成。此外,相对于各上横肋49a、49b,在下部42形成的左倾斜肋64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互不相同地形成。
[0115]如图11所示,在形成各上纵肋48a、48b、各下纵肋66a、66b、各上横肋49a、49b (49b参照图10)、各下横肋61、67a、67b、67c(67a、67b参照图10)及左倾斜肋64的部位,能够较大地确保中空部45的截面积SI。具体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