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调节式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01886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34]所述凸轮装置通过使在所述驱动侧凸轮及所述被驱动侧凸轮的相互相面对的侧面所设置的在圆周方向的凹凸形状的凸轮面彼此卡合而构成,并通过基于所述调节柄的转动使自身的轴向尺寸扩大或缩小,从而使所述被驱动侧凸轮与所述锚固部之间的间隔扩大或缩小。
[0035]另外,所述车身侧贯通孔和所述柱侧贯通孔之中的至少一个贯通孔是在为了使所述方向盘的位置能够调节的方向上较长的调节用长孔,
[0036]特别是,在本发明的位置调节式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包括:
[0037]副臂,其相对于所述调节柄被固定;
[0038]承受侧部件,其相对于所述一个支承板部被固定;及
[0039]弹性材料制的缓冲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副臂和所述承受侧部件的一部分之中的任一者上。
[0040]并且,在使所述调节柄向使所述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缩小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副臂和所述承受侧部件的一部之中的任一另一者与所述缓冲部件抵接。
[0041]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凸轮装置通过存在于所述两凸轮面的止动部彼此抵接,从而限制向使自身的轴向尺寸缩小的方向的、所述驱动侧凸轮与所述被驱动侧凸轮的相对旋转范围,在使所述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缩小的方向使所述调节柄转动的情况下,在所述两止动部彼此抵接之前,所述副臂的前端部和所述承受侧部件的一部分之中的任一者与所述缓冲部件抵接。
[0042]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副臂的前端部和所述承受侧部件的一部分之中的任一另一者所抵接的所述缓冲部件的抵接面,形成有多个突条,所述多个突条分别沿与所述凸轮装置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凸轮装置的轴向排列。
[004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承受侧部件相对于所述一个支承部件被固定为:在所述调节柄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向使所述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缩小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副臂的前端部和所述承受侧部件的一部分之中任一另一者与所述缓冲部件抵接。
[0044]另外,优选的是,在与所述副臂的前端部相面对的所述承受侧部件的外侧面,设置有:卡合凹部,其在所述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扩大的一侧、即所述副臂的转动方向片侧的端部,被形成在与所述副臂的前端部相面对的部分;及倾斜面部,其相对于该卡合凹部被形成在与所述副臂的转动方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在越往该转动方向另一侧宽度方向的高度越低的方向倾斜。并且,所述副臂的前端部对于所述倾斜面部及所述卡合凹部,以被付与有基于该副臂的弹性变形的预紧压力的状态抵接或卡合。
[0045]另外,优选的是,在与所述承受侧部件的外侧面相面对的所述副臂的前端部的相对面,在靠近所述副臂的转动方向一侧,形成有具有比所述倾斜面部的倾斜角更大的角度的斜面。
[0046]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承受侧部件的外侧面,在相对于所述倾斜面部与所述卡合凹部相反侧设置有平坦部,在与所述承受侧部件的外侧面相面对的所述副臂的前端部的相对面,形成有与该平坦部平行的平面,所述承受侧部件的平坦部被形成得较长,使得:在所述副臂的前端部和所述承受侧部件的一部分之中任一另一者与所述缓冲部件抵接的状态下,所述副臂的前端部的平面从所述承受侧部件的倾斜面部离开间隔。
[0047]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副臂的前端部对于包含所述倾斜面部及所述卡合凹部的所述承受侧部件的外侧面,始终以被付与有基于所述副臂的弹性变形的预紧压力的状态抵接或卡合。
[0048]发明效果
[0049]在如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位置调节式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在为了进行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而使调节柄向预定方向(使凸轮装置的轴向尺寸缩小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副臂和承受侧部件的一部分之中的任一者与缓冲部件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存在于驱动侧凸轮及被驱动侧凸轮的两凸轮面的止动部彼此抵接,或者,即使抵接,也能够防止势头强劲地抵接(碰撞)。因此,能够抑制随着这样的抵接而产生刺耳的异常噪音(金属接触音)。
【附图说明】
[0050]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51]图2是以将一部分解并从后方观察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0052]图3是图1的放大a — a剖视图。
[0053]图4(A)是示出取出调节柄、副臂、承受侧部件、及缓冲部件并使该调节柄转动到上端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示出使该调节柄转动到下端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54]图5(A)从下方观察取出调节柄、副臂、承受侧部件及缓冲部件并使该调节柄转动到上端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观察使该调节柄转动到下端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5]图6(A)是示出取出副臂、承受侧部件及缓冲部件并使调节柄转动到上端位置的状态的从下方观察的图,(B)是示出使调节柄转动到下端位置的状态的从下方观察的图,(C)是⑶的VI部放大图。
[0056]图7是示出凸轮装置的转动角度与副臂的转动角度的关系的图。
[0057]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6(B)同样的图。
[0058]图9示出以往公知的转向装置的1例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0059]图10是将位置调节式转向装置的现有构造的1例以从后上方观察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0060]图11是将位置调节式转向装置的现有构造的1例以省略一部分并从后方观察的状态不出的剖面图。
[0061]图12是用于说明凸轮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0062]附图标记说明
[0063]1方向盘
[0064]2转向齿轮单元
[0065]3输入轴
[0066]4转向横拉杆
[0067]5、5a、5b 转向轴
[0068]6、6a、6b 转向柱
[0069]7万向接头
[0070]8中间轴
[0071]9万向接头
[0072]10 内柱
[0073]11、11a 外柱
[0074]12 内轴
[0075]13、13a 外轴
[0076]14 壳体
[0077]15电动马达
[0078]16控制器
[0079]17支承筒
[0080]18中心孔
[0081]19、19a 狭缝
[0082]20、20a被夹持板部
[0083]21、21a变位托架
[0084]22、22a支承托架
[0085]23、23a支承板部
[0086]24倾角调节用长孔(车身侧贯通孔)
[0087]25伸缩调节用长孔(柱侧贯通孔)
[0088]26、26a 调节杆
[0089]27、27a 锚固部
[0090]28 螺母
[0091]29、29a驱动侧凸轮
[0092]30、30a被驱动侧凸轮
[0093]31、31a凸轮装置
[0094]32驱动侧凸轮面
[0095]33被驱动侧凸轮面
[0096]34、34a 调节柄
[0097]35推力轴承
[0098]36 凸部
[0099]37 凹部
[0100]38 凸部
[0101]39台阶部
[0102]40台阶部
[0103]44a、44b摩擦板单元
[0104]45推力轴承
[0105]46小凸部
[0106]47嵌合孔
[0107]48台阶面
[0108]49 副臂
[0109]50嵌合孔
[0110]51大凸部
[0111]52、52a承受侧部件
[0112]53承受板部
[0113]54缓冲部件
[0114]55卡合凹部
[0115]56倾斜面部
[0116]57、57a 平坦部
[0117]58前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118][第1实施方式]
[0119]图1?7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附加有异常噪音抑制构造(包含副臂49、承受侧部件52、缓冲部件54的构造),该异常噪音抑制构造用于抑制:在使调节柄34a向下方(使凸轮装置31a的轴向尺寸缩小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驱动侧、被驱动侧两凸轮面32、33的台阶部39、40(参照图12)彼此势头强劲地抵接(碰撞)而产生的刺耳的异常噪音(金属接触音)。其他部分的构造及作用除了一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