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1272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船舶建造过程中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高船坞利用率,系列船舶在建造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两线半串联建造法。对于承建有较多船型的船厂,不同坞期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也会出现半船建造。因为建造周期不同,建造完成的船舶要先出坞,尚未建造完成的船舶要先浮起,然后落墩继续建造,这些都需要在船体漂浮状态下控制其移船定位精度及坐墩精度,使其坐墩后满足坐墩精度要求, 或满足半船合拢建造精度要求。传统的移船方法采用立式绞盘、卷扬机通过在船舶两边对称布置的钢丝绳拉动, 这种方法在干坞造船时则存在如下缺点1、传统立式绞盘、卷扬机定位时惯性较大,不易控制精度。且由于坞宽较宽,船体一侧离坞墙较远,钢丝绳驳接较长,安全系数低。2、如


图1所示,当坞内还有其他船舶时,特别是并排时,定位时容易产生干涉现象;坞内两线并排搭载时,当采用原有的四缆八字定位时,在两条船同时定位时会出现靠坞中侧区域的四条缆绳会互相干涉,或缆绳与并排船体结构/设备/舾装相碰,且各半船左右舷缆绳长度极不对称,对半船调整和定位精度极为不利,定位精度难以保证。而专利200410066741. 6和专利200810039748. 7所公布的坞内起浮及二次落墩方法的定位装置均为固定式,而且基本在原位置起浮及落墩,对于两个半船水下搭载,比如本公司建造的5万吨半潜船,两个半船在不同位置建造,在船坞内起浮后,通过拖移定位,重新落墩合拢搭载,上述专利方法明显不适用,而专利200810039748. 7所公布的“舰船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精度控制方法”中定位装置则需按照船体型线制作安装,没有没有普遍适用性,而且上述两个专利方法中定位装置的拆装还需花费工时,所以一种应用性广泛,且拆装方便的定位装置则更显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型船舶且操作简单、拆装方便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包括限位装置( 和收拢装置;所述限位装置 (3)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所述收拢装置(4)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本实用新型还可做以下改进还包括有沿船长方向固定于坞墙顶上的坞墙小车路轨;所述限位装置(3)包括定位靠架(5)、可伸缩支撑头(6)和卡板;定位靠架(5)为框架结构,其朝向坞墙侧由卡板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其朝向船舶侧通过液压油泵与可伸缩支撑头(6)相联,其底部还与坞底预埋钢筋相连固定;所述可伸缩支撑头(6)主要由伸缩杆(9)、轴(10)、钢轮(11)、压板(12)组成,伸缩杆(9)的一端安装在定位靠架(5)的固定支管(13)中,由液压油泵(8) 驱动伸缩并可以在固定支管(13)中旋转,伸缩杆(9)的另一端安装轴(10)和钢轮(11),钢轮(11)由轴(10)固定,轴(10)由压板(12)固定。所述收拢装置(4)包括吊码(14)和牵引装置,吊码(14)为环状,固定于船体外板上,牵引装置固定于坞墙顶上,通过拉索(1 与吊码(14)相联,拉索(1 与船体宽度方向保持一夹角,以确保收拢装置(4)可对船舶(1)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调整定位。所述牵引装置主要包括葫芦(16)、卸扣(17)和拉码(18),拉码(18)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卸扣(17)连接拉码(18)和葫芦(16),拉索(15)连接吊码(18)和葫芦(16)。所述坞墙小车路轨(2)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卡板(7)为钩状结构,与坞墙小车路轨的工字截面相配合。所述吊码(14)平均分布固定于船体外板上。所述定位靠架(5)由钢结构组成,设有可伸缩支撑头(6)的层数为1-4层。所述定位靠架(5),每层铺设网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操作简单,定位快,单船仅需6人在6小时内即可完成作业;2、本装置可以根据船型大小灵活布置限位装置及收拢装置,且这些装置都是易装易拆的,不会占用船坞的空间位置;3、可通过光学定位仪器的监测及此定位装置的灵活定位,可以较快完成船舶的二次落墩定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士2mm;无需修改原有的船舶建造中心线;4、此二次落墩定位方法无需原地落墩,可以有效解放半船建造地点,缓解船坞的使用压力;5、此定位装置中的限位装置和收拢装置均有效利用了坞墙小车路轨的“工”型截面,拆装方便,节省资源,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方法;6、限位装置的定位靠架可设有1-4层并可铺上网板供人行走,可以一物多用,临时情况下可作等船梯使用,而且针对不同型深的船舶可以在各层选择安装可伸缩支撑头, 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7、限位装置的可伸缩支撑头可以旋转,满足了船长、船宽的定位需要,提高了定位精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方法示意图;图2是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单侧定位方法示意图;图3是限位装置及收拢装置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图4中I部分示意图;图6是图4中II部分示意图;图7是图6的B向视图;[0034]图8是收拢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识1- 二次落墩船舶;2-坞墙小车路轨;3-限位装置;4-收拢装置;5-定位靠架;6-可伸缩支撑头;7-卡板;8-液压油泵;9-伸缩杆;10-轴;11-钢轮;12-压板; 13-固定支管;14-吊码;15-拉索;16-葫芦;17-卸扣;18-拉码;19-液面;20-船体;21-坞墙;22-坞底平面;23-坞门;24-定位钢缆干涉区域;25-坞底预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包括限位装置3和收拢装置4 ;所述限位装置3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所述收拢装置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过程为首先,如图2所示,在船坞内注水达到安全起浮条件后,由坞边引船小车及立式绞盘将船舶1拖至靠近船坞一侧预定位置,并布置限位装置3,和收拢装置4。然后在坞墙上架设光学测量仪器(激光经纬仪或全站仪)对待定位船舶1测量定位,记录并通报须移船的方向及距离。如图3 8所示,利用限位装置3及收拢装置4对待定位船舶进行船宽方向的定位,当船舶1在船坞宽度方向定位满足坐墩或水下合拢精度要求后,由限位装置3支撑住船舶1,然后再利用收拢装置4对船舶1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定位;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船舶达到二次落墩精度要求。最后慢慢将坞内水抽干,逐步放松收拢装置,直至船舶准确二次落墩。实施例2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包括限位装置3和收拢装置4 ;所述限位装置3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所述收拢装置4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还包括有沿船长方向固定于坞墙顶上的坞墙小车路轨;所述限位装置3包括定位靠架5、可伸缩支撑头6和卡板;定位靠架5为框架结构,其朝向坞墙侧由卡板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其朝向船舶侧通过液压油泵与可伸缩支撑头6相联,其底部还与坞底预埋钢筋相连固定;所述可伸缩支撑头6主要由伸缩杆9、轴10、钢轮11、压板12组成,伸缩杆9的一端安装在定位靠架5的固定支管13中,由液压油泵8驱动伸缩并可以在固定支管13中旋转,伸缩杆9的另一端安装轴10和钢轮11,钢轮11由轴10固定,轴10由压板12固定;所述收拢装置4包括吊码14和牵引装置,吊码14为环状,固定于船体外板上,牵引装置固定于坞墙顶上,通过拉索15与吊码14相联,拉索15与船体宽度方向保持一夹角, 以确保收拢装置4可对船舶1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调整定位。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过程为首先,如图2所示,在船坞内注水达到安全起浮条件后,由坞边引船小车及立式绞盘将船舶1拖至靠近船坞一侧预定位置,并在坞墙上的小车路轨上沿船长方向布置限位装置3,在待移船舶1船长范围内所对应预靠拢一侧坞墙引船小车轨道及对应船体浮心位置布置收拢装置4。
5[0049]然后在坞墙上架设光学测量仪器(激光经纬仪或全站仪)对待定位船舶1测量定位,记录并通报须移船的方向及距离。如图3 8所示,利用限位装置3及收拢装置4对待定位船舶进行船宽方向的定位,当船舶1在船坞宽度方向定位满足坐墩或水下合拢精度要求后,由限位装置3支撑住船舶1,然后再利用收拢装置4对船舶1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定位,此时钢轮11在水平面内旋转(见图7);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船舶达到二次落墩精度要求。最后慢慢将坞内水抽干,逐步放松收拢装置,此时钢轮11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见图6),直至船舶准确二次落墩。实施例3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包括限位装置3和收拢装置4 ;所述限位装置3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所述收拢装置4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还包括有沿船长方向固定于坞墙顶上的坞墙小车路轨;所述限位装置3包括定位靠架5、可伸缩支撑头6和卡板;定位靠架5为框架结构,其朝向坞墙侧由卡板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其朝向船舶侧通过液压油泵与可伸缩支撑头6相联,其底部还与坞底预埋钢筋相连固定;所述可伸缩支撑头6主要由伸缩杆9、轴10、钢轮11、压板12组成,伸缩杆9的一端安装在定位靠架5的固定支管13中,由液压油泵8驱动伸缩并可以在固定支管13中旋转,伸缩杆9的另一端安装轴10和钢轮11,钢轮11由轴10固定,轴10由压板12固定;所述收拢装置4包括吊码14和牵引装置,吊码14为环状,固定于船体外板上,牵引装置固定于坞墙顶上,通过拉索15与吊码14相联,拉索15与船体宽度方向保持一夹角, 以确保收拢装置4可对船舶1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调整定位。所述牵引装置主要包括葫芦16、卸扣17和拉码18,拉码18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卸扣17连接拉码18和葫芦16,拉索15连接吊码18和葫芦16。所述坞墙小车路轨2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卡板7为钩状结构,与坞墙小车路轨的工字截面相配合。所述吊码14平均分布固定于船体外板上。所述定位靠架5由钢结构组成,设有可伸缩支撑头6的层数为1-4层,可针对不同型深的船舶可以在各层选择安装可伸缩支撑头,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所述定位靠架5,每层铺设网板,网板可供人行走,可以一物多用,临时情况下可作船梯使用。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过程为首先,如图2所示,在船坞内注水达到安全起浮条件后,由坞边引船小车及立式绞盘将船舶1拖至靠近船坞一侧预定位置,并在坞墙上的小车路轨上沿船长方向布置限位装置3,在待移船舶1船长范围内所对应预靠拢一侧坞墙引船小车轨道及对应船体浮心位置布置收拢装置4。然后在坞墙上架设光学测量仪器(激光经纬仪或全站仪)对待定位船舶1测量定位,记录并通报须移船的方向及距离。如图3 8所示,利用限位装置3及收拢装置4对待定位船舶进行船宽方向的定位,当船舶1在船坞宽度方向定位满足坐墩或水下合拢精度要求后,由限位装置3支撑住船舶1,然后再利用收拢装置4对船舶1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定位,此时钢轮11在水平面内旋转(见图7);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船舶达到二次落墩精度要求。最后慢慢将坞内水抽干,逐步放松收拢装置,此时钢轮11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见图6),直至船舶准确二次落墩。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装置⑶和收拢装置⑷;所述限位装置(3)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所述收拢装置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沿船长方向固定于坞墙顶上的坞墙小车路轨;所述限位装置(3)包括定位靠架(5)、可伸缩支撑头(6)和卡板;定位靠架(5)为框架结构,其朝向坞墙侧由卡板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其朝向船舶侧通过液压油泵与可伸缩支撑头(6)相联,其底部还与坞底预埋钢筋相连固定; 所述可伸缩支撑头(6)主要由伸缩杆(9)、轴(10)、钢轮(11)、压板(12)组成,伸缩杆(9) 的一端安装在定位靠架(5)的固定支管(13)中,由液压油泵(8)驱动伸缩并可以在固定支管(13)中旋转,伸缩杆(9)的另一端安装轴(10)和钢轮(11),钢轮(11)由轴(10)固定, 轴(10)由压板(1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拢装置(4)包括吊码(14)和牵引装置,吊码(14)为环状,固定于船体外板上,牵引装置固定于坞墙顶上,通过拉索(1 与吊码(14)相联,拉索(1 与船体宽度方向保持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主要包括葫芦(16)、卸扣(17)和拉码(18),拉码(18)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卸扣(17) 连接拉码(18)和葫芦(16),拉索(15)连接吊码(18)和葫芦(16)。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墙小车路轨( 截面为工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7) 为钩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码(14) 平均分布固定于船体外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靠架(5)由钢结构组成,设有可伸缩支撑头(6)的层数为1-4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靠架(5),每层铺设网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建造过程中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装置,属于船舶制造领域。包括限位装置和收拢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所述收拢装置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可以解决传统的移船方法安全系数低、定位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并且具有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快等优点,还可以根据船型大小灵活布置限位装置及收拢装置,且这些装置都是易装易拆的,不会占用船坞的空间位置。可广泛用于船舶制造领域。
文档编号B63B9/06GK202226029SQ20112032533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何琎, 李家林, 李小虎 申请人: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