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311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循环运动,所述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挡板,相邻的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间隔排列。输送装置上的储物空间通过置于两个独立工作的同步带上的挡板获得,使得储物空间宽度可以通过调节挡板之间的间距来调节;并且储物空间宽度调节操作可以在输送装置安装在产品生产线上时在线进行。
【专利说明】一种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雪糕装箱过程会使用到一种起到规整排列间距作用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同步带、挡板、带轮以及伺服电机。同步带安装在两个带轮上,其中一个带轮通过减速机与伺服电机连动,挡板固定在同步带上且挡板等间距排列。同步带在带轮上展开,在两个带轮之间形成笔直部分。在这笔直部分,相邻挡板之间的储物空间可用来容纳经过一次包装的雪糕,雪糕在储物空间内排列形成等距的分布状态。由于挡板固定在同步带上,容纳雪糕的空间大小不可变,所以,现有的输送装置的储物空间宽度固定,适用的产品种类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物空间宽度可在线调节的输送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循环运动,所述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挡板,相邻的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间隔排列。
[0005]该方案中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为独立工作即自身具有驱动装置的机构。因此,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同步运动状态下即可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形成储物空间宽度固定的工作区域,起到现有技术中容纳物品并规整排列间距的作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异步运动状态下即可调整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异步状态下,第一输送机构静止,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二输送机构静止,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一输送机构沿着第一工作路径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着第二工作路径运动,第一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大于第二输送机构运动速度,或者,第一输送机构沿着第一工作路径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着第二工作路径运动,第一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小于第二输送机构运动速度。那么,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第一挡板相对第二挡板运动,由此改变了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储物空间的宽度。储物空间调整后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进行同步运动即可适应另一种宽度规格的产品输送需要。
[0006]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可独立工作,所以同步运动与异步运动之间的变化可以在连续运转过程中进行,如此,该输送装置可以在产品生产线上进行储物空间宽度调节,即实现在线调节的目的。这样可以避免拆装设备、人工调节、装配调试等工作,可大大缩减调节工作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07]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在工作环境中固定,使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在输送方向上前后分布。在输送产品的过程第二挡板在第一挡板的后面,对产品施以推力。为了使产品受到的推力均匀分布在产品上,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二挡板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上方。
[0008]使用过程中产品放置在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形成的储物空间内,其一侧可受到第二挡板的推力作用,第二档板横跨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因此其长度可以达到与产品长度相同的长度,从而保证产品一侧均匀受力。
[0009]输送装置以步进式方式工作,即在向一个储物空间内放入产品时整个输送装置暂停运动,待产品放置后输送装置才运动一定距离,由此便于下一个储物空间对准放入产品的工作位置。输送装置高速工作时会造成物品在惯性作用下而向输送产品的方向上继续运动,进而产品撞上第一挡板。为了保持产品在储物空间内的摆放状态,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挡板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上方。这样在产品的另一侧也能均匀受力,不至于产品在输送动作暂停阶段因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偏移。产品摆放状态得以保持,同时,可以提高输送装置的作业速度,因此,该优选方案可以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使之具有高速工作的特性。
[0010]为了便于设计、加工生产,并使该输送装置具有极强的可控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同步带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并且沿第一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带、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同步带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且沿第二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上,所述第二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的笔直部分平行,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0011]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由伺服电机驱动,所以可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达到理想的同步运动以及异步运动过程。这对固定储物空间宽度和精确调节储物空间宽度具有重要作用。
[0012]第一同步带运动的动力来自第一伺服电机,第二同步带运动的动力来自第二伺服电机,为了确保同步带与伺服电机之间具有足够的动力传递效率,以及获得最佳的工作区域。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安装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安装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二同步带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一同步带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的笔直部分平行。该动力传递结构不仅保证了较高的同步带与伺服电机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还使整个输送装置可以满足高速工作的要求,这是因为同步带与带轮之间以最大接触面积接触,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同步带打滑的情况。
[0013]输送装置使用在低速工作环境中,可以是由两个从动带轮和一个主动带轮的动力传递结构来为同步带提供动力,此时同步带与主动带轮之间的包裹角度减少,因而只适用于低速工作状态。
[0014]实际工况中若伺服电机输出的动力的扭矩和转速与生产要求存在差异,这时伺服电机和主动带轮之间可以通过减速机连接,以便从伺服电机上获得与工况匹配的动力。
[0015]为了提高输送装置的结构紧凑性,使其体积小巧,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这里的活动连接是指通过轴承与输出轴连接,这样每个从动带轮都能相对输出轴自由转动。
[0016]输送装置在低速工作情况时,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二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上方。
[0017]输送装置在高速工作情况时,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二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上方,所述第一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二同步带上方。
[0018]产品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为使产品均匀受到同步带的支撑力,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两条第一同步带、一个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二从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带位于两条第一同步带之间,所述第一挡板与两条第一同步带都固定连接。
[0019]输送装置的储物空间宽度可调是受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可调的影响,该宽度可调范围应当从最小值即相邻的挡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减去挡板的厚度到最大值即相邻的挡板之间的距离减去挡板的厚度,挡板厚度是影响储物空间宽度的关键因素。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呈L形,所述第一挡板中间部位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宽度大于第二同步带的宽度。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由金属材质的板材弯折而成,其具有厚度薄,强度大的特点,因此为储物空间宽度调节提供较大的范围。
[0020]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装置上的储物空间通过置于两个独立工作的同步带上的挡板获得,使得储物空间宽度可以通过调节挡板之间的间距来调节;并且储物空间宽度调节操作可以在输送装置安装在产品生产线上时在线进行,进而降低储物空间宽度调节难度,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2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3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2所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机架。
[0027]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挡板1、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两条第一同步带2和一个第一伺服电机3 ;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挡板4、一个第二主动带轮、一个第二从动带轮、一条第二同步带5和一个第二伺服电机6。机架上安装有两根平行的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轴都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机架上。[0028]第一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上设有键槽,第一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之间。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3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上设有键槽,第二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之间。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6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两条第一同步带2分别安装在相对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上,第二同步带5安装在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上;安装后三条同步带之间呈平行的位置关系,并且每条同步带都被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拉伸展开,由此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形成笔直部分。
[0029]第一挡板I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3所不,第一挡板I的两端处位于本体的一侧分别设有向同一方向九十度弯折的部位,使得第一挡板I在该处具有呈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呈L形;第一挡板I在弯折部位处都通过螺钉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条第一同步带2上,第一挡板I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一挡板I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一挡板I横跨在第二同步带5上。由于第一挡板I的弯折部位与之间设有较长的弧形过渡段,故在第一挡板I的一侧形成凹口结构,该凹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同步带5,凹口位于第二同步带5上方。第二挡板4也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4所示,第二挡板4的一侧且位于中间位置处设有九十度弯折的部位,由此第二挡板4在该处具有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上也呈L形;第二挡板4在弯折部位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5上,第二挡板4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二挡板4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二挡板4的长度较长,其两端都位于第二同步带5两侧的第一同步带2的上方。
[0030]相邻的第一挡板I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同步带2与第二同步带5的周长相同,由此第一挡板I与第二挡板4的数量相同。第一挡板I与第二挡板4间隔排列,即任意一个第二挡板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I之间或者任意一个第一挡板I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4之间。第一挡板I的安装方式与第二挡板4的安装方式相反,任意一个第一挡板I的弯折部位与位于该第一挡板I一侧的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呈错位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与位于该第一挡板I另一侧的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的位置关系。在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I和第二挡板4之间形成产品储物空间,需要搬运的产品放置在该储物空间内。
[0031]第一同步带2、第二同步带5在各自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作用下都能够做循环的运动,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4跟随同步带运动,进而形成各自的运动轨迹,即第一工作路径和第二工作路径。第一同步带2的周长与第二同步带5周长相同,所以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整个重合。产品储物空间对产品起到分隔、搬运的作用,故需要同步带的支撑作用,所以整个输送装置只在同步带朝上部位可以用于输送产品,即在输送装置的上部为工作区域。
[0032]工作时,第一输送机构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第二输送机构由第二伺服电机6驱动。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的动力都为独立动力。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同步同向运动,第一挡板I与第二挡板4之间相对静止,这样储物空间的宽度尺寸不变。若要输送另一尺寸的产品则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调整储物空间宽度,具体的,第一伺服电机3停止运动、第二伺服电机6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二挡板4跟随第二同步带5运动,第二同步带5在第一伺服电机3的驱动下可以做正反方向的转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I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该变化可以是距离增加、也可以是距离缩减。储物空间的宽度调节方式基于改变第一挡板I与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所以,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二伺服电机6停止运动、第一伺服电机3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一挡板I跟随第一同步带2运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I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一伺服电机3转动速度小于或者大于第二伺服电机6转动速度,第一挡板I在第一工作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与第二挡板4在第二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不一致,第一挡板I与第二挡板4之间相对运动,当第一挡板I与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调整到设定值时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从异步运动变化到同步运动。储物空间的宽度最大是相邻的第一挡板I之间的距离减去第二挡板4的厚度,此时第一挡板I与第二挡板4相接触在一起,由于第一挡板I处设有凹口,所以两者接触在一起后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伸入在第一挡板I的弯折部位之间。储物空间的宽度最小是相邻的第一挡板I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减去第二挡板4的厚度,此时第二挡板4位于第一挡板I的中间,第二档板到相邻的第一挡板I的距离都相等。
[0033]上述实施例适用于高速工作的环境中,若使用在输送速度较低的工况时可以只采用一条第一同步带和一条第二同步带的结构,并且第二挡板长度较长,它位于第一同步带上,第一挡板仅位于第一同步带上。第二伺服电机可以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下部,第二同步带在两个从动带轮和一个主动带轮的支撑下形成三角形状态,这样该技术方案可使用在空间不足的地方。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循环运动,所述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挡板(I),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挡板(4),相邻的第一挡板(I)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板(I)和第二挡板(4)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间隔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4)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I)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带(2)、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同步带(2)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并且沿第一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一挡板(I)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2)上,所述第一同步带(2)设有笔直部分,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带(5)、第二伺服电机(6),所述第二同步带(5)由第二伺服电机(6)驱动且沿第二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二挡板(4)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5)上,所述第二同步带(5)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2)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5)的笔直部分平行,所述第一挡板(I)和第二挡板(4)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2)安装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5)安装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2)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二同步带(5)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一同步带(2)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5)的笔直部分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4)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2)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4)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2)上方,所述第一挡板(I)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二同步带(5)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两条第一同步带(2)、一个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二从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带(5)位于两条第一同步带(2)之间,所述第一挡板(I)与两条第一同步带(2)都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I)和第二挡板(4)都呈L形,所述第一挡板(I)中间部位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宽度大于第二同步带(5)的宽度。
【文档编号】B65G23/06GK103466260SQ201310410245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史正, 姚辉, 徐军强 申请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