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741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体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粉体物料输送都是通过罐车输送,输送完物料后一般空车返程,不能运输其他物料,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运输粉料,易安装和拆卸, 可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小,可有效节约输送车辆空间,方便卸料的粉体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粉体输送装置,包括底框架、上框架,底框架与上框架之间连接有可折叠的软囊。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底框架与上框架之间位于软囊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组升降装置。

进一步改进:

软囊的上部设有进料口,软囊的下部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改进:

软囊的下部与出料口相对的一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连接进气管。

进一步改进:

所述软囊的底部设有辅助囊,辅助囊通气鼓起后用于辅助软囊出料。

进一步改进:

每组升降装置包括丝杆,丝杆与底框架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二支撑杆,丝杆与上框架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支撑杆。

进一步改进:

两根第二支撑杆交叉设置,两根第二支撑杆铰接,两根第一支撑杆交叉设置,两根第一支撑杆铰接,丝杆上连接有丝杠母;

两根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上框架铰接,另一端与丝杠母铰接;

两根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底框架铰接,两根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丝杠母铰接。

进一步改进:

每根丝杆的端部连接有链轮,两个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两个链轮之间的链条上传动连接有手轮。

进一步改进:

所述软囊的外边缘连接有松紧带,松紧带由软囊的上端延伸至软囊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运输粉料,占用空间小,可有效节约输送车辆空间,方便卸料的粉体物料。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中:1-底框架;2-上框架;3-进料口;4-软囊;5-升降装置;6-进气口;7-出料口;8-导杆;9-松紧带;10-辅助囊;11-进气管;501-第一支撑杆;502-第二支撑杆;503-丝杆;504-丝杆母;505-链轮;506-链条;507-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粉体输送装置,包括底框架1、上框架2,底框架1与上框架2之间连接有可折叠的软囊4,软囊4的上部与上框架2连接,软囊4的下部与底框架1连接。

底框架1与上框架2之间位于软囊4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组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可带动上框架2相对底框架1上升或下降,上框架2可带动软囊4展开或折叠。

软囊4的上部设有进料口3,软囊4的下部设有出料口7。

软囊4的下部与出料口7相对的一侧设有进气口6,进气口6上连接进气管11,进气管11与出料口7在同一条轴线上,进气管11通气后通过出料口7卸料。

所述软囊4的底部设有辅助囊10,辅助囊10通气鼓起后用于辅助软囊4出料。

所述底框架1与上框架2之间设有导杆8,导杆8为直径30mm的镀铬钢管,导杆8用于软囊4满料或无料时保持软囊4的形状。

每组升降装置5包括丝杆503,丝杆503与底框架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二支撑杆502,丝杆503与上框架2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支撑杆501。

两根第二支撑杆502交叉设置,两根第二支撑杆502铰接,两根第一支撑杆501交叉设置,两根第一支撑杆501铰接,丝杆503上连接有丝杠母504。

两根第一支撑杆501的一端与上框架2铰接,另一端与丝杠母504铰接。

两根第二支撑杆502的一端与底框架1铰接,两根第二支撑杆502的另一端与丝杠母504铰接。

每根丝杆503的端部连接有链轮505,两个链轮505之间通过链条506传动连接,两个链轮505之间的链条506上传动连接有手轮507,转动手轮507可通过链条506带动两个链轮505同步转动,链轮505带动丝杆503转动,丝杆503通过丝杆母504带动第一支撑杆501及第二支撑杆502运动,实现软囊4的展开与折叠。

所述软囊4的外边缘连接有松紧带9,松紧带9由软囊4的上端延伸至软囊4的底端,松紧带9方便软囊4折叠。

本设备应在卸料厂区配一台收尘器,在卸完粉料后与进料口3或出料口7对接吸气,方便软囊4中气体快速被吸出,便于软囊4折叠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