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78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搅拌灌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搅拌灌装机。



背景技术:

在化工和食品等行业,灌装是对物料进行定量包装的重要环节,从对物料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等,这几类灌装机通常是对单一物料的添加。

但是,对于调味料产品,例如酱类、豆瓣类产品,通常是一种固液混合体,在固体物料灌装完成后,往往需要对液体物料,如油脂类物料进行二次添加,由于固液密度不均,往往混合不均匀,如果先后添加会造成固液分层现象。

另一方面,现有灌装设备需要先将物料在搅拌器中混合均匀,再用灌装机进行灌装,搅拌与灌装非一体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灌装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灌装机不能对固液物料进行同时添加,搅拌灌装非一体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灌装机,包括搅拌机构、机架、灌装机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出料接头、出油管和油箱;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灌装机构设置于所述搅拌机构下方,所述搅拌机构的出口与所述灌装机构的进口连通,所述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灌装机构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灌装机构的出口连有所述出料接头,所述出油管一端连接所述油箱,另一端位于所述出料接头处。

使用时,固体物料首先进入所述搅拌机构,出搅拌机构后进入所述灌装机构,经过所述灌装机构最终到达所述出料接头,所述出料接头用于出固体物料;液体物料,如油脂类物料储存于所述油箱中,经过所述出油管最终从油管一端流出。油流出的位置和固体物料出料的位置相邻,便于共同收集物料。该搅拌灌装机可以将物料、油料同时灌装,也可以分开控制,单独进行灌装。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灌装机在结构上包括搅拌机构和灌装机构,搅拌和灌装一体化进行,搅拌灌装机不仅包括固体灌装机构,还包括油箱和出油管的液体灌装机构,在包装物料时可以对固液物料同时进行灌装,也可以单独灌装,避免了分开或先后添加导致物料不均匀的缺陷。搅拌机构使机器在运行时物料可以均匀灌装,避免了物料不均匀的情形。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料罐和搅拌轴;所述料罐具有圆柱形内腔,上方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料罐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搅拌轴设置于所述料罐的轴心,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传统的罐装设备上方设有漏斗状加料储罐,加料体积有限,不能储存物料,不适合对大计量物料进行灌装。本实用新型灌装机的料罐采用大型料罐,体积大,圆柱形料罐能存储的物料比传统的漏斗状料罐多,可以盛装更多的物料,在搅拌、送料的同时起到储料作用。

进一步,所述搅拌轴外周盘绕有螺旋,所述搅拌轴外周设有栅格状搅拌架。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料罐具有圆柱形内腔,在传统搅拌轴、搅拌螺旋的基础上外周设有栅格状搅拌架,整个搅拌机构沿料罐轴线转动,使搅拌过程更加均匀,使料罐内腔靠近料罐边缘的位置均可以被充分搅拌到。

进一步,所述灌装机构包括缸体和螺旋推杆;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螺旋推杆设置于所述缸体内腔中,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螺旋推杆的转轴转动。

其中,第二电机连接有变频器。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被搅拌过的固体物料从料罐底部出料直接进入灌装机构,物料在灌装机构缸体中横向输送,通过螺旋推杆的旋转推动最终从出料接头处出料,物料进一步被充分混合。第二电机连有变频器,使电机带动螺旋推杆在推料的过程中速度可调,在设备遇到物料内有异物,卡顿等情况下,能够停止运转,保护电机。

进一步,所述油箱上方设有加油漏斗,所述加油漏斗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油箱之间设有齿轮泵。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使用齿轮泵精度高,油量控制精准。另外,油箱上方设有加油漏斗,方便对油脂类液体物料的添加,油脂类物料可以储存于油箱中。

优选地,所述出料接头为一弯折管,所述弯折管一端通过卡体与所述灌装机构出口可拆卸连通;所述弯折管另一端设有出料嘴。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出料接头设置成弯折形式,物料不容易滴落,当电机停止工作时,出料能够立即停止。通过卡体的设置方便出料接头从灌装机构上随时拆卸,方便清理物料和清洗。

进一步,所述弯折管沿物料流动方向先向上弯折再向下弯折到达所述出料嘴;所述弯折管靠近所述出料嘴一端设有卡体。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弯折管弯折形式的设定可以有效防止机器停止运行时物料的自行流出,弯折管靠近出料嘴一端设有卡体,方便随时拆卸对出料嘴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弯折管的管路上设有缓冲胶垫和/或防漏胶垫。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缓冲胶垫和防漏胶垫为橡胶材质,缓冲胶垫可以防止电机在启动瞬间对物料造成的冲击,防漏胶垫的作用是当电机瞬间停止时,防止物料从出料嘴滴出,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进一步,所述料罐上方设有料罐盖,所述油箱上方设有油箱盖,所述料罐盖上设有吊耳和把手,所述油箱盖上设有把手。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料罐和油箱都设有上盖,可以保护物料免受污染,料罐盖上设有吊耳和把手、油箱盖上设有把手可以方便对料罐和油箱进行起吊和/或开启。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连有减速机。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当电机在启动的瞬间,由于转速很快,物料很容易被搅出,通过减速机连接第一电机可以起到控制转速的作用,使物料不容易被搅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搅拌灌装机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灌装机包括搅拌机构、机架、灌装机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出料接头、出油管和油箱;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灌装机构设置于所述搅拌机构下方,所述搅拌机构的出料口与所述灌装机构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灌装机构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灌装机构出口连有所述出料接头,所述出油管一端连接所述油箱,另一端位于所述出料接头处。由此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可以实现搅拌与灌装的一体化,在对物料进行包装时可以对固液双物料进行同步添加,适用于膏体状物料的定量包装,物料均匀性好,固液不易分层。该搅拌灌装机可以对物料、油料同时进行灌装,也可以分开控制,单独进行灌装。搅拌机构使机器在运行时物料灌装得更加均匀。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机架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料罐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灌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油箱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灌装机缓冲胶垫和防漏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01-料罐; 011-第一电机;

012-第一进料口; 013-第一出料口;

014-搅拌机构; 141-搅拌轴;

142-螺旋; 143-搅拌架;

015-减速机; 002-机架;

003-灌装机构; 031-第二电机;

032-出料接头; 321-卡体;

322-出料嘴; 323-缓冲胶垫;

324-防漏胶垫; 033-缸体;

034-螺旋推杆; 035-第二进料口;

004-油箱; 041-出油管;

042-加油漏斗; 043-齿轮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搅拌灌装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机架的仰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料罐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灌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油箱的右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灌装机缓冲胶垫和防漏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搅拌灌装机包括搅拌机构、机架002、灌装机构003、第一电机011、第二电机031、出料接头032、出油管041和油箱004;搅拌机构位于机架002上,灌装机构003设置于搅拌机构下方,搅拌机构的出口与灌装机构003的进口连通,搅拌机构与第一电机011传动连接,灌装机构003与第二电机031传动连接,灌装机构003的出口连有出料接头032,出油管041一端连接油箱004,另一端位于出料接头032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在使用时,固体物料进入搅拌机构,出搅拌机构后进入灌装机构003,经过灌装机构003最终到达出料接头032出料;油脂类液体物料储存于油箱004中,经过出油管041最终从出油管041一端流出。油流出的位置和固体物料出料的位置相邻,便于共同收集物料。

传统的灌装机固液物料往往分开添加,或者不同时添加,造成固液混合不均匀,也不利于后期的称重环节,本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在包装物料时可以对固液物料进行同步添加、称重,避免了分开、先后添加导致不均匀的缺陷。此外,本实施例的搅拌灌装机搅拌和灌装一体化进行,使用方便,有利于物料的混匀。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搅拌机构包括料罐001和搅拌轴141,料罐001具有圆柱形内腔,上方设有第一进料口012,料罐001底面设有第一出料口013,搅拌轴141设置于料罐001的轴心。在本实施例中,圆柱形料罐001能存储的物料比传统的漏斗状料罐多,搅拌灌装机的料罐001采用大型料罐001,体积可达到2000L,可以盛装更多的物料,在搅拌、送料的同时起到储料作用,适合于大包装物料的灌装。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搅拌轴141外周盘绕有螺旋142,搅拌轴141外周设有栅格状搅拌架14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料罐001上下宽度相同,在搅拌轴141、搅拌螺旋142的基础上外周设有栅格状搅拌架143,构成矩形片状结构,该结构中心沿料罐001轴线转动,使料罐001的内腔外围都可以被充分搅拌到,不留死角。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灌装机构003包括缸体033和螺旋推杆034;缸体033上设有第二进料口035,第一出料口013与第二进料口035连通,螺旋推杆034设置于缸体033内腔中,第二电机031驱动螺旋推杆034的转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被搅拌过的固体物料从料罐001底部出料直接进入灌装机构003,物料在灌装机构003缸体033中横向输送,通过螺旋推杆034的旋转推动物料进一步被充分混合最终从出料接头032处出料。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油箱004上方设有加油漏斗042,加油漏斗042与油箱004连通;出油管041与油箱004之间设有齿轮泵04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齿轮泵043精度高,油量控制精准。油箱004上方设有加油漏斗042,方便对油脂类液体物料的添加,油脂类物料可以储存于油箱004中。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出料接头032为一弯折管,弯折管一端通过卡体321与灌装机构003出口可拆卸连通;弯折管另一端设有出料嘴322。在本实施例中,出料接头032设置成弯折形式,物料不容易滴落,当电机停止工作时,出料能够立即停止。通过卡体321的设置方便出料接头032从灌装机构003出口处上随时拆卸,方便清理物料和清洗。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弯折管沿物料流动方向先向上弯折再向下弯折到达出料嘴322;弯折管靠近出料嘴322一端设有卡体321。其中,弯折管弯折形式的设定可以有效防止机器停止运行时物料的自行流出,弯折管靠近出料嘴322一端设有卡体321,方便随时拆卸对出料嘴322进行清理。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6所示,弯折管的管路上设有缓冲胶垫323和/或防漏胶垫324。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胶垫323和防漏胶垫324均为橡胶材质,缓冲胶垫323可以防止电机在启动瞬间对物料造成的冲击,防漏胶垫324的作用是当电机瞬间停止时,防止物料从出料嘴322滴出,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料罐001上方设有料罐盖,油箱004上方设有油箱盖,料罐盖上设有吊耳和把手,油箱盖上设有把手。在本实施例中,料罐001和油箱004都设有上盖,可以保护物料免受污染,料罐盖上设有吊耳和把手、油箱盖上设有把手可以方便对料罐001和油箱004进行起吊和/或开启。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机011连有减速机015。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机在启动的瞬间,由于转速很快,物料很容易被搅出,通过第一电机011后连接减速机015可以起到控制转速的作用,使物料一开始不容易被搅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搅拌灌装机在对物料进行包装时可以对固液双物料(主料和辅料)进行同步添加,物料均匀性好,固液不易分层,适用于食品行业酱类物料的定量包装,搅拌与灌装一体化,是一种便捷、高效的灌装设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