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灌装设备的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70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品分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灌装设备的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药机械行业中,灌装机用于将药品从大型的盛装容器经罐装设备灌入药瓶中,目前大多数的颗粒罐装均采用插板式罐装,制作和调整复杂,且容易对进行罐装的颗粒造成损伤,影响罐装颗粒的质量和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装准确、分装效果高的用于灌装设备的分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灌装设备的分料装置,设于出料口和输料机构之间,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转盘、沿转盘周向围设的挡料板、设于转盘上方的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支架上的多个连杆、设于第一连杆端部的第一分料件及设于第二连杆端部的第二分料件,所述第一分料件包括与第一连杆相连的连接段、用于将物料引导至第二分料件的延伸段及设于连接段和延伸段之间的弯折段,所述第二分料件包括位于第二连杆一侧的导料段和延长段,所述延伸段和导料段至少部分交叉形成第一通道。出料口输出的物料数量较多,而且物料重重叠放,当物料掉落至转盘上时,逆时针旋转的转盘将物料分散输送至输料机构上,从而单个物料逐个沿着输料机构输送至灌装设备,便于实现物料在进行灌装之前的计量;由于并非全部物料都能按预料沿着转盘边沿逐个输送至输料机构,部分物料会掉落至转盘中心位置,第一分料件的连接段将物料引导至延伸段,通过转盘的转动离心力作用,物料被甩出,第二分料件将物料阻挡,并沿着延长段甩回至出料口附近位置或直接甩回至出料口,继续沿着转盘边缘移动至输料机构;而掉落至第一分料件外侧的物料随着转盘的转动移动至第一通道,在导料段和延长段的配合作用下,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回至出料口附近位置或直接甩回至出料口,继续沿着转盘边缘移动至输料机构;因此从出料口输出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被分散并逐个输送至输料机构,便于后续计量并控制单瓶内的物料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还垂直连接有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三分料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分料件呈V字形设置,其端部突出于连接段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分料件与连接段之间形成第二通道。部分物料在输料机构的侧壁阻挡下弹至第三分料件上,在第三分料件的引导下进入第二通道,再在延伸段的引导下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回至出料口重新分配。

进一步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两个位于转盘内的输料通道,所述输料通道的进料口设于转盘的边缘,进料口处设有与挡料板弧度适配的引流件。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转盘的周向逐个移动,具有弧形结构的引流件将单个物料顺利引导至输料机构内逐个输送,避免堵塞,同时避免物料散落在引流件和挡料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输料通道为悬空设置在转盘上方的直线型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装配连杆的安装孔。连杆可以与不同的安装孔装配连接,从而可以根据物料的单个重量等需要调节第一分料件、第二分料件或第三分料件之间的距离分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与延长段端部间距与出料口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在分料装置的分配下,大量堆积的全部物料都可以均匀地逐个进入输料机构,便于后续的准确灌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用于灌装设备的分料装置,设置在出料口1和输料机构2之间,其包括在动力源的驱动下逆时针旋转的圆形转盘3,转盘3的边缘一圈周向围设有挡料板4,挡料板4与转盘3垂直设置。转盘3上方横跨设置有支架5,支架5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于本实施例中,安装孔上安装有与支架5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第一连杆6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料件,第二连杆6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分料件,第三连杆6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分料件,第一分料件、第三分料件及第二分料件自左向右分布。为了避免物料积聚在第一连杆61和第一分料件的连接处、第二连杆62和第二分料件的连接处及第三连杆63和第三分料件的连接处,也可以将连杆设置为扁平状结构。

第一分料件呈L字形结构,其包括与第一连杆61固定连接的连接段711、弯折段712及延伸段713,连接段711与输料机构2的侧壁21几乎平行设置,延伸段713朝向第二分料件延伸设置,弯折段712的弯曲弧度与转盘3的外周平行设置,即弯折段712的弧形结构与转盘3边缘为同心圆结构。

第二分料件呈C字形结构,其包括导料段722和延长段721,第二连杆62固定连接在导料段722和延长段721的交界处,该延长段721几乎与第一连杆61上的连接段711平行设置,导料段722的端部与延伸段713部分交叉形成第一通道,导料段722的弯曲部分其弯曲弧度与转盘3的外周平行设置,即导料段722的弧形结构与转盘3边缘为同心圆结构。第一分料件与第二分料件端部之间的距离与出料口1的宽度相同。

第三分料件呈V字形结构,其通过第三连杆63固定连接在靠近转盘3的中心位置,且其封闭端朝向第二分料件设置,开口端朝向第一分料件设置,第三分料件靠近出料口1的一端突出于连接段711设置,即第三分料件的端部位于第一分料件和第二分料件端部所在水平线的右侧,第三分料件与第一分料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

输料机构2为悬空设置在转盘3上方的直线型通道,通道的一端靠近转盘3的边缘设置,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通道,两个通道之间、靠近挡料板4一侧的通道进料口都设置有引流件22,引流件22具有弧形结构,且其弧度与挡料板4弧度适配,从而在离心力作用下物料顺着引流件22进入输料机构2。

工作时,打开动力源,转盘3逆时针匀速转动,堆积的物料从出料口1输出,部分物料随着转盘3逐个分配输送至输料机构2内;部分物料在大量物料的推动下直接进入靠近转盘3中心位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第一分料件的延伸段713将物料引导至第三分料件上,延长段721将物料引导至出料口1处重新分配;另有部分物料离边缘有一定的距离,无法直接进入进料口,即物料掉落在第一分料件的外侧,上述物料部分在撞击输料机构的侧壁21后移动进入第一通道,在离心力作用下,物料沿着导料段722和延长段721甩回至出料口1处重新分配;余下部分物料其在输料机构的侧壁21的撞击下,在第三分料件的引导下进入第二通道,并在延伸段713的引导下,沿着第三分料件甩回至出料口1处重新分配;剩余那部分位于边缘但未及时进入输料机构的物料,在转盘3的转动下沿着边缘转动一圈,可以重新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输料机构;因此转盘3上的物料可以最大限度地逐个进入输料机构,分料效果好,分料效率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