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吨位电梯使用的防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76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吨位电梯使用的防倾斜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吨位电梯使用的防倾斜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作为垂直方向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设备而不可或缺。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梯已经成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整体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明显增长,房地产开发商纷纷大力推出中高档的小高层及高层住宅楼,带动了住宅电梯的迅速增长,成为整个电梯市场的主要增长点。现有的电梯,其轿厢安装于轿底,当轿厢内承载人时,人的站位是随机的,人的重量会作用于不同的位置,因此需要对轿厢载人进行平衡调节,以使电梯正常、安全地工作。中国专利CN202296685U公开了一种轿厢平衡调节装置,它包括立梁和轿底,它还包括前平衡拉杆和后平衡拉杆;所述前平衡拉杆的上端与立梁铰接,前平衡拉杆的下端与轿底的前部连接;所述后平衡拉杆的上端与立梁铰接,后平衡拉杆的下端与轿底的后部连接;前平衡拉杆和后平衡拉杆分别与立梁之间形成夹角。采用所述结构的轿厢平衡调节装置,可对轿厢载人进行平衡调节,以使电梯正常、安全地工作。该实用新型拉杆与轿底易发生松动,同时轿底受力不均匀,易出现轿底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轿底受力不均衡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吨位电梯使用的防倾斜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吨位电梯使用的防倾斜装置,所述防倾斜装置包括立梁、轿底、斜拉杆、槽钢焊件、拉耳焊件和顶板;立梁位于轿底两侧中间位置,轿厢安装于轿底上方;斜拉杆分为两组,对称分布于轿底两侧中间位置,同一轿底侧边的斜拉杆关于立梁呈左右对称分布,且斜拉杆顶部连接于立梁,其特征在于:槽钢焊件共有两根,分别设于轿底底部且连接相对设置的斜栏杆底部,拉耳焊件连接斜拉杆与轿底侧边,顶板将拉耳焊件和槽钢焊件相连接,所述顶板由三个固定板组成,顶板包括槽钢固定板、轿底固定板和拉耳焊件固定板,槽钢固定板连接轿底与槽钢侧面,轿底固定板的上半部分固定于轿底朝内侧面,槽钢固定板与轿底固定板组成直角焊接板;拉耳焊件固定板垂直于槽钢固定板且与轿底固定板相平行,拉耳焊件固定板平面平行于槽钢两侧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拉耳焊件由依次相邻的固定板A、固定板B和固定板C组成整体,所述相邻的固定板A、固定板B和固定板C两两固定板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C作为底板,固定板C上开有通孔I,固定板C采用螺栓与拉耳焊件固定板相连,固定板A上开有腰圆孔,斜拉杆底部横穿腰圆孔A,分别与固定板A、固定板B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耳焊件上还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中间位置开有螺纹孔,斜拉杆依次套装于拉耳焊件固定板和挡块的螺纹孔内,斜拉杆与螺纹孔相配对位置处开有相应的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防倾斜装置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固定于轿底底部,且位于轿底与槽钢焊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拉耳焊件分为水平固定板和垂直固定板;水平固定板和垂直固定板组成L型固定板,所述垂直固定板中间且朝向槽钢焊件的侧面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垂直于垂直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槽钢焊件上相对连接件位置处开有配对的圆柱孔a,所述连接件穿过圆柱孔a通过双螺母将垂直固定板和槽钢焊件侧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固定板上设有圆柱孔b,槽钢焊件上相对圆柱孔b位置处开有圆柱孔c,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槽钢焊件与水平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斜拉杆底部上开有通孔II,所述通孔II内径与连接件外径一致,所述斜拉杆通过通孔II套设于连接件,斜拉杆底部悬空于拉耳焊件的水平固定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拉耳焊件上与斜拉杆接触位置处以及槽钢焊件与斜拉杆接触位置处均设有减摩层,所述减摩层采用软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斜拉杆通过槽钢焊件与轿底相连,两边的受力可以通过槽钢焊件直接均衡,无需通过轿底传递调整,能够有效防止轿厢倾斜时的轿底变形,使倾斜发生时受力均匀;拉耳焊件,生产周期短,易成型,满足大吨位轿厢的受力需求;斜拉杆采用两面焊接,在轿厢平面方向节省空间,便于操纵盘和残障盘的安装。

(2)槽钢焊件与轿底相连使用顶板连接,减少焊接应力和焊接时形变,保证轿底平整,大吨位电梯载荷分布不均匀时倾斜受力大,通过顶板将拉耳焊件和槽钢焊件相连接,避免进出轿厢时槽钢焊件和轿底产生缝隙。

(3)斜拉杆依次套装于拉耳焊件固定板和挡块的螺纹孔内,斜拉杆与螺纹孔相配对位置处开有相应的螺纹;通过拉耳焊件和挡板两者双重措施保证了斜栏杆与拉耳焊件之间的位置固定。

(4)实施例2中拉耳焊件与槽钢焊件具有两处固定连接位置,保证电梯运行过程中拉耳焊件会发生松动,同时斜拉杆底部套装于拉耳焊件的连接件,规避斜拉杆松动使轿厢发生倾斜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大吨位电梯使用的防倾斜装置示意图;

图2是顶板三维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拉耳焊件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

1-斜拉杆,2-轿底,3-拉耳焊件,4-顶板,5-槽钢焊件,31-连接件,41-轿底固定板,42-槽钢固定板,43-拉耳焊件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大吨位电梯使用的防倾斜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防倾斜装置包括立梁、轿底2、斜拉杆1、槽钢焊件5、拉耳焊件3和顶板4;立梁位于轿底2两侧中间位置(图1中并未画出),轿厢安装于轿底2上方;斜拉杆1分为两组,对称分布于轿底2两侧中间位置,同一轿底2侧边的斜拉杆1关于立梁呈左右对称分布,且斜拉杆1顶部连接于立梁;槽钢焊件5共有两根,分别设于轿底2底部且连接相对设置的斜栏杆底部,拉耳焊件3连接斜拉杆1与轿底2侧边,顶板4将拉耳焊件3和槽钢焊件5相连接,避免进出轿厢时斜拉杆1挂耳固定槽钢焊接和轿底2产生缝隙。所述顶板4由三个固定板组成,如图2所示,根据顶板4与其连接对象不同依次分为槽钢固定板42、轿底固定板41和拉耳焊件固定板43,槽钢固定板42连接轿底2与槽钢侧面,轿底固定板41的上半部分固定于轿底2朝内侧面,槽钢固定板42与轿底固定板41组成直角焊接板;拉耳焊件固定板43垂直于槽钢固定板42且与轿底固定板41相平行,拉耳焊件固定板43平面平行于槽钢两侧端面;所述拉耳焊件3由固定板A、固定板B和固定板C组成整体,所述固定板A、固定板B和固定板C相邻两块固定板相互垂直;固定板C作为底板,固定板C上开有通孔I,固定板C采用螺栓与拉耳焊件固定板43相连,固定板A上开有腰圆孔,斜拉杆1底部横穿腰圆孔A,分别与固定板A、固定板B固定连接;拉耳焊件3通过螺栓固定于拉耳焊件固定板43外侧,由于拉耳焊件3连接斜拉杆1,斜拉杆1可随拉耳焊件3以螺栓为支点可做旋转运动,便于在轿底2倾斜时快速回复平衡。

作为本实施方式进一步优选的,为规避斜栏杆与拉耳焊件3发生松动使轿厢出现倾斜,所述拉耳焊件3上还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中间位置开有螺纹孔,斜拉杆1依次套装于拉耳焊件固定板43和挡块的螺纹孔内,斜拉杆1与螺纹孔相配对位置处开有相应的螺纹;通过拉耳焊件3和挡板两者双重措施保证了斜栏杆与拉耳焊件3之间的位置固定。为保证斜拉杆1在使用过程中将振动通过槽钢焊件5传至轿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倾斜装置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固定于轿底2底部,且位于轿底2与槽钢焊件5之间;减震垫还可设于顶板4与槽钢焊件5连接处或设于拉耳焊件3和顶板4连接处,将斜拉杆1上的振动在传至槽钢焊件5之前断开。

本实施方式中斜拉杆1通过槽钢焊件5与轿底2相连,两边的受力可以通过槽钢焊件5直接均衡,无需通过轿底2传递调整,能够有效防止轿厢倾斜时的轿底2变形,使倾斜发生时受力均匀;拉耳焊件3生产周期短,易成型,满足大吨位轿厢的受力需求;斜拉杆1采用两面焊接,在轿厢平面方向节省空间,便于操纵盘和残障盘的安装。槽钢焊件5与轿底2相连使用顶板4连接,减少焊接应力和焊接时形变,保证轿底2平整,大吨位电梯载荷分布不均匀时倾斜受力大,通过顶板4将拉耳焊件3和槽钢焊件5相连接,避免进出轿厢时槽钢焊件5和轿底2产生缝隙。

实施例2

为规避斜拉杆1松动使轿厢发生倾斜的可能,本实施方式对拉耳焊件3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拉耳焊件3分为水平固定板和垂直固定板;水平固定板和垂直固定板组成L型固定板,所述垂直固定板中间且朝向槽钢焊件5的侧面上设有连接件31,连接件31垂直于垂直固定板,槽钢焊件5上相对连接件31位置处开有配对的圆柱孔a,所述连接件31穿过圆柱孔a通过双螺母将垂直固定板和槽钢焊件5侧壁固定。水平固定板上设有圆柱孔b,槽钢焊件5上相对圆柱孔b位置处开有圆柱孔c,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槽钢焊件5与水平固定板,此时拉耳焊件3与槽钢焊件5具有两处固定连接位置,保证电梯运行过程中拉耳焊件3会发生松动。所述斜拉杆1底部上开有通孔II,所述通孔II内径与连接件31外径一致,所述斜拉杆1通过通孔II套设于连接件31,斜拉杆1底部悬空于拉耳焊件3的水平固定板上方,在轿厢倾斜时,斜拉杆1以连接件31为支点进行相应的平衡,便于平衡恢复。进一步优选的,为保证斜拉杆1与拉耳焊件3、槽钢焊件5之间存在过量磨损,所述拉耳焊件3上与斜拉杆1接触位置处以及槽钢焊件5与斜拉杆1接触位置处均设有减摩层,所述减摩层可采用毛刷或橡胶等软性材料。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在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