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起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467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输送起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输送起抬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口罩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将长条形的布条进行折叠、切断等步骤,制成单个的口罩。口罩生产多采用流水线,在对口罩进行不同的加工顺序时,需要经过不同的流水线段,由于流水线为若干段传输段相连,在口罩经过相邻的两段传输段时,若两段传输段的高度有所偏差,则口罩在输送过程中,若前进方向的传输段竖直高度变高,则口罩在前进过程中受到阻碍,影响输送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起抬装置,其具有能够将口罩顺利送至有高度差的相邻输送段上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输送起抬装置,包括传送台、位于传送台上的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竖直高度大于第二输送段的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二输送段和第三输送段之间设有上抬装置,所述上抬装置包括铰接于传送台上的上抬板,所述上抬板面向地面的一侧设有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位于传送台上的电动机、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的凸轮,所述凸轮抵触于上抬板靠近第三输送段的一侧,所述上抬板面向传送台的一面还设有拉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口罩从第二输送段被输送至第三输送段上时,凸轮机构运动,凸轮将上抬板顶起,此时上抬板靠近第三输送段的一端的竖直高度变高,上抬板呈现倾斜状态,将竖直高度不等的第二输送段和第三输送段连接,使得口罩能够被顺利传输至第三输送段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凸轮机构在上抬板两侧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轮将上抬板顶起时,上抬板的两侧能够受到相同大小的顶起的力,使得上抬板能够尽量保持平整地与第三输送段贴合的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凸轮与电动机之间通过轮轴相连,所述轮轴固连于电动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轮轴位于凸轮直径较大的一端的中心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动机转动时,轮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的小端与上抬板抵触的状态仅在凸轮转动一圈时发生一次,形成周期运动。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抬板与传送台之间通过铰接结构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包括固连于传送台上的铰接座、连接铰接座和上抬板的销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抬板呈周期运动上下抬起落下时,始终保持以铰接座为运动基准的状态,不易与传送台发生相对位移。

进一步设置:所述铰接结构在上抬板两侧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结构对上抬板起到限位作用,能够在上抬板转动的过程中,减小上抬板与传送台之间相互松脱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铰接结构位于上抬板背离凸轮机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轮机构将上抬板抬起时,铰接结构与凸轮机构之间的距离越大,凸轮机构需要抬起时所耗费的力越大。铰接结构位于上抬板背离凸轮机构一侧能够提供两者之间尽量大的距离,减小对凸轮机构的阻力,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簧位于上抬板靠近传送台的一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连于上抬板面向地面的一面、传送台背离地面的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抬板被顶起时,弹簧拉伸,当上抬板复位时,弹簧能够将上抬板拉下,辅助其复位。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簧线性阵列于上抬板面向第三输送段一侧的棱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越靠近第三输送段,其拉动上抬板所需的力越小,在长期使用的前提下,能够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的两侧还设有竖直于传送台上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能够有效将口罩限位在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上,减小口罩掉落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口罩运输至竖直高度变高的输送段上时,能够被上抬板抬起,尽量减小口罩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减小由于口罩难以向前运动而造成的堵塞,提高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图1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吹气装置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1中图1的D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支架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1中图1的C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压板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1中图1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上抬装置的结构。

图中,1、传送台;2、第一输送段;3、第二输送段;4、第三输送段;5、旋转驱动装置;6、传送带;7、传动轮;8、减速器;9、吹气装置;91、风机;92、风嘴;10、挡板;11、压料装置;111、支架;112、压板;12、竖杆;13、第一横杆;14、复位杆;141、第二横杆;15、弹簧;16、连杆机构;17、上抬装置;171、上抬板;18、铰接结构;181、铰接座;182、销轴;19、凸轮机构;20、重块;21、轻块;22、拉簧;23、凸轮;24、轮轴;25、电动机;26、轴承;27、转动轴;28、拉杆;2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输送起抬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传送台1、三段相互独立的位于传送台1上的输送段。这三段相互独立的输送带分别为第一输送段2、第二输送段3和第三输送段4。其中,令第一输送段2为x方向的反向,则以三轴坐标系为基准,第二输送段3即位于y轴正方向,第三输送带同样位于y轴正方向上。第二输送段3、第三输送段4为共线设置,第二输送段3与第一输送段2相互贴近。

如图1所示,第一输送段2、第二输送段3和第三输送段4均采用旋转驱动装置5带动传送带6,传送带6为回转状设置,采用两个传动轮7将传送带6绷紧。旋转驱动装置5采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引出减速器8,减速器8的输出轴即与其中一个传动轮7同轴连接。

如图1和2所示,在第一输送段2背离第二输送段3的一侧设置有吹气装置9,吹气装置9采用风机91,风机91的出风口上装设有风嘴92。风嘴92设置为鸭嘴状,其出风口处设置为长条状的矩形,矩形的长边平行于传送带6。当口罩被输送至第一输送段2和第二输送段3相交处时,风机91运转,风嘴92中吹出气流,将口罩吹至第二输送段3处。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口罩被吹动过程中落下至地面,在第一输送段2和第二输送段3的相交处设置挡板10,挡板10竖直于地面,其背离地面一端超出第一输送段2、第二输送段3有10cm~15cm。

如图1和3所示,在第二输送段3靠近第一输送段2的一侧设置压料装置11,压料装置11位于第二输送段3的正上方,包括支架111,以及位于支架111上的压板112。

如图1和3所示,支架111设置为“U”形的杆件,包括位于传送带6两侧的竖杆12、连接于两根竖杆12背离地面一端的第一横杆13。压板112穿设在横杆上。

压板112的一端面向第一输送段2,如图3和4所示,另一端处设置复位杆14,复位杆14同样设置为“U”形的杆件,包括一根位于水平位置的第二横杆141。第二横杆14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横杆13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1和4所示,第二横杆141面向地面一侧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一端固连于第二横杆141上,另一端固连于压板112背离第一输送段2的一侧。当弹簧15将压板112限位后,压板112处于水平位置。

如图1和5所示,压板112与弹簧15相连的一侧处设置有连杆机构16。

第三输送段4的竖直高度相较于第二输送段3更高,如图1和5所示,故在第二输送段3和第三输送段4之间设置上抬装置17。上抬装置17包括一块上抬板171,上抬板171面向第二输送段3的一侧采用铰接结构18。铰接结构18包括固设于传送台1上的铰接座181,上抬板171与铰接座181之间通过销轴182连接。在上抬板171的另一侧设置凸轮机构19,铰接座181和凸轮机构19均位于上抬板171面向地面一侧。上抬板171靠近铰接座181的一端采用金属材质的重块20、背离铰接座181的一侧采用塑料制成的轻块21,重块20和轻块21相互之间固连。

如图1和5所示,在传送台1上还设有若干拉簧22,拉簧22的一端固连于传送台1上,另一端固连于上抬板171面向地面一侧。拉簧22在上抬板171靠近凸轮机构19的一侧线性阵列。

如图1和5所示,凸轮机构19包括抵触于上抬板171上的凸轮23、穿设于凸轮23上并固连于凸轮23上的轮轴24,轮轴24与一个电动机25相连,电动机25嵌设于传送台1上。轮轴24固连于电动机25的输出轴上,轮轴24位于凸轮23直径较大的一端的中心处。

凸轮机构19在传送带6两侧对称设置。

如图4和5所示,连杆机构16将凸轮23和压板112相连。连杆机构16包括分别通过轴承26转动连接于凸轮23和压板112上的转动轴27,转动轴27与轴承26固连,轴承26被嵌设于凸轮23和压板112上。两根转动轴27之间通过一根拉杆28连接,两根转动轴27穿设于拉杆28上,与拉杆28之间实现转动连接。为了减小转动轴27与拉杆28之间相互脱离的可能性,在转动轴27伸出拉杆28的一端处设有限位块29。

启动设备时,凸轮23转动,凸轮23每转过一周,将上抬板171顶起一次,上抬板171被顶起后下落的过程中,受到拉簧22的复位力,辅助上抬板171复位。上抬板171抬起时,即能够将口罩上抬至能够落到第三输送段4上。

凸轮2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杆机构16中与凸轮23相连的转动轴27运动,该根转动轴27的运动轨迹呈圆形,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至靠近第三输送段4时,将连杆机构16向第三输送段4方向拉,由于压板112的竖直高度大于上抬板171的竖直高度,故压板112在受到指向第三输送段4的力的同时,也受到下拉的分支力,此时压板112被下拉,压板112即下压,将风嘴92处吹来的口罩压在第二输送段3上,减小口罩被吹离第二输送带的可能性。压板112下压时,弹簧15拉伸,当凸轮23转动至背离第三输送段4时,压板112上指向第三输送段4的拉力变小,弹簧15复位,使得压板112能够复位至水平位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