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597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蜜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收集蜂蜜常采用一种钢桶,由于蜂蜜的比重较高,一个200L的蜂蜜钢桶装满原料蜂蜜的重量达到300KG以上,搬运移动困难,同时由于蜂蜜粘稠度比较大,流动性差,在投料的过程中,必须将蜂蜜桶完全倒立才能将蜂蜜从蜂蜜桶中倒出,并且要将蜂蜜完全倾倒出来需要的时间比较漫长。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叉车进行转运,在叉车上连接有一个夹头,夹紧蜂蜜桶的顶部的边沿移动至投料处,然后将蜂蜜桶旋转至倒立进行投料,当蜂蜜桶倒立投料时,由于夹头的被压在蜂蜜桶下无法取出,只能等蜂蜜倾倒完全之后,才可翻转蜂蜜桶进行下一个蜂蜜桶的投料过程,耗费时间很长,投料效率很低,夹头也很容易损坏,另外大型叉车价格较高,对于蜂场或一般的采购商来说, 需要成本较大,使用率也不高,通过购买多个叉车来提高投料效率性价比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装置在对蜂蜜桶进行转运投料时,效率低下,操作不便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提高投料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支撑部件和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旋转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夹持部件的形状适配蜂蜜桶的桶身。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通过适配蜂蜜桶的桶身的夹持部件将所述蜂蜜桶的桶身固定住,然后移动至投料处,通过所述夹持部件使所述蜂蜜桶翻转倒立至出料口向下,待所述蜂蜜桶倒立稳定后,使所述夹持部件脱离所述蜂蜜桶的桶身,即可进行下一个蜂蜜桶的转运投料工作,无需等待所述蜂蜜桶的蜂蜜排出后再进行下一个蜂蜜桶的转运投料,本装置采用的夹持部件抓取蜂蜜桶的桶身,相较于现有抓取蜂蜜桶边缘的结构,夹持稳定,投料翻转方便,蜂蜜桶倒立排料的过程中,便于所述夹持部件脱离,在不增加转运投料装置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对蜂蜜桶的转运投料效率,加快蜂蜜的投料速度,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包含固定段和两个活动段,所述固定段旋转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两个所述活动段有分别旋转连接所述固定段的两端,所述固定段和活动段适配形成环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动段上设有锁紧部件。

所述锁紧部件用于使两个所述活动段保持固定,实现稳定夹持所述蜂蜜桶。

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连接有驱动机构。

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段大小形状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连接有升降部件。

优选的,还包含牵引机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通过夹持部件抓取蜂蜜桶的桶身,相较于现有抓取蜂蜜桶边缘的结构,夹持稳定,投料翻转方便,蜂蜜桶倒立排料的过程中,便于所述夹持部件脱离,在不增加转运投料装置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对蜂蜜桶的转运投料效率,加快蜂蜜的投料速度,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便于适用不同位置进行投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持部件打开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记:1-支撑部件,21-固定段,22-活动段,3-锁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蜂蜜转运投料装置,包括牵引机构、行走机构、支撑部件1和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含固定段21和两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活动段22,所述固定段21旋转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1,所述支撑部件1连接有升降部件,两个所述活动段22有分别旋转连接所述固定段21的两端,所述固定段21和活动段22适配形成环状,所述夹持部件的形状适配蜂蜜桶的桶身,所述活动段22上设有锁紧部件3,所述夹持部件连接有驱动机构。

将所述锁紧部件3打开,使两个所述活动段22分离,如图2,然后移动至蜂蜜桶合适的位置,使所述固定段21贴合所述蜂蜜桶,然后将两个所述活动段22收紧贴合所述蜂蜜桶,再将所述锁紧部件3扣紧,然后移动所述蜂蜜桶至投料处,所述升降部件使所述蜂蜜桶升高至适宜位置,然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部件旋转,使所述蜂蜜桶倒立进行投料,待所述蜂蜜桶稳定倒立后,松开所述锁紧部件3,使所述夹持部件脱离所述蜂蜜桶,即可转运下一个蜂蜜桶进行投料,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