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装置及充气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66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装置和应用该充气装置的充气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对密封包装产品进行包装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待包装产品充入一定的压力保护,而现有的充气装置,当充入待包装产品内的保护气体过量,导致待包装产品内部压力过大时,无法纠正,导致加压不够准确,以及对待包装产品产生一定损伤的现象产生。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装置,旨在提升加工效率和实现精确加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气装置,应用于充气包装设备,所述充气包装设备包括带有控制阀门的气源,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导气管和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气源连通的泄压装置、压力表及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待包装产品连通;所述控制阀门于对待包装产品充气时打开,连通气源与所述连接头;所述压力表检测显示所述连接头的腔体内部的压力值;所述泄压装置于泄压时,所述控制阀门关闭,所述泄压装置与所述连接头连通,排出待包装产品内腔的气体。可选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阀和泄压管,所述泄压阀将所述泄压管与导气管导通或关闭。可选地,导气管和所述泄压管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套。可选地,气源和所述泄压装置之间的导气管还设有截止阀。可选地,截止阀和所述气源之间的导气管还设有气压调节装置。可选地,气压调节装置包括气压调节阀、输入气压表及输出气压表;所述气压调节阀安装于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气源之间的导气管,调节气源输出的气体压力;所述输入气压表安装于气压调节阀与气源之间的导气管,检测气源中的存留气体的压力;所述输出气压表安装于所述气压调节阀与截止阀之间的导气管,检测经气压调节阀调节后气体的压力。可选地,充气装置还包括用于抽取待包装产品的内部容腔的气体的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安装于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气源之间的导气管。可选地,负压装置包括真空阀、真空管及真空泵,所述真空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气源之间的导气管,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真空阀设于所述真空管,将所述真空管与导气管导通或关闭。可选地,真空管的两端均分别套设有密封套。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气包装设备,所述充气包装设备包括带有控制阀门的气源和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应用于充气包装设备,所述充气包装设备包括带有控制阀门的气源,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导气管和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气源连通的泄压装置、压力表及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待包装产品连通;所述控制阀门于对待包装产品充气时打开,连通气源与所述连接头;所述压力表检测显示所述连接头的腔体内部的压力值;所述泄压装置于泄压时,所述控制阀门关闭,所述泄压装置与所述连接头连通,排出待包装产品内腔的气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充气装置包括导气管和通过导气管与气源连通的泄压装置、压力表及连接头,充气时,将连接头与待包装产品连通,打开控制阀门,气源中气体通过导气管充入待包装产品,同时观察压力表,当达到预定值时,关闭控制阀门,完成充气;当压力表显示充气过量时,关闭控制阀门,停止充气,并启动泄压装置,连通所述泄压装置与所述连接头,使待包装产品内部容器中充入的过量气体可以排出,并通过继续观测压力表,当达到需要的压力值时,关闭泄压装置,有效实现了实现精确加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装置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充气包装设备50压力表100充气装置60连接头10导气管70负压装置11密封套71真空阀30气压调节装置72真空管31气压调节阀73真空泵32输入气压表90截止阀33输出气压表200气源40泄压装置210控制阀门41泄压阀2000待包装产品42泄压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气装置100,该充气装置100应用于充气包装设备1000,该充气包装设备1000包括带有控制阀门210的气源200,该气源200中容置的惰性气体可以采用氮气、二氧化碳、其他稀有气体或其混合的气体。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气包装设备1000包括带有控制阀门210的气源200,所述充气装置100包括导气管10和通过导气管10与所述气源200连通的泄压装置40、压力表50及连接头60;所述连接头60与待包装产品2000连通;所述控制阀门210于对待包装产品2000充气时打开,连通气源200与所述连接头60;所述压力表50检测显示所述连接头60的腔体内部的压力值;所述泄压装置40于泄压时,所述控制阀门210关闭,所述泄压装置40与所述连接头60连通,排出待包装产品2000内腔的气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充气装置100包括导气管10和通过导气管10与气源200连通的泄压装置40、压力表50及连接头60,充气时,将连接头60与待包装产品2000连通,打开控制阀门210,气源200中气体通过导气管10充入待包装产品2000,同时观察压力表50,当达到预定值时,关闭控制阀门210,完成充气;当压力表50显示充气过量时,关闭控制阀门210,停止充气,并启动泄压装置40,连通所述泄压装置40与所述连接头60,使待包装产品2000内部容器中充入的过量气体可以排出,并通过继续观测压力表50,当达到需要的压力值时,关闭泄压装置40,有效实现了实现精确加压。具体地,泄压装置40包括泄压阀41和泄压管42,所述泄压阀41将所述泄压管42与导气管10导通或关闭,其中,所述泄压阀41为三通合流阀,该三通合流阀的两进气端分别连通气源200和泄压管42,该三通合流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连接头60。工作原理,打开气源200的控制阀门210,使内部惰性气体流出,快速喷气一段时间,清除导气管10及其他装置内部残余的空气后,再将连接头60连接待包装产品2000的充气口进行充气,并同时观测压力表50,当压力表50指示的数值达到预设的保护压力数值时,关闭控制阀门210,拆卸连接头60,完成充气包装,若压力表50指示的数值超过了预设的保护压力数值时,关闭控制阀门210,调节三通合流阀,使泄压管42和连接头60连通,将多余的部分气体排出,至压力表50显示的数值为预设的数值后,调节三通合流阀,使泄压管42与连接头60断开后,拆卸连接头60完成充气包装。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10和所述泄压管42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套11。此处,通过设有密封套11,增强管路密封效果,避免气体泄漏,导致加压不准,以及高压气体喷射的现象产生。进一步地,气源200和所述泄压装置40之间的导气管10还设有截止阀90。此处通过在气源200和泄压装置40之间的导气管10还设有截止阀90,用于启闭气流管路,便于操作,避免经常启闭气源200的控制阀门210,导致控制阀门210使用寿命低,出行无法关闭控制阀门210的安全隐患产生,同时,设有截止阀90,可以开启控制阀门210,缓慢关闭截止阀90,对导气管10内充满惰性气体,再通过观测输入气压表32、输出气压表33和压力表50的数值,判断是否管路是否漏气。为了避免输出气压过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止阀90和所述气源200之间的导气管10还设有气压调节装置30。此处,通过设有气压调节装置30调节调节气源200输出的压力,避免高压损伤待包装产品2000。具体地,气压调节装置30包括气压调节阀31、输入气压表32及输出气压表33;所述气压调节阀31安装于所述截止阀90和所述气源200之间的导气管10,调节气源200输出的气体压力;所述输入气压表32安装于气压调节阀31与气源200之间的导气管10,检测气源200中的存留气体的压力;所述输出气压表33安装于所述气压调节阀31与截止阀90之间的导气管10,检测经气压调节阀31调节后气体的压力。此处,本实施例中气压调节阀31通过调节安装气压调节装置30的导气管10内部的连通面积,从而调节输出气压,用户可通过观测输入气压表32得知气源200中气体余量,当输入气压表32气压较低时,用户可及时准备更换气源200,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用户可以通过输出气压表33检测的数值得知输出气压的压力,从而知晓气体的输出速率,再通过气压调节阀31精确调节气体的输出气压及气体的输出速率,避免气压过大损伤待包装产品2000或气压较低充气速率较慢的现象产生,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压调节装置30的调节范围为0.1~2atm,误差范围0~0.001atm;此处,气压调节装置30的调节范围为0.1~2atm,最大压力为2atm不易产生气压较高损伤待包装件产品的现象产生,同时最小压力为0.1atm,避免产生气体回流的现象。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气压调节装置30的调节范围不仅限于上述的0.1~2atm,也可根据具体待包装产品2000做相应调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力表50的灵敏度为0.01atm,误差范围为-0.02~0.02atm。此处,压力表50的灵敏度为0.01atm,误差范围为-0.02~0.02atm,便于用户观测,能准确有效的为待包装产品2000进行精确加压。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客户需求,压力表50也可采用精密的数字压力表50,实现精准的读数。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气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抽取待包装产品2000的内部容腔的气体的负压装置70,所述负压装置70安装于所述截止阀90和所述气源200之间的导气管10,此处,通过设有负压装置70,在充气前将待包装件内部空气抽出后,充入惰性气体,有效增强了待包装产品2000的保存期,避免待包装产品2000内存有外界空气的现象产生。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充气装置100在启动真空装置抽气后不进行充气,也可实现真空包装。即,本实施例的充气装置100不仅可对待包装产品2000进行充气包装也可以根据待包装产品2000需要进行真空包装。具体地,负压装置70包括真空阀71、真空管72及真空泵73,所述真空管72的一端连通所述截止阀90和所述气源200之间的导气管10,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73连通,所述真空阀71设于所述真空管72,将所述真空管72与导气管10导通或关闭。此处,在本实施例中,真空阀71为三通合流阀,该三通合流阀的两进气端通过导气管10分别与所述气源200和所述泄压装置40连通,该三通合流阀的出气端通过真空管72与真空泵73连通,所述真空泵73与外部市电电性连接。此处,通过采用三通合流阀门可以在调节气源200与连接头60之间导气管10的连通面积的同时调节真空泵73与连接头60之间导气管10的连通面积,便于操作,同时,本实施例中将截止阀90安装于所述负压装置70和泄压装置40之间,使真空装置抽取待包装件内部气体后,可关闭截止阀90,避免空气从真空泵73回流至待包装件的内腔。具体地,工作时,首先将泄压阀41打开至导气管10路连通气源200和连接头60,再通过将真空阀71打开至连通真空泵73和连接头60,再将连接头60连接待包装产品2000,并启动真空泵73将待包装产品2000内部气体抽出,同时观测压力表50显示的数值,当显示数值小于零时,关闭截止阀90和负压装置70,再打开气源200的控制阀门210,使内部惰性气体流出,再通过调节气压调节装置30,将输出气压调节至最大气压,快速喷气一段时间,避免外界空气回流,调节真空阀71导通气源200和截止阀90,再将输出气压调节至合适值后,打开截止阀90进行充气,并同时观测压力表50,当压力表50指示的数值达到预设的安全数值时,关闭控制阀门210,拆卸连接头60,完成充气包装,若压力表50指示的数值超过了预设的安全数值时,将输出气压调节至较小值或关闭控制阀门210,再调节泄压阀41,使泄压管42和连接头60连通,将多余的部分气体排出,至压力表50显示的数值为预设的数值后,调节泄压阀41,使泄压管42与连接头60断开,拆卸连接头60完成充气包装。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中泄压阀41和真空阀71不仅限于上述采用三通合流阀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连通气压调节装置30的导气管10、连通真空泵73的真空管72、及连通泄压阀41的均装有球阀,通过分别调节各球阀实现调节。进一步地,可选地,真空管72的两端均分别套设有密封套11。此处,通过在真空管7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密封套11,避免漏气的现象产生。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将和物理手动阀门替换成电气的控制阀,并通过电连接控制器,便于远程控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气包装设备1000,该充气包装设备1000包括带有控制阀门210的气源200和充气装置100,该充气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充气包装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