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2168发布日期:2018-06-15 22:4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传统的电梯包括轿厢和轿架。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架是轿厢的承载结构,轿厢的负荷(自重和载重)由它传递到曳引钢丝绳。传统的轿厢和轿架结构,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的井道空间,无法满足小井道电梯房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轿厢本体包括轿顶、顶梁、轿底、侧壁、侧梁和逃生装置;其中:

所述顶梁复合连接有所述轿顶;所述顶梁端部与侧梁顶部连接;所述侧梁与所述侧壁复合连接;所述侧梁为“Λ”形;所述侧梁底部与轿底连接;

所述轿顶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一侧设有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内壁与软梯一端连接;所述软梯另一端与弹力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梁中部与曳引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梁、轿底和侧梁均由碳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逃生口的封盖与电梯控制中心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结构简单、实用通过顶梁与轿顶复合连接,顶梁两端分别连接“Λ”形侧梁,侧梁与侧壁复合连接;使整个电梯轿厢小型化,使其能够适应更小的井道空间;并且,“Λ”形侧梁与轿底的结合,增加了电梯轿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通过在轿顶上设置逃生口和逃生装置,帮助乘客在遇到电梯故障时逃出密闭的电梯轿厢,保障乘客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立体示意图;

图2为逃生装置示意图;

图3为固定筒内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固定筒内的弹簧处于伸缩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轿顶 20 顶梁 30 轿底

40 侧壁 50 侧梁 60 逃生口

70 逃生装置 71 弹力装置 72 立柱

73 软梯 74 隔板 80 曳引绳

711 固定筒 712 弹簧 713 推手

714 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了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与物理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光连接等,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轿厢本体包括轿顶10、顶梁20、轿底30、侧壁40、侧梁50和逃生装置70;其中:

所述顶梁20复合连接有所述轿顶10;所述顶梁20端部与侧梁50顶部连接;所述侧梁50与所述侧壁40复合连接;所述侧梁50为“Λ”形;所述侧梁50底部与轿底30连接;

所述轿顶10设有逃生口60;所述逃生口60一侧设有逃生装置70;所述逃生装置70内壁与软梯73一端连接;所述软梯73另一端与弹力装置71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顶梁20镶嵌于轿顶10,从而使顶梁20与轿顶10复合在一起;顶梁20两端分别连接有侧梁50,顶梁20端部与侧梁50顶部连接;侧梁50镶嵌于侧壁40,从而使侧梁50与侧壁40复合在一起;侧梁50为“Λ”形;侧梁50的“Λ”形开口朝向轿底30;顶梁20、轿底30和侧梁50为一体化设计,“Λ”形的侧梁50与轿底30复合连接,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顶梁20连接于侧梁50的“Λ”形顶部,顶梁20与曳引绳80连接;该结构设计保证了整个一体化电梯轿厢安全性和稳定性;

轿顶10设有逃生口60;逃生口60一侧设有逃生装置70;较佳地,如如2所示,逃生装置70包括弹力装置71、立柱72、软梯73、隔板74和箱体75;箱体75的一侧开口;箱体75的开口端活动连接有隔板74,隔板74上连接有微型机械手臂,微型机械手臂与电梯控制中心通讯连接;箱体75内设置有立柱72;较佳地,立柱72有两根;箱体75内表面设有弹力装置71;

较佳地,弹力装置71包括固定筒711、弹簧712、推手713和面料714;固定筒711为圆柱结构;固定筒711的一侧开口;固定筒711的开口朝向与箱体75的开口朝向一致;固定筒711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弹簧712;隔板74为关闭状态时,如图3所示,弹簧712为压缩状态;弹簧712一侧固定于固定筒711内壁,另一侧与推手713连接;推手713为弧形板;推手713与固定筒711开口端连接有面料714;如图4所示,弹簧712处于伸展状态时,面料714能够避免其与软梯73的绳索缠绕在一起;

所述立柱72与软梯73一端连接,软梯73另一端夹持于隔板74与推手713之间。故障时,电梯控制中心控制微型机械手臂打开隔板74,弹簧712一侧由于失去了阻力,而向前运动,软梯73在弹簧712的推动下向逃生口60运动;通过设置不同型号、长度的弹簧712使其所释放的弹性能量刚好足够将软梯73端部运动至逃生口60上方,软梯73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运动,达到将软梯73投向轿厢本体内部的目的;乘客借助软梯73即可从逃生口60逃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一体化电梯轿厢,结构简单、实用,通过顶梁与轿顶复合连接;顶梁两端分别连接“Λ”形侧梁;侧梁与侧壁复合连接;使整个电梯轿厢小型化,使其能够适应更小的井道空间;并且,“Λ”形的侧梁与轿底的结合,增加了电梯轿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通过在轿顶上设置逃生口和逃生装置,能够帮助乘客在遇到电梯故障时逃出密闭的电梯轿厢,保障乘客安全。

优选地,所述顶梁20中部与曳引绳80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梁20、轿底30和侧梁50均由碳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逃生口60的封盖与电梯控制中心通讯连接。

具体实施时,逃生口60的封盖与电梯控制中心通讯连接,当电梯故障时,电梯控制中心发送信号给逃生口60的封盖,封盖接收信号后开启;封盖开启后,弹力装置71将软梯73推至逃生口60上方,实现整个逃生系统的应急自动启动。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轿顶、顶梁、轿底、侧壁、侧梁、逃生口、逃生装置、弹力装置、立柱、软梯、隔板、曳引绳、固定筒、弹簧、推手、面料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