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领域使用的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1221发布日期:2019-06-13 15:3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领域使用的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装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建领域使用的装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房建工程施工中的沙子和石粉向容器中的填装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直接通过房建工人用铁锹向容器内填装沙子和石粉,二是通过大型的装料设备向容器内填装沙子和石粉;人工填装的方式的弊端在于仅仅依靠工人的体力来实现物料装填,而且这种方式最少需要两个人的协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所以此种方式的工作效率也是有限的,多个人的协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人力资源,使得房建工程中的其他工种的工人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其他工种的工作效率;通过大型装料设备填装的方式的弊端在于其大型的特点,不便于小范围或零星施工的使用,而且这些装料设备需要通过电力驱动,且噪音比较大,在耗费能源的同时对附近的居民形成严重的噪音污染,不利于绿色施工的实施。

本发明设计一种房建领域使用的装料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房建领域使用的装料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房建领域使用的装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板、侧支板、车轴、车轮、万向轮、导轨、倾倒杆、车把手、连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单向离合器、传动轴、缠绕轮、钢丝绳、定滑轮、滑块、固定块、摆轴、铰接块、摆孔、铲斗、引导块、漏斗、连接块,其中车板的上端面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侧支板;两个车轮通过车轴对称地安装在两个侧支板的两侧,且车轴与两个侧支板之间为轴承配合;两个万向轮对称地安装在车板下端面前端的两侧;两个向后倾斜的内侧具有导槽的导轨对称地安装在车板上端面前端的两侧;两个车把手对称地安装在车板上端面后侧,且通过连杆连接;倾倒杆安装在两个导轨上端下侧。

第一齿轮通过键配合安装在车轴上;单向离合器通过与之键配合的传动轴安装在两个侧支板之间;第二齿轮嵌套在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上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两个缠绕轮通过键配合方式安装在传动轴的两端;两个定滑轮通过与之轴承配合的轴对称地安装在两个侧支板上端的内侧,且两个定滑轮与位于其下方的两个缠绕轮一一对应;两个滑块滑动安装于两个导轨上的导槽内且对称分布,每个滑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铲斗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端开有贯通摆孔的铰接块,铲斗通过铰接块上的摆孔的摆轴安装在两个侧支板之间,且摆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固连;铲斗的尾部上端开口,引导块安装在车板上端面上与铲斗的尾部下端相配合,使得铲斗在沿导槽上升的过程中绕摆轴中心轴线发生摆动;漏斗通过安装于其侧端面上的连接块与连接两个车把手的连杆的固连安装在两个侧支板之间且位于两个定滑轮的下方;两条钢丝绳的一端分别缠绕在两个缠绕轮上,另一端分别经两个定滑轮引导与两个固定块固连。

倾倒杆与铲斗相配合,铲斗与漏斗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铲斗的尾部端面与其下端面之间通过曲面过渡;以保证铲斗沿导槽向上运动过程中在引导块的作用下,铲斗绕摆轴平稳摆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导轨上的导槽的长度等于缠绕轮周长的三倍;这种设计目的是,当缠绕轮在传动轴带动下绕传动轴旋转三周时,铲斗在钢丝绳的拉动下由导轨导槽最下端刚好到达导轨最上端。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直径比为3:1;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当通过车体带动车轮向后旋转一周时,车轮通过车轴带动第一齿轮同步旋转一周,第一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旋转三周,第二齿轮通过传动轴带动两个缠绕轮同步旋转三周,两个缠绕轮通过两个钢丝绳拉动铲斗沿导轨导槽由导轨最下端刚好到达导轨最上端并位于漏斗的上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引导块的上端面为曲面;使得铲斗沿导轨向上运动过程中绕摆轴摆动更加平稳。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导轨的导槽内涂抹润滑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导轨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侧支板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条上述钢丝绳处于非交叉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漏斗下端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钩子。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传动轴与侧支板之间为轴承配合。

相对于传统的房建装料装置,本发明中的装料装置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小巧方便;其操作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实现自动装料,节省体力,只需要推拉便能完成装料动作,短时间便能高效率完成装料,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形成噪音,且操作简单,对周围的居民生活不构成影响,真正实现绿色施工;此外,与传统装料装置相比较,房建工人不需要其它助力机构的辅助且不需要大幅度的下弯腰便能完成装料动作,避免工人长时间工作而劳累;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装料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是装料装置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铲斗、车体、滑块、固定块及摆轴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车体示意图。

图5是装料装置内部传动示意图。

图6是铲斗示意图。

图7是铲斗装料装置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8是铲斗倾斜装料示意图。

图9是漏斗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连接块;2、车板;3、侧支板;4、车轴;5、车轮;6、万向轮;7、导轨;8、导槽;9、倾倒杆;10、车把手;11、连杆;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单向离合器;15、传动轴;16、缠绕轮;17、钢丝绳;18、定滑轮;19、滑块;20、固定块;21、摆轴;22、铰接块;23、摆孔;24、铲斗;25、引导块;26、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2所示,它包括车板2、侧支板3、车轴4、车轮5、万向轮6、导轨7、倾倒杆9、车把手10、连杆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单向离合器14、传动轴15、缠绕轮16、钢丝绳17、定滑轮18、滑块19、固定块20、摆轴21、铰接块22、摆孔23、铲斗24、引导块25、漏斗26、连接块1,其中如图4所示,车板2的上端面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侧支板3;两个车轮5通过车轴4对称地安装在两个侧支板3的两侧,且车轴4与两个侧支板3之间为轴承配合;两个万向轮6对称地安装在车板2下端面前端的两侧;两个向后倾斜的内侧具有导槽8的导轨7对称地安装在车板2上端面前端的两侧;两个车把手10对称地安装在车板2上端面后侧,且通过连杆11连接;倾倒杆9安装在两个导轨7上端下侧。

如图1、3所示,第一齿轮12通过键配合安装在车轴4上;如图2、7所示,单向离合器14通过与之键配合的传动轴15安装在两个侧支板3之间;如图5、7所示,第二齿轮13嵌套在单向离合器14的外圈上与第一齿轮12相啮合;如图3、5所示,两个缠绕轮16通过键配合方式安装在传动轴15的两端;如图1、5所示,两个定滑轮18通过与之轴承配合的轴对称地安装在两个侧支板3上端的内侧,且两个定滑轮18与位于其下方的两个缠绕轮16一一对应;两个滑块19滑动安装于两个导轨7上的导槽8内且对称分布,每个滑块1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0;如图3、6所示,铲斗24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端开有贯通摆孔23的铰接块22,铲斗24通过铰接块22上的摆孔23的摆轴21安装在两个侧支板3之间,且摆轴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0固连;如图2、6所示,铲斗24的尾部上端开口,引导块25安装在车板2上端面上与铲斗24的尾部下端相配合,使得铲斗24在沿导槽8上升的过程中绕摆轴21中心轴线发生摆动;如图1、2所示,漏斗26通过安装于其侧端面上的连接块1与连接两个车把手10的连杆11的固连安装在两个侧支板3之间且位于两个定滑轮18的下方;如图5所示,两条钢丝绳17的一端分别缠绕在两个缠绕轮16上,另一端分别经两个定滑轮18引导与两个固定块20固连。

如图1所示,倾倒杆9与铲斗24相配合,铲斗24与漏斗26相配合。

如图6所示,上述铲斗24的尾部端面与其下端面之间通过曲面过渡;以保证铲斗24沿导槽8向上运动过程中在引导块25的作用下,铲斗24绕摆轴21平稳摆动。

如图5所示,上述导轨7上的导槽8的长度等于缠绕轮16周长的三倍;这种设计目的是,当缠绕轮16在传动轴15带动下绕传动轴15旋转三周时,铲斗24在钢丝绳17的拉动下由导轨7导槽8最下端刚好到达导轨7最上端。

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的直径比为3:1;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当通过车体带动车轮5向后旋转一周时,车轮5通过车轴4带动第一齿轮12同步旋转一周,第一齿轮12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13旋转三周,第二齿轮13通过传动轴15带动两个缠绕轮16同步旋转三周,两个缠绕轮16通过两个钢丝绳17拉动铲斗24沿导轨7导槽8由导轨7最下端刚好到达导轨7最上端并位于漏斗26的上方。

如图2所示,上述引导块25的上端面为曲面;使得铲斗24沿导轨7向上运动过程中绕摆轴21摆动更加平稳。

如图4所示,上述导轨7的导槽8内涂抹润滑油。

如图4所示,上述两个导轨7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侧支板3连接。

如图5所示,两条上述钢丝绳17处于非交叉状态。

如图9所示,上述漏斗26下端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钩子。

如图3所示,上述传动轴15与侧支板3之间为轴承配合。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需要铲取物料并向固定的容器里装填物料时,先把需要容纳物料的容器通过安装于漏斗26下端四周的若干挂钩固定在漏斗26下端,且容器的进料口与漏斗26的出料口相对;然后双手推动车体向前运动;向前运动并旋转的车轮5通过车轴4带动与之键配合的第一齿轮12同步旋转,第一齿轮12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13旋转,第二齿轮13带动单向离合器14的外圈同步旋转;此时单向离合器14不发挥单向驱动作用,其外圈的旋转不会带动其内圈旋转;传动轴15不发生旋转;安装在传动轴15两端的缠绕轮16不发生旋转,一端缠绕在缠绕轮16上的钢丝绳17不发生运动;在引导块25对铲斗24的推动下,铲斗24头部进入物料堆中并铲满物料;然后双手同时作用于车体上的两个车把手10向后拉动车体;在向后拉动车体的过程中,双手向下按动车把手10,使得车轮5在满载的铲斗24和双手共同对车体产生的扭矩的作用下对地面的摩擦力增大,防止车轮5发生打滑现象;反向旋转的车轮5通过车轴4带动第一齿轮12反向旋转;第一齿轮12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13发生旋转;第二齿轮13带动单向离合器14外圈反向同步旋转;此时单向离合器14发挥单向驱动作用,其外圈带动内圈一起同步旋转,单向离合器14内圈通过传动轴15带动两个缠绕轮16同步旋转;两个缠绕轮16开始缠绕钢丝绳17;两个钢丝绳17同时拉动两个固定块20沿导槽8向上运动;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0固连的两个滑块19通过摆轴21带动铲斗24一起沿导槽8向上运动;同时如图9所示,安装于车板2上端面上的引导块25作用于铲斗24的尾部下端的过渡曲面,使得铲斗24在沿导槽8上升的过程中绕摆轴21中心轴线向车体尾部摆动一定幅度,铲斗24内的物料向铲斗24的尾部运动,多余物料从铲斗24尾部开口处漏出,使得已经发生倾斜的铲斗24处于平衡状态而不发生绕摆轴21的摆动;车体继续向后运动,铲斗24继续沿导槽8向导轨7顶部运动并脱离引导块25;当铲斗24沿导槽8向上运动并开始到达漏斗26的上方时,倾斜的铲斗24上端面后侧与安装在两个导轨7上端下侧的倾倒杆9相遇并相互作用;倾倒杆9使得铲斗24再此绕摆轴21中心轴线继续向竖直方向摆动;物料从铲斗24内经其尾部开口处倾泻而出并落入下方的漏斗26中;当车体的车轮5反向旋转一周时,铲斗24沿导槽8到达导轨7顶部,铲斗24绕摆轴21中心轴线摆至竖直状态,铲斗24内的物料绝大部分从铲斗24尾部开口处倾泻而出并落入漏斗26内,物料经漏斗26再滑落至下方的物料容器内,物料容器被装满。

当铲斗24内的物料倾倒完毕后,从车体上拿下装满物料的容器重新更换空的物料容器;然后向前推动车体,再次反向旋转的车轮5通过车轴4带动第一齿轮12旋转;第一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3反向旋转;第二齿轮13带动单向离合器14外圈反向旋转,此时单向离合器14不产生单向驱动作用,其外圈不会带动其内圈发生旋转;在铲斗24自身重力作用下,铲斗24沿导槽8向导轨7底部运动;铲斗24通过钢丝绳17带动缠绕轮16反向旋转并对钢丝绳17进行放送;两个缠绕轮16通过传动轴15带动单向离合器14的内圈旋转,且其旋转方向与外圈旋转方向相同;如果向前推动车体的速度很快,那么单向离合器14的外圈旋转速度大于其内圈旋转速度,此时单向离合器14不产生单向驱动作用,其内圈在铲斗24重力作用下无障碍旋转,铲斗2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快速回落,此种情况下铲斗24容易损坏;如果向前推动车体的速度缓慢,那么单向离合器14的外圈的旋转速度远远小于其内圈由于铲斗24重力作用而产生的旋转速度,此时单向离合器14发挥单向驱动作用,车体的缓慢运动使得单向离合器14外圈旋转缓慢,进而限制了单向离合器14内圈的旋转速度,从而单向离合器14内圈通过缠绕轮16和钢丝绳17限制了铲斗24的下落速度,避免铲斗24由于下落速度过快而发生铲斗24与车板2的冲击,保证了铲斗24下落过程中不受到损坏;在铲斗24沿导槽8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安装于两个导轨7上端下侧的倾倒杆9逐渐脱离铲斗24的上端面,铲斗24绕摆轴21中心轴线回摆;铲斗24继续沿导槽8向下运动,当铲斗24尾部与引导块25相遇时,引导块25作用于铲斗24尾部,使得铲斗24绕摆轴21中心轴线向水平位置摆动,当铲斗24摆至水平位置时,铲斗24刚好到达车板2;当铲斗24到达车板2上时,推动车体继续向物料堆运动并使得铲斗24铲满物料,再次向后拉动车体使得铲斗24向导轨7顶部运动并向漏斗26内倾倒物料,物料经漏斗26再次进入下方的容器内并填满容器,如此往复工作,从而实现物料被装入物料容器内并被转移。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装料装置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小巧方便;其操作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实现自动装料,节省体力,只需要推拉便能完成装料动作,短时间便能高效率完成装料,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形成噪音,且操作简单,对周围的居民生活不构成影响,真正实现绿色施工;此外,与传统装料装置相比较,房建工人不需要其它助力机构的辅助且不需要大幅度的下弯腰便能完成装料动作,避免工人长时间工作而劳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