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用的护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3553发布日期:2020-10-09 18:2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用的护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绕线机用的护线装置。



背景技术:

全自动绕线机就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上。全自动绕线机是才发展起来的新机种,为了适应高效率、高产量的要求,全自动机种一般都采用多头联动设计,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设备的控制核心,配合机械手、气动控制元件和执行附件来完成自动排线、自动缠脚、自动剪线、自动装卸骨架等功能,这种机型的生产效率极高,大大的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一个操作员工可以同时照看几台这样的设备,生产品质比较稳定,非常适合产量要求高的加工场合。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双工位转子自动绕线机(申请号:200920127862.5),包括绕线模具、夹线装置和剪线装置和转子定位装置,所述转子定位装置包括电机、定位气缸、内套气缸、压紧套和内顶套,所述压紧套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与待绕线转子的一端对应,电机座与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内顶套设置在内套气缸的活塞杆上与其轴向固定径向转动配合并与待绕线转子的另一端对应;绕线模具设置在压紧套和内顶套之间并与待绕线转子径向对应。

但是,在全自动绕线机绕线过程中,由于漆包线在绕线模和定子矽钢片的夹缝中通过,然后绕到定子上,当线通过时由于种种原因,漆包线有可能会刮到锋利的定子矽钢片边缘,导致全自动绕线机绕线过程中对漆包线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用的护线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避免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对漆包线产生的损伤,绕线质量好,绕线效率高,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用的护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大板、支撑板、护线运动机构和护线机构,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大板的上方,所述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工件绕线的承载机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护线运动机构和至少有一组护线机构,所述护线运动机构与护线机构相连接,且所述护线机构与承载机构相对应;

所述护线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护板连板和两块护板,所述两块护板通过连杆对称式设置在护板连板上并围合形成半封闭式结构,所述承载机构围合在两块护板内,且承载机构与护板互不接触,所述护板通过护板连板与第一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护线运动机构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护线运动机构控制护线机构运动,进而控制所述护线机构对承载机构的围合或分离。

护线机构与承载机构相对应,当工件在承载机构上进行绕线操作时,通过护线运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架和护板同步运动,该运动方式可为升降或前后移动,将工件半封闭式包围在两块护板内,漆包线从两块护板的间隙达到工件处,防止漆包线被其他部件刮伤;当工件的绕线操作完成时,再由护线运动机构带动第一支架和护板做复位运动,使护线机构与承载机构分离。

进一步,所述护线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导杆和轴承,所述第一支架上至少设置有两根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第一导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第一气缸与第一支架驱动连接。由于第一支架通过第一导杆的导向作用与支撑板活动连接,第一导向杆可以竖直或者水平设置,第一气缸可以推动第一支架沿着第一导杆上下或左右移动,进而带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护板一起运动。

进一步,每个承载机构包括旋转轴、底板和绕线安装座,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大板相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旋转轴的顶部,所述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绕线安装座,且绕线安装座对称式设置在底板的左右两端。其中,绕线安装座与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放置工件的绕线安装座结构相同,在本申请文件中不做详细说明。

进一步,所述每个承载机构的底板上均设置有四个绕线安装座,所述四个绕线安装座对称式设置在底板的四个角上,且在同一侧的绕线安装座各自对应设置有一个护线机构,另一侧的绕线安装座通过旋转轴旋转与护线机构相对应。当每个承载机构上的同一侧面的两个绕线安装座对工件进行绕线操作时,另一侧面的绕线安装座可以进行工件的上下料操作;当绕线完成时,通过旋转轴将两侧面的绕线安装座位置交换,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移动机构和至少一组夹线机构,所述夹线机构与移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夹线机构与护线机构相适配;所述夹线机构包括夹线气缸、夹线连板、滑套和夹线板,所述夹线板设置于夹线气缸上,且所述夹线气缸驱动夹线板前后移动,所述夹线连板的一端与夹线气缸固定连接,所述夹线连板的另一端通过移动机构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移动机构带动夹线机构左右移动。当需要夹线机构对工件进行夹线和扯线操作时,可以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将夹线板左右移动至工件旁,再利用夹线气缸控制夹线板的前后移动,对工件的漆包线进行夹线或者扯线,在夹线或扯线时,护板通过护线运动机构控制,护板离开工件,从而保证足够的空间方便实现自动绕线和自动分线。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气缸连板、第二导杆和连接座,所述第二气缸、气缸连板、第二导杆和连接座均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夹线机构与第二导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气缸连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杆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与气缸连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且所述第二导线杆与连接座活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气缸推动气缸连板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导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于夹线机构与第二导杆固定连接,进而控制了夹线机构左右移动。

进一步,该装置还包括下压移动机构和至少一个下压机构,所述下压移动机构和下压机构活动连接,所述下压移动机构控制下压机构上下移动;所述下压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位于承载机构的上方,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压杆、弹簧、固定套杆和压杆滑套,所述压杆的末端与承载机构相对应,所述压杆的顶端套设在固定套杆内,所述弹簧套设在固定套杆上,且所述弹簧限位在固定套杆与压杆滑套之间,所述固定套杆的顶端穿过支撑板与压杆滑套相连接,且所述固定套杆与支撑板活动连接。当下压移动机构控制下压机构下降时,所述压杆的末端刚好压在承载机构上的工件的中心,将工件固定。

进一步,所述大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下压移动机构,所述下压移动机构包括第三导杆、第三气缸和气缸底板,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大板上,所述第三气缸与气缸底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三导杆的一端与气缸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杆的另一端穿过大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导杆与大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推动气缸底板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三导杆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支撑板相对于大板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下压机构压紧或远离绕线安装座上的工件。

本申请的优势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护板对工件围合形成半包围式结构,能有效避免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对漆包线产生的损伤,绕线质量好,绕线效率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护线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护线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护线运动机构和护线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护线运动机构和护线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移动机构和夹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护板围合绕线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的c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8。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用的护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大板1、支撑板2、护线运动机构4和护线机构5,支撑板2设置在大板1的上方,大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工件绕线的承载机构3,支撑板2上设置护线运动机构4和至少有一组护线机构5,护线运动机构4与护线机构5相连接,且护线机构5与承载机构3的位置相对应;

护线机构5包括第一支架51、护板连板52和两块护板53,两块护板53通过连杆54对称式设置在护板连板52上并围合形成半封闭式结构,承载机构3围合在两块护板53内,且承载机构3与护板53互不接触,护板53通过护板连板52与第一支架51相连接,第一支架51设置在支撑板2的下方,第一支架51通过护线运动机构4与支撑板2活动连接,护线运动机构4控制护线机构5运动,进而控制护线机构5对承载机构3的围合或分离。

护线机构5与承载机构3相对应,当工件在承载机构3上进行绕线操作时,通过护线运动机构4带动第一支架51和护板53同步运动,在此实施例中,该运动方式为下降,将工件半封闭式包围在两块护板53内,漆包线从两块护板53的间隙达到工件处,防止漆包线被其他部件刮伤;当工件的绕线操作完成时,再由护线运动机构4带动第一支架51和护板53上升复位,使护线机构5与承载机构3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护线运动机构4包括第一气缸41、第一导杆42和轴承43,第一支架51上至少设置有两根第一导杆42,第一导杆4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51固定连接,第一导杆4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43与支撑板2活动连接,第一气缸41设置在支撑板3上,且第一气缸41与第一支架51驱动连接。第一支架51通过第一导杆42的导向作用与支撑板2活动连接,且第一导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气缸41可以推动第一支架5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设置在第一支架51上的护板连板52和护板53一起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承载机构3包括旋转轴31、底板32和绕线安装座33,旋转轴31的一端与大板1相连接上,底板32设置在旋转轴31的顶部,且底板32与旋转轴31固定连接,底板32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绕线安装座33,且绕线安装座33对称式设置在底板32的左右两端。

每个承载机构3的底板32上均设置有四个绕线安装座33,四个绕线安装座33对称式设置在底板32的四个角上,且在同一侧的绕线安装座33的上方各自对应设置有一个护线机构5,另一侧的绕线安装座33通过旋转轴31旋转与护线机构5相对应。当每个承载机构3上的同一侧面的两个绕线安装座33对工件进行绕线操作时,另一侧面的绕线安装座33可以进行工件的上下料操作;当绕线完成时,通过旋转轴31将两侧面的绕线安装座33位置交换,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上还设置有移动机构6和至少一组夹线机构7,夹线机构7与移动机构6相连接,夹线机构7与护线机构5相适配;夹线机构7包括夹线气缸71、夹线连板72、滑套73和夹线板74,夹线板74设置于夹线气缸71上,且夹线气缸71驱动夹线板74前后移动,夹线连板72的一端与夹线气缸71固定连接,夹线连板72的另一端通过移动机构6设置在支撑板2的下方,移动机构6带动夹线机构7左右移动。当需要夹线机构7对工件进行夹线和扯线操作时,可以通过移动机构6将夹线板74左右移动至工件旁,再利用夹线气缸71控制夹线板74的前后移动,对工件的漆包线进行夹线或者扯线,在夹线或扯线时,护板53通过护线运动机构4控制上升,护板53离开工件,从而保证足够的空间方便实现自动绕线和自动分线。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6包括第二气缸61、气缸连板62、第二导杆63和连接座64,第二气缸61、气缸连板62、第二导杆63和连接座64均设置在支撑板2上,夹线机构7与第二导杆63固定连接,第二气缸61与气缸连板62驱动连接,第二导杆63水平设置,且第二导杆63的一端与气缸连板62固定连接,第二导杆63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64,且第二导杆63与连接座64活动连接。具体的,第二气缸61推动气缸连板62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导杆6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于夹线机构7与第二导杆63固定连接,进而控制了夹线机构7左右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下压移动机构8和至少一个下压机构9,下压移动机构8和下压机构9活动连接,下压移动机构8控制下压机构9上下移动;下压机构9设置在支撑板2上且位于工件安装座33的上方,下压机构9包括压杆91、弹簧92、固定套杆93和压杆滑套94,压杆91的末端与绕线安装座33的中心相对应,所述压杆的顶端套设在固定套杆内,所述弹簧套设在固定套杆上,且弹簧92限位在固定套杆93与压杆滑套93之间,压杆滑套93的顶端穿过支撑板2与压杆滑套94相连接,且压杆滑套931与支撑板2活动连接。当下压移动机构8控制下压机构9下降时,压杆91的末端刚好压在绕线安装座33上的工件的中心,将工件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大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下压移动机构8,下压移动机构8包括第三导杆81、第三气缸82和气缸底板83,第三气缸83设置在大板1上,第三气缸82与气缸底板83驱动连接,第三导杆81的一端与气缸底板83固定连接,第三导杆81的另一端穿过大板1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且第三导杆81与大板1活动连接。第三气缸82推动气缸底板83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三导杆81带动支撑板2上下移动,支撑板2相对于大板1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下压机构9压紧或远离绕线安装座33上的工件。

本申请的优势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护板对工件围合形成半包围式结构,能有效避免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对漆包线产生的损伤,绕线质量好,绕线效率高,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