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7669发布日期:2020-11-03 23:3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民爆行业产品的自动装卸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劳动越来越普遍并且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民爆行业,产品的装车、卸车需要人力来进行搬运,招聘的搬运工人也多是50岁上下的人,对工人的体力消耗极大,并且目前企业普遍面临招搬运工难的困境。

就目前民爆行业而言,产品的装车已经有相关设备可以解决,但产品的卸车还是采用人工来进行搬运,整个行业急需要研发一款既可以实现自动装车又可以实现自动卸车的设备。

行业内所有的装车设备,都需要借助车厢内侧底部的承载力进行工作,由于车厢受力后会整体晃动或下陷,导致设备运行效率不高;目前市场上,车厢内的货物装卸设备或者方法,都需要跟车厢底部接触,特别是有些设备需要从平台地面上移动到车厢内,平台地面与车厢内部底面的过渡对于设备来讲,较为困难,这就对司机的停车技术提出要求,经常需要多次停靠;装车设备占地空间大,设备沉重运动缓慢;有的装车设备需要更改运输产品的车辆,这就增加了产品的局限性,使得推广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卸稳定、包容性强、可提高装卸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包括固定臂、伸缩组、装卸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固定臂固定在车厢区域外部,所述伸缩组的前端与固定臂连接,所述装卸机构安装在伸缩组的末端,所述输送机构安装在固定臂以及伸缩组侧部并随伸缩组伸缩,在装卸时,所述伸缩组带动装卸机构以及输送机构伸至车厢内进行货物装卸和输送动作、且伸缩组、装卸机构以及输送机构与车厢均未形成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伸缩组由多根伸缩臂连接形成,位于前端的伸缩臂与固定臂连接,位于末端的伸缩臂与装卸机构连接。

所述固定臂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固定臂通过底座形成固定。

位于末端的伸缩臂上设有固定座,所述装卸机构安装在固定座上。

所述固定臂末端以及第一节伸缩臂的末端均设有一圈加强筋。

所述固定臂以及各伸缩臂的截面均设置为矩形截面。

所述装卸机构包括机械手和用于夹持货物的夹具,所述机械手安装在伸缩组的末端。

所述夹具上设有用于吸持货物的吸盘。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一对滚筒输送机和连接于该对滚筒输送机的伸缩输送组,一对滚筒输送机分装在固定臂和伸缩组末端的侧部,所述伸缩输送组的在末端与伸缩组的末端连接。

所述伸缩输送组包括并排布置的剪叉伸缩架,并排的剪叉伸缩架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输送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在货物装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车厢位置,然后伸缩组带动装卸机构和输送机构伸至车厢内,当装卸机构到达指定位置后停下,这时,货物由输送机构输送至车厢内,由装卸机构将货物进行抓取放置在车厢指定位置,当货物在车厢内码垛完成一部分后,伸缩组带动装卸机构和输送机构后退一定距离,再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完成整个装车;在货物卸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车厢位置,然后伸缩组带动装卸机构和输送机构伸至车厢内,当装卸机构到达指定位置后停下,这时视觉拍照确定货物位置,引导装卸机构抓取货物后将其放置到输送机构上,由输送机构输送至下一工位,依此往复直到完成整个卸车。较传统结构而言,该装置在装卸时,伸缩组、装卸机构和输送机构不与车厢接触,使得装卸机构在抓取货物时,车厢不晃动,工作效率更高,每分钟可以装载(或者卸载)7-8箱;由于伸缩组、装卸机构和输送机构不与车厢接触,使得进入或者退出车厢时,无需考虑平台地面与车厢底部的间隙;无需考虑二者是否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对于司机的停车技术便没有过多要求,包容性更强;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悬空工作,故无需在车厢后部增加顶升机构,帮助稳住车厢,提高了装卸时的稳定性;通过输送机构实现货物的转运,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立体视角)。

图3是本实用新型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输送机构未示出)。

图4是本实用新型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输送机构未示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中滚筒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中伸缩输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固定臂;2、伸缩组;21、伸缩臂;22、固定座;3、装卸机构;31、机械手;32、夹具;33、吸盘;4、输送机构;41、滚筒输送机;42、伸缩输送组;421、剪叉伸缩架;422、输送辊;5、车厢;6、底座;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到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悬臂式装卸输送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固定臂1、伸缩组2、装卸机构3和输送机构4,固定臂1固定在车厢5区域外部,伸缩组2的前端与固定臂1连接,装卸机构3安装在伸缩组2的末端,输送机构4安装在固定臂1以及伸缩组2侧部并随伸缩组2伸缩,在装卸时,伸缩组2带动装卸机构3以及输送机构4伸至车厢5内进行货物装卸和输送动作、且伸缩组2、装卸机构3以及输送机构4与车厢5均未形成接触。在货物装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车厢5位置,然后伸缩组2带动装卸机构3和输送机构4伸至车厢5内,当装卸机构3到达指定位置后停下,这时,货物由输送机构4输送至车厢5内,由装卸机构3将货物进行抓取放置在车厢5指定位置,当货物在车厢5内码垛完成一部分后,伸缩组2带动装卸机构3和输送机构4后退一定距离,再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完成整个装车;在货物卸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车厢5位置,然后伸缩组2带动装卸机构3和输送机构4伸至车厢5内,当装卸机构3到达指定位置后停下,这时视觉拍照确定货物位置,引导装卸机构3抓取货物后将其放置到输送机构4上,由输送机构4输送至下一工位,依此往复直到完成整个卸车。较传统结构而言,该装置在装卸时,伸缩组2、装卸机构3和输送机构4不与车厢5接触,使得装卸机构3在抓取货物时,车厢5不晃动,工作效率更高,每分钟可以装载(或者卸载)7-8箱;由于伸缩组2、装卸机构3和输送机构4不与车厢5接触,使得进入或者退出车厢5时,无需考虑平台地面与车厢5底部的间隙;无需考虑二者是否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对于司机的停车技术便没有过多要求,包容性更强;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悬空工作,故无需在车厢5后部增加顶升机构,帮助稳住车厢5,提高了装卸时的稳定性;通过输送机构4实现货物的转运,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本实施例中,伸缩组2由多根伸缩臂21连接形成,位于前端的伸缩臂21与固定臂1连接,位于末端的伸缩臂21与装卸机构3连接。该结构中,固定臂1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由伸缩臂21的伸缩带动装卸机构3动作,将力传递至固定臂1上,其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固定臂1底部设有底座6,固定臂1通过底座6形成固定。底座6与平台地面固定,保证固定臂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位于末端的伸缩臂21上设有固定座22,装卸机构3安装在固定座22上。固定座22为装卸机构3提供安装基础,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中,固定臂1末端以及第一节伸缩臂21的末端均设有一圈加强筋7。该加强筋7的设置保证的各伸缩臂21的伸缩节点位置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固定臂1以及各伸缩臂21的截面均设置矩形截面。将固定臂1以及各伸缩臂21的截面设置为矩形截面,使得在竖向截面内各自形成约束,能保证伸缩时不发生转动和晃动。

本实施例中,装卸机构3包括机械手31和用于夹持货物的夹具32,机械手31安装在伸缩组2的末端。机械手31安装在伸缩组2的末端。该结构中,利用夹具32对货物进行抓取,提高了装卸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中,夹具32上设有用于吸持货物的吸盘33。该吸盘33可对货物进行吸附,进一步提高了装卸的方便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4包括一对滚筒输送机41和连接于该对滚筒输送机41的伸缩输送组42,一对滚筒输送机41分装在固定臂1和伸缩组2末端的侧部,伸缩输送组42的在末端与伸缩组2的末端连接。该结构中,一对滚筒输送机41提供货物转运时的动力,伸缩输送组42配合伸缩臂21实现伸缩动作,保证了输送机构4的自适应能力。

本实施例中,伸缩输送组42包括并排布置的剪叉伸缩架421,并排的剪叉伸缩架421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输送辊422。该结构中,由剪叉伸缩架421实现伸缩动作,由输送辊422实现货物输送,其结构简单可靠。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