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给送装置和成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005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而使用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和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之间的传送量的差值来检测接触面积Mc的大小。
[0071]图5的分图(d)中所示的吸附操作是致使最顶部片材Sa的顶表面通过预定接触面积Mn与吸附构件200的表面形成接触并且随后致使最顶部片材Sa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的操作。在此,当最顶部片材Sa与吸附构件200形成接触时,电压如上所述地通过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施加到吸附构件200,静电吸附力作用于吸附构件200与片材S之间。然后,当吸附构件200通过预定接触面积Mn与最顶部片材Sa形成接触时,最顶部片材Sa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当最顶部片材Sa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时,控制器70停止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
[0072]图5的分图(e)中所示的分离操作是在通过致使吸附构件200从筒形变形为大致直线形而使最顶部片材Sa向上弹性变形时从下方的片材Sb分离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的最顶部片材Sa的操作。在该操作时,控制器70通过经由第一驱动单元203致使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在箭头F的方向上旋转而致使吸附构件200在箭头Au的方向上旋转。此夕卜,控制器70通过经由第二驱动单元204致使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停止或致使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比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更慢地旋转而消除弯曲,并且致使吸附构件200的形状变形为大致直线形。换句话说,通过分离操作,吸附构件200使最顶部片材Sa运动到一个位置(分离位置),在该位置处,最顶部片材Sa从下方的片材Sb分离。
[0073]图5的分图(f)中所示的传送操作是传送已变形为大致直线形的吸附构件200并且吸附最顶部片材Sa和将所吸附的最顶部片材Sa给送到在片材给送的下游用作片材传送单元的牵引辊对5Id和5Ie的操作。在该操作时,控制器70致使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的旋转速度大致匹配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的旋转速度,并且在吸附表面侧保持大致直线形的状态下传送吸附有片材Sa的吸附构件200。
[0074]结果,在保持至少从吸附构件200分离的前端部分由于片材Sa的刚性而从下方的片材Sb分离的状态时,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的最顶部片材Sa在箭头A的方向上传送。随后,当最顶部片材Sa的前端到达由第一内部夹持传送辊201a形成的吸附构件200的弯曲部分附近时,最顶部片材Sa的前端从吸附构件200剥离。由于片材Sa的弯曲反作用力大于在吸附构件200中生成的静电吸附力而发生所述剥离。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吸附构件200中产生的静电吸附力的量值被设定成使得片材通过小于片材Sa的弯曲反作用力的力而被吸附。也就是说,通过传送操作,吸附构件200运动到一个位置(分离位置),在该位置处,最顶部片材Sa从吸附构件分离。
[0075]在前端如上所述地从吸附构件200剥离之后,最顶部片材Sa的剥离从前端开始增大,但是片材Sa的后端区域仍由吸附构件200吸附。结果,片材Sa由吸附构件200连续地传送并且随后通过由片材前端检测传感器51c对前端的检测而移交到牵引辊对51d和51e。在此,当在预定的时段期间仍未由片材前端检测传感器51c检测到片材Sa时,控制器70就判定在片材Sa的给送操作中存在错误并且重新进行从接近操作开始的给送操作。一个最顶部片材Sa通过以上的六个过程从装载在盒51a上的多个片材S给送。此外,能够通过重复地执行这六个过程而逐一连续地给送片材S。
[0076]图6是图5中所示的初始操作、接近操作、接触面积增大操作、吸附操作、分离操作和传送操作的时序图。在图6中,Ul指示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的传送速度,u2指示第二夹持传送棍对202的传送速度。此外,vp指示从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供应的正电压,vn指示从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供应的负电压,并且ps指示片材前端检测传感器51c的检测脉冲。
[0077]在图6中,由分图(a)指示的从时刻TO到时刻Tl的区域是初始操作区域,并且在这时,传送速度ul和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0,供应电压vp被设定为+V,并且供应电压vn被设定为-V。在本实施例中,供应电压vp和供应电压vn在片材S的整个给送操作中都是+V和-V并且不会变化。由分图(b)指示的从时刻Tl到时刻T2的区域是接近操作区域,传送速度ul被设定为0,并且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U。U指示例如基于成像装置的生产率而确定的速度,并且U在本实施例中为200毫米/秒。
[0078]由分图(c)指示的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区域是接触面积增大操作区域,并且继时刻Tl之后,传送速度ul被设定为0,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速度U。由分图(d)指示的从时刻T3到时刻T4的区域是吸附操作区域,传送速度ul和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O。由分图(e)指示的从时刻T4到时刻T5的区域是分离操作区域,传送速度ul被设定为U,并且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O。由分图(f)指示的从时刻T5到时刻T6的区域是传送操作区域,并且传送速度ul和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O。
[0079]紧接在时刻T5之后,在时刻Tp输出前端检测脉冲ps。控制器70根据时刻Tp是否落在预定值的范围内来判定是否重新尝试给送。由分图(a)指示的从时刻T6到时刻T7的区域同样是初始操作区域,并且执行用于给送下一个片材S的准备。随后,重复以上的操作,并且因此执行连续的片材给送。
[0080]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能够致使吸附构件200与片材形成接触并且运动到吸附片材时所处的吸附位置、在消除弯曲的时候被吸附片材从下方的片材分离时所处的分离位置以及被吸附的片材分离时所处的分离位置。此外,吸附构件200旋转以吸附片材并将被吸附片材移交到牵引辊对51d和51e,随后,吸附构件200停止在远离片材的位置(待机位置)。由此,能够分离和给送片材而无需使承载吸附构件200、驱动单元、辊等的框架运动。结果,能够用简单的配置以低噪音通过静电吸附稳定地执行片材给送。
[0081 ] 此外,本实施例的配置包括夹持吸附构件200的第一外部夹持传送辊20 Ib和第二外部夹持传送辊202b,所述吸附构件200在内部松弛的状态下由第一内部夹持传送辊201a和第二内部夹持传送辊202a支撑。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配置,能够增大吸附构件200的松弛量(能够增大吸附构件200的变形量)。由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配置,因为能够使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的片材充分地变形,所以能够由于片材的刚性而使被吸附片材从下一个片材分离。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吸附构件200的松弛量大,因此能够减小吸附构件200的表现刚性,并且因此当吸附构件200与片材形成接触时能够减小声音。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吸附构件200在被夹持时旋转,因此能够使吸附构件200旋转而不滑动。因此,能够致使吸附构件200稳定地吸附甚至是具有大基重的重片材。
[008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在初始操作期间停止。然而,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能够以恒定的速度被驱动,并且片材S和吸附构件200能够以预定的间隙彼此分离。此外,在接近操作和接触面积增大操作期间,通过根据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和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之间的传送速度的差异致使吸附构件200接近片材S而增大接触面积。然而,可以通过致使吸附构件200接近片材S以使得由第一驱动单元203在相反方向上执行旋转操作并且停止第二驱动单元204而增大接触面积。在此情况下,控制器70通过在与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使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旋转并且增大吸附构件200的向下松弛量而致使装载在装载单元上的片材S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随后,通过在与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使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旋转来给送片材S。
[0083]此外,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在吸附操作期间停止,当最顶部片材以预定接触面积Mn与吸附构件200形成表面接触时,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可以操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以上操作过程的每一个中,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连接到吸附构件200以使得一致地生成吸附力,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可以在仅仅三个过程(即吸附操作、分离操作和传送操作)中连接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以生成吸附力。
[008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配置在吸附构件200与片材S之间生成静电吸附力,但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正电极200a和负电极200b可以不具有梳齿形状而是可以具有均匀电极的形状,其中,电场能够在电极200a和200b与片材S之间形成以便电介质极化片材S。
[0085]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给送装置的配置的图示。在图7中,与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0086]在图7中,250指示吸附构件,251a指示布置在吸附构件250上方并且向下压接吸附构件250的充电辊。充电辊251a由轴支撑构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随着吸附构件250的运动而从动地旋转,所述轴支撑构件的布置位置是固定的。交流(AC)电源252连接到用作电压施加构件的充电辊251a。结果,电荷通过接触充电而由充电辊251a施加到吸附构件250的表面,并且吸引片材S的静电吸附力由所施加的电荷生成。251b指示备用辊,其布置在对应于充电辊251a的吸附构件250的内圆周表面的位置处,以便致使充电辊251a与吸附构件250稳定地形成接触,并且向上压接吸附构件250。
[0087]接下来,将参考图8描述吸附构件250的详细配置和吸附构件250吸附片材S所借助的吸附力的生成原理。图8的分图(a)是吸附构件250的透视图,并且图8的分图(b)示出吸附构件250的横截面。
[0088]吸附构件250是具有由树脂制成的单层结构的构件并且用作具有108 Ω cm或更大的体积电阻的电介质。与通过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进行的吸附构件250的传送操作并行地,从压接在吸附构件250的表面上的充电辊251a施加交流电压。结果,充电到正极性的区域和充电到负极性的区域以对应于AC电源252的频率和吸附构件250的表面运动速度的时间间隔成条纹状地形成于吸附构件250的表面上,如图8的分图(a)中所示。通过成条纹状地交替形成的正充电区域和负充电区域而在吸附构件250的表面附近形成不均匀的电场。此外,当如上所述在其中形成不均匀电场的吸附构件250接近片材S时,在用作电介质的片材的表面层上发生电介质极化,并且通过麦克斯韦(Maxwell)应力而在吸附构件250与片材S之间产生静电吸附力。
[0089]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由充电辊251a从外部为吸附构件的表面层充电而获得片材吸附力。结果,由于能够在没有布置在吸附构件内部的电极的情况下为吸附构件250充电,因此能够简化吸附构件250的配置并且降低成本。此外,DC电源可以连接到充电辊251a以形成充电区域,在所述充电区域中,整个表面具有同极性而不会在吸附构件250上交替地形成正充电区域和负充电区域。在此情况下,每单位面积的静电吸附力减小,但是能更方便地生成静电吸附力。
[0090]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给送装置的配置的图示。在图9中,与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0091]在图9中,260是具有挠性的开放式(open-ended)带状吸附构件,261指示卷取辊(第一旋转构件),262指示卷出辊(第二旋转构件)。卷取辊261和卷出辊262布置成与装载在盒51a上的最顶部片材Sa的顶表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Lr。卷取棍261在片材给送方向上布置在卷出辊262的下游。吸附构件260在一个端侧处固定到卷出辊262并且在另一个端侧处固定到卷取棍261ο
[009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卷取辊261与装载在盒51a上的最顶部片材Sa的顶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卷出辊262与装载在盒51a上的最顶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