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给送装置和成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00581阅读:来源:国知局
片材的顶表面之间的间隙被描述为彼此相等,即均为Lr,但是这些间隙不必彼此相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构件260由两个辊261和262支撑,但是当吸附构件260由三个或更多个辊支撑时,卷出辊用作沿片材给送方向处于最上游的第一旋转构件。此外,卷取辊用作沿片材给送方向处于最下游的第二旋转构件。
[0093]卷取辊261被可旋转地轴支撑到轴支撑构件(未示出),所述轴支撑构件的布置位置是固定的,并且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单元(未示出)从第一驱动单元203传递到卷取辊261。卷出辊262被可旋转地轴支撑到轴支撑构件(未示出),所述轴支撑构件的布置位置是固定的,并且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单元(未示出)从第二驱动单元204传递到卷出辊26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执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并且因此卷取辊261和卷出辊262的反转驱动是可行的。
[0094]吸附构件260具有接合到卷取辊261的一个端部和接合到卷出辊262的另一个端部,并且根据卷取辊261的卷取和再卷取操作以及卷出辊262的卷出和再卷出操作而前后运动。吸附构件260定位在与最顶部片材Sa的顶表面相对的一侧,以便能够与最顶部片材Sa的顶表面形成接触。
[009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构件260的长度被设定为这样的长度,所述长度能够确保在其中获得吸附分离所必需的片材吸附力的片材接触面积,并且能够将片材S —直传送到在片材传送的下游的牵引棍对51d和51e。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通过卷取辊261连接到吸附构件260。吸引片材S的静电吸附力通过从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供应的正电压和负电压而在吸附构件260中生成。
[0096]图10是示出在吸附构件260与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之间的连接部分附近的部分的示意图。在图10中,260c指示吸附构件260的基层,并且正电极260a和负电极260b布置在基层260c上。263a和263b是接合区域,所述接合区域沿运动方向在吸附构件260的一个端部处形成并且与卷取辊261接合。暴露正电极260a和负电极260b的电极暴露区域260d和260e沿与运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形成在接合区域263a和263b的端部部分附近。
[0097]卷取辊261包括绝缘的轴构件261a以及导电的供电环261b和261c,每一个导电供电环用作固定到轴构件261a的两个端部部分的外圆周表面的导电部分。吸附构件260的电极暴露区域260d和卷取辊261的供电环261b布置在一个接合区域263a的内部。电极暴露区域260e和供电环261c布置在另一个接合区域263b的内部。
[0098]在此,扁弹簧206a和206b与供电环261b和261c形成接触,并且正电压和负电压分别从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供应到扁弹簧206a和206b。在一个接合区域263a中,吸附构件260的正电极260a与供电环261b形成接触,并且正电压通过供电环261b施加到正电极260a。在另一接合区域263b中,吸附构件260的负电极260b与供电环261c形成接触,并且负电压通过供电环261c施加到负电极260b。
[0099]接下来,将参考图1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吸附分离给送部分51b的片材给送操作。图11是按时间顺序示出通过片材吸附分离给送部分51b给送片材S的操作的示意图。片材S的给送操作按时间顺序包括七个过程,S卩,在图11的分图(a)到(g)中示出的初始操作、接近操作、接触面积增大操作、吸附操作、分离操作、传送操作和再卷取操作。下面将按顺序描述这些过程。
[0100]图11的分图(a)中所示的初始操作是将吸附构件260布置在初始给送操作位置处的操作。在该操作时,例如,图4中所示的控制器70致使吸附构件260在吸附构件260于卷出辊262侧上卷绕预定长度的状态下以预定间隙Lb从片材S分离,并且停止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
[0101]图11的分图(b)中所示的接近操作是致使吸附构件260向下弯曲并且致使吸附构件260的吸附表面侧接近最顶部片材Sa的操作。在该操作时,控制器70致使卷出辊262通过第二驱动单元204而在箭头F的方向上旋转并且致使吸附构件260在箭头Ad的方向上卷出。此外,在这时,通过经由第一驱动单元203停止卷取棍261或致使卷取棍261以比卷出辊262的卷出速度更慢的速度卷取而使吸附构件260向下弯曲。当吸附构件260如上所述地向下弯曲时,吸附构件260的表面与最顶部片材Sa形成接触。
[0102]图11的分图(c)中所示的接触面积增大操作是通过连续地执行接近操作而使吸附构件260的表面与最顶部片材Sa之间的接触面积Mc增大的操作。在该操作时,类似于接近操作,控制器70致使卷出辊262通过第二驱动单元204而在箭头F的方向上旋转,并且致使吸附构件260在箭头Ad的方向上传送。通过经由第一驱动单元203使卷取棍261停止或致使卷取辊261比卷出辊262更慢地旋转而增大接触面积Me。然后,继续进行接触面积增大操作,直到接触面积Mc变为等于预定接触面积为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不直接检测接触面积Mc的大小,而是使用卷出辊262和卷取辊261之间的传送量的差值来检测接触面积Mc的大小。
[0103]图11的分图(d)中所示的吸附操作是在最顶部片材Sa的顶表面以预定接触面积Mn与吸附构件260的表面形成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吸附最顶部片材Sa的操作。在此,电压如上所述地通过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施加到吸附构件260,静电吸附力作用于吸附构件260与最顶部片材Sa之间。然后,在预定的时段期间,在以预定接触面积Mn吸附最顶部片材Sa的状态下,控制器70停止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
[0104]图11的分图(e)中所示的分离操作是通过致使吸附构件260从吸附构件260向下弯曲的状态变形为大致直线形而从下方的片材Sb分离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60上的最顶部片材Sa的操作。在该操作时,控制器70通过经由第一驱动单元203使卷取辊261旋转而致使在箭头Au的方向上卷绕吸附构件260。此外,控制器70通过经由第二驱动单元204使卷出辊262停止或致使卷出辊262以比卷取辊261的卷取速度更慢的速度卷出而消除弯曲,并且致使吸附构件260变形为大致直线形。
[0105]图11的分图(f)中所示的传送操作是传送变形为大致直线形的吸附构件260并且将所吸附的最顶部片材Sa给送到牵引辊对51d和51e的操作。在该操作时,控制器70将卷取辊261的卷取速度设定为大致等于卷出辊262的卷出速度,并且在吸附表面侧保持大致直线形的状态下传送吸附有最顶部片材Sa的吸附构件260。结果,在保持最顶部片材Sa从下方的片材Sb分离的状态的时候,最顶部片材Sa在箭头A的方向上进行传送。
[0106]随后,当最顶部片材Sa的前端到达由卷取辊261形成的吸附构件260的弯曲部分附近时,最顶部片材Sa的前端从吸附构件260剥离。由于片材Sa的弯曲反作用力大于在吸附构件260中生成的静电吸附力而发生所述剥离。在前端如上所述地从吸附构件260剥离之后,最顶部片材Sa的剥离从前端开始增大,但是片材Sa的后端区域仍由吸附构件260吸附。结果,片材Sa由吸附构件260连续地传送并且随后通过由片材前端检测传感器51c进行的前端检测而移交到牵引辊对51d和51e。在此,当在预定的时段期间仍未由片材前端检测传感器51c检测到片材Sa时,控制器70就判定在片材Sa的给送操作中存在错误并且重新进行从接近操作开始的给送操作。
[0107]图11的分图(g)中所示的再卷取操作是通过在片材Sa经传送操作而移交到牵引辊对51d和51e之后反向地旋转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而再卷取吸附构件260的操作。然后,吸附构件260通过卷取辊261和卷出辊262在箭头B的方向上被再卷取预定长度,并且因此吸附构件260返回到待机位置,所述待机位置是图11的分图(a)中所示的初始操作位置。通过以上的七个过程从装载在盒51a上的多个片材S中给送一个最顶部片材Sa0此外,能够通过重复地执行所述的七个过程而逐一地连续给送片材S。
[0108]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初始操作、接近操作、接触面积增大操作、吸附操作、分离操作、传送操作和再卷取操作的时序图。在图12中,由分图(a)指示的从时刻TO到时刻Tl的区域是初始操作区域,并且在这时,传送速度ul和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0,供应电压vp被设定为+V,并且供应电压vn被设定为-V。由分图(b)指示的从时刻Tl到时刻T2的区域是接近操作区域,传送速度ul被设定为0,并且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U。U指示例如基于成像装置的生产率而确定的速度,并且U在本实施例中为200毫米/秒。
[0109]由分图(c)指示的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区域是接触面积增大操作区域,传送速度ul被设定为0,并且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速度U。由分图(d)指示的从时刻T3到时刻T4的区域是吸附操作区域,并且传送速度ul和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O。由分图(e)指示的从时刻T4到时刻T5的区域是分离操作区域,传送速度ul被设定为U,并且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O。由分图(f)指示的从时刻T5到时刻T6的区域是传送操作区域,并且传送速度ul和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U。紧接在时刻T5之后,在时刻Tp输出前端检测脉冲ps。控制器70根据时刻Tp是否落在预定值范围内来判定是否重新尝试给送。
[0110]由分图(g)指示的从时刻T6到时刻T7的区域是再卷取操作区域,并且传送速度ul和传送速度u2被设定为-Ub0由分图(a)指示的从时刻T7到时刻T8的区域是初始操作区域,并且执行用于给送下一个片材S的准备。随后重复以上操作,因此执行连续的片材给送。
[011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构件260具有开放式的形状而不是环形,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吸附构件260的配置并且降低成本。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近操作和接触面积增大操作期间,通过根据卷取辊261的卷取速度和卷出辊262的卷出速度之间的差异致使吸附构件260接近片材S而增大接触面积。然而,可以通过致使吸附构件260接近片材S以使得第一驱动单元203反向地旋转并且停止第二驱动单元204而增大接触面积。
[0112]此外,在吸附操作期间,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停止,但是当最顶部片材的顶表面以预定接触面积与吸附构件260的表面形成接触时,第一驱动单元203和第二驱动单元204可以进行操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以上操作过程的每一个中,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连接到吸附构件260以使得一致地生成吸附力,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可以在仅三个过程(即吸附操作、分离操作和传送操作)中连接正电压供应单元205a和负电压供应单元205b,以使得在吸附构件260中生成吸附力。
[0113]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给送装置的配置的图示。在图13中,与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0114]在图13中,在片材吸附分离给送部分51b中,间隙Lrl形成于装载在盒51a上的最顶部片材Sa与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之间,并且间隙Lr2形成于最顶部片材Sa和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之间。换句话说,最顶部片材Sa和片材吸附分离给送部分51b成角Θ地布置。在另一方面,片材吸附分离给送部分51b所配备的吸附构件200安装成具有这样的长度,所述长度能够在被夹持在第一夹持传送辊对201和第二夹持传送辊对202之间时通过吸附来分离最顶部片材。
[0115]接下来,将参考图14描述本实施例的用于分离最顶部片材Sa的效果。图14是示出片材分离操作的示意图。在图14中,被吸附到吸附构件200上的最顶部片材Sa通过分离操作而在箭头Au的方向上卷起并且变形以大约成角Θ地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