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保持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694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保持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保持夹具,特别涉及为将透镜在硬膜液等处理液中进行浸渍处理等而使用的透镜保持夹具。
背景技术
塑料眼镜透镜由于容易划伤,所以形成赋予透镜耐擦伤性的硬膜。在透镜上形成硬膜的方法,一般是在两面被加工成规定的透镜面形状的透镜表面上涂敷硬膜液,然后使其干燥、硬化。
作为在透镜上形成硬膜液的方法,有旋涂法和浸渍法,从生产性出发,浸渍法是主流。
以前的浸渍法,是采用如下的方法将透镜安装在共能安装30片左右的透镜的透镜保持夹具上,将透镜与透镜保持夹具一起浸渍到硬膜液中,经过规定的时间后提起,在透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夹具上的状态下进行干燥。
但是,在能够安装多个透镜的透镜保持夹具上,必须对应透镜直径或透镜的侧面的厚度而准备很多种的透镜保持夹具,因此有设备费用较大、管理较烦杂的问题。
此外,由于需要根据透镜的直径或透镜的厚度来选择透镜保持夹具,所以需要对透镜进行细致的分类作业,因此有需要烦杂的工夫的问题。
此外,可安装多个透镜的透镜保持夹具的骨架较多,在浸渍到硬膜液中时,硬膜液也会附着在这些骨架上,所以有浪费硬膜液、硬膜液的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特别在近年来,透镜的特制品较多,成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安装在透镜保持夹具上的透镜的填充率变低,以上这些问题变得更为显著。
因此,如特开2003-71650所公开的那样,本申请人开发了独立保持每一片的透镜的单片式透镜保持夹具。图9表示用来保持侧面较薄的透镜的单片式透镜保持夹具的一例。图9(a)是正视图,图9(b)是表示由左右的侧向保持部保持着透镜的状态的结构图,图9(c)是表示下侧保持部的结构图。
该单片式透镜保持夹具500具有用来支承保持一片竖立的透镜L的端缘的透镜保持部502;和与透镜保持部502结合,用来垂挂在未图示的输送夹具上的输送固定部503。该透镜保持部502具有第1臂504,通过螺旋弹簧被弯折成锐角,在前端一侧具备第1侧向保持部44,通过螺旋弹簧对该第1侧向保持部44施力,以使其抵接在透镜的端缘上;第2臂505,具备第2侧向保持部45,该第2侧向保持部45抵接在与第1侧向保持部44抵接的透镜的端缘相对一侧的端缘上;和第3臂506,具备下侧保持部46,该下侧保持部46抵接在第1侧向保持部44抵接的透镜的端缘与第2侧向保持部45抵接的透镜的端缘之间的透镜的下方端缘上。如图9(b)所示,第1侧向保持部44和第2侧向保持部45是将金属丝折弯而形成用来保持透镜L的端缘的V字状的保持部。此外,下侧保持部46由具有用来支承透镜L的下侧的端缘的V字状的切口部的平板构成。
这种透镜保持夹具500由于是用一个透镜保持夹具保持一片透镜的单片式,所以只要预备对应于透镜种类的透镜保持夹具,就能够由各个透镜保持夹具500保持多种透镜,吊挂在一个输送夹具上而浸渍到硬膜液等中。因此,能够对应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此外,由于是悬挂式,硬膜液附着在透镜以外处的量较少,硬膜液的利用效率较高。此外,由于透镜保持部502用螺旋弹簧能够对应透镜直径不同的情况,所以不论透镜直径如何,都能够以一种透镜保持夹具500保持多种透镜。
但是可以发现,在图9所示的透镜保持夹具500中,在第1侧向保持部44及第2侧向保持部45所接触部分的透镜L表面上,会产生如图10(a)所示那样的硬膜液的流过痕迹(厚度不均匀)510。如果发生特别大的厚度不均匀,则会进入到被入框加工到眼镜框中的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以内,成为透镜L的外观品质缺陷。
如图10(b)所示,通过将第1侧向保持部44及第2侧向保持部45推压的位置降低到通过透镜中心的水平线H附近,即使发生厚度不均匀,也能够抑制该厚度不均匀进入到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内。但是,由于是以透镜中心附近的左右两端以及透镜下侧端部的3个部位推压透镜,所以对透镜的保持不稳定,是造成在硬膜加工处理过程中落下、使成品率下降的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由支承透镜的左右两端缘的侧向保持部导致的透镜的外观缺陷的发生的透镜保持夹具。
此外可以发现,在图9所示的透镜保持夹具500中,在下侧保持部46所接触的透镜侧面的周边上会发生硬膜液的液体存留。如果发生液体存留,则硬膜液在液体存留的部分变厚,硬膜液变厚的结果成为光学上的外观缺陷。
如图11(a)所示,在圆形的透镜L1上,在透镜L1的端缘与被入框加工到眼镜框中的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L3之间的距离中存在余量,即使发生了液体存留F,也不会影响到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L3内,因此几乎不会产生问题。
可是,在图11(b)所示那样的将凸透镜的透镜整体减薄的规格的情况下,在不影响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L3的范围内将透镜削薄,成为椭圆形那样的非圆形透镜L2。在该非圆形透镜L2上,由于在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L3与透镜L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中余量较少,所以有时液体存留F会进入到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L3内,成为外观品质缺陷,成为使非圆形透镜L2的成品率降低的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由支承透镜的下侧端缘的下侧保持部导致的液体存留的发生的透镜保持夹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为了达成上述第1目的而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构成为使支承透镜的左右两端缘的侧向保持部具有保持透镜的端缘的V字状保持部、和支承上述V字状保持部并沿着上述透镜的端缘从上述V字状保持部向下方延伸的上下延伸部,使上下延伸部抵接在透镜的端缘上或与透镜的端缘很接近,能够尽可能地抑制透镜外观缺陷的发生。
即、通过设置沿着透镜的端缘从V字状保持部向下方延伸的上下延伸部,使该上下延伸部抵接在透镜的端缘上或与透镜的端缘很接近,从而上下延伸部成为液体流下的流动路径。因此,在浸渍后提起时,存留在侧向保持部的V字状保持部中的液体从V字状保持部顺着向下方延伸的上下延伸部流下来,而不会在透镜表面上流下,所以能够抑制透镜表面发生流动不均匀。此外,考虑到作为发生流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在透镜与侧向保持部之间产生的硬膜液的液膜断裂时,形成液膜的硬膜液被牵引到透镜一侧并留存在透镜表面上,随着经过一定时间而流下。由此,通过设置抵接在透镜的端缘上或与透镜的端缘很接近的上下延伸部,在透镜和侧向保持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因此能够消除液膜的发生。
此外,通过设置支承上下延伸部、并在与液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延伸部,该水平延伸部大致沿透镜端缘的法线方向延伸,因此在其与透镜端缘之间难以形成液膜,难以发生因液膜破裂而发生的硬膜液的附着。此外,由于水平延伸部难以成为硬膜液的流动路径,所以能够抑制硬膜液流入到透镜上,能够抑制透镜表面上发生流动不均匀。
此外,通过使用将金属丝折弯而一体地形成侧向保持部的V字状保持部、上下延伸部以及水平延伸部,侧向保持部的处理液的附着量变少,能够使与侧向保持部接触的透镜端缘附近的透镜表面上形成均匀的处理膜。
该侧向保持部可以用于可将多个透镜一起安装的透镜保持夹具、以及上述单片式透镜保持夹具中。
此外,为了达成第2目的,发现通过使保持透镜的下侧端缘的下侧保持部具备上端具有支承透镜的端缘的切口部、并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支承板,以及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并与支承板有交叉角度地一体化的辅助板,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液体存留的发生。
即、该下侧保持部有利于液体流净,并且在支承板和辅助板以某个交叉角度相交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角部中,液体易存留。因此可知,在支承板上设置了辅助板的下侧保持部与只有支承板的下侧保持部相比液体保持力变大,与下侧保持部接触的透镜端缘附近的表面上的液膜被存留在角部中的液体牵引而难以发生液体存留。
通过将板材折弯而一体地形成支承板和辅助板来作为下侧保持部,能够简单地将辅助板设置在支承板上。
此外,该下侧保持部可以用于可将多个透镜一起安装的透镜保持夹具、以及上述单片式透镜保持夹具中。


图1表示第1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的一实施方式,图1(a)是正视图,图1(b)是表示以左右的侧向保持部保持着透镜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2(a)~图2(d)是表示侧向保持部的各种形态的立体图。
图3是将侧向保持部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4表示输送夹具的一实施方式,图4(a)是侧视图,图4(b)是表示将弹簧部插入到安装部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表示第2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的一实施方式,图2(a)是正视图,图2(b)是表示以左右的侧向保持部及下侧保持部保持着透镜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6是从斜下侧观察图5所示的透镜保持夹具的立体图。
图7(a)~图7(d)是表示下侧保持部的各种形态的立体图。
图8表示第2发明的收存多个透镜的透镜保持夹具的一实施方式,图8(a)是正视图,图8(b)是侧视图。
图9表示以前的单片式透镜保持夹具,图9(a)表示透镜保持夹具的正视图,图9(b)表示以左右的侧向保持部保持着透镜的状态的结构图,图9(c)是表示下侧保持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10(a)是表示由以前的单片式透镜保持夹具进行硬膜处理时发生的透镜外观缺陷的说明图,图10(b)是表示实施了透镜外观缺陷对策的情况的问题的说明图。
图11(a)是表示圆形透镜和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的说明图,图11(b)是表示非圆形透镜和磨边后的透镜的形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本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是在具有较薄的侧面的透镜或具有像刀尖那样尖的端缘的透镜的硬膜形成等浸渍处理中使用的。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改良了侧向保持部的第1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的实施方式。该透镜保持夹具是应用于单片式的示例。
图1表示保持着将端缘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即纵向的透镜的本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图1(a)为正视图,图1(b)为表示以左右的侧向保持部保持着透镜的状态的结构图。
透镜保持夹具1整体由不锈钢构成,具有如下构造用来保持纵向配置的透镜L的透镜保持部2结合在输送固定部3上,该输送固定部3用来支承整个透镜保持夹具1、拆装自如地安装在输送夹具上。输送固定部3具有能够安装固定在图4所示的输送夹具600上的弹簧部300。弹簧部300是将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弯折成锐角而形成弹簧状,设有对置的把手301、302,该把手301、302是在两前端缘上将金属丝做成圆形的形状而成的。在弹簧部300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向外侧弯曲突出的弯曲部303。
透镜保持部2通过熔接等结合在沿铅直方向伸缩的弹簧部300的下端。透镜保持部2具有前端部为自由端的第1臂21、第2臂22和第3臂23。这些第1臂21、第2臂22和第3臂23主要由截面为大致圆形的金属丝构成。构成第1臂21、第2臂22和第3臂23的金属丝的线径,用1.5mm~2.5mm左右的较细的线径。图1所示的透镜保持夹具1为如下构造将一根金属丝弯折而一体地形成第1臂21与第2臂22,将第3臂23接合在臂22上。
第1臂21是从接合在弹簧部300上的水平方向臂211的一个端缘开始,通过作为施力机构的第1螺旋弹簧212,从水平方向向斜下方折回成锐角。将被折回而向图1的斜左侧(在本说明书中,左右是以附面为基准的)倾斜的第1倾斜部213向比透镜L的左侧端稍靠左侧、比上下方向稍靠内侧地折弯,成为比垂直方向稍向内侧倾斜并延伸的第1铅直部214,使其前端位于透镜L的中央左端缘附近。通过压力加工等使第1臂21的前端部形成为扁平状,从而形成安装部215,在安装部215上接合着第1侧向保持部41的后述接合部。
第2臂22是从水平方向臂211的一个端缘开始,通过作为施力机构的第2螺旋弹簧221,从水平方向向斜下方折回成锐角。将被折回而向图1的斜右侧倾斜的第2倾斜部222向比透镜L的右侧端稍靠右侧、比上下方向稍靠内侧地折弯,成为比垂直方向稍向内侧倾斜并延伸的第2铅直部223,使其前端位于透镜L的中央右端缘附近。与第1臂21同样,通过压力加工等使第2臂22的前端部形成为扁平状,从而形成安装部225,在安装部225上接合着第2侧向保持部42的接合部。
对于第1侧向保持部41及第2侧向保持部42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第3臂23具有第3倾斜部232,该第3倾斜部232与第2臂22的第2倾斜部222并排,与第2倾斜部222有间隙地分别接合在第2臂22的第2螺旋弹簧221附近及第2倾斜部222的前端侧上,使第3倾斜部232与第2倾斜部222将第1臂21的第1倾斜部213夹在中间。将第3倾斜部232向比第2臂22的第2铅直部223稍靠外侧地向垂直方向折弯,成为比垂直方向稍向内侧倾斜并延伸的第3铅直部233。再将第3铅直部233在透镜L的斜右下侧沿着透镜L折弯而成为第4倾斜部234。再将第4倾斜部234在透镜L的下侧沿着透镜L的端缘弯曲为接近水平而成为第5倾斜部235。进而,将第5倾斜部235的前端部折弯成大致垂直方向,以使第5倾斜部235的前端部朝向透镜L中心侧,通过压力加工等使前端形成为扁平状,并且设置V字状的切口部而形成下侧保持部43。下侧保持部43位于透镜L下方端缘的稍靠第2臂22一侧的位置。
在该透镜保持夹具1中,第1臂21的第1倾斜部213被第2臂22的第2倾斜部222和第3臂23的第3倾斜部232夹着并与它们交叉。由此,第2臂22的第2倾斜部222和第3臂23的第3倾斜部232对第1臂21相对于透镜L端缘离开或接近的移动进行所谓的导引来进行限制,从而确保第1臂21在平面上的移动与透镜L的端缘大致平行。接着,参照图2说明第1侧向保持部41及第2侧向保持部42的构成。第1侧向保持部41及第2侧向保持部42为相同的形状。
图2(a)表示将第1侧向保持部41扩大的立体图。图2(a)所示的第1侧向保持部41是将较细的不锈钢的圆棒材折弯、整体一体地形成的。第1侧向保持部41具有接合在第1臂21的安装部215上、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接合部401,在该接合部401的下端缘折弯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延伸部402,从水平延伸部402向大致垂直方向折弯而竖起、形成沿着透镜端缘的上下延伸部403,在上下延伸部403的上端缘形成折弯成水平方向的V字状保持部404。图3表示将第2保持部42放大的侧视图。V字状保持部404是通过水平方向的V字槽保持纵置的透镜的薄的端面或像刀刃那样尖的的端缘的,V字状保持部404受从它向下延伸的上下延伸部403支承,上下延伸部403受水平延伸部402支承,水平延伸部402受接合部401支承。从V字状保持部404的V字的交点向下方延伸、沿着透镜L端缘的上下延伸部403与透镜L的端缘部(侧面)抵接或极近地配置。在图9所示的以前的透镜保持夹具500中没有上下延伸部503和水平延伸部402,它们是第1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1的特征部分。
接着说明该透镜保持夹具1的使用方法。使透镜L保持在透镜保持夹具1中的作业如下例如用手指将与第2臂22交叉后变斜的第1臂21的第1倾斜部213拉近到第2臂22的第2螺旋弹簧221一侧,将第1臂21较大地张开,将透镜L的端缘抵接在下侧保持部43和第2侧向保持部42上后,在螺旋弹簧212的施力的作用下使第1臂21的前端的第1侧向保持部41抵接在透镜L端缘上就可以了。
由此,如图1(a)所示,第1侧向保持部41推压透镜L的略比水平中心线靠上的左侧端缘,第2侧向保持部42推压推压透镜L的略比水平中心线靠上的右侧端缘,第3保持部43保持下方侧面的比透镜L的垂直中心线略靠右侧的端缘,因此,透镜L由这些第1保持部41、第2保持部42、第3保持部43的三点支承来保持。
在该透镜保持夹具1中,由于第1臂21通过第1螺旋弹簧212被折弯成锐角、并且第2臂22通过第2螺旋弹簧221被折弯成锐角,所以第1侧向保持部41及第2侧向保持部42的行程变长,可动范围变大,因此能够对应较大范围的透镜L的外径,并且减少了在安装透镜L的作业中擦伤透镜的可能性。
将多个该透镜保持夹具1的输送固定部3安装在图4所示的输送夹具上来使用。该输送夹具600,是在主轴棒601的两端缘上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且水平方向上一体地设置矩形板状的定位板602、603,在比主轴棒601的定位板602、603靠两侧的内侧,一体地设有截面为V字状的交接板604,使交接板604从下方夹着主轴棒601。进而,在主轴棒601的交接板604的两侧的内侧,一体地设有铅直方向的吊杆605,与该吊杆605一体地并与主轴棒601大致平行地设有具有图4(b)所示那样的倒V字状的安装部606。在该安装部606上,每隔规定的间隔,在水平方向上将倒V字状的安装部606的两壁贯通地设有图4(b)所示那样在垂直方向上细长的通孔607。
一边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输送固定部3的弹簧部300的上下的把手301、302而将弹簧部300稍微压缩,一边将弹簧部300的前端插入到输送夹具600的通孔607中并放开手指,则如图4(b)所示,弹簧部300的弯曲部303压接在倒V字状的两侧的通孔607的上端。由此,通过弹簧部300要向上下扩张的施力而压接在通孔607的上下两端,并且弯曲部303的两端部压接在通孔607的上端的内表面上,因而将弹簧部300安装在通孔607中。安装完的弹簧部300没有晃动且不会脱落,被稳定地保持。在将弹簧部300从安装部606拔出时,只要施加与弹簧的施力相反的力而缩小上下的宽度,以使两侧的把手301、302的间隔变窄,就能够容易地将弹簧部300从通孔607拔出。这样,使输送固定部3可以拆装自如地安装在输送夹具600上。
通过将多个透镜保持夹具1的输送固定部3安装并吊挂在输送夹具600的安装部606上,能够将多个透镜保持夹具1由一个输送夹具600一起输送。在已将多个透镜保持夹具1安装在输送夹具600上的状态下,将透镜L浸渍在硬膜液等处理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后提起,在液体流净后,输送到干燥炉中使处理液干燥。
在将透镜保持夹具1从硬膜液提起时,附着在透镜保持夹具1的第1臂21、第2臂22、第3臂23、第1侧向保持部41、第2侧向保持部42、下侧保持部43及透镜L上的硬膜液流下来。硬膜液粘性相当高,会比较缓慢地流下来。
通过使侧向保持部41、42的上下延伸部403紧贴或接近于透镜L的端缘或侧面上,上下延伸部403成为液体的流动路径。此外,消除了作为透镜表面的流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的产生液体膜的透镜L和侧向保持部41、42的间隙。因此,在浸渍后提起时,存留在第1侧向保持部41及第2侧向保持部42的V字状保持部404中的液体顺着与V字状保持部404一体化的上下延伸部403流下,而不会顺透镜L表面流下。此外,由于能够消除作为产生流动不均匀的主要原因的在透镜L和侧向保持部41、42之间产生硬膜液的膜的情况,所以可知透镜表面的流动不均匀变得难以发生。
上下延伸部403像以上这样发挥作为V字状保持部404中存留的液体的排出通路的功能,其长度优选为2mm以上。此外,上下延伸部403不只是直线状,为了与透镜L的端缘尽可能接近,也可以做成与透镜L的端缘相同的圆弧状。
此外,如图3所示,水平延伸部402大体与液体的液面平行,即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所以可以作为液体的流动路径,或者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与透镜L的端缘之间产生液膜。如图3的点划线所示,在水平延伸部402与上下延伸部403所成角度为锐角,即水平延伸部402为从透镜L一侧向比水平线靠上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的情况下,附着在第1臂21和第2臂22上的硬膜液有可能经过水平延伸部402而流到透镜L上,所以有可能成为外观品质缺陷的原因。另一方面,如图3的虚线所示,在水平延伸部402与上下延伸部403所成角度为钝角,即水平延伸部402为从透镜L一侧向比水平线靠下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的情况下,在水平延伸部402和透镜L的端缘部之间有可能产生硬膜液的膜,成为外观品质缺陷的原因。由此,水平延伸部402优选为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
此外,如图2(a)所示,第1侧向保持部41及第2侧向保持部42的V字状保持部404和上下延伸部403优选为,将一根金属丝折弯而与水平延伸部402一起一体地形成。如果V字状保持部404和上下延伸部403为分体,则需要通过熔接等将V字状保持部404和上下延伸部403固定,在固定部位会产生凹凸部。如果产生了凹凸部,则有可能阻止液体的流动。此外,还有可能因与透镜L的侧面不紧贴而失去作为液体的流动路径的效果。
第1侧向保持部41及第2侧向保持部42并不限于图2(a)所示的构造。例如,图2(b)所示的第1侧向保持部41b和图2(a)所示的为大致相同的构造,但为了简化V字状保持部404的构造而做成了如下的构造经一根金属丝折弯而形成V字状保持部404的一个突起、上下延伸部403、水平延伸部402、以及未图示的接合部401,并做成一对,将上下延伸部403、水平延伸部402、以及未图示的接合部401并排配置,从而形成了V字状保持部404。
此外,图2(c)所示的第1侧向保持部41c是在上下延伸部403和水平延伸部402中使用了较薄的板材的构造。将金属丝折弯成V字状而形成的V字状保持部404通过钎焊处理形成连续的面而结合在上下延伸部403的上端部上,使得不会产生凹凸部。该侧向保持部41c通过由较薄的板材形成,使侧向保持部41c产生弹簧功能,因此与透镜L的侧面的紧贴性更好。
此外,图2(d)所示的侧向保持部41d是将一根金属丝折弯而一体地形成V字状保持部404和上下延伸部403、将水平保持部402的前端接合在上下延伸部403的中间部上的构造。
使用本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1来实际进行透镜在硬膜液中的浸渍,结果可以看到,与以前备有的侧向保持部44、45的透镜保持夹具500相比较,透镜表面的流动不均匀而导致的外观缺陷变得很少。
在上述透镜保持夹具1中,第1臂21、第2臂22、第3臂23由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构成,表面积变为最小。因此,硬膜液的附着量变少并且通过清洗能够简单地使附着物脱离,所以能够容易地清洗。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表示了由以前的保持部构成下侧保持部的示例,但当然也可以做成后述第2发明所涉及的下侧保持部。此外,也可以使用上述侧向保持部来作为能够一起安装多个透镜的以前的透镜保持夹具的侧向保持部。
接着,参照图5~图7说明用来达成第2目的的第2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的一实施方式。
该透镜保持夹具1b整体由不锈钢构成,特别适合用于支承非圆形透镜L2的很薄的侧面的端缘或像刀刃那样尖的端缘。该透镜保持夹具1b具有将保持纵向配置的透镜L2的透镜保持部2b结合在支承整个透镜保持夹具1b的输送固定部3b上的构造。
输送固定部3b具有通过吊挂在输送夹具的横棒上而能够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未图示的输送夹具上的钩部30,所述输送夹具是将图4所示的输送夹具600的安装部606变更为具有未图示的矩形状截面的横棒。钩部30是将稍厚的矩形板折弯而形成的,具有支承部31和与其一体形成的水平板32,所述支承部31具有形成为倒凹形的形状,嵌合在未图示的输送夹具的横棒的截面为大致矩形状的钩部用凹部的上表面和左右侧面而稳定地吊挂。钩部30支承着整个透镜保持夹具1。
透镜保持部2b具有各基端部结合在钩部30的水平板32上、而前端部为自由端的第1臂21b、第2臂22b和第3臂23b。这些第1臂21b、第2臂22b和第3臂23b基本上都由截面大致为圆形的金属丝构成。构成第1臂21b的金属丝的线径使用0.5~1.5mm左右的较细的线径,比第2臂22b及第3臂23b细2/3~1/3左右。
第1臂21b的基端部与钩部30的水平板32平行地接合在水平板32的上表面上。从由基端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水平部211b,通过作为施力机构的螺旋弹簧212b将金属丝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地折回成锐角。被折回而向图1的斜右侧倾斜的第1倾斜部213b在比透镜L2的右侧端稍靠右侧处向比上下方向靠内侧地被折弯,成为比垂直方向稍向内侧倾斜而延伸的第1铅直部214b,其前端位于透镜L2的中央右端缘附近。第1臂21b的前端部通过压力加工等而形成为扁平状,从而形成安装部215b,在安装部215b上接合着将较细的金属丝折弯而形成的第1侧向保持部44的基端部。从第1侧向保持部44的基端部竖起的部分大致位于第1臂21的前端缘上。
第1臂22b和第3臂23b具有第1水平部221b、231b,该第1水平部221b、231b的基端部分别经由截面形成为ω形的导引板24而接合在钩部30的水平板32下表面上,从基端部向与第1臂21b相反即图中向右沿水平方向延伸。从这些第1水平部221b、231b向左侧斜下方被折弯成锐角、向该左斜下方延伸的第2倾斜部222b和232b与第1臂21b交叉,使第2倾斜部222b和232b从两侧夹着第1臂21b的第1倾斜部213b。从第2倾斜部222b和232b在比透镜L2的左端稍靠左侧处被折弯得比上下方向稍微向内,成为比垂直方向稍微向内侧倾斜的第2铅直部223b、233b。
第2臂22b的第2铅直部223的前端延伸到位于透镜L2中央左端缘附近。第2臂22b的第2铅直部223b的前端部通过压力加工等而形成为扁平状,从而形成安装部225b,在安装部225b上接合着将金属丝折弯而形成的第2侧向保持部45的基端部。从第2侧向保持部45的基端部竖起的部分大致位于第2臂22b的前端缘。
第3臂23b的第2铅直部233b再在透镜L2的斜左下侧处被沿着透镜端缘折弯而成为第3倾斜部234b,进而朝着透镜L2中心侧在大致垂直方向上被折弯而形成安装部236。第3臂23b的前端的安装部236位于透镜L2下方的端缘的稍微靠近第1臂21b附近。在第3臂23b的安装部236上接合着下侧保持部10。对于该下侧保持部10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第2臂22b和第3臂23b的各自的第2铅直部223b、233b的上部由连结板25将第2臂22b和第3臂23b的各自的第2铅直部223b、233b相互固定,使它们与透镜L2的端缘大致平行。第1臂21b、第2臂22b及第3臂23b都被折弯成与纵向配置的透镜L2的端缘大致平行。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在透镜保持夹具1b上的第1侧向保持部44和第2侧向保持部45是将金属丝折弯,以形成能够保持透镜L2的左右两侧的各个很薄的侧面的端缘或像刀刃那样尖的端缘的V字状的凹陷。下侧保持部10是第2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1b的特征部分。图7(a)表示将下侧保持部10放大的立体图。该下侧保持部10具备长边沿着上下方向的矩形状的支承板11,在支承板11的上端具备支承透镜的侧面的端缘或尖的端缘的V字状的切口部110。支承板11接合在安装部236上。与该支承板11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矩形状的2片辅助板12一体地设置在支承板11的两端缘上,其长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短边沿着与安装部236相反侧的正交方向相对于支承板11延伸。支承板11和两侧的辅助板12的水平截面形成为コ字状。这些支承板11和辅助板12是将板材折弯而一体地形成的。支承板11和辅助板12由较薄的不锈钢板构成。
将透镜L2保持在透镜保持夹具1b上的作业例如可以如下这样进行用手指将第1臂21b的与第2臂22b交叉后的变斜的第1倾斜部213b向第2臂22b的第1水平部221b一侧拉近而将第1臂21b较大地张开,使透镜L2的端缘抵接在下侧保持部10和第2侧向保持部45上,然后顺着螺旋弹簧212b的施力,使第1臂21b的前端的第1侧向保持部44抵接在透镜L2端缘上。
接着,将透镜保持夹具1的钩部30吊挂在未图示的输送夹具的横棒上,在吊挂着多个透镜保持夹具1的状态下,将透镜L2浸渍在硬膜液等处理液中,经过规定时间后提起、使液体流净后,输送到干燥炉使处理液干燥。
透镜保持夹具1b由于第1臂21b通过螺旋弹簧212b被折弯成锐角,第1侧向保持部44的行程变长,可动范围较大,所以能够对应较大范围的透镜L2的外径,并且在安装透镜L2的作业过程中弄伤透镜的可能性变小。
此外,透镜保持夹具1b为特别适合于保持非圆形透镜L2的构造。非圆形透镜是在有顾客希望将透镜的厚度(中心厚)减薄的情况下,将整体的厚度均等地削减后的薄型透镜。特别是在凸透镜(+范围的透镜)中,有时外周部变薄、外周部被削掉而变成椭圆形或非圆形。外周部被削掉的非圆形透镜L2的外周缘较薄而像刀刃那样尖,如果在以较强的力夹着两侧的状态下加热,则有可能产生变形。
在该透镜保持夹具1b中,第1臂21b的线径比第2臂22b及第3臂23b细,能够减少弹簧压力,即使是外周缘变薄的非圆形透镜L2也能够不变形地保持。
此外,下侧保持部10为在支承板11的两端缘上设有辅助板12的构造。该下侧保持部10在上下方向上没有妨碍液体流下的构造物,对浸渍后的液体流净较好。另一方面,以支承板11和辅助板12正交的角度相交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角部中,液体容易存留。因此可知,在支承板11上设置了辅助板12的下侧保持部10与以前的只有支承板的下侧保持部46相比,液体保持力变大,与下侧保持部10接触的透镜L2的端部的表面上的液膜被被存留在角部中的液体牵引,不易发生液体存留。实际进行非圆形透镜的硬膜液的浸渍,结果可以确认,与以前的具备只有支承板的下侧保持部46的透镜保持夹具500相比,由液体存留而造成的外观缺陷变得很少。
此外,该下侧保持部10由于是将板材折弯而一体地形成支承板11和辅助板12的构造,所以能够简单地将辅助板12设置在支承板11上。此外,该辅助板12还具有加强较薄的板材的支承板11、使其变得难以弯曲的功能。
下侧保持部10并不限于图7(a)所示的构造。例如,图7(b)所示的下侧保持部10b与图7(a)所示的下侧保持部10为大致相同的构造,但辅助板12b比支承板11b长,是辅助板12b的下部比支承板11更向下方突出的构造。
此外,图7(c)所示的下侧保持部10c是如下构造将矩形状的两片辅助板12c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部分接合在长边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矩形状的支承板11c的两端缘上,将支承板11c和辅助板12c组合成水平截面大致呈H字状。该下侧保持部10c由于支承板11c和辅助板12相交的角部形成了4处,所以液体保持力比图7(a)所示的下侧保持部10大,在防止液体存留现象的效果方面较好。
进而,图7(d)所示的下侧保持部10d的基本构造与图7(a)所示相同,但在平行于辅助板12d的上下方向平行地设置了遍及全长的多个锯齿状的弯曲。该下侧保持部10d由于除了支承板11d和辅助板12d相交的角部,设在辅助板12d上的上下方向的槽也能够保持液体,所以液体保持力变得更大,在防止液体存留现象的效果方面较好。此外,下侧保持部并不限于图7(a)~图7(d)所示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将多个辅助板设置成翼状,或者使支承板和辅助板形成为四边筒状。再者,由于只要形成支承板11和辅助板12相交的角部就可以,所以支承板11和辅助板12的交叉角度并不限于90°。
此外,在透镜保持夹具1b中,第1臂21b的第1倾斜部213b被第2臂22b的第2倾斜部222b和第3臂23b的第2倾斜部232b夹着并相交叉。由此,第2臂22b的第2倾斜部222b和第3臂23b的第2倾斜部232b对第1臂21b的相对于透镜L2端缘离开或接近的移动进行所谓导引来限制,从而确保第1臂21b在平面上的移动与透镜L2的端缘大致平行。
进而,在透镜保持夹具1b中,第1臂21b、第2臂22b、第3臂23b由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构成,表面积为最小。因此,硬膜液的附着量较少并且通过清洗能够简单地使附着物脱离,所以能够容易地清洗。图5及图6所示的透镜保持夹具1b的第1侧向保持部44和第2侧向保持部45使用了以前的保持部来构成,但当然也可以采用第1发明所涉及的侧向保持部41、42。此外,在透镜保持夹具1b的说明中,以保持非圆形透镜L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保持圆形透镜。
接着,参照图8说明第2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透镜保持夹具1c中,将纵向安装圆形透镜L的可连装15片的透镜保持部2c配置2排,能够一起安装合计30片透镜L,并一起进行浸渍处理。在透镜保持部2c中,以透镜L的左右侧向保持部47、48和下侧保持部10的3点的保持部来保持透镜L,其中外侧的侧向保持部47为板弹簧状。透镜保持部2c以每隔对应于透镜L的厚度的相等间隔的间距配置。在透镜保持夹具1c上一体地设有用来输送透镜保持夹具1c的输送夹具50。
该透镜保持夹具1c的左右侧向保持部47、48由图9(c)所示的前端具有用来保持侧面较薄的透镜的V字状的切口部的支承板46构成,但当然也可以使用图1所示的第1发明的侧向保持部41、42。
另一方面,下侧保持部10使用图7(a)所示的构造。也可以使用图7(b)~图7(d)所示构造或其它构造来作为下侧保持部10。下侧保持部10如图7(a)所示,上端具备用来支承透镜L的端缘的切口部110,具备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支承板11、和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并与支承板11具有交叉角度而一体化的辅助板12。由于有液体存留在支承板11和辅助板12相交的角部中的效果,所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有防止浸渍后发生液体存留现象的效果。
在上述说明中,例示了通过浸渍法进行塑料透镜的硬膜形成的情况,但处理液并不限于硬膜液。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透镜保持夹具可以在例如进行形成对塑料眼镜透镜赋予耐擦伤性的硬膜的浸渍处理的工序中、用来保持透镜,可以用于塑料眼镜透镜的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保持夹具,用来以保持将端缘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透镜的左右两端缘的侧向保持部和保持上述透镜的下侧端缘的下侧保持部的至少3处的保持部保持上述透镜、并将上述透镜浸渍到液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侧向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保持上述透镜的端缘的V字状保持部,和支承上述V字状保持部并沿着上述透镜的端缘从上述V字状保持部向下方延伸的上下延伸部,上述上下延伸部抵接在上述透镜的端缘上或与上述透镜的端缘极为接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侧向保持部具有支承上述上下延伸部并在与液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延伸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V字状保持部与上述上下延伸部是将金属丝折弯而一体地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平延伸部与上述V字状保持部及上述上下延伸部一起,是将金属丝折弯而一体地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输送夹具上的输送固定部;和一个透镜保持部,由分别设置在结合于上述输送固定部上的多个臂上的上述保持部来支承一片上述透镜的端缘,从而保持上述透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具有第1臂,通过螺旋弹簧折弯成锐角、且在前端侧具备受上述螺旋弹簧施力而抵接在上述透镜的端缘上的第1侧向保持部;第2臂,具备抵接在与上述第1侧向保持部所抵接的透镜的端缘相对一侧的端缘上的第2侧向保持部;和第3臂,具备抵接在上述第1侧向保持部所抵接的上述透镜的端缘和上述第2侧向保持部所抵接的上述透镜的端缘之间的上述透镜的下方端缘上的下侧保持部。
7.一种透镜保持夹具,用来以保持将端缘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透镜的左右两端缘的侧向保持部和保持上述透镜的下侧端缘的下侧保持部的至少3处的保持部保持上述透镜、并将上述透镜浸渍到液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下侧保持部具备支承板,在其上端具有支承上述透镜的端缘的切口部、并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和辅助板,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并与上述支承板有交叉角度地一体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板和上述辅助板是将板材折弯而一体地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输送夹具上的输送固定部;和一个透镜保持部,由分别设置在结合于上述输送固定部上的多个臂上的上述保持部来支承一片上述透镜的端缘,从而保持上述透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保持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具有第1臂,通过螺旋弹簧折弯成锐角、且在前端侧具备受上述螺旋弹簧施力而抵接在上述透镜的端缘上的第1侧向保持部;第2臂,具备抵接在与上述第1侧向保持部所抵接的透镜的端缘相对一侧的端缘上的第2侧向保持部;和第3臂,具备抵接在上述第1侧向保持部所抵接的上述透镜的端缘和上述第2侧向保持部所抵接的上述透镜的端缘之间的上述透镜的下方端缘上的下侧保持部。
全文摘要
在用来以保持透镜(L)的左右两端缘的侧向保持部(41、42)和保持上述透镜的下侧端缘的下侧保持部(43)的至少3处的保持部保持透镜(L)、并将透镜(L)浸渍到液体中透镜保持夹具中,构成为,侧向保持部(41、42)具有保持透镜的端缘的V字状保持部(404)、和沿着透镜(L)的端缘从V字状保持部(404)向下方延伸的上下延伸部(403)。此外,使下侧保持部(10)具备上端具有支承透镜(L2)的端缘的切口部(110)的支承板(11),和与支承板(11)有交叉角度地一体化的辅助板(12)。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由支承透镜的侧向的侧向保持部及支承透镜的下侧的下侧保持部导致的透镜的外观缺陷的发生。
文档编号B29D11/00GK1675000SQ03818860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6日
发明者清水浩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