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5832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包含一个合模装置、一个射出装置,及一个贴标单元。该合模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基座、一个移动基座、一个公模单元及一个母模单元。该移动基座可沿着一条轴线朝向或远离该固定基座移动。该公模单元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该公模单元具有分别位于该轴线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二公模仁。该母模单元设置于该固定基座邻近该移动基座的一侧,且该母模单元具有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二母模仁。该射出装置设置于该固定基座,且包括分别与该第一、二母模仁相连接一个第一、二塑料射出单元。该贴标单元可将一个标签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
【专利说明】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出成型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色射出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化妆品容器的外表面都会印刷形成一个载有产品名称等其他信息的印刷层,或是贴覆一个载有上述信息的标签,以供消费者辨识,由于该印刷层或该标签是外露且耐磨性不佳,因此容易被刮花磨损,而造成标示不清及不美观等问题。
[0003]有鉴于此,化妆品容器的制造厂商则会进一步在该化妆品容器表面形成一个硬化透明薄膜,使得该印刷层或该标签夹置于该化妆品容器与该硬化透明薄膜间,借此,该印刷层或该标签即可受保护而不被刮花磨损,且使得该化妆品容器的耐磨性更佳。
[0004]然而,上述具有该硬化透明薄膜及该印刷层或标签的化妆品容器需先进行该化妆品容器的射出成型,再于该化妆品容器外表面形成该印刷层或贴上标签,最后再进行于该硬化透明薄膜的形成,因此,如何将上述制造流程有效率自动化且能效提高产能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生产双色射出产品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
[0006]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包含一个合模装置、一个射出装置,及一个贴标单元。
[0007]该合模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基座、一个移动基座、一个公模单兀及一个母模单兀。该移动基座可沿着一条轴线朝向或远离该固定基座移动。该公模单元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且该公模单元具有分别位于该轴线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公模仁及一个第二公模仁。该母模单元设置于该固定基座邻近该移动基座的一侧,且该母模单元具有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母模仁及一个第二母模仁。
[0008]该射出装置设置于该固定基座,且包括分别与该第一母模仁及该第二母模仁相连接一个第一塑料射出单元及一个第二塑料射出单元。
[0009]该贴标单元可将一个标签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
[0010]其中,该公模单元可于一个第一成型位置及一个第二成型位置间转动变化,当该公模单兀在该第一成型位置时,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该第一母模仁及该第二母模仁,且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可分别与该第一母模仁及该第二母模仁合模形成一个第一模腔及一个第二模腔,当该公模单兀在该第二成型位置时,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该第二母模仁及该第一母模仁,且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可分别与该第二母模仁及该第一母模仁合模形成该第一模腔及该第二模腔。
[0011]较佳地,该贴标单元为一个可将该标签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的机械手臂。[0012]较佳地,该公模单元还包括一个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的驱动座,该驱动座供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设置。
[0013]较佳地,该模内贴标双色成型机还包含一个成品取出单元。
[00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也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0015]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包含一个合膜装置、一个射出装置,及一个贴标单兀,该合模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基座、一个移动基座、一个公模单兀及一个母模单兀,该移动基座可沿着一条轴线朝向或远离该固定基座移动,该公模单元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且该公模单元具有分别位于该轴线两相反侧的数个第一公模仁及数个第二公模仁,该母模单元设置于该固定基座邻近该移动基座的一侦U,且该母模单元具有间隔设置的数个第一母模仁及数个第二母模仁;该射出装置设置于该固定基座,且包括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母模仁的第一塑料射出单元及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母模仁的第二塑料射出单元;该贴标单元可将数个标签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其中,该公模单元可于一个第一成型位置及一个第二成型位置间转动变化,当该公模单兀在该第一成型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公模仁与第一母模仁合模形成一个第一模腔,而所述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公模仁与第二母模仁合模形成一个第二模腔,当该公模单元在该第二成型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公模仁与第二母模仁合模形成该第二模腔,而所述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公模仁与第一母模仁合模形成该第一模腔。
[0016]较佳地,该贴标单元为一个可将所述标签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的机械手臂。
[0017]较佳地,该公模单元还包括一个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的驱动座,该驱动座供所述第一公模仁及所述第二公模仁设置。
[0018]较佳地,该模内贴标双色成型机还包含一个成品取出单元。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合模装置、该射出装置及该贴签单元的相配合达到有效率、流畅且能自动化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制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其中,一个公模单元于一个第一成型位置且一个贴标单元进行贴标动作;
[0021]图2为一个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公模单元与一个母模单元合模进行塑料射出;
[0022]图3为一个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进行脱模而得到一个半成品;
[0023]图4为一个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公模单元于一个第二成型位置且一个贴标单元进行贴标动作;
[0024]图5为一个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公模单元与该母模单元合模进行塑料射出;
[0025]图6为一个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进行脱模而得到一个半成品及一个成品,并将该成品卸离该公模单元;[0026]图7为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28]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合模装置1、一个射出装置2、一个贴标单元3,及一个成品取出单元4。
[0029]该合模装置I包括一个固定基座11、一个移动基座12、一个公模单兀13及一个母模单元14。该移动基座12可沿着一条轴线L朝向或远离该固定基座11移动。该公模单元13可绕该轴线L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12的邻近该固定基座11的一侧,且该公模单元13具有一个驱动座130、一个第一公模仁131及一个第二公模仁132。该驱动座130可绕该轴线L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12的邻近该固定基座11的一侧,且该第一公模仁131及该第二公模仁132间隔设置于该驱动座130相反于该移动基座12的一侧,且分别位于该轴线L的两相反侧。该母模单元14设置于该固定基座11邻近该移动基座12的一侧,且该母模单元14具有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母模仁141及一个第二母模仁142。在本实施例中,该合模装置I以液压传动和电力控制系统(图未示)来进行该移动基座12及该驱动座130的自动化驱动控制。
[0030]该公模单元13可于一个第一成型位置及一个第二成型位置间转动变化,当该公模单元13在该第一成型位置(如图1所示)时,该第一公模仁131及该第二公模仁132分别对应该第一母模仁141及该第二母模仁142,且该第一公模仁131及该第二公模仁132可受该移动基座12驱动沿着该轴线L朝该固定基座11移动,而分别与该第一母模仁141及该第二母模仁142合模形成一个第一模腔101及一个第二模腔102 (如图2所示),当该公模单元13在该第二成型位置(如图4所示)时,该第一公模仁131及该第二公模仁132分别对应该第二母模仁142及该第一母模仁141,且该第一公模仁131及该第二公模仁132可受该移动基座12驱动沿着该轴线L朝该固定基座11移动,而分别与该第二母模仁142及该第一母模仁141合模形成该第一模腔101及该第二模腔102 (如图5所不)。
[0031]该射出装置2设置于该固定基座11,且包括一个第一塑料射出单元21及一个第二塑料射出单元22。该第一塑料射出单元21与该第二塑料射出单元22分别与该第一母模仁141及该第二母模仁142相连接,且可分别对于该第一模腔101及该第二模腔102射出呈熔体状的一个第一塑料(图未示)及一个第二塑料(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塑料射出单元21及该第二塑料射出单元22分别具有料筒、螺杆、喷嘴、料斗、计算装置、螺杆传动装置、射出与移动油缸、料筒与喷嘴的加热装置及电力控制系统等组件(图未示),且借由上述组件的相配合使该第一塑料及该第二塑料均匀地熔化成熔体,并以足够的压力和速度将熔体分别注入该第一模腔101及该第二模腔102。该第一塑料为一个可透光塑料及一个不可透光塑料其中一者。该第二塑料为一个可透光塑料。
[0032]该贴标单元3将一个标签5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141的内模面。在本实施例中,该贴标单元3为一个可自动化驱动控制的机械手臂。值得一提的是,该贴标单元3不以上述为限,也可为其他可以达到同于该机械手臂功效的机构。[0033]该成品取出单元4用以将成品取出。在本实施例中,该成品取出单元4为一个可自动化驱动控制的机械手臂。值得一提的是,该成品取出单元4不以上述为限,也可为其他可以达到同于将成品取出的该机械手臂功效的机构。
[0034]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的各组件及组合态样的描述,接着,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动作以及预期所能达成的功效陈述如后:
[0035]本实用新型在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整个流程为:
[0036]参阅图1,控制该贴标单兀3先将一个标签5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141的内模面,再由该第一母模仁141内的吸气装置(图未示)将该标签5吸附紧贴于该第一母模仁141的内模面;
[0037]接着参阅图2,该公模单元13旋转至该第一成型位置后,驱动该移动基座12带动该公模单元13朝该固定基座11移动,从而使得该第一公模仁131及该第二公模仁132分别与该第一母模仁141及该第二母模仁142合模形成该第一模腔101及该第二模腔102,接着控制该第一塑料射出单元21对于该第一模腔101射出一个呈熔体状的第一塑料,然而填满于该第一模腔101的第一塑料固化成型为一个半成品6,且该标签5贴覆于该半成品6的外表面;
[0038]接着参阅图3,驱动该移动基座12带动该公模单元13远离该固定基座11,然而贴覆有该标签5的该半成品6随着该第一公模仁131带动远离该第一母模仁141 ;
[0039]接着参阅图4,旋转该公模单元13至该第二成型位置,且控制该贴标单元3将一个标签5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141的内模面,再由该第一母模仁141内的吸气装置将该标签5吸附紧贴于该第一母模仁141的内模面;
[0040]接着参阅图5,驱动该移动基座12带动该公模单元13朝该固定基座11移动,从而使得该第一公模仁131及该第二公模仁132分别与该第二母模仁142及该第一母模仁141合模形成该第二模腔102及该第一模腔101,其中,贴覆有该标签5的该半成品6随着该第一公模仁131移动至该第二模腔102内,且使得该半成品6外表面与该第二母模仁142的内模面间存有一个成型间隙7,接着控制该第一塑料射出单元21及该第二塑料射出单元22同时分别对于该第一模腔101及该第二模腔102射出呈熔体状的一个第一塑料和一个第二塑料,其中,填满于该第一模腔101的第一塑料固化成型为另一个外表面贴覆有该标签5的半成品6,而填满于该成型间隙7的第二塑料则固化成型为一个包覆移动至该第二模腔102内的该半成品6的外表面及该标签5的保护层8,结合在一起的该半成品6、该标签5及该保护层8三者即为一个成品9;
[0041]接着参阅图6,驱动该移动基座12带动该公模单元13远离该固定基座11,然而贴覆有该标签5的该半成品6及该成品9分别因该第二公模仁132及该第一公模仁131带动而分别远离该第一母模仁141及该第二母模仁142,此时,该成品取出单元4即可将该成品9从该第一公模仁131卸除,而贴覆有该标签5的该半成品6则在该公模单元13旋转至该第一成型位置且与该母膜单元14进行合模时,继续随着该第二公模仁132带动至该第二模腔102内进行后续第二塑料射出成型动作,以在该半成品6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包覆该标签5的保护层8,而完成另一个成品9的制作,同时,该第一模腔101也被注入一个第一塑料而成型为下一个半成品6。
[0042]然而上述的动作流程是可被自动化控制,且反复进行上述的驱动使该公模单元13于该第一成型位置及该第二成型位置间转动,进行该公模单元13朝该母模单元14移动合模,且基本同时进行对该第一膜腔101及该第二模腔102注入塑料而成型完成贴覆有该标签5的该半成品6及该成品9。
[00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借由该合模装置1、该射出装置
2、该贴签单元3及该成品取出单元4的相配合达到有效率、流畅且能自动化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制程。
[0044]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大致上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0045]该公模单元13具有设置于该驱动座130位于该轴线L的两相反侧的数个第一公模仁131及数个第二公模仁132,所述第一公模仁131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公模仁132彼此间隔设置。
[0046]该母模单元14具有间隔设置的数个第一母模仁141及数个第二母模仁142。
[0047]其中,当该公模单元13在该第一成型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模仁131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母模仁141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公模仁131与第一母模仁141合模形成一个第一模腔101,而所述第二公模仁132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母模仁142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公模仁132与第二母模仁142合模形成一个第二模腔102,当该公模单元13在该第二成型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模仁131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母模仁142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公模仁131与第二母模仁142合模形成该第二模腔102,而所述第二公模仁132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母模仁141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公模仁132与第一母模仁141合模形成该第一模腔101。
[0048]该第一塑料射出单元21与该第二塑料射出单元22分别与所述第一母模仁141及所述第二母模仁142相连接,且可分别对于所述第一模腔101及所述第二模腔102射出呈熔体状的一个第一塑料及一个第二塑料。
[0049]该贴标单元3将数个标签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母模仁141的内模面。
[0050]该成品取出单元4用以将成品9取出。
[0051]然而,本第二实施例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整个流程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的动作流程,但在合模射出成型时可比该第一实施例同时产出数量更多贴覆有标签5的半成品6及成品9。
[0052]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包含一个合模装置、一个射出装置,及一个贴标单元,该合模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基座、一个移动基座、一个公模单元及一个母模单元,该移动基座可沿着一条轴线朝向或远离该固定基座移动,该公模单元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且该公模单元具有分别位于该轴线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公模仁及一个第二公模仁,该母模单兀设置于该固定基座邻近该移动基座的一侧,且该母模单元具有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母模仁及一个第二母模仁;该射出装置设置于该固定基座,且包括分别与该第一母模仁及该第二母模仁相连接一个第一塑料射出单元及一个第二塑料射出单元;该贴标单元可将一个标签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其中,该公模单元可于一个第一成型位置及一个第二成型位置间转动变化,当该公模单元在该第一成型位置时,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该第一母模仁及该第二母模仁,且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可分别与该第一母模仁及该第二母模仁合模形成一个第一模腔及一个第二模腔,当该公模单元在该第二成型位置时,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该第二母模仁及该第一母模仁,且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可分别与该第二母模仁及该第一母模仁合模形成该第一模腔及该第二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贴标单元为一个可将该标签设置于该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的机械手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公模单元还包括一个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的驱动座,该驱动座供该第一公模仁及该第二公模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还包含一个成品取出单元。
5.一种模内贴标 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包含一个合膜装置、一个射出装置,及一个贴标单元,该合模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基座、一个移动基座、一个公模单元及一个母模单元,该移动基座可沿着一条轴线朝向或远离该固定基座移动,该公模单元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且该公模单元具有分别位于该轴线两相反侧的数个第一公模仁及数个第二公模仁,该母模单元设置于该固定基座邻近该移动基座的一侧,且该母模单元具有间隔设置的数个第一母模仁及数个第二母模仁;该射出装置设置于该固定基座,且包括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母模仁的第一塑料射出单元及一个连接所述第二母模仁的第二塑料射出单元;该贴标单元可将数个标签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其中,该公模单元可于一个第一成型位置及一个第二成型位置间转动变化,当该公模单元在该第一成型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公模仁与第一母模仁合模形成一个第一模腔,而所述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公模仁与第二母模仁合模形成一个第二模腔,当该公模单元在该第二成型位置时,所述第一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一公模仁与第二母模仁合模形成该第二模腔,而所述第二公模仁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母模仁且两个相对应的第二公模仁与第一母模仁合模形成该第一模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贴标单元为一个可将所述标签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母模仁的内模面的机械手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公模单元还包括一个可绕该轴线旋转地设置于该移动基座的邻近该固定基座的一侧的驱动座,该驱动座供所述第一公模仁及所述第二公模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模内贴标双色射出成型机还包含一个成 品取出单元。
【文档编号】B29C45/17GK203805229SQ20142024016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陈四海 申请人:陈四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