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系统之热咀的冷水套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872阅读:2089来源:国知局
热流道系统之热咀的冷水套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热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热塑加工过程中热流道的顶端的热咀的冷却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热流道加工技术是通过加热的方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进行注塑。现有结构的热咀4的前端冷却水路3在冷水套2外部,如附图1~2所示,热流道1源源不断地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推向前端热咀4,由于给予热咀4降温的冷却水路3在冷水套2外部,距离前端热咀4进胶位置较远,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加工出的产品表面出现太阳斑发黄的现象,此现象体现于产品的外观表面,一般不为客户所接受,同时这也是热流道行业内的技术难题,至今行业类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之热咀的冷水套的结构改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热流道系统之热咀的冷水套的结构改良,包括热流道、冷水套及热咀,热咀固设于热流道内的顶端,呈通孔状的冷水套固设于热流道内的顶端,热咀出料的一端突伸在冷水套的小孔端,在冷水套内部设有贯通的内置水路。

所述的内置水路由3D打印加工而成。

本发明由于将内置水路已经加工到冷水套内部去,冷却水路靠近了热咀咀尖的前端,当冷却水打开,水路经过的时候可以带走咀尖浇口处大部分热量,能有效的降低浇口前端的温度,使产品表面太阳斑发黄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解决,且由于该内部运水使用到了3D打印技术,更是将以前加工的不可能变为现实。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冷水套之冷却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之冷却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冷水套之冷却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之冷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3~4,热流道系统之热咀的冷水套的结构改良,包括热流道1、冷水套2及热咀4,热咀4固设于热流道1内的顶端,呈通孔状的冷水套2固设于热流道1内的顶端,热咀4出料的一端突伸在冷水套2的小孔端,在冷水套2内部设有贯通的内置水路5。

所述的内置水路5由3D打印加工而成。

当使用本发明时,热流道1源源不断地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推向前端热咀4,由于将内置水路5已经加工到冷水套2内部去,内置水路5靠近了热咀4咀尖的前端,当冷却水打开,内置水路5的水经过的时候可以带走热咀4咀尖浇口处大部分热量,能有效的降低浇口前端的温度,使产品表面太阳斑发黄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