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197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塑胶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塑胶注塑产品的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



背景技术:

塑胶产品的生产方法有吹塑法和注塑法,空心结构的产品多使用吹塑法,实体结构的产品多使用注塑法。对于注塑工艺而言,简单产品脱模比较方便,只需要打开模具取出产品即可,而复杂产品的脱模相对就比较复杂。在一些材质弹性较大的pvc、pe、pp等材质的产品上,产品的局部有小尺寸的凹凸部分,如果针对每个凹凸位置专门设计脱模结构,模具的整体结构就太过复杂臃肿,造价不菲。因此有必要在部分非重要的凹凸位置,依靠已成型材质自身的弹性,强行将产品较大尺寸的部分结构从较小尺寸的对应模具内拉拽分离出来。中国专利文献cn205870956u,于2017年1月1日公开了“机壳倒扣结构的强脱模具结构”,该机壳包括沿着边缘设置的多个固定柱,每一固定柱的顶端具有两反向间隔设置的倒扣柱,该倒扣柱的末端为倒钩状的倒扣部,该强脱模具结构包括置于待成型固定柱两侧的两第一镶件,以及置于待成型固定柱顶端的第二镶件;每一第一镶件具有与相应倒扣柱以及对应侧的固定柱形状相匹配的型腔结构;该第二镶件包括连接于相应模架面板上的连接部以及可插入两待成型倒扣柱之间的型芯部。该方案相对简单,无法满足一些既需要局部强脱模又需要整体常规脱模的产品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强脱模方法无法适用在既需要局部强脱模又需要整体常规脱模的产品的生产,从而提供一种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可以适用在先局部强脱模再整体常规脱模的产品生产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底座下行:底座与下模板固定,随下模板向下运动;底座上设有延伸方向为横向的底座燕尾槽;

下活动块下行:下活动块下方设有下活动块燕尾键,下活动块燕尾键在底座燕尾槽内适配,可沿燕尾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镶针下行:镶针与下活动块的位置相对固定,沿下活动块的延伸方向下行后,与产品分离;

强脱模:产品的强脱模部分实现第一次的局部脱模;

常规脱模:下活动块带动上活动块沿底座燕尾槽横向移动,使上活动块与产品分离,从而实现第二次的整体脱模;

其中,其中,上活动块位于下活动块延伸方向的上方,上活动块内设有沿上活动块运动方向延伸的镶针通孔,镶针适配的套接在镶针通孔内;上活动块与下活动块在镶针的延伸方向上可在设定距离内分合,该距离不小于镶针套接在镶针通孔内的长度;上活动块的上端、镶针的上端与产品的强脱模位置的形状适配。

在本技术方案中,设计有一个底座,底座固定在下模板上,可以随下模板的开合而升降。底座上设计有横向的轨道,可以是水平向或者是因设计而定的近似水平方向的。轨道供底座上方的结构沿轨道方向移动,同时还要对接触轨道的结构起到限制其上行的作用,因此采用燕尾键槽副的连接结构。在底座上通过键槽结构连接的包括下活动块,下活动块下端可依靠键槽结构在底座上横向移动,上端通过限位机构连接上活动块,使上活动块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在限定距离内与下活动块分合。下活动块上设计了镶针,镶针通常为杆件,而上活动块上设计了镶针通孔,镶针和镶针通孔的延伸方向即为上活动块的移动方向,上活动块通过镶针通孔套接在镶针上,使上活动块可以沿镶针延伸方向移动,而移动的极限位置由限位机构决定。镶针的上端及上活动块的上端与产品的需要强脱模的位置连接。当开模时,底座随下模板下行,下活动块因键槽结构限制,也随底座下行,镶针同步下行,首先同产品的强脱模部分分离,然后上活动块在下活动块的带领下与产品的强脱模部分实现强脱模,最后,产品的其余部分就可以常规脱模。

作为优选,上活动块的下端与上活动块的下端,沿镶针延伸方向分别设计有匹配的燕尾槽和键,且槽的深度与键的高度差不小于镶针套接在镶针通孔内的长度,使键在槽的深度范围内可运动。本方案设计了燕尾键槽结构来连接上活动块的下端与下活动块的上端,且键在槽的深度方向上可移动的位置应不小于镶针脱离产品的长度。这样就通过燕尾槽键结构限制了上活动块沿镶针延伸方向的运动范围。

作为优选,还包括后活动块;底座燕尾槽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有倾斜角度;后活动块位于上活动块与下活动块的较低的相邻侧,且与上活动块位置相对固定;后活动块可在底座燕尾槽延伸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当强脱模结束后,在常规脱模阶段,后活动块与上活动块同时沿底座燕尾槽横向移动,使上活动块与产品分离。在一些因为设计原因,需要将底座燕尾槽的延伸方向设计为与水平方向有夹角的结构中,上活动块与下活动块缺乏侧向支撑,因此有必要再增加后活动块,比邻上活动块和下活动块置于底座燕尾槽的相对较低一侧,为上活动块和下活动块提供支撑。在实际应用中,后活动块的上端可以是与产品接触的常规模具部分,也可以是不和产品接触的单纯的支撑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可以适用在先局部强脱模再整体常规脱模的产品生产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运动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运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沿镶针轴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圆圈内部分运动前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圆圈内部分运动后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底座燕尾槽,3下活动块,4下活动块燕尾键,5镶针,6产品,7上活动块,8镶针通孔,9后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例为一种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应用在同时需要强脱模和常规脱模的注塑工艺上。

如图1、图3所示,本例有一个底座1,连接在下模板上,可随下模板上下方向移动。底座上设有横向的底座燕尾槽2,该槽的延伸方向为前方略高,后方略低。下活动块3的下端设有下活动块燕尾键4,并且通过键槽连接关系,使下活动块可以在底座上沿底座燕尾槽的延伸方向前后移动。下活动块的延伸方向为向上且略向后倾,在其上端设计有一个燕尾槽。上活动块7的延伸方向与下活动块完全一致,且上活动块的下端匹配的设计有一个燕尾键,该燕尾键设于下活动块的燕尾槽内,可在前下至后上方向上运动,运动轨迹受燕尾槽的深度限制。下活动块还沿自己的延伸方向设有镶针8,本例中的镶针为一个细长的杆件。上活动块对应的设有镶针通孔,使镶针穿过镶针通孔,上端伸入产品内部,形成产品强脱模部分的内模。相应的,上活动块可以在镶针的延伸方向即前下-后上方向上移动,而上活动块的上端与产品接触,并且成为产品强脱模部分的外模。如图4和图5所示,本例中,产品的强脱模部分为一个向前下方伸出的连接嘴,下端的嘴口比上方连接产品主体的颈部略大,在模具闭合的状态下,镶针伸入连接嘴内部,上活动块的部分位置紧紧的包围在连接嘴的外侧。上活动块与下活动块在燕尾槽键范围内的移动距离,大于镶针从连接嘴内下行并分离的距离。后活动块紧贴的位于下活动块和上活动块的后方,下方有定位机构可以与底座燕尾槽匹配,可以在底座燕尾槽的延伸方向前后移动,也可以随下模板上下移动。后活动块对上活动块和下活动块起到斜向支撑的作用,后活动块的上端也构成模具的一部分,与产品的常规脱模区域接触。

本例的一种强脱模的二次开内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底座下行:底座随下模板向下运动;

下活动块下行:下活动随底座一起下行,使上活动块与下活动块之间的距离增大至限定的最大值,即上活动块的燕尾键移动至的下活动块的燕尾槽的上端;

镶针下行:镶针与下活动块的位置相对固定,随下活动块下行后,从产品的连接嘴中抽出,与产品分离;此时连接嘴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

强脱模:产品的强脱模部分即连接嘴部分与上连接块的对应部分强制分离,实现第一次的局部脱模;

常规脱模:下活动块带动上活动块沿底座燕尾槽向前向上横向移动,并带动后活动块同步移动,使上活动块、后活动块的其余同产品接触的部分与产品分离,使从而实现第二次的整体脱模;此时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