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的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186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的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的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3d打印机是一个基于专门的计算机文件创建真实物理对象一种机器,其创建方式是增材创建,因而该过程被称为“加法制造”。简单地讲,石墨烯3d打印机是一种机器,它可以把蓝图变成一个物理对象。用户为它设计一个模式,该模式以图形的形式展现给用户,而以程序的形式存在于微型计算机;计算机按照这个模式工作,通过专门材料的组合,将产生一个与预想蓝图相对应的物理对象。石墨烯3d打印技术已经有十多种工艺,按照成型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激光激光加工和非激光加工两种,其中典型的有:激光固化造型(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分层实体制造(lom)和熔融沉积制造(fdm)。

其中,熔融沉积制造(fdm)被称为熔丝沉积,即将打印零件用的石墨烯丝熔化以形成零件,零件成型在工作台上的,成型后零件表面温度非常高,人工拿取很容易烫伤皮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停机一段时间,待冷却后才将其取出,这种操作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人工拿取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不推广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提高零件打印效率、操作简单的石墨烯3d打印机的取料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的取料装置,它包括平台、设置于平台下方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盘,转盘的边缘上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正上方设置有加热头,加热头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管,出风管的出风口朝向支撑座设置,平台的右侧设置有立柱,立柱的垂直板上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吸盘,吸盘位于转盘的上方,吸盘与支撑座相对立设置;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空压机、抽真空装置,所述的空压机与出风管连接,抽真空装置与吸盘连接,所述空压机、抽真空装置、气缸和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抽真空装置与吸盘连接。

所述的转盘为圆形或矩形。

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提高零件打印效率、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平台,2-电机,3-转盘,4-支撑座,5-加热头,6-出风管,7-立柱,8-气缸,9-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的取料装置,它包括平台1、设置于平台1下方的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盘3,转盘3的边缘上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的正上方设置有加热头5,加热头5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管6,出风管6的出风口朝向支撑座4设置,平台1的右侧设置有立柱7,立柱7的垂直板上固定安装有气缸8,气缸8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吸盘9,吸盘9位于转盘3的上方,吸盘9与支撑座4相对立设置;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空压机、抽真空装置,所述的空压机与出风管6连接,抽真空装置与吸盘9连接,所述空压机、抽真空装置、气缸8和电机2均与控制器连接;抽真空装置与吸盘9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的转盘3为圆形或矩形。所述的电机2为步进电机。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熔融沉积式石墨烯3d打印机,熔融沉积式石墨烯3d打印机将石墨烯丝输送到加热头5中,加热头5将石墨烯丝熔化,熔化后落于支撑座4上,开始打印产品,熔融沉积式石墨烯3d打印机通过控制加热头5的运动轨迹以逐渐打印出产品;在打印过程中,启动空压机,空压机产出冷风进入出风管6中以冷却产品,冷却后控制电机2转动,使产品进入抓取工位中,关闭电机2同时控制气缸8活塞杆伸出,以保证吸盘9接触到产品,控制抽真空装置启动,吸盘9将支撑座4内的产品吸住,最后控制气缸8活塞杆缩回,此时工人即可将产品直接取下。因此整个打印到收集过程中,无需停机冷却,且无需人工拿取产品,实现了连续打印产品,提高了打印效率,同时极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3D打印机的取料装置,它包括平台(1)、设置于平台(1)下方的电机(2),加热头(5)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管(6),出风管(6)的出风口朝向支撑座(4)设置,平台(1)的右侧设置有立柱(7),立柱(7)的垂直板上固定安装有气缸(8),气缸(8)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吸盘(9),吸盘(9)与支撑座(4)相对立设置;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空压机、抽真空装置,所述的空压机与出风管(6)连接,抽真空装置与吸盘(9)连接,所述空压机、抽真空装置、气缸(8)和电机(2)均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安全可靠、提高零件打印效率、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魏欣;刘兴翀;魏泽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视必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