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塑机机械手用吸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056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塑机机械手用吸料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塑机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橡塑机机械手用吸料组件。



背景技术:

在插座配件的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橡塑机进行加工,橡塑机的机械手通常用于吸取产品,其完成吸取功能的单元主要为一吸料组件,如图3所示,现有的吸料组件包括固定于机械手的底座1、开设在底座1上的吸料孔11和安装在底座1上的吸咀2,吸咀2通过热熔的方式粘接固定于底座1的端面上;进行取料时,通过真空设备在吸料孔11处形成负压,机械手移动至产品上方时,吸咀2与产品之间形成密封,即可将产品吸合取出。

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吸咀要经常性的与待吸取的产品进行机械接触,很容易发生损坏,因此需要经常性的更换,而由于吸咀是以热熔的方式固定在底座上的,需将底座拆卸出来才能进行更换,由于通常底座需要牢靠固定在机械手上,因此拆卸较为麻烦和费时,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塑机机械手用吸料组件,具有快速更换吸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橡塑机机械手用吸料组件,包括底座、开设在底座上的吸料孔和吸咀,所述吸咀的底壁与所述底座相贴合,且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吸料孔相通的通气孔,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吸咀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组件将吸咀固定在底座上,由于吸咀上开设有与吸料孔相通的通气孔,因此不会影响吸料组件取料的功能;当吸咀损坏时,将固定组件拆卸出即可使吸咀与底座相脱离,从而在更换吸咀时无需拆卸底座,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嵌入所述吸咀且与所述吸咀底壁相贴合的压板以及穿过所述压板和所述吸咀且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固定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通气孔相通的出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吸咀安装时,将压板嵌入吸咀中,并使出气孔与通气孔相对齐,然后将固定件穿过压板和吸咀的底壁拧紧在底座上,即可将吸咀固定在底座上,且通过压板将固定件的压紧力分散至吸咀底部的各个位置,使吸咀与底座之间固定更加牢靠,而不会出现吸咀与底座之间发生漏气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与所述吸咀的底壁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可以将固定件的压紧力传递到吸咀的各个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吸咀与底座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出气孔两侧的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固定件将吸咀更加牢靠的固定在底座上,同时对吸料孔的两侧进行压紧,进一步提高了吸咀与底座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咀为橡胶吸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磨能力和形变能力,从而具有更好的抗机械冲击能力,使用寿命更长,同时更易于与产品的表面相贴合,对产品的吸合力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咀呈长腰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咀与产品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由于在边角处呈弧形过渡,其弹性形变的能力更佳,因此能够更好的吸附产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咀位于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吸合台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吸合台阶,吸咀的端部变得更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弹性形变的能力,更易于吸取产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压板和固定件,使吸咀可拆卸连接于底座,更换吸咀更加方便快捷;

其二,吸咀为橡胶吸咀,提高了吸咀的使用寿命,同时吸咀更易于吸取产品;

其三,设置吸合台阶,进一步提高了吸咀对产品的吸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吸料孔;2、吸咀;21、通气孔;22、吸合台阶;3、固定组件;31、压板;311、出气孔;3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橡塑机机械手用吸料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和吸咀2,底座1安装在机械手上,底座1上开设有吸料孔11,用于产生负压吸附产品;

如图1和图2所示,吸咀2由柔性耐磨橡胶制成,因而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和耐磨能力,且抗机械冲击的能力也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同时更易于与产品的表面相贴合,对产品的吸合力更佳,且在吸咀2的底部开设有与吸料孔11相通的通气孔21,从而使吸料孔11产生的负压能传递到吸咀2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吸咀2呈长腰形状,且在吸咀2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吸合台阶22,从而使吸咀2形成下部厚、上部薄的状态,在吸取产品时,吸咀2与产品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由于在边角处呈弧形过渡,其整体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而由于吸咀2的上部较薄,因此其弹性形变能力更强,能够更好与产品表面相接触形成密封,更易于吸取产品,同时吸咀2的下部分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使吸咀2安装到底座1上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用于将吸咀2固定在底座1上的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压板31和固定件32,压板31嵌设在吸咀2内且与吸咀2的底部相适配,在压板31上开设有与通气孔21相通的出气孔311,固定件32采用螺栓,且在出气孔311的两侧各设置一固定件32;

安装吸咀2时,将压板31嵌入吸咀2中,并使出气孔311、通气孔21和吸料孔11相对齐,然后将两个固定件32分别由出气孔311的两侧穿过压板31和吸咀2的底壁并拧紧在底座1上,即可将吸咀2固定在底座1上,且通过压板31将固定件32的压紧力分散至吸咀2底部的各个位置,使吸咀2与底座1之间固定更加牢靠,提高了吸咀2与底座1之间的密封性,而不会出现吸咀2与底座1之间发生漏气的现象;同时由于两个固定件32位于出气孔311的两侧,一方面能够将吸咀2更加牢靠的固定在底座1上,另一方面可以对吸料孔11的两侧进行压紧,进一步提高了吸咀2与底座1之间的密封性。

在使用时,由于出气孔311、通气孔21和吸料孔11均相对齐,因此不会影响吸料组件取料的功能;当吸咀2损坏时,将固定件32拧出即可使吸咀2与底座1相脱离,从而在更换吸咀2时无需拆卸底座1,更换更加方便快捷,经发明人试验,采用现有技术的吸料组件,更换一个吸咀2需要大约半小时的时间,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更换一个吸咀2时间只需要五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更换的方便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