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1403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气密层、隔离层、胎体帘布层层叠而得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 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如图7所示,充气轮胎1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制作:在从内层侧起依次层叠气 密层6、隔离层7、胎体帘布层5而得到的胎体部2上配置胎面部3,从而成型出生胎,并对该 生胎进行硫化成型,从而制作所述充气轮胎1。另外,4为胎圈部。
[0003] 图8的(a)是硫化成型前的胎体部的放大截面图,图8的(b)是硫化成型后的胎 体部的放大截面图。如图8的(b)所示,若胎体部被硫化,则隔离层7被抽吸到胎体帘布层 5的胎体帘线8之间,从而发生波纹现象,胎体部整体的厚度不足,有可能产生开线。特别 是,在TBR轮胎等重载用轮胎的胎肩(buttress)部分(图7中用X表示的部分)容易发生 这样的波纹现象。
[0004] 因此,以往以隔尚层7的厚度(gauge)为目标,例如将其增厚0· 5mm左右进彳丁应 对,但这与近年来日益增强的对轮胎的轻量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0005] 于是,提出了以下方案:对胎体帘布层5或隔离层7照射电子射线(EBR !Electron Beam Radiation,电子束照射)而使其成为半硫化状态,从而提高橡胶的门尼粘度,即,使橡 胶变硬,防止隔离层7的抽吸(例如专利文献1、2)。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253682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2-183783号公报
[0008] 但是,关于对胎体帘布层或隔离层的电子射线的照射,存在以下所示的各种问题。
[0009] 即,在对隔离层照射电子射线时,无法避免电子射线被照射至不必要的部分。另 外,一般来说隔离层是与气密层一体地制作的,因而电子射线也会照射到气密层。其结果, 隔离层、气密层均被半硫化,剩余的材料和设计不良的材料的处理成为问题。另外,由于气 密层中含有抗X射线较弱的丁基橡胶,因此电子射线的照射存在限制。
[0010] 另一方面,在对胎体帘布层照射电子射线时,虽然在使用纺织品作为胎体帘线的 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中没有问题,但在使用钢丝帘线的重载用轮胎中,橡胶与帘线的粘接 性有可能降低,因而通常不进行这种电子射线的照射。

【发明内容】

[0011]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防止波纹现象发生时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至 隔离层的不必要的部分、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到气密层、而且还可以用于使用了钢丝帘线 的胎体帘布层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
[0012]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宄,结果发现,通过以下记载的技术 方案可以解决所述课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0013]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依次贴附气密层、隔离层、胎 体帘布层而进行层叠,在成型出生胎后,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成型,制造充气轮胎,该充气 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层上层叠所述胎体帘布层前,将成为半硫化状态 的胶条贴附于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0014]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 征在于,对所述胎体帘布层预先贴附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后,按照所述胶条侧的面与所 述隔离层接触的方式贴附到所述隔离层,成型出所述生胎。
[0015]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 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胶条照射电子射线,制作所述成为半硫化状态的胶条。
[0016]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 征在于,对所述胶条照射辐照电压为200kV~600kV、辐照剂量为50kGY~150kGY的电子射 线。
[0017]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 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使用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或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对所述胶 条照射电子射线。
[0018]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至技术方案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胶条的门尼粘度为70~100的方式照射所述电 子射线。
[0019]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至技术方案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胶条的被照射电子射线一侧的面与所述胎体帘 布层接触的方式,将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胎体帘布层。
[0020]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的橡胶配比与所述隔离层的橡胶配比相同。
[0021]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的宽度为IOOmm~300mm。
[0022]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的厚度为1mm~3_。
[0023]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胎的胎肩部分,将所述胶条贴附于所述隔离层 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0024]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轮胎是通过技术方 案1至技术方案11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
[0025]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 述充气轮胎为重载用轮胎或乘用车用轮胎。
[0026]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其制造通过依次贴附气密 层、隔离层、胎体帘布层而层叠成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 子射线照射装置,其通过对胶条照射电子射线而使胶条成为半硫化状态;以及胶条贴附机 构,其将成为半硫化状态的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
[0027]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的基础上,其 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射线照射装置被在线地设置于胶条压延装置与胶条卷绕装置之间。
[0028]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或技术方案1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装 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贴附机构具备:将所述胶条供给到所述胎体帘布层上的 胶条供给装置;以及将所供给的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胎体帘布层的胶条贴附装置,所述胶 条贴附机构构成为,通过将所述胶条压接到所述胎体帘布层,将所述胶条贴附到所述胎体 帘布层。
[0029]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防止波纹现象发生时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至隔离层 的不必要的部分、不会使电子射线照射到气密层、而且还可以用于使用了钢丝帘线的胎体 帘布层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体部的放大截面图。
[0031] 图2是示意性示出了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的图。
[0032] 图3是示意性示出了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的图。
[0033] 图4是发生了波纹现象的重载用轮胎的截面的照片。
[0034] 图5是抑制了波纹现象的重载用轮胎的截面的照片。
[0035] 图6是发生了波纹现象的乘用车用轮胎的截面的照片。
[0036] 图7是示出充气轮胎的一般结构的概要的截面图。
[0037] 图8是现有的充气轮胎的胎体部的放大截面图。
[0038] 标号说明
[0039] 1 :充气轮胎;2 :胎体部;3 :胎面部;4 :胎圈部;5 :胎体帘布层;6 :气密层;7 :隔离 层;8 :胎体帘线;10 :胶条;20 :扫描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21 :加速管;22 :加速电极;23 : 扫描管;24、33 :灯丝;25、34 :电子流;26、35 :照射窗;30 :区域型电子射线照射装置;31 : 直流高压电源;32 :阴极;X :胎肩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基于实施方式并利用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41] 图1是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