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3480阅读:28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是一种燃烧器位于灶具面板下方的燃气灶,其中燃烧器一般包括盛液盘、锅支架、内火盖以及外火盖等。上述锅支架包括支撑环和设置在支撑环上的锅支脚,盛液盘上有从中心到周边依次设置的凸台、环形槽和带角形沿板的围板,围板与环形槽的底板垂直,锅支架的底支撑环与环形槽的底板支撑配合,围板防止锅支架移动,例如专利号为ZL201220425393.7(授权公告号为CN 2028528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公开的承液盘结构。

大气式燃烧方式灶具中,燃气燃烧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通过引射将一次空气吸入分配器并充分混合,燃气空气混合气体从火盖火孔喷出,并点燃生成中间过渡产物,放出少量热量;第二步,燃气空气中间过渡产物与周围空气接触后化学反应,完成完全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可见,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对促进完全燃烧以及提高燃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此外,现有的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具中,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下沉结构和盛液盘的构造被聚积在盛液盘的周围,从而导致燃气灶具的面板以及面板上的按钮温度过高而发烫,影响用户的使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补充二次空气而提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在有效补充二次空气而提高燃烧效率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面板温度的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包括灶具面板及下沉式设置在灶具面板对应开孔内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盛液盘、外环火盖、内环火盖以及分别用于支撑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的外环基座和内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盘包括上盛液盘和下盛液盘,该上、下盛液盘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该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一端连通外部,另一端与外环火盖上的出火孔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高度为2~15mm。

作为优选,所述下盛液盘的内侧边缘与外环基座的周沿连接,而所述上盛液盘的内侧边缘与外环基座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上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出风口。

进一步,该出风口与外环基座的水平间距为2~20mm,并且该上盛液盘的内侧边缘与外环火盖的出火孔的竖向距离为4~15mm。如此设计,可保证由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补充的二次空气由外环火焰根部进入燃烧空间的,这样补充的二次空气会被直接卷吸而参与燃烧,进而更加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因为若补充的二次空气是由距离火焰根部比较远的地方进入燃烧空间的,那么它很有可能不参与燃烧而被直接排出,可见如此设计能够提高二次空气的利用率,提高燃烧效率。此外,该结构还能控制二次空气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剩空气的量,从而减少由过剩空气带来的热量损失了,进而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下盛液盘的外侧边缘支撑在灶具面板上,所述上盛液盘向上突出于灶具面板,且上盛液盘的外侧边缘与下盛液盘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上述空气补充通道的进风口。现有的燃气灶具中,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下沉结构和盛液盘的构造被聚积在上盛液盘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减少了这部分热量与灶具面板、旋钮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使得上盛液盘的温度较高,而下盛液盘与上盛液盘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同时下盛液盘不与外环火盖接触,使得下盛液盘的温度较低,这样当灶具面板与下盛液盘接触时,由下盛液盘给灶具面板的热传导较少,进而能有效降低灶具面板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下盛液盘与上盛液盘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使得上、下盛液盘的结构稳固,从而更好地构成上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包括沿周向均设在进风口处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柱和沿周向均设在出风口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柱。

作为优选,所述上盛液盘的外侧边缘弯折并沿灶具面板周向延伸而形成放置环面,该放置环面上沿周向均设有至少三个用于支撑锅底的支脚。即上盛液盘可兼具锅支架的作用,从而使得燃气灶具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也能使上盛液盘更好地发挥盛液作用。

为方便下盛液盘的安装,作为优选,所述外环基座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凸块,各安装凸块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而所述下盛液盘与各安装凸块对应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下盛液盘与外环基座通过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紧固件形成连接。

当本发明中的燃气灶具为下进风式时,可在外环基座和内环基座之间设置环状凸台,该环状凸台与外环基座和内环基座之间均留有通风间隙,并且该环状凸台的高度低于内环基座,这样可保证二次空气能通过环状凸台与内环基座之间的通风间隙,直接由内环火盖的火焰根部补充,从而充分利用二次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当本发明中的燃气灶具为上进风式时,可在外环基座和内环基座之间设置环状凸台,该环状凸台的外周壁与外环基座的内周壁连接,而环状凸台的内周壁与内环基座之间留有通风间隙,所述环状凸台与外环基座上形成连通上述出风口与上述通风间隙的通风环道,这样同样可保证二次空气能通过环状凸台与内环基座之间的通风间隙,直接由内环火盖的火焰根部补充,从而充分利用二次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盛液盘包括上盛液盘和下盛液盘,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通道,该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一端连通外部,另一端与外环火盖上的火孔相通,从而可为外环火盖上出火孔上火焰的燃烧补充二次空气,促进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燃烧器下沉式燃气灶,括灶具面板1及下沉式地设置在灶具面板1对应开孔内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盛液盘、外环火盖6、内环火盖7以及分别用于支撑外环火盖6和内环火盖7的外环基座61和内环基座71。上述盛液盘包括上盛液盘3和下盛液盘4,该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该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的一端连通外部,另一端与外环火盖6上的出火孔相通。上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的设置可为外环火盖6上出火孔处火焰的燃烧补充二次空气,促进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该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的高度L为2~15mm,本实施例中5mm。本实施例中,锅支架2和上盛液盘3为独立结构,即锅支架2设置在上盛液盘3的上方。

进一步,下盛液盘4的内侧边缘与外环基座61的周沿连接,而上盛液盘3的内侧边缘与外环基座61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上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的出风口52,该出风口52与外环基座61的水平间距A为2~20mm(本实施例中为5mm),并且该上盛液盘3的内侧边缘与外环火盖6的出火孔的竖向距离B为4~15mm(本实施例中为13mm)。如此设计,可保证由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补充的二次空气是由外环火焰根部进入燃烧空间的,这样补充二次空气会被直接卷吸而参与燃烧,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燃烧效率。若二次空气是由距离火焰根部比较远的地方进入燃烧空间的,那么它很有可能不参与燃烧就被直接排出去,可见如此设计能够提高二次空气的利用率,提高燃烧效率。此外,该结构还能控制二次空气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剩空气的量,从而减少由过剩空气带来的热量损失了,进而提高燃烧效率。另外,下盛液盘4的外侧边缘支撑在灶具面板1上,上盛液盘3向上突出于灶具面板1,且上盛液盘3的外侧边缘与下盛液盘4的外侧边缘之间形成上述空气补充通道的进风口51。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下沉结构和上盛液盘的构造被聚积在上盛液盘3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减少了这部分热量与灶具面板1、旋钮(未示出)的辐射换热、对流换热,使得上盛液盘3的温度较高,而下盛液盘4与上盛液盘3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同时下盛液盘4不与外环火盖6接触,使得下盛液盘4的温度较低,这样当灶具面板1与下盛液盘接4触时,由下盛液盘4给灶具面板1的热传导较少,进而能有效降低灶具面板1的温度,。从而有效避免燃气灶使用时,灶具面板1和灶具面板1上的旋钮温度过高,尤其是炎热的夏季。

上述下盛液盘4与上盛液盘3之间通过设置支撑柱形成间隙而构建上述二次空气补充通道5。具体地,支撑柱包括沿周向均设在进风口51处的四个第一支撑柱31和沿周向均设在出风口52的四个第二支撑柱32,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均设置在上盛液盘3的底部。为使下盛液盘4在燃气灶具中的设置结构更加稳固,外环基座61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均设有四个安装凸块62,各安装凸块62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621,而下盛液盘4与各安装凸块62对应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1,下盛液盘4与外环基座61通过穿设于第一安装孔621和第二安装孔41的螺钉(未示出)固定。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燃气灶具为下进风式,因此可在外环基座61和内环基座71之间设置有环状凸台8,该环状凸台8与外环基座61和内环基座71之间均留有通风间隙,并且该环状凸台8的高度低于内环基座71。这样可保证二次空气能通过环状凸台8与内环基座71之间的通风间隙,直接由内环火盖7的火焰根部补充,从而充分利用二次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2中未单独设置锅支架2,而是由上盛液盘3的外侧边缘弯折并沿灶具面板1周向延伸而形成放置环面33,该放置环面33上沿周向均设有四个用于支撑锅底的支脚21。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3中的燃气灶具为上进风式,可在外环基座61和内环基座71之间设置环状凸台8,该环状凸台8的外周壁与外环基座61的内周壁连接,而环状凸台8的内周壁与内环基座71之间留有通风间隙。环状凸台8与外环基座61上形成连通上述出风口52与上述通风间隙的通风环道81,这样同样可保证二次空气能通过环状凸台8与内环基座71之间的通风间隙,直接由内环火盖7的火焰根部补充,从而充分利用二次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