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924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

一种高温换热器(公告号:CN2566215,公告日:2003-08-13)一种高温换热器,由底座、可动式支撑机构和换热器本体组成,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壳程框架、设在壳程框架上的进、出口封头、与壳程框架密封连接的两端管板、换热管及两端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高温端管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结构与管板构成可滑移连接。此实用新型存在的缺点是:传热面积小,底座耐酸性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传热面积大、传热系数高、底座对酸性介质的适应性大、抗渗性能强的换热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换热器,包括上筒体、下筒体和上气室,上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气室和下筒体,上气室与上筒体之间、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管板,上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管板连接,下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底座,管板支撑垂直于下筒体底面且设置在下筒体内,上筒体顶部还设置有二氧化硫出气口,上筒体底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二氧化硫进气口和排酸弯管,上筒体侧壁上还设置有膨胀节,下筒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人孔和接管,人孔下端的下筒体壁上还设置有排酸直管。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缩放型换热管,可有效的增加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加湍流效果,提高传热系数。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管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有利于换热管结构稳固。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耐酸瓷片层、耐酸胶泥层和耐酸混凝土层,增加了底座对酸性介质的适应性、提高了抗渗性能,从而提高了底座使用寿命,减少人员维修的成本。

优选的,所述耐酸瓷片层、耐酸胶泥层和耐酸混凝土层依次设置在下筒体的下端,此结构有利于增加底座对酸性介质的适应性、提高抗渗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传热面积大、传热系数高、底座对酸性介质的适应性大、抗渗性能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底座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上筒体;2、下筒体;3、上气室;4、管板;5、底座;6、换热管;7、二氧化硫出气口;8、二氧化硫进气口;9、排酸弯管;10、膨胀节;11、人孔;12、接管;13、排酸直管;14、耐酸瓷片层;15、耐酸胶泥层;16、耐酸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上筒体1、下筒体2和上气室3,上筒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气室3和下筒体2,上气室3与上筒体1之间、上筒体1与下筒体2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管板4,上筒体1内设置有换热管6,换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管板4连接,下筒体2的下端设置有底座5,管板支撑5垂直于下筒体2底面且设置在下筒体2内,上筒体1顶部还设置有二氧化硫出气口7,上筒体1底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二氧化硫进气口8和排酸弯管9,上筒体1侧壁上还设置有膨胀节10,下筒体2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人孔11和接管12,人孔11下端的下筒体2壁上还设置有排酸直管13。

换热管6为缩放型换热管,可有效的增加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加湍流效果,提高传热系数,换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管板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有利于换热管6结构稳固,底座5包括耐酸瓷片层14、耐酸胶泥层15和耐酸混凝土层16,增加了底座5对酸性介质的适应性、提高了抗渗性能,从而提高了底座5使用寿命,减少人员维修的成本,耐酸瓷片层14、耐酸胶泥层15和耐酸混凝土层16依次设置在下筒体2的下端,此结构有利于增加底座5对酸性介质的适应性、提高抗渗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传热面积大、传热系数高、底座对酸性介质的适应性大、抗渗性能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二氧化硫气体从二氧化硫进气口8进入上筒体1内,通过二氧化硫出气口7排出,三氧化硫气体从上气室3进入换热管6内,由于换热管6设置在上筒体1内,换热管6内的三氧化硫气体与上筒体1内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热交换后,从接管12排出,上筒体1侧壁上设置有膨胀节10,可补偿因上筒体1内的温度差引起的附加应力的挠性结构,底座5为耐酸瓷片层14、耐酸胶泥层15和耐酸混凝土层16设置,可有效的防止硫化气体对底座5酸腐蚀。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