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472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一般由外壳,位于外壳内的线圈盘组件、电路板组件,以及位于外壳上的微晶面板等零部件组成,电磁炉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使其产生高频交变的磁场,当交变的磁力线切割置于微晶面板上的锅具时,在锅具底部产生涡流迅速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锅内食物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线圈盘由线圈、盘架、磁条等零件组件。线圈设置在盘架的上表面,磁条设置在盘架的下表面。当线圈通高频交流电,产生高频变化的磁场;磁条为导磁材料,将磁力线聚拢从磁条内部导过;在没有设置磁条的区域,磁力线会外泄。当线圈盘的下表面具有金属物时,例如当电磁炉置于不锈钢台面上时,该金属物会被外泄的磁力线切割产生涡流进行反向加热,使得金属物受热变形,向电磁炉底壳方向拱起。当底壳受到锅具和金属物的双重热源的热辐射时,底壳会变软形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粘至金属物上,引发安全问题,甚至引发火灾。为了解决反向加热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为在线圈盘底部设置更多的磁条,来防止磁泄漏。

然而,在线圈盘底部设置更多的磁条,会增加盘架的重量和磁条的数量,整个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以克服磁泄漏导致的反向加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线圈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所述线圈盘包括盘架、设置在所述盘架上表面的线圈、设置在所述盘架下表面的多个磁条,相邻两个磁条之间存在磁泄漏区,每个所述磁泄漏区内设置有防磁泄漏部,所述防磁泄漏部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与所述磁泄漏区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相同。

通过在相邻两个磁条形成的磁泄漏区内设置防磁泄漏部,该防磁泄漏部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与磁泄漏区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相同,在没有设置更多磁条的情况下,避免了磁力线在没有设置磁条的区域外泄,克服了磁泄漏导致的反向加热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盘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防磁泄漏部被卡设在所述卡扣上。

可选地,所述盘架为环形盘架,所述盘架的下表面的内缘与外缘设置有所述卡扣。

通过在盘架的下表面设置卡扣,可以将防磁泄漏部安装在盘架的下表面,通过卡扣的固定作用,防止防磁泄漏部脱离盘架。

可选地,所述防磁泄漏部与所述盘架的下表面的距离不小于5毫米。

由于该距离不小于5毫米,可以满足防磁泄漏部与线圈的绝缘耐压问题,防止线圈通电后,将防磁泄漏部击穿。

可选地,所述盘架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防磁泄漏部设置在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卡扣之间。

通过设置该限位柱,可以避免防磁泄漏部向上移动,保证了防磁泄漏部与线圈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各所述防磁泄漏部的侧边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盘架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下端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通过在盘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柱,该定位柱的下端穿设在定位孔中,可以避免电磁炉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防磁泄漏部移位和旋转,导致磁力泄漏的问题。

可选地,多个所述防磁泄漏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多个所述防磁泄漏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多个所述防磁泄漏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防磁泄漏部的厚度介于0.3毫米与5毫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防磁泄漏部的材质为抗磁性金属或导磁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封装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封装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封装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线圈盘 11-盘架 111-卡扣

112-限位柱 113-定位柱 12-线圈

13-磁条 14-防磁泄漏部 141-定位孔

142-第一连接部 143-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封装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封装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的线圈盘的封装示意图三。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壳(未示出)、设置在底壳内的线圈盘10以及设置在底壳上的面板(未示出),线圈盘10包括盘架11、设置在盘架11上表面的线圈12、设置在盘架11下表面的多个磁条13,相邻两个磁条13之间存在磁泄漏区,每个磁泄漏区内设置有防磁泄漏部14,防磁泄漏部14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与磁泄漏区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磁条13在盘架11的下表面沿盘架11的中心向外呈辐射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磁条13之间形成了空隙,该空隙由于没有设置磁条,所述该空隙形成了磁泄漏区,磁力线可从该磁泄漏区泄漏到电磁炉所处的金属台面。为了防止磁力线的泄漏,本实施例在磁泄漏区设置了防磁泄漏部14。以图1所示为例,该防磁泄漏部14的数量与磁条13的数量相同,防磁泄漏部14设置在两个磁条13之间形成的扇形区域中。具体地,该防磁泄漏部14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粘接等方式设置在盘架11的下方。

该防磁泄漏部14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与该磁泄漏区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相同,从而避免了磁力线泄漏到金属台面。即本实施例对防磁泄漏部14的形状不做限制,该防磁泄漏部14的形状可以片状、棱柱状或者其它形状,只要该防磁泄漏部14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与该磁泄漏区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相同即可,从而可以保证该防磁泄漏部14可以与磁条13共同配合,覆盖线圈底部的全部区域,防止磁力线的泄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磁条13的排布是以辐射状为例来示例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上述的磁条排布方式,只要两个磁条之间形成空隙形成磁泄漏区都可以应用到本实施例中。

可选地,该防磁泄漏部14的材质可以为抗磁性金属或导磁塑料。其中,抗磁性金属可以对磁力线进行屏蔽,隔断泄漏的磁力线,该金属例如可以为铜、铝等。导磁塑料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导磁塑料可以起到导磁作用,防止磁力线传导至金属台面。

可选地,该防磁泄漏部14的厚度介于0.3毫米与5毫米之间。一方面可以防止磁泄漏,一方面可以不会增加过多的空间。

该防磁泄漏部14可以为单独的个体,即每个磁泄漏区设置的防磁泄露部14与其它防磁泄漏部14不连续设置。可选地,多个防磁泄漏部14还可以通过连接部连接为一体。如图1所示,多个防磁泄漏部14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142连接,多个防磁泄漏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143连接。该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二连接部143可以为连接筋,通过设置连接部,使得孤立的防磁泄漏部14连接为一体,便于防磁泄漏部14的存储,可以防止孤立的防磁泄漏部14丢失,还可以保证防磁泄漏部14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该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以及多个防磁泄漏部14一体成型。例如,当该防磁泄漏部14为金属材料时,可在金属板材上挖空磁条13所处的位置,当该防磁泄漏部14为导磁塑料时,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来实现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相邻两个磁条形成的磁泄漏区内设置防磁泄漏部,该防磁泄漏部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与磁泄漏区在底壳上的投影形状相同,在没有设置更多磁条的情况下,避免了磁力线在没有设置磁条的区域外泄,克服了磁泄漏导致的反向加热的问题。

下面采用详细的实施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磁泄漏部安装在盘架下方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在盘架11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111,如图3所示,该防磁泄漏部14被卡设在该卡扣111上。具体地,在该盘架11为环形盘架11,磁条13呈辐射状设置在盘架11的下表面时,在盘架11的下表面的内缘与外缘设置均设置有卡扣111。

通过在盘架11的下表面设置卡扣111,可以将防磁泄漏部14安装在盘架11的下表面,通过卡扣111的固定作用,防止防磁泄漏部14脱离盘架11。

可选地,在该防磁泄漏部14的材质为抗磁性金属材质时,该防磁泄漏部14与盘架11的下表面的距离不小于5毫米。由于该距离不小于5毫米,可以满足防磁泄漏部14与线圈的绝缘耐压问题,防止线圈通电后,将防磁泄漏部14击穿。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盘架11的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限位柱112,防磁泄漏部14设置在限位柱112与卡扣111之间。该限位柱12的长度不小于5毫米。通过设置该限位柱112,可以避免防磁泄漏部14向上移动,保证了防磁泄漏部14与线圈12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各防磁泄漏部14的侧边缘设置有定位孔141,盘架1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定位孔141对应的定位柱113,定位柱113的下端位于定位孔141内。

具体地,防磁泄漏部14的两个侧边缘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孔141,而且一个防磁泄漏部14上设置的两个定位孔141对称设置,以保证防磁泄漏部14的受力平衡。在盘架11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柱113,该定位柱113的下端穿设在定位孔141中,可以避免电磁炉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防磁泄漏部14移位和旋转,导致磁力泄漏的问题。

如图3所示,该定位柱113包括定位柱本体和设置在定位柱本体的一端的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的外径小于定位柱本体的外径。该定位柱本体的长度可以与限位柱112的长度相同。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盘架11的下表面安装防磁泄漏部14时,将盘架11倒过来放置,即将安装有线圈的一侧朝下,装有磁条的一侧朝上。将防磁泄漏部14上的定位孔141与盘架11下表面上设置的定位柱113对齐,并将定位柱113穿过定位孔141,然后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卡扣111将防磁泄漏部14卡在限位柱112与卡扣111之间,最终完成了防磁泄漏部14的安装。由于限位柱12和定位柱本体的设置,可以使得防磁泄漏部14与线圈保持一定的距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