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型联管箱、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7601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4]以下,有时将多个第3板状构件23 — I?23 — 3统一地记载为第3板状构件23。以下,有时将多个流路23A — I?23A — 3统一记载为流路23A。以下,有时将保持构件5、第I板状构件21、第2板状构件22和第3板状构件23统一地记载为板状构件。
[0065]分支流路12b使流入的制冷剂分支为2条。因此,在所连接的第I传热管4是8根的情况下,最少也需要3个第3板状构件23。在所连接的第I传热管4是16根的情况下,最少也需要4个第3板状构件23。所连接的第I传热管4的根数不限定于2的乘方。在那样的情况下,组合分支流路12b和不分支的流路即可。另外,所连接的第I传热管4也可以是2根。
[0066]图3是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层叠型联管箱的展开图。
[0067]如图3所示,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上的流路23A,是经由直线部23c连结端部23a和端部23b之间的形状。直线部23c与重力方向垂直。流路23A通过直线部23c的端部23d和端部23e之间的一部分的区域23f (以后称为开口部23f)以外的区域被与制冷剂的流入侧邻接地层叠的构件闭塞,且端部23a和端部23b以外的区域被与制冷剂的流出侧邻接地层叠的构件闭塞,形成分支流路12b。
[0068]为了使流入的制冷剂分支为不同的高度地流出,端部23a和端部23b位于互相不同的高度。特别是在端部23a和端部23b中的一方位于比直线部23c靠上侧的位置且另一方位于比直线部23c靠下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不使形状复杂化地减小从开口部23f沿着流路23A到达端部23a和端部23b中的每一个的各距离的偏差。通过连结端部23a和端部23b的直线与第3板状构件23的长边方向平行,能够减小第3板状构件23的短边方向的尺寸,零件费、重量等被削减。另外,通过连结端部23a和端部23b的直线与第I传热管4的排列方向平行,热交换器I节省空间。
[0069]图4是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层叠型联管箱的展开图。
[0070]如图4所示,在第I传热管4的排列方向不与重力方向平行、即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情况下,第3板状构件23的长边方向和直线部23c不垂直。S卩,层叠型联管箱2的多个第I出口流路IlA不限定于沿着重力方向排列,例如也可以如壁挂类型的窗式空调室内机、空调机用室外机、冷却器室外机等的热交换器那样,用于热交换器I倾斜地配设的情况。另夕卜,在图4中表示形成在第I板状构件21上的流路21A的截面的长边方向、即第I出口流路IlA的截面的长边方向与第I板状构件21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情况,但是第I出口流路IlA的截面的长边方向也可以与重力方向垂直。
[0071 ] 分支流路12b使流入的制冷剂分支为2条,而且还可以使被分支了的制冷剂分支为多条。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流路23A作为由连结直线部23c的端部23d和端部23e各自与端部23a和端部23b各自的连接部23g、23h分支而成的形状的贯穿槽。在分支流路12b使流入的制冷剂分支为2条而且使被分支了的制冷剂不分支为多条的情况下,可靠地提高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连接部23g、23h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0072]<层叠型联管箱中的制冷剂的流动>
[0073]以下,对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层叠型联管箱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0074]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了第2板状构件22的流路22A的制冷剂,流入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 _ I上的流路23A的开口部23f。流入了开口部23f的制冷剂与邻接地层叠的构件的表面碰撞,朝向直线部23c的端部23d和端部23e中的每一个分支成2条。被分支了的制冷剂到达流路23A的端部23a、23b,流入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 _ 2上的流路23A的开口部23f。
[0075]同样,流入了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 _ 2上的流路23A的开口部23f的制冷剂与邻接地层叠的构件的表面碰撞,朝向直线部23c的端部23d和端部23e中的每一个分支成2条。被分支了的制冷剂到达流路23A的端部23a、23b,流入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 — 3上的流路23A的开口部23f。
[0076]同样,流入了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 _ 3上的流路23A的开口部23f的制冷剂与邻接地层叠的构件的表面碰撞,朝向直线部23c的端部23d和端部23e中的每一个分支成2条。被分支了的制冷剂到达流路23A的端部23a、23b,并通过第I板状构件21的流路21A而流入第I传热管4。
[0077]<板状构件的层叠方法>
[0078]以下,对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层叠型联管箱的各板状构件的层叠方法进行说明。
[0079]各板状构件可以通过钎焊接合而层叠。也可以通过所有的板状构件或每隔I个的板状构件使用两面压延加工有钎料的两侧包覆材来供给用于接合的钎料。也可以通过所有的板状构件使用单面压延加工有钎料的单侧包覆材来供给用于接合的钎料。也可以通过在各板状构件之间层叠钎料片材来供给钎料。也可以通过在各板状构件之间涂敷糊状的钎料来供给钎料。也可以通过在各板状构件之间层叠两面压延加工有钎料的两侧包覆材来供给钎料。
[0080]通过钎焊接合而层叠,各板状构件间没有间隙地层叠,抑制制冷剂的泄漏,还确保耐压性。在一边对板状构件进行加压一边进行钎焊接合的情况下,进一步抑制钎焊不良的产生。在容易产生制冷剂泄漏的部位实施了形成肋等促进角焊缝(7 4 U、y卜)的形成那样的处理的情况下,进一步抑制钎焊不良的产生。
[0081]而且,在包括第I传热管4、散热片6等在内的所有的钎焊接合的构件是相同的材质(例如铝制品)那样的情况下,能够一并进行钎焊接合,提高生产率。也可以在进行了层叠型联管箱2的钎焊接合之后,进行第I传热管4和散热片6的钎焊接合。此外,还可以先仅将第I板状体11钎焊接合在保持构件5上,之后对第2板状体12进行钎焊接合。
[0082]图5是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分解了层叠型联管箱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层叠型联管箱的展开图。
[0083]特别是可以通过在各板状构件之间层叠两面压延加工有钎料的板状构件、即两侧包覆材来供给钎料。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两侧包覆材24 — I?24 — 5层叠在各板状构件间。以下,有时将多个两侧包覆材24—I?24 — 5统一地记载为两侧包覆材24。另夕卜,也可以在一部分的板状构件之间层叠两侧包覆材24,利用其它的方法向其它的板状构件之间供给钎料。
[0084]在两侧包覆材24上,在同形成在与制冷剂流入的一侧邻接地层叠的板状构件上的流路的制冷剂流出的区域相对的区域,形成贯穿两侧包覆材24的流路24A。形成在层叠于第2板状构件22和第3板状构件23的两侧包覆材24上的流路24A是圆形状的贯穿孔。形成在层叠于第I板状构件21和保持构件5之间的两侧包覆材24 — 5上的流路24A是内周面沿着第I传热管4的外周面的形状的贯穿孔。
[0085]当两侧包覆材24被层叠时,流路24A作为第I出口流路IlA和分配流路12A的制冷剂隔离流路而发挥作用。在两侧包覆材24 — 5层叠于保持构件5的状态下,第I传热管4的端部既可以从两侧包覆材24 — 5的表面突出,也可以不突出。流路24A在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情况下,加工简略化,制造成本等被削减。在包括两侧包覆材24在内的所有的钎焊接合的构件是相同的材质(例如铝制品)的情况下,能够一并进行钎焊接合,生产率被提尚。
[0086]通过由两侧包覆材24形成制冷剂隔离流路,特别是使从分支流路12b分支而流出的制冷剂彼此的隔离可靠化。此外,与各两侧包覆材24的厚度的量相应地能够确保直到流入分支流路12b和第I出口流路IlA为止的助跑距离,制冷剂的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此外,由于制冷剂彼此的隔离可靠化,分支流路12b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0087]<第3板状构件的流路的形状>
[0088]图7是表示形成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第3板状构件的流路的图。另外,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形成在与制冷剂流入的一侧邻接地层叠的构件上的流路的一部分。图7(a)表示未层叠两侧包覆材24的状态(图2和图3的状态)下的、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上的流路23A,图7(b)表示层叠两侧包覆材24的状态(图5和图6的状态)下的、形成在第3板状构件23上的流路23A。
[0089]如图7所示,将从流路23A的制冷剂流入的区域的中心、即开口部23f的中心23i到直线部23c的端部23d和端部23e各自的距离,定义为直线距离L1、L2。将从直线部23c的、开口部23f的中心23i到直线部23c的端部23d的流路的水力当量直径,作为水力当量直径Del,将直线距离LI相对于水力当量直径Del的比率,定义为直线比Ll/Del。将从直线部23c的、开口部23f的中心23i到直线部23c的端部23e的流路的水力当量直径,作为水力当量直径De2,将直线距离L2相对于水力当量直径De2的比率,定义为直线比L2/De2。将从流路23A的端部23a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相对于从流路23A的端部23a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和从流路23A的端部23b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之和的比率,定义为分配比R。
[0090]图8是表示形成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第3板状构件的流路的、直线比与分配比的关系的图。另外,图8表示在直线比Ll/Del =直线比L2/De2的状态下,使直线比Ll/Del ( = L2/De2)变化时的、该流路23A中的分配比R的变化。
[0091]如图8所示,直到直线比Ll/Del和直线比L2/De2成为1.0为止分配比R增加,在1.0以上变化成为0.5。若直线比Ll/Del和直线比L2/De2小于1.0,则与连接部23g的直线部23c的端部23d连通的区域和与连接部23h的直线部23c的端部23e连通的区域受到被折弯成相对于重力方向的方向不同的影响,分配比R不是0.5。S卩,通过使直线比Ll/Del和直线比L2/De2为1.0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
[0092]<热交换器的使用状态>
[0093]以下,对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0094]另外,以下,说明了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被使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被使用于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其它的冷冻循环装置。此外,说明了空气调节装置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那样的情况,也可以仅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0095]图9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9中,用实线的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虚线的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0096]如图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51具有压缩机52、四通阀53、热源侧热交换器54、节流装置55、负载侧热交换器56、热源侧风扇57、负载侧风扇58和控制装置59。压缩机52、四通阀53、热源侧热交换器54、节流装置55和负载侧热交换器56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0097]例如压缩机52、四通阀53、节流装置55、热源侧风扇57、负载侧风扇58、各种传感器等连接于控制装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