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2333发布日期:2020-05-29 13:0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已经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必备电器。作为空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换热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空调的制冷能力和能效。而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优劣与换热面积具有直接关系。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换热器与离心风扇的设计距离导致只有换热器的中央略大于风扇扇叶直径的区域可以接受到离心风扇的吸风作用进行换热,其边缘区域无法受到离心风扇的吸风作用,导致换热器换热面积的浪费和换热能力的不足,大大影响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以解决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浪费导致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为板状;第二换热部,围绕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外周设置,且朝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同一侧弯曲;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围成迎风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换热部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换热部外围设置并向第一换热部的同侧弯曲的第二换热部,构成与空气流线正交的迎风区域,从而实现空气与换热器中冷媒的充分热交换,避免了换热器换热面积的浪费,大幅提升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换热器;11:第一换热部;12:第二换热部;20: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在空调设备中,换热器作为空气调节功能的重要组件,其换热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空调制冷能力和能效。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除了受翅片散热面积的影响外,其结构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分体挂机空调的换热器为了更好的发挥贯流风扇的作用而设计成三段式外形。在窗式空调和部分柜式空调中,室内侧空调送风大多采用离心风扇,而离心风扇是在通过离心作用使叶轮中央产生真空度吸入空气,再由蜗壳风道甩出,因此常见技术中离心风扇与换热器普遍较近的设计距离导致只有换热器中部略大于风扇直径的区域可以接受到离心风扇的吸风作用,而当前普遍采用的矩形换热器其边缘区域无法收到离心风扇的西风作用大大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包括:

第一换热部11,为板状;

第二换热部12,围绕第一换热部11的外周设置,且朝向第一换热部11的同一侧弯曲;

其中,第一换热部11和第二换热部12围成迎风区域。

通过设置第一换热部11以及围绕第一换热部11外围设置并向第一换热部11的同侧弯曲的第二换热部12,构成与空气流线正交的迎风区域,从而实现空气与换热器10中冷媒的充分热交换,避免了换热器10换热面积的浪费,大幅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11为圆形换热部。

将第一换热部11设置为圆形换热部,作为围绕其设置的第二换热部12为圆环形换热部,更加符合离心风扇叶轮旋转时空气的流线外形,能够避免常见矩形换热器10换热面积浪费的问题,形成该圆形换热部和包裹在离心风机20旋转方向的圆环形换热部。在离心风扇转动时,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构成与空气流线正交的迎风区域,因此可以实现换热器10的充分换热,大幅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部12包括折弯的平板换热器10。

通过折弯的平板换热器10与第一换热部11形成碗状的半包围结构的迎风区域,与进入风扇的空气流线垂直,能够实现换热器10的充分换热,大幅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部12包括螺旋式盘饶的换热管。

通过螺旋盘绕的换热管构成该第二换热部12,其与第一换热部11形成碗状的半包围结构的迎风区域,与进入风扇的空气流线垂直,实现换热器10的充分换热,大幅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能力。通过螺旋盘绕的换热管构成该第二换热部12,制作工艺简单,换热管内冷媒流通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通过管板连接。

通过管板将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连接,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能够使得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构成稳定的迎风区域,与进入风扇的空气流线垂直,实现换热器10的充分换热,大幅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的连接处设置热熔胶涂层。

通过设置热熔胶涂层,避免出现制冷时冷凝水不易沿换热器10表层流下的情况发生,使得换热器10能够充分换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10,符合离心风扇作用时得到的空气流线形状,使得换热器10构成与空气流线正交的迎风区域,从而实现空气与换热器10中冷媒的充分热交换,避免了换热器10换热面积的浪费,大幅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的换热器1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离心风机20,与第一换热部11同轴设置;第二换热部12被设置为背向离心风机20突出弯曲。

通过与离心风机20同轴设置的第一换热部11,以及背向离心风机20突出弯曲的第二换热部12,使得第二换热部12能够包括在离心风机20旋转方向。当空调器运行时,离心风机20转动时,空气由于离心风扇中心的吸力作用可以由换热器10进入离心风扇,由于该换热器10中第一换热部11与第二换热部12形成碗状的半包围结构的迎风区域,与进入风扇的空气流线垂直,因此可以实现换热器10的充分换热,大幅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