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泡快速絮凝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5320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气泡快速絮凝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气泡快速混凝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微气泡快速混凝装置是将需要进行混凝沉淀的废水提升进入反应器中,在混凝池中调节PH值(如果需要的话)至中性,加入混凝剂或其它的水处理药剂,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均匀,进行混凝反应;通过底部的联通口流入投加池,在投加池中加入助凝剂或者其它的水处理药剂进行絮凝沉淀,同时,在投加池底部设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不断地产生微纳米气泡,这些气泡与絮凝产生的沉淀结合,使较轻的沉淀很快的浮出水面,比重较大的沉淀仍向下运动;投加池反应完全的水与絮凝物的混合液经溢流进入熟化池,熟化池体积较大,水流变缓,搅拌速度降低,使生成的絮凝物更易结合成大的絮团;熟化池的污泥与水的混合物经溢流进入斜管沉淀池,斜管的设计使比重较大的沉淀物快速沉淀进入底部的污泥浓缩区,与气泡结合的沉淀物快速浮出水面,水面表层的刮泥板将表层的污泥刮除收集在污泥槽中,底部的污泥经刮泥机收集进入沉淀池底部的漏斗式收泥槽中,经污泥泵泵入污泥槽中进行后续的处理。
[0003]微气泡快速混凝装置的设计,使整个加药及混凝沉淀过程高效快速的完成,降低每个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缩小了各个反应池的容积,节省了占地面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气泡快速混凝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加药混凝反应缓慢,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长,反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微气泡絮凝装置,主体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沉降池和清水池;附件包括混凝池加药系统、投加池加药系统、熟化池加药系统和熟化池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以及混凝池搅拌装置、投加池搅拌装置、熟化池搅拌装置、沉降池刮板。混凝池与投加池用挡板隔开,下部联通;投加池与熟化池用挡板隔开上部联通;熟化池水溢流进入沉降池,沉淀经下部排出,上浮的固体用刮板刮除。该结构可以使需要加药及混凝沉降的废水处理时间缩短,效果提高,且该种结构占地面积小。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的在设备用于撬装或者设备间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反应的效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减小占地面积。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其它的相似处理过程的工艺中,增加或减少反应池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添加药剂的种类等都可以满足,适用于处理工艺为:投加一种或多种药剂,最后为混凝沉淀的所有处理工艺中。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在设备用于撬装或者设备间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反应的效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减小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一种快速微气泡絮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快速微气泡絮凝装置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投加池,2、投加池搅拌装置,3、混凝池,4、混凝池搅拌装置,5、熟化池,6、熟化池搅拌装置,7、沉降池,8、沉降池刮泥装置,9、清水池,10、原水泵,11、放空阀,12、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3、排泥阀,14、浮渣刮除板,15、沉降池填料,16、刮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12]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快速微气泡絮凝装置主体,其结构包括投加池1,混凝池3,熟化池5,沉降池7,清水池9。投加池I池底距离地面高出一定距离以便给放空阀11与排泥阀13留有空间,方便排空与排泥。主体结构从左至右依次为投加池1,混凝池3,熟化池5,沉降池7,清水池9。投加池I与混凝池3容积相同,使用焊接的隔板隔开,挡板上部略低于箱体结构外沿,使水流可以溢流进入混凝池3,投加池I与混凝池3的搅拌装置通过池顶的架桥固定在池子的中央位置,投加池I与混凝池3的搅拌装置转速控制在100~120转/min ;熟化池5体积是混凝池3体积的2倍,与混凝池3用焊接的挡板隔开,挡板距离池底一定距离,混凝池3水从底部流入熟化池5,熟化池搅拌装置6通过池顶的架桥固定在池子的中央位置,熟化池搅拌装置6的转速控制在10~20转/min ;熟化池5中底部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2,外部的空压机通过管道与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2连接。熟化池5与沉降池7联通方式与投加池I与混凝池3联通方式相同,水流经溢流挡板进入沉降池7,沉降池搅拌装置8通过池顶的架桥固定在池子的中央位置,沉降池7的搅拌装置转速控制在1~2转/min。沉降池7与清水池9同样使用投加池I混凝池3的连接方式。清水经溢流板溢流进入清水池9。投加池I底部开有一个放空阀11,以备于在设备检修或者使用后需转移位置时放空设备使用。沉降池7底部开有一个排泥阀,沉降在沉降池7底部的污泥定期排出进行浓缩处理。
[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微气泡快速絮凝装置的混凝池,特征在于,在该池中发生的是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或其他特殊类型的沉淀在该池中发生,混凝池反应分两部分,每部分的絮凝能量有所差别,中部絮凝速度快,由一个轴流叶轮进行搅拌,该叶轮使水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周边区域的活塞流导致絮凝速度缓慢;投入混凝池的原水通常进入搅拌反应器的底部;絮凝剂加在涡轮桨的底部;聚合物的投加受高密度沉淀池的原水控制;在该搅拌区域内悬浮固体(矾花或沉淀物)的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絮凝的浓度通过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的外部循环得到保证;混凝池独特的设计的结果,即能够形成较大块的、密实的、均匀的矾花,这些矾花比现今其它正在使用的沉淀系统快得多的速度进入加注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池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套加药装置及搅拌装置;加药装置包括一个溶药箱,溶药箱搅拌装置可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形式或机械搅拌形式对药剂进行均匀分散处理;混凝池搅拌装置采用调速电机带动轴流式叶轮转动使混凝池中的液体循环流动。
3.一种用于微气泡快速絮凝装置的投加池,其特征在于,投加池与混凝池用挡板隔开,下部联通,同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件相同,包括投加池加药装置和投加池搅拌装置;助凝剂投加在该池中,经过搅拌,在助凝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下,促使脱稳絮体与微气泡的结合,便于絮体上浮,原水在该池中的停留时间约为I?3分钟。
4.一种用于微气泡快速絮凝装置的熟化池,附件包括熟化池搅拌装置以及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熟化池与投加池用挡板隔开,上部联通;当投加池的水进入面积较大的预沉区时,矾花移动速度放缓,这样可以避免千万矾花的破裂及避免涡流的形成,也使绝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在该区沉淀并浓缩。
5.一种用于微气泡快速絮凝装置的斜管沉淀池。在斜管沉淀区除去沉淀形成的矾花,跟产生的微气泡一起上浮的絮凝体用刮板刮除;精心的设计使斜管区的配水十分均匀,正是因为在整个斜管面积上均匀的配水,所以水流不会短路,从而使得沉淀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沉淀槽底部的污泥被污泥刮板,收集进入底部的锥形泥斗,形成的污泥在这部分区域浓缩。
6.一种用于微气泡快速絮凝装置的清水池,沉淀后的水在沉淀池经溢流口溢流进入清水池。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微气泡絮凝装置,主体从左至右依次包括混凝池、投加池1、熟化池5、沉降池7和清水池;附件包括混凝池加药系统、投加池1加药系统、熟化池加药系统和熟化池5的微气泡发生装置以及混凝池搅拌装置4、投加池搅拌装置2、熟化池搅拌装置6、沉降池刮板。混凝池3与投加池1用挡板隔开,下部联通;投加池1与熟化池5用挡板隔开上部联通;熟化池5水溢流进入沉降池7,沉淀经下部排出,上浮的固体用刮板刮除。该结构可以使需要加药及混凝沉降的废水处理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且该种结构占地面积减小。
【IPC分类】C02F9-04
【公开号】CN104773876
【申请号】CN201510175703
【发明人】谭建忠
【申请人】谭建忠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