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壳体和膜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1820发布日期:2019-03-02 02:1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膜壳体和膜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经由密封构件水密地收纳用于过滤原水的膜元件的膜壳体以及在该膜壳体收纳膜元件而成的膜部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收纳有圆筒状的过滤器主体的膜部件即滤盒。该滤盒具有过滤器壳体,也即膜壳体,该过滤器壳体包括:圆筒状的过滤器壳体主体,其收纳过滤器主体;过滤器壳体盖体,其能够与在过滤器壳体主体的端部内周部形成的螺纹部螺纹结合。

该膜部件构成为,将上下配置有密封构件的过滤器主体收纳于过滤器壳体主体,将与过滤器壳体主体螺纹结合的过滤器壳体盖体紧固,从而过滤器主体的规定区域被密封构件水密地位置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61219号公报

在收纳于这样的膜部件的过滤器主体是陶瓷制的膜元件的情况下,由于烧结时的温度条件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尺寸偏差,具体而言过滤器壳体主体的轴向长度的偏差,因此,需要逐个地调整对密封构件的按压力。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膜壳体中,通过调整过滤器壳体盖体相对于圆筒状的过滤器壳体主体的紧固的程度,对过滤器壳体主体的底部与过滤器壳体盖体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调整,因而,实现了水密状态。

不过,在膜元件形成为棱柱状等非圆柱状的情况等膜壳体无法形成为圆筒状的情况下,若采用直径比膜元件的直径大的圆筒状的过滤器壳体,则存在如下问题:膜部件变得大型,不仅设置面积增大,设备成本也增大。因此,无法采用对过滤器壳体主体与过滤器壳体盖体之间的螺纹结合状态进行调整那样的构造,有过滤器主体的规定区域无法水密地位置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无法将膜壳体形成为圆筒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膜元件的尺寸偏差而以规定的按压力水密地固定膜元件的简单的结构的膜壳体和膜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膜壳体的第一特征结构如下:一种膜壳体,水密地收纳用于过滤原水的膜元件,该膜壳体包括:筒状的壳体主体,该壳体主体收纳所述膜元件,所述膜元件能够相对于该壳体主体脱离;盖体,该盖体构成为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开口端部嵌合,并且能够在该盖体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确保水密性地在保持姿势不变的状态下在所述壳体主体的轴向上移动;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通过按压所述盖体而对收纳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所述膜元件进行按压保持,所述按压机构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于所述壳体主体;保持部,该保持部能够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轴向调整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盖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地对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盖体进行保持,所述盖体嵌入所述壳体主体的开口端部,在所述盖体的外周端面配置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用于在所述盖体的外周端面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周面之间确保水密性,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周面至少在所述密封构件的移动范围内形成为平滑面。

若将盖体嵌合于收纳有膜元件的筒状的壳体主体的开口端部,并利用按压机构按压盖体,则在盖体相对于壳体主体水密的状态下,在保持姿势的状态下沿着壳体主体的轴向移动,膜元件被按压。通过对按压机构的按压的程度进行调整,即使是沿着壳体主体的轴向具有长度偏差的膜元件,也可逐个保持在恰当的按压保持状态。

通过利用保持部对支承于壳体主体的支承部与盖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壳体主体与盖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被调整,膜元件逐个被保持在恰当的按压保持状态。

配置于盖体的外周端面的密封构件在沿着壳体主体的内周面移动之际,由于内周面平滑地形成,因此,能够在可靠地保持了水密状态的状态下移动,另外,即使在移动时密封构件相对于壳体主体的内周面滑动,密封构件也不会破损或劣化,能够确保可靠性。

本发明的膜壳体的第二特征结构如下:除了上述的第一特征结构之外,所述盖体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的流体流通的流体流通口,所述保持部形成有流体流通管,该流体流通管能够与所述流体流通口连通连接。

流体从形成于保持部的流体流通管经由形成于盖体的流体流通口流入壳体主体,因此,无需在与按压机构不干涉的位置设置另外的流体流通管,能够实现紧凑的膜壳体。

本发明的膜壳体的第三特征结构如下:除了上述的第一特征结构之外,所述保持部由筒状部构成,在该筒状部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支承部具有环状部,在该环状部的内周部形成有与所述保持部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

当使作为保持部的筒状部与形成于支承部的环状部螺纹结合,对其螺纹结合的程度进行调整,则以支承部为基准而盖体被保持部按压。其按压的程度能够由螺纹结合的程度进行调整,膜元件被逐个保持在恰当的按压保持状态。

本发明的膜壳体的第四特征结构如下:除了上述的第三特征结构之外,所述支承部具有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外方弯曲的拱状的多个梁部,所述环状部与所述多个梁部连结。

施加于对收纳到壳体主体的膜元件进行按压的盖体的反作用力施加于环状部。不过,环状部与拱状的多个梁部连结,因此,即使施加较大的反作用力,也能够利用牢固的梁部稳定地承受。

本发明的膜壳体的第五特征结构如下:除了上述的第一特征结构之外,所述密封构件的移动范围设定于所述壳体主体的端缘部,所述端缘部相对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中央部被扩径。

壳体主体的端缘部相对于壳体主体的中央部被扩径,因此,收纳到壳体主体的膜元件与壳体主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比中央部的间隙变宽,在需要更换膜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利用那样较宽的间隙而容易地夹持并上拉膜元件。因而,能够使壳体主体整体上紧凑地构成的同时使维护性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膜部件的特征结构如下:在上述的第一~第五中任一项特征结构的膜部件收纳有所述膜元件。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是无法将膜壳体形成为圆筒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膜元件的尺寸偏差而以规定的按压力水密地固定膜元件的简单的结构的膜壳体和膜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膜部件构成的膜组件的立体图。

图2(a)是由本发明的膜部件构成的膜组件的俯视图,图2(b)是该膜组件的主视图,图2(c)是该膜组件的仰视图,图2(d)是该膜组件的左侧视图。

图3(a)是表示作为膜元件的构成要素的多孔质体的正面、平面和右侧面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该多孔质体的背面、底面和左侧面的立体图。

图4是使用了膜元件的过滤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构成膜部件的膜壳体的说明图。

图6(a)是膜壳体的底座的俯视图,图6(b)是膜壳体的底座的主视图,图6(c)是膜壳体的底座的后视图,图6(d)是膜壳体的底座的右侧视图。

图7(a)是膜壳体的壳体主体的侧视图,图7(b)是该膜壳体的壳体主体的主视图,图7(c)是该膜壳体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图7(d)是该膜壳体的壳体主体的仰视图。

图8(a)是膜壳体的密封构件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A-A线剖视图,图8(c)是图8(a)的B-B线剖视图。

图9(a)是膜壳体的密封按压构件的俯视图,图9(b)是膜壳体的密封按压构件的侧视图。

图10(a)是膜壳体的上部盖体的俯视图,图10(b)是该膜壳体的上部盖体的主视图,图10(c)是该膜壳体的上部盖体的左侧视图,图10(d)是该膜壳体的上部盖体的仰视图。

图11(a)是膜壳体的保持部的俯视图,图11(b)是该膜壳体的保持部的主视图,图11(c)是该膜壳体的保持部的仰视图。

图12(a)是膜壳体的支承部的俯视图,图12(b)是该膜壳体的支承部的主视图,图12(c)是该膜壳体的支承部的侧视图,图12(d)是图的12(a)A-A线剖视图。

图13是构成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膜部件的膜壳体的说明图。

图14是构成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膜部件的膜壳体的说明图。

图15是构成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膜部件的膜壳体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膜组件

2:膜元件

3:流体流通孔

20:膜部件

22:原水集管

24:清洗集管

26:过滤水集管

30:壳体(作为盖体发挥功能的底座)

38:原水供给管

40:壳体(主体)

50:壳体(上部盖体)

54:过滤水流出管

60:支承部(按压机构)

70:保持部(按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膜壳体、膜部件以及具有膜部件的膜组件进行说明。

在图1和图2(a)~(d)例示了由本发明的膜部件20构成的膜组件1。膜组件1包括:四台膜部件20;原水集管22,其向各膜部件20供给原水;清洗集管24,其向各膜部件20供给清洗用空气或水、药液;以及过滤水集管26,其对各膜部件20的过滤水进行集水。

各膜部件20由膜壳体100和收纳于膜壳体100的膜元件2构成,膜壳体100构成为包括:底座30、壳体主体40、上部盖体50、支承于壳体主体40的支承部60、以及保持部70等,保持部70能够沿着壳体主体40的轴向调整支承部60与上部盖体50之间的相对位置地对支承部60与上部盖体50进行保持。

在过滤工序中,从原水集管22供给来的原水由膜元件2过滤,过滤水从形成于上部盖体50的过滤水流出管54被过滤水集管26集水。在清洗工序中,从过滤水集管26供给清洗水,在膜元件2被清洗后从原水集管22排水。而且,之后,从清洗集管24供给清洗用空气等而被冲洗。此外,底座30、壳体主体40、上部盖体50、支承部60、保持部70等的材质是金属、树脂等能够耐得住过滤工序、清洗工序的压力的材质即可。

图4中例示了使用于本发明的膜组件1的膜元件2。该膜元件2由借助接合材料11层而接合的多个陶瓷成形体6构成。

如图3(a)、图3(b)所示,该陶瓷成形体6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在一对相对的端面6a、6b之间贯通形成有多个流体流通孔3。在陶瓷成形体6形成有多个狭缝5,多个狭缝5的一端由基端侧端面6a封闭,另一端在相对侧端面6b开放的同时在侧面6c、6d开放。

从相对侧端面6b观察,流体流通孔3由以从中心向侧面6d延伸的方式形成的两个狭缝5和以与该两个狭缝5正交地向侧面6c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六个狭缝5划分成八块,在中心形成有一个流体流通孔3,并且在各块形成有10个流体流通孔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陶瓷成形体6形成有81个流体流通孔3,在各流体流通孔3的内壁面形成有过滤膜。

这样的陶瓷成形体6可通过对陶瓷粒状体进行冲压成形获得。

并且,接合材料11分别配置于多个陶瓷成形体6的各相对面6a、6b之间,在流体流通孔3以彼此重叠地连通的方式被定位的状态下,通过以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进行烧结而形成多个陶瓷成形体6一体地接合而成的由多孔质体构成的基材。

这样一来,陶瓷成形体6层叠七层,形成多孔质的膜元件的基材。

最后,将添加有陶瓷粒子的浆料涂敷于陶瓷成形体6的流体流通孔3的内周面,之后,通过烧结处理,在流体流通孔3的内周面形成过滤膜层4(参照图4)。

如图4所示,通过玻璃、树脂的涂层将如此构成的由多孔质体构成的膜元件2的上下端面封闭,若将作为被处理水的原水从流体流通孔3的例如下端侧压入,则进行利用在流体流通孔3的内壁形成的过滤膜层4去除特定成分的过滤工序,过滤水从基材的表面6c、6d、狭缝5流出,通过对该过滤水进行集水,能够从被处理水获得处理水。

此外,上述的膜元件2只不过是例示,显然其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叠多个陶瓷成形体而形成,但能够通过使用管板将通过挤压成形形成的多个管状膜以并列配置的方式进行捆扎等其他各种方法形成。

以下,基于附图对构成膜部件20的膜组件1和膜壳体10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详细论述。

如图6(a)~图6(d)所示,在膜部件20的底座30上,与构成膜组件1的四个膜部件20相对应地连续设置有四个凹部36。在分别由支脚部32支承的框体34的中央部,与横截面呈大致方形的壳体主体40相应地形成有大致方形的凸壁部33,在该凸壁部33的内侧形成有凹部36。

在凹部36的中央部一体地形成有与原水集管22连接而导入原水的原水供给管38。另外,在框体34的与各凸壁部33的角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紧固固定壳体主体40的螺栓插通孔31。在原水供给管38的下端缘形成有供O形密封圈39a嵌入的环状凹部39,与横设于其下部的原水集管22水密地连结。另外,在凸壁部33的外周的下端缘形成有供O形密封圈35a嵌入的环状凹部35,与壳体主体40的内壁水密地连结。

如图7(a)~图7(d)所示,壳体主体40由横截面形成为大致方形的筒状体构成,为了确保强度而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肋42,进一步在两端侧形成有相对于中央部扩径而成的凸缘部43。

在凸缘部43的角部形成有螺栓插通孔41。以在壳体主体40的内部能够收纳上述的膜元件2的方式,大致方形的横截面的面积构成为比膜元件2的横截面的面积大,并构成为由膜元件2过滤的过滤水向在夹在膜元件2的相对面6a、6a的周面6c、6d与壳体主体4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漏出而被储存。

在形成于底座30的凸壁部33竖立设置有壳体主体40,螺栓跨底座30的螺栓插通孔31和壳体主体40的螺栓插通孔41地插入并固定。

另外,如图6(b)所示,在形成于底座30的凹部36收纳有作为密封构件的橡胶衬垫44,在橡胶衬垫44之上收纳有上述的膜元件2。该橡胶衬垫44的外表面由在凹部36的周缘部形成的平坦面支承,膜元件2的下端面6a(参照图4)的周缘部压接于橡胶衬垫44的内表面,从而原水供给管38和膜元件2的下端面6a被水密地密封。

如图8(a)、图8(b)、图8(c)所示,在橡胶衬垫44的中央部形成有原水能够流通的开口45,在橡胶衬垫44的内壁部46形成有与膜元件2的下端面6a的角部下表面抵接的台阶部47。另外,构成为,在内壁部46和外壁部48形成有线状的突起49,在内壁部46形成的突起49和膜元件2的周面6c、6d(参照图4)密合,在外壁部48形成的突起49和凸壁部33的内壁密合。其结果,在阻止从原水供给管38供给的原水向膜元件2的周面6c、6d与壳体主体40之间的空间泄漏的状态下,从原水供给管38供给的原水从膜元件2的下端面6a流入流体流通孔3。

如图5所示,在收纳于壳体主体40的膜元件2的上端面6a(参照图4)也设置有同样的橡胶衬垫44,利用衬垫罩90包覆着橡胶衬垫44的外周部,衬垫罩90从周围对该橡胶衬垫44进行加压而使在内壁部形成的线状的突起49与膜元件2的周面密合。

在图9(a)、图9(b)中示出了作为密封按压构件发挥功能的衬垫罩90。衬垫罩90是大致方形环状的构件,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91,以与橡胶衬垫44的外周接触的方式形成衬垫罩90的内周,从外周部的中央附近朝向上方沿着上端面周向形成有多个圆柱状的突起92。

以从壳体主体40的开口端部嵌入凸缘部43的方式从衬垫罩90的上方插入上部盖体50。构成为,若上部盖体50被向下方按压,则橡胶衬垫44被上部盖体50的内侧下缘部51从上方按压,圆柱状的突起92被上部盖体50的外侧下缘部52从上方按压。

如图10(a)~图10(d)所示,上部盖体50呈俯视时外周比壳体主体40的上部的凸缘部43的内周稍小的大致方形的形状,并具有圆顶形状的顶壁53。

在顶壁53的中央部形成有流体流通口55,流体流通口55被供给来自清洗集管24(参照图1)的清洗用空气、水,在大致方形的外周的一边(在图10(a)中,左侧的一边)的附近,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将过滤水向外部导出的过滤水流出管54。

在外侧下缘部52、过滤水流出管54、流体流通口55各自的周部形成有收纳O形密封圈的凹部52a、54a、55a,构成为能够密封成在各自通过的流体不会泄露。

因而,上部盖体50通过被安装于在外周端面形成的凹部52a的O形密封圈而相对于壳体主体40的内周面确保水密性,并在保持姿势的状态下能够沿着壳体主体40的轴向移动。

如图11(a)、图11(b)、图11(c)所示,保持部70由形成有供给清洗用空气等的流体流通管73的大致圆筒状的管状构件构成,在上端侧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O形密封圈的凹部71,并在下端部形成有以在流体流通管73与上部盖体50的流体流通口55(参照图10(a))之间保持连通状态的方式与上部盖体50按压接触的凸缘部72。

在保持部70的外周,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到下方形成有外螺纹部74,在外螺纹部74的上方形成有截面六边形的旋转操作部75。

如图12(a)~图12(d)所示,支承部60与构成膜组件1的四个膜部件20相对应地连续设置有四个。各支承部60在中央部设置有环状部63,四根梁部64从环状部63延伸形成为俯视呈十字状。梁部64形成为以沿着圆顶形状的顶壁53的上表面的方式朝向外方弯曲的拱状。在环状部63的内壁形成有与保持部70的外螺纹部74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66。

在梁部64的端部设置有筒状部65,筒状部65形成有螺栓插通孔61,螺栓插通孔61用于将支承部60螺栓固定于在壳体主体40形成的螺栓插通孔41。螺栓插通于壳体主体40的螺栓插通孔41和支承部60的螺栓插通孔61,从而支承部60被固定于壳体主体40。

如图5所示,在形成于上部盖体50的流体流通口55的上部经由O形密封圈配置有形成有流体流通管73的保持部70。通过在保持部70的外周部形成的外螺纹部74和在支承部60的环状部63形成的内螺纹部66螺纹结合,从而保持部70被定位保持于俯视时的上部盖体50的中央部。

通过手动或使用工具对保持部70的旋转操作部75进行旋转操作,外螺纹部74与内螺纹部66的螺纹结合的程度被调整,其结果,以支承部60为基准上部盖体50由保持部60按压的程度被调整。

也就是说,利用支承部60和保持部70构成了按压上部盖体50而将收纳于壳体主体40的膜元件2保持于按压保持状态的按压机构。并且,保持部70构成如下构件:能够沿着壳体主体40的轴向调整支承部60与盖体40之间的相对位置地对支承部60与盖体40进行保持。

橡胶衬垫44被上部盖体50的内侧下缘部51从上方按压,圆柱状的突起92被上部盖体50的外侧下缘部52从上方按压,进一步膜元件2被牢固地固定在与配置于底座30的凹部36的橡胶衬垫44之间。

若从原水集管22加压供给原水,则原水流入在膜元件2的下端面开口的流体流通孔3而上升,由在流体流通孔3的内表面形成的过滤膜4过滤,从而过滤水从周面6c、6d(参照图4)流出。

由膜元件2过滤后的过滤水向在膜元件2的周面与壳体主体4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空间流出,经由壳体主体40的上部凸缘部43与按压橡胶衬垫44的衬垫罩90之间的空间,以及上部盖体50的内侧下缘部51与外侧下缘部52之间的空间56(参照图10(d))从与该空间56连通的过滤水流出管54的下部开口54b被导向过滤水流出管54。此外,图5所示的流体流通孔3是图4所示的中央部的流体流通孔3。

烧结陶瓷成型体而得到的膜元件2产生一定程度的高度偏差。不过,利用按压机构60、70使上部盖体5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主体40的凸缘部43沿着上下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使形成于上部盖体50的过滤水流出管5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过滤水集管26沿着上下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从而构成为能够吸收高度偏差。当然在各位置调整部设置有O形密封圈,因此水密构造得以维持。

另外,若拆卸上部盖体50和橡胶衬垫44,则在壳体主体40的上部凸缘部43,也即相对于中央部扩径而成的端缘部,膜元件2的上端突出,在上部凸缘部43与膜元件2的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膜元件2相对于壳体主体40的脱离操作、插入操作。

即,原水供给管38和过滤水流出管54朝向壳体主体40的长度方向配置于壳体的端部,优选原水供给管38和过滤水流出管54沿着大致平行的朝向配置于壳体的端部,因此,原水供给管38和过滤水流出管54不会从壳体的周面向侧方较大程度地突出,能够缩小俯视下的设置空间。

另外,壳体包括筒状的主体40和盖体50,过滤水流出管54设于盖体50,因此,与过滤水流出管的端部连接于壳体的周面那样的方式相比较,无需在壳体的周面配置过滤水流出管的空间,可谋求俯视下的显著的省空间化。

作为分隔壁发挥功能的盖体50的内侧下缘部51构成为借助橡胶衬垫44、圆柱状的突起92保持膜元件2,因此,在膜元件2的周面与主体4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和过滤水流出管54的端部成为水密状态,可避免原水混入过滤水。

以下,说明按压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也可以构成如下按压机构:将保持部70的外周形成为能够内嵌于支承部60的环状部63的平滑面而构成为凸缘部72的上表面与环状部63的下表面抵接,并且在流体流通管73的内周部形成内螺纹部76,将在上部盖体50形成的流体流通口55构成为筒状且在其外周部形成外螺纹部57,该外螺纹部57与内螺纹部76螺纹结合,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流体流通管73从环状部63脱落,也可以在流体流通管73的外周的比环状部63靠上方的位置的部分嵌入C形环。

在保持部70被定位支承于支承部60的状态下,通过对保持部70的旋转操作部75进行旋转操作,以支承部60为基准,上部盖体50被保持部70向下方按压。其按压的程度能够通过螺纹结合的程度进行调整,膜元件2逐个被保持在恰当的按压保持状态。此外,在图13中没有示出流体流通口55与流体流通管73之间的密封机构,但在外螺纹部57缠绕密封带来确保水密性、或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比流体流通口55的外螺纹部57形成位置靠顶端侧的外周部形成用于收纳O形密封圈的凹部,对流体流通口55与流体流通管73的内周部之间进行密封即可。

另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构成如下按压机构:将保持部70的外周形成为能够内嵌于支承部60的环状部63的平滑面,在保持部70的凸缘部72与环状部63之间夹装螺旋弹簧78。以支承部60为基准,利用螺旋弹簧78的弹性恢复力将抵接有凸缘部72的上部盖体50向下方按压。

也就是说,按压盖体50而将收纳于壳体主体40的膜元件2保持在水密状态的按压机构只要具有支承部60和保持部70即可,其中,该支承部60能够支承于壳体主体,该保持部70能够沿着壳体主体40的轴向调整支承部60与盖体50之间的相对位置地对支承部60与盖体50进行保持,用于按压的具体的机构能够由螺纹机构、弹簧机构、或组合它们而成的机构构成。

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保持部70与上部盖体50不是分体而是一体地形成。

如图15所示,也可以构成如下按压机构:上部盖体50和保持部70一体地形成,在筒状的流体流通口55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74,并且,构成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66且能够相对于支承部60插拔的环状部63,该外螺纹部74与内螺纹部66螺纹结合。在该例子中,构成为,通过在环状部63的下缘形成的凸缘部与支承部60抵接,从而环状部63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在形成于外周端面的凹部52a中安装作为密封构件的O形密封圈的上部盖体50从壳体主体40的开口端部嵌入凸缘部43的结构进行了公开,但密封构件既可以安装于壳体主体40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也可以是在上部盖体50侧从周缘部向下方呈筒状延伸地设置凸缘部,并将壳体主体40的开口端部嵌入的结构。此外,在将密封构件安装于壳体主体40的开口端部侧的情况下,在上部盖体50侧在密封构件的移动范围内形成平滑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承部60被螺栓固定于壳体主体,但支承部60向壳体主体的固定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使用夹具、销的固定方式,粘接、焊接这样的接合方式。另外,在壳体主体或膜部件固定于框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支承部60固定于该框架。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膜壳体和膜部件的基本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膜壳体和膜部件的各部分的具体的构成、尺寸、形状、材料等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形态,自不待言能够在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中适当选择而进行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