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旋转臂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93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旋转臂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罐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辅助开启反应罐盖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反应釜为了便于开启罐盖,在反应釜罐盖附近的罐体上焊接支撑梁,在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罐盖。在反应釜罐体上直接焊接支撑梁不仅使罐体原有材料的性能降低,还因焊接产生焊接应力、焊接变形从而降低罐体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焊接导致罐盖产生变形,影响罐盖的密封效果,使反应釜中的气体外泄,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旋转臂的反应釜,罐盖与独立于罐体的支撑悬臂直接连接,使罐体不受焊接应力及焊接变应的影响,具有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旋转臂的反应釜,包括罐体和罐盖,还包括立柱、支撑柱、支撑悬臂和旋转部件,所述立柱固定在罐体一侧的地面上,立柱上部为支撑柱,立柱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旋转部件;支撑柱的上部垂直焊接支撑悬臂,支撑悬臂的外悬端连接罐盖。

上述带旋转臂的反应釜,所述旋转部件包括支撑柱座板、传动套筒和回转轴承,支撑柱座板固定在支撑柱底部,支撑柱座板外侧连接传动套筒,传动套筒通过螺栓固定在回转轴承的内齿圈的上部,回转轴承的外齿圈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顶部预设的凸缘上。

上述带旋转臂的反应釜,所述支撑悬臂为方钢结构,方钢的两个竖直侧面与支撑柱之间焊接贴合竖直侧面的三角形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支撑柱的连接处焊接若干加强筋。

上述带旋转臂的反应釜,所述回转轴承为1-HSW1120四点接触式回转轴承;所述支撑悬臂上安装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与回转轴承的外齿圈配合的、用于驱动支撑柱旋转的轮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统的焊接在反应釜罐体上的支撑梁改进为与罐体分离的独立的立柱、支撑柱与支撑悬臂,反应釜的罐盖与支撑悬臂连接。因此反应釜的罐体不会产生焊接应力及焊接变应,从而提高反应釜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反应釜的密封性能。反应釜罐盖与支撑悬臂之间焊接连接,还可以通过支撑悬臂上设置减速机带动回转轴承转动实现自动打开、关闭反应釜罐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零件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立柱,2、支撑悬臂,3、支撑柱座板,4、支撑柱,5、加强筋,6、传动套筒,7、回转轴承,8、立柱底座,9、罐盖,10、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柱1、支撑悬臂2、支撑柱4和旋转部件。所述立柱1的底部为立柱底座8,立柱底座8均布螺栓孔,立柱底座8通过螺栓固定在反应釜旁边的楼板上。

所述立柱1上部为支撑柱4,立柱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旋转部件。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部件包括支撑柱座板3、传动套筒6和回转轴承7。所述支撑柱座板3为圆形,直径与支撑柱4相同,支撑柱座板3固定在支撑柱底部。支撑柱座板外侧焊接传动套筒6,传动套筒6通过螺栓固定在回转轴承7的内齿圈的上部,回转轴承7的外齿圈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顶部预设的凸缘上。

所述支撑柱4的上部垂直设置支撑悬臂2,所述支撑悬臂2为方钢结构,方钢两侧面焊接三角形的加强板。为增强支撑悬臂2与支撑柱4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支撑悬臂的加强板与支撑柱的连接处焊接多组加强筋5。支撑悬臂2向反应釜的罐盖处延伸,支撑悬臂2远离支撑柱的一端通过连接臂与罐盖连接。

所述回转轴承为1-HSW1120四点接触式回转轴承。所述支撑悬臂上安装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与回转轴承的外齿圈配合的轮齿。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旋转,驱动轮齿与回转轴承的外齿圈啮合,轮齿带动回转轴承内齿圈相对回转轴承的外齿圈旋转,传动套筒6和支撑柱4转动,同时带动支撑悬臂2与反应釜罐盖的旋转。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打开罐盖的操作:启动反应釜自带的罐盖与罐体开启控制系统,利用减速机控制回转轴承7的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而驱动支撑柱4旋转,通过支撑柱4带支撑悬臂2旋转,使罐盖转动,罐盖与罐体分离,完成罐盖打开动作。

关闭罐盖的操作:启动反应釜自带的罐盖与罐体关闭控制系统,利用减速机控制回转轴承7的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的反向相对转动,支撑柱4及支撑悬臂2反向旋转,通过支撑悬臂2旋转带动罐盖转动,使罐盖与罐体闭合,完成罐盖关闭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