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81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设计设计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



背景技术:

在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工艺中,由于其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98%)以上)越来越成为主流工艺,但随之而来的脱硫塔洗涤湿烟气除雾除水便是工艺伴生而来的又一个课题。目前常用的折板平板式除雾器、屋脊加管式复合除雾器,可满足70mg/m3除雾效果,进一步提高除雾标准需增加湿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导致设备成本、使用成本能耗都极大增加,用户实施十分困难。社会上脱硫现状急需新的解决方案出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传统除雾器的基础上通过改造脱硫塔出口方式及加装一套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

本发明装置的核心议题是在湿法脱硫洗涤塔工艺中捕集并清除湿烟气中裹携的各种粒径的液滴,按捕集区分为塔顶椎体捕集单元及塔顶增设的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

如果将脱硫塔出口安排在塔顶椎体正中心开口作为脱硫后湿烟气出口,在出口下方设计一个外凸的整形出口(图示序号2)根据流体力学吸口气流的特性,烟气在这种特定的吸口下会形成低速等速线-(图示序号4)避开等速线的位置,在塔顶椎体上安放特制的齿状止水环(图示序号2),这样,在脱硫塔设置为最佳夹角下,以3.5m/s速度上升的湿烟气流中的雾滴颗粒上升过程中碰到椎体内壁便被避面吸附并沿壁面滑移,在脱硫塔到止水环处被截流,并在止水环流面变异及齿状导向下形成大颗粒液滴向塔内脱落。在脱硫塔的气流工艺设计中,塔内上升烟气流速是3.5m/s,塔顶出口烟气流速是15m/s,上述装置的捕吸面积可达塔体截面积的73%。根据实测,根据雾滴粒径不同,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除尘除水的效率为30%-43%。

经过塔顶锥壳吸捕装置的一级吸捕,仍有部分细粒径水雾及吸口处盲区未处理的湿烟气将从出口排出,本发明就是在塔顶出口加装一套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该装置通过法兰连接在塔顶出口法兰上,设计烟气流速仍为常规流速15m/s,该装置首先设置一个烟气整形过渡烟道(图示序号6),通过这段设置在外形上将圆形出口过渡工艺希望的扁矩形,由于合理的过渡角配置而使气流均匀均布的、等速进入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

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整体是一个扁矩形“s”型通道,通道内再用“s”型隔板分隔成双层或多层重叠的“s”通道,每层通道分为正半圆(210°)和反半圆(150°),当15m/s湿烟气进入分层的“s”型通道两段半圆段时,由于离心原理湿烟气在两个半圆通道内产生正反两个方向的离心压缩,湿烟气中的雾滴及粉尘会被离心压缩至壁面,并沿壁面滑移,在正反两个半圆弧面末端加装了带有吸口开口的尘雾吸捕槽管,槽管两端连接导管回流至脱硫塔,由于两段的流场压差不大(<180pa)流体在半圆处的动压能够克服这一阻力,这样吸捕槽管就形成了一套浓缩尘雾回流的气水两相流开口系统,这是本发明装置的核心原理和装置,如果需要提高吸捕指标,需在这二次系统中加入抽吸微动力,提高回流比例,则处理效果更加。

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在湿法脱硫工艺配置说明及特点优势。

在传统湿烟气脱硫工艺中,脱硫反应置换在逆气流喷淋脱硫塔中完成。脱硫塔主要实现两个功能,即塔内脱硫浆液喷淋层及下部系统完成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的置换脱除功能和喷淋层上部湿烟气除雾除水、除尘功能。目前实现这一功能比较成熟的标配是在喷淋层上方配置两层屋脊式折板除雾器外加一层管式除雾器,这一配置可以将出口湿烟气含水量控制在70mg/m3,随着国家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急需新的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两大解决方案分别是:

在脱硫塔出口增加湿式电除尘器,这不仅需要增加场地,增加投资70%,并增加电耗,让用户望而却步,难下决心。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脱硫塔内折板式屋脊除雾器位置上换装新型的管式离心除雾器,该装置由4m高的蜂窝状排列的管束群组成每个管束内配置三层旋转导流叶片,夹两段导流文氏管及出口止水环组成,据运行经验了解到,目前达到10mg/m3的指标效果。但是这种致密的结构形式在使用中很容易堵塞,它的使用条件要求前期除尘工艺必须满足除尘指标<50mg/m3的要求。这对很多现场难以做到,本发明中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原理同样式利用离心式机械去除的原理,但由于采用的是双层双“s”离心浓缩及吸捕回流原理,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堵塞的优点,同时又和原来的折板除雾器兼容,是原来除雾器的叠加二次处理设备,这样原有工况能适应,对各种粉尘和烟气均能处理,同时他的吸捕原理是抽吸浓缩的气液两相流压缩液,并通过回流管路形成开路回流,以上工艺可以看出抽吸浓缩湿气流比单纯回收液体处理效率要明显提高。同时,回流系统那个加装微负压工艺又能提高回流比例。初步工况实验表明,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入口含水量70mg/m3,气水回流率1.2%~5%,回收率80%~95%,同时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来装置结构简单,空间宽敞,回流槽内又有冲洗水,基本不存在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未述及的零部件,均系现有技术或标准产品,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焊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ld型湿法脱硫专用除尘除水单元,应用与脱硫塔顶部正中心出口,包括止水收水环1、整形吸口2、烟气过渡烟道6、进口法兰5、外环7、内环8、气水捕集槽10、冲洗水管路11、返塔区回流管12和出口法兰13,其特征为:气流经过脱硫塔1出口排出进入整形吸口6,对气流进行整合,这个过程中在整形吸口处会形成蘑菇形状的入口烟气等速线4,烟气进入一个扁矩形“s”型通道,通道内再用“s”型隔板分隔成双层或多层重叠的“s”通道,每层通道分为正半圆(210°)和反半圆(150°),烟道由外环7和内环8组成,由于离心原理湿烟气在两个半圆通道内产生正反两个方向的湿雾离心压缩9,湿烟气中的雾滴及粉尘会被离心压缩至壁面,并沿壁面滑移,在正反两个半圆弧面末端加装了带有吸口开口的尘雾吸捕槽10,槽管两端连接导管回流12至脱硫塔1,由于两段的流场压差不大(<180pa)流体在半圆处的动压能够克服这一阻力,这样吸捕槽管就形成了一套浓缩尘雾回流的气水两相流开口系统,这是本发明装置的核心原理和装置,如果需要提高吸捕指标,需在这二次系统中加入抽吸微动力,提高回流比例,则处理效果更加,除雾除水单元后的延期,经出口法兰达标排放。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者的允许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案与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